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九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

丧服小记

丧服小记第十五集说未子曰小记是解丧服传窃案解丧服传是矣何以名为小记临川吴氏曰丧服者仪礼正经之篇名正经之後有记盖以补经文之所不备此篇内所记又以补丧服後记之所未备者也其事琐碎故名小记以别於经後之记也

男子免而妇人髽集说髽有二斩衰则麻髽齐衰则布髽皆名露紒

窃案此孔氏之说也若据皇氏则髽有三种有麻有布有露紒其形有异同谓之髽也麻髽者斩衰之服以对男子之括髪然齐衰为母自初丧至小敛後括髪以麻与父礼同则女亦麻髽不应遽服布髽也若至尸出堂拜宾後往即堂下之位时则男子不复括髪而着布免此时女亦着布髽非齐衰全用布髽也至成服後为父男则六升布为冠女则箭筱为笄为母男则七升布为冠女则榛木为笄以笄对冠不复言布髽而丧服传云女子在室为父髽衰三年又据奔丧云妇人奔丧东髽郑云去纚大紒曰髽则知但露笄亦曰髽也又檀弓孔子诲髽曰尔无从从尔无扈扈盖榛以为笄但戒其高广不复言麻布绕紒是知露紒悉名髽也此三髽之说皇氏之言为足据也又案集说括髪以麻谓以麻自项而前交於额上却绕於紒而不言免与髽之制据郑注士丧礼云免者以布广一寸自项中而交於额上郤绕紒是免形与括髪同也又据郑注丧服曰髽露紒犹男子之括髪是髽形亦与括髪同也但免广一寸而髽广四寸耳马融曰髽屈布为之高四寸若郑衆以为枲麻与髪相半则无谓矣

以五为九集说不言以五为七者盖由祖以亲曾高二祖由孙而亲曾孙玄孙其恩皆已疏略故惟言以五为九

窃案此不言七竟言九者庾氏云由祖以亲曾高二祖由孙以亲曾玄二孙服之所同义由於此也盖曾高一等同为齐衰三月所以丧服注云重其衰麻尊尊也减其日月恩杀也不可以大功小功旁亲之服加至尊故皆服齐衰也又曾孙正服缌麻三月玄孙理不容异略同三月此所以不须言七而竟言九也集说不言其故此经何由而明乎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集说四庙谓高曾祖祢四亲庙也始祖居中为五并高祖之父祖为七或世子有废疾不可立而庶子立为王者其礼制亦然

窃案经文云而立四庙集说又谓并高祖之父祖而七何也经传庶子王多矣岂世子尽有疾乎惟韦玄成谓始受命而王者不必备事七庙故立四庙止於高祖而已其上亲尽不祭可也庶子王亦如之者山隂陆氏曰此言王者後世或更衰乱统序既絶其子孙有特起者若汉光武复有天下既复七庙则其高曾祖祢当别立庙祀之故曰庶子王亦如之也草庐吴氏求其说而不得则以大传经文诸侯及其大祖六字加於而立四庙之上此又一说

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集说宗是先祖正体惟其尊祖是以敬宗也

窃案郑氏曰宗者祖祢之正体是包祢在内也临川吴氏曰敬继祖之宗所以尊其为祖之正体敬继祢之宗所以尊其为祢之正体上但言尊祖不言祢者举尊以包卑祖者兼曾高二祖通言三祖也其说备矣

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集说此据适士立二庙祭祢及祖今兄弟二人一适一庶而俱为适士其适子之为适士者固祭祖及祢矣其庶子虽适士止得立祢庙不得立祖庙而祭祖者明其宗有所在也

窃案此庶子非祢庶乃祖庶同堂兄弟也今止云兄弟二人一适一庶则是祢庶亲昆弟矣若祢庶则并不得立祢庙下经云庶子不祭祢者明其宗也孔氏云庶子是下士宗子是庶人此下士立庙於宗子之家庶子共其牲物宗子主其礼此虽并为适士祢庙已在祢适之家此庶子又何祢庙之可立乎惟其为祖庶故得立此祢庙郑氏云凡正体在乎上者谓下正犹为庶也孔氏曰正体谓祖之适下正谓祢之适也虽正为祢适而於祖犹为庶故祢适谓之为庶也其说审矣

从祖祔食集说祖庙在宗子之家此殇与此无後者当祭祖之时亦与祭於祖庙也故曰从祖祔食

窃案此祖庙就殇与无後死者言之非就祭者言之也若就祭者言之则祭殇在於祢庙已祢即殇之祖也祭无後在於祖庙己祖亦兄弟之祖也

庶子不祭祢者明其宗也集说庶子虽贵止得供具牲物而宗子主其礼上文言庶子不祭祖是犹得立祢庙以其为适士也此言不祭祢以此庶子非适士或未仕故不得立庙以祭祢也

窃案集说之误甚矣彼既云庶子虽贵止得供具牲物而宗子主其礼岂以适士之贵而庶子遂得立祢庙乎盖以陈氏不明前言庶子不祭祖者就祖庶而言故适士得立二庙不得立祖庙而得立祢庙者虽为祖庶而犹为祢适也此之庶子不祭祢者竟是祢庶故虽下士得立祢庙以庙必在宗子之家而不得祭也就此说观之亦见其自相矛盾矣

世子不降妻之父母其为妻也与大夫之适子同集说大夫适子死服齐衰不杖今世子既不降其妻之父母则其为妻服与大夫服适子之服同也

窃案此於礼何据仪礼父为长子三年通上下言之岂有大夫适子死而服齐衰不杖者乎仪礼齐衰不杖章有大夫之适子为妻此经文上有为妻二字故下止云与大夫之适子同其实与大夫之适子为妻同也陈氏竟谓与大夫服适子同谬矣

降而在缌小功者则税之集说此句承父税丧己则否之下降者杀其正服也如叔父及适孙正服皆不杖期死在下殇则皆降服小功如庶孙之中殇以大功而降为缌也从祖昆弟之长殇以小功而降为缌也如此者皆追服之凡降服重於正服

窃案同为日月已过而闻丧乃祖父母诸父昆弟则不税叔父及适孙之下殇以期降为小功庶孙之中殇以大功降为缌则税之何也若云降服重於正服今父在为祖周父亡则三年顾不重於缌小功与意祖父母诸父昆弟则不及识叔父适孙庶孙之殇则及识之各有其义与集说未明言之也然则此节不必承父税丧己则否之下矣山隂陆氏曰嫌小功不税降服犹是也故言之在此非脱误也

大夫降其庶子其孙不降其父集说大夫为庶子服大功而庶子之子则为父三年也大夫不服其妾故妾子为其母大功

窃案此非经文之正解也孔氏曰大夫降其庶子故为其庶子大功而丧服条例云父之所不服其子亦不敢服故大夫不服其妾妾子为母大功也今嫌既降其子亦厌其孙故此明虽降庶子而不厌降其孙庶子之子犹三年也郑氏曰祖不厌孙也其义始备

 

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九

猜你喜欢
  晏子居丧逊畣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晏婴
  晏子饮景公止家老敛欲与民共乐第十四·晏婴
  平书订卷十一 财用第七下·李塨
  凡例十三条·蔡清
  卷七·陈傅良
  卷五十八·沈廷芳
  卷四·惠士奇
  篇目·范处义
  刘氏春秋意林卷上·刘敞
  论语正义卷二十四·刘宝楠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二·欧阳竟无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一·陈梦雷
  覆净平居士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五释太虚释志圆释太虚太虚和尚,尝住武昌佛法院,曾游台湾。发日本至台湾,寓灵泉寺(丙辰)上极天苍苍,下穷水茫茫;中间何所有?一鸟东南翔。厚积六月息,轩然翼怒张;白兔伴之行,赤乌浴以光。左盼失邓林,右眄辞扶桑;去去瀛台

  • 列传第九 李密·欧阳修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曾祖弼,魏司徒,赐姓徒何氏,入周为太师、魏国公。祖曜,邢国公。父宽,隋上柱国、蒲山郡公。遂家长安。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以廕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额锐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富弼东平吕公相我太宗真宗埀二十年咸平六年夏以疾罢归第大中祥符四年四月十九日遂不起年六十六五年十月二十七日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石乡奉先里后五十七年其子居简始议琢碑于墓次请文于

  • 外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外集卷三 李幼武 纂集 程颐 伊川先生正公 字正叔明道之弟举进士嘉佑四年廷试报罢遂不复试吕申公判大学请为大学正固辞元丰八年授汝州团练推官西监教元佑初除秘省校书郎召对除通直郎充崇

  • 通鉴答问卷五·王应麟

    宋 王应麟 撰昭帝遣使祠鳯皇于东海或问文仲祀爰居孔子以为不知孝昭祀鳯皇可谓知乎曰鳯皇在少皥氏见于传在舜载于书在成王咏于诗未闻以为瑞而夸耀之也汉史书鳯皇自孝昭始帝在位三年矣有星孛于东方未闻其戒惧也又无

  • 卷三十八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陈寿

    (许靖传、麋竺传、孙乾传、简雍传、伊籍传、秦宓传)许靖传,许靖,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人。他年轻时就与堂弟许邵一同成名,且都有喜好评品人物的声名,但两人私下感情颇不谐洽。许邵官任本郡功曹,排斥许靖并使之不得被录用,许靖只

  • 袁翻传·李延寿

    袁翻,字景翔,陈郡项地人。父亲袁宣任宋青州刺史沈文秀的府主簿,跟随沈文秀归顺北魏。而大将军刘昶自称是袁宣外祖父刘淑的近亲,让袁宣与他的府咨议参军袁济认作本家。袁宣当时孤单寒微,于是依附袁济。后来,袁翻兄弟们官位显

  • 导论·辜鸿铭

    谈起牛津,过去的牛津,马修·阿诺德说:“我们是在牛津那个优雅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的。我们不会不懂得这样一个真理:美丽芬芳乃是人生至上之境的本质特征。我们喜爱美丽芬芳,厌恶丑陋下流,这种情感,已成为我们对许许多多遭受挫折

  • 卷二十一·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一扈从圣驾释奠阙里兼幸孔林恭纪百韵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臣】王 熙帝德开尧舜王风懋禹汤渊源归夫子统绪属今皇百代心符契千秋道颉颃临雍隆典礼讲学肃冠裳寤寐亲贤哲甄陶徧党

  • 卷一百二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二十兵部十五驿传二水马驿广西桂林府临桂县  东江驿南亭驿苏桥驿山枣驿灵川县  大龙驿兴安县  白云驿阳朔县  古祚驿永福县  兰麻驿横塘驿三里驿

  • 凡例·孙奇逢

    读白文只凭管窥不泥成説总求不谬于孔曾思孟斯已矣先儒争意见辩异同者概置弗论是编统括四书大旨原非为逐章逐句作解故脱畧者甚多圣贤立训无非修己治人亲师取友理财折狱用贤远奸郊天事神明理适用总之皆学也故两论逐章皆

  • 第25章 宪问篇第十四(2)·孔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左氏记孔子之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

  • 卷二·夏良胜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二     明 夏良胜 撰率性之道之义【传道之统 体道之要 衍道之实 明道之功 害道之防 杂道之辨】尧曰咨尔舜天之厯数在尔躬允执其中朱熹曰厯数帝王相传之次第犹四时气节之先后也允信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三·魏了翁

    祭法一郊禘祖宗之说王郑异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㝠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注云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此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也祭上帝于南郊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七·湛然

    次明智妙为二。先明来意。次正释。初文可见。次正释中自二。初意者文自为六。先列六章。次依章解释。初数中初六藏。次四通。次三别。次三三佛。次四圆。三佛在果。彼三果无人。故别于此列。圆果有人。故自居因后。次

  • 泰西水法·熊三拔

    6卷。国外水利技术古书名。由徐光启和驻京传教士熊三拔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合译。书成于明万历年间。专门介绍取水和蓄水的方法。第一卷为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第二卷为玉衡车,用挈井泉之水;第三卷为水库记,用蓄雨雪之

  • 思印气诀法·佚名

    思印气诀法。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述以印驱邪捉鬼、治病安宅诸术,包括存思、诵咒、步罡、闭气、服饮等。

  • 往生净土忏愿仪·遵式

    全一卷。宋代遵式(964~1032)撰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又称往生净土忏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依据大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等诸经,揭示十种行法:严净道场、方便法(入道场之方便法)、正修意、烧香散花、礼请法、赞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