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首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十一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经传逸诗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下同】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衣锦尚絅【礼记】

畜君何尤【孟子徵招角招之诗】

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左传陈敬仲引诗】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赵宣子语杜注逸诗也】

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士蒍赋诗】

河水【公子赋河水】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

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集人来定

俟河之清人夀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子驷引周诗】辔之柔矣 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麃麃取与不疑【国子赋辔之柔矣注见周书】茅鸱【叔孙穆子使工为之诵茅?】

淑慎尔止无载尔伪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叔向引诗】

礼义不愆何恤於人言【子产引诗】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

新宫【宋公享昭子赋新宫 仪礼下管新宫注小雅逸篇】何以恤我我其收之【杜注此逸诗】

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晏子引诗】鸠飞【国语秦伯赋鸠飞】

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其所坏亦不可支也【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诗也以为饫歌名之曰支】

昔我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礼记缁衣 按文选张华答何邵诗曰周任有遗规其言明且清是诗周任作也 李善注又云子思子诗云昔我有先正其言明且清未知何据】

相彼盍旦尚犹患之【坊记】

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射义狸首之诗】

武宿夜【舞莫重於武宿夜注武曲名】

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裓夏骜夏 周礼注九夏皆诗篇名颂之族类也此歌之大者载在乐章乐崩亦从而亡是以颂不能具】

采荠【周礼趋以采荠注乐名或曰逸诗】

敕尔瞽率尔衆工奏尔悲诵肃肃雍雍毋怠毋凶【周礼郑司农注贾疏云疑逸诗】

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大戴礼下同又汉书王式传歌骊驹】

鱼在在藻厥志在饵

舟张辟雍鶬鶬相从八风回回凤凰喈喈【尚书大传】明明 崇禹 生开【周书世俘篇龠人奏武万献明明三统奏崇禹生开三终注诗篇名】

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德【家语下同】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心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考永永无极【成王冠周公命祝雍作颂】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战国策下同】

大武远宅不涉

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黄竹【穆天子传天子游黄台之北大寒北风雨雪天子作诗三章以哀人夫】

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管子】乐矣君子直言是务【晏子春秋】

必择所堪必谨所堪【墨子下同】

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诗曰鱼水不务陆将何及

青青之麦生於陵陂【庄子】

墨以为明狐狸其苍【荀子下同】

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之则亡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

长夜漫兮永思骞兮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涓涓源水不壅不塞毂既破碎乃大其辐事既败矣乃重大息

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吕氏春秋下同】

有龙于飞周徧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介子推赋诗】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史记下同箕子作麦秀之诗】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伯夷叔齐作歌】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九变复贯知言之选【汉书】

浩浩白水儵儵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列女传下同古有白水之诗】

恺弟君子永能厉兮吁嗟惜兮乃下世兮【柳下惠妻歌】緜緜之葛在於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綌良工不得枯死於野【说苑】

以雅以南韎任株离【後汉书陈忠传】

皎皎练丝在所染之【後汉书杨终传注逸诗】

利为用本福为祸先【文选注韩诗】

雨无其极伤我稼穑【刘安世曰韩诗雨无极】

虞惇按司马迁言古诗三千孔子删而为三百孔頴逹非之云书传所引之诗现在者多亡逸者少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今考书传引诗现在者十之六七亡逸者十之二三而夏商之诗不与焉诗自文武而下至於陈灵公而上中间列国之君有一君而録数诗者有数君而録一诗者更有数君而不得一诗者或其诗之不足録或其诗之足録而当时已残阙不完或其诗虽具而序说之无传意旨之难考如鄱阳马氏之说者夫子皆不得而録之则所谓古诗三千删而为三百者马迁之言未可尽非也故今采书传中遗辞逸句掇而録之就所见闻不能广忆或诗在而亡其名或名存而亡其句至於自周已前謡辞歌曲见於书传者皆不复载韩昌黎石鼓歌云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廹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呜呼三代之文放佚而不传者岂独石鼓也哉

读诗质疑卷首十一

 

猜你喜欢
  卷十六(僖二十五年,尽二十八年)·孔颖达
  卷十二 颜渊第十二·邢昺
  存飬第四卷·朱熹
  卷九十六·湛若水
  卷四○·邱濬
  卷七·陈天祥
  子张第十九·孔子
  君子尚义不尚勇·孔子
  卷六十二·秦蕙田
  梁惠王下·孟子
  重云晖禅师·惠洪
  卷三百五十八·佚名
  卷二百六十九·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一·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奕·唐圭璋

      升平乐   水阁层台,短亭深院,依稀万木笼阴。飞暑无涯,行去有势,晚来细雨回晴。庭槐转影,纱厨两两蝉鸣。幽梦断枕,金猊旋热,兰炷微薰。   堪命俊才俦侣,对华筵坐列,朱履红裙。檀板轻敲,金樽满泛,纵交畏日西沉。金丝玉管,间

  • 江北旧词·向子諲

      ☆满庭芳(政和癸巳滁阳作,其年京师大雪)  天宇长闲,飞仙狂醉,挼云碎玉沈空。谢家庭院,争道絮因风。不怕寒生宝粟,深调护、犀幕重重。瑶林里,疏梅献笑,小萼露轻红。  瑞龙。香绕处,云间弦管,尘外帘栊。须烂醉流霞,莫诉千钟

  • 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五十三·宋濂

        王綧   王綧,高丽王之犹子也,美容仪,慷慨有志略,善骑射,读书通大义,以质子入朝。岁癸丑,高丽权臣高令公叛,宪宗命耶虎大王东征,綧奉旨为使讲和,仍镇守其地,时高丽人户新附者,就命綧总之。中统元年,授金符总管,升佩

  • 1937──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丁丑·郭廷以

      1﹐1(一一,一九)   甲、全國熱烈慶祝新年。   乙、楊虎城在西安閱兵,聲言決聯合紅軍,貫徹主張。   1﹐2(一一,二0)   甲、蔣委員長自南京飛抵奉化。   乙、日本軍用飛機在青島散布五色小旗及荒謬傳單。   丙、甘

  • 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十六册 天命五年七月至九月·佚名

    第十六册 天命五年七月至九月七月十一日,致书朝鲜国曰:“我使臣硕隆国前往尔国尔将逃入尔国之七人拿获还我使臣。该逋逃潜至尔处,我本不知。设使眼见逃入他国,即欲索之,亦未必归还。主人不知之逃人,尔能勤加查出给还,

  • 九二一 湖北巡抚姚成烈奏解第十一次查缴应禁各书并缮单呈览折(附清单一)·佚名

    九二一 湖北巡抚姚成烈奏解第十一次查缴应禁各书并缮单呈览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七日湖北巡抚臣姚成烈跪奏,为第十一次查缴应禁各书恭折奏闻事。窃照各种违碍书籍,湖北先经委员到处详查,于省城设局校勘,业已十次

  • 历代名贤确论序·佚名

    名贤确论一百卷皆唐宋人所著也其说散见于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编以便观览其所论逺自三皇近至五季或论其世或论其人或论其事或専论或通论上下数千百年皆具于此夫人生乎千百年之下而欲论乎千百年之上其世逺其人亡

  • 评鉴阐要卷九·乾隆

    宋孝宗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纲孝宗初召张浚向用之意甚殷既曰倚魏公如长城又曰虽乞去之章曰上朕决不许赐书又有须与卿终之之语若深相倚任者何以福州之命去之曽无难色及虞允文宣抚四川且戒以无效张浚迂濶又若夙所

  • 卷一百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防第五十七哀公元年考异足利本传逢滑当公而进滑作猾 暴骨如莽谨按足利本后人记云异本莽上有草字 亲廵其孤寡而共其乏困无上其字 冬十一月晋赵鞅

  • 卷二百四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十七邢部尚书秦蕙田撰凶礼二荒礼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注荒凶年也郑司农云救饥之政十有二品】【郑氏锷曰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或不可逃所恃以无恐

  • (二)志与学·钱穆

    濂溪《通书》有《志学》一章,提出志与学两字,实为中西文化基本相异点所在。兹试先言志。西方古希腊,乃一商业社会,货品销售固须投人喜爱,然营商谋利,志为己不为人。即如文学,沿途讲述,兼以歌唱。或舞台演剧,皆求广集群众,多获欢

  • 算地第六·商鞅

    题记:算地就是计算土地,这一节中商鞅论述了利用土地的方法,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充分利用土地与强国的关系。一般国君犯的弊病是,用兵作战时不衡量自己的兵力和能力,开垦荒地时不计算好土地。因此有的地方狭小而人口众多,人口的

  • 文公·文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毁泉台。楚人、秦人、巴人灭庸。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传】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

  • 卷第三·宗密

    圆觉道场礼忏禅观法事卷第三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二上 (十四唱五字四十二偈。述圆顿法及六波罗蜜。忏根本无明。事理各有重偈发愿。成就始觉之智。此下每上皆唯七门。除启请故)。 (第二供养)一切恭敬礼常

  • 道德真经取善集·李霖

    十二卷。金李霖(生卒年不详)撰。李霖认为性命兼全、道德一致,赞同司马光 “道德连体,不可偏举”的看法,坚持道德合而为一,不可分而为二的观点。他称赞《老子》具内圣外王之道,是群言之首,万物之宗。认为前人注解多不

  • 先秦诸子系年·钱穆

    又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钱穆著。作者认为过去人们考论诸子年世,不免三病:“各治一家,未能贯通,一也;详其著显,略其晦沉,二也;依据史籍,不加细勘,三也。”(《自序》)于是广采各种资料,上溯孔子生年,下及李斯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