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四

△初分求般若品第二十七之六

尔时具寿善现复告天帝释言:憍尸迦。汝先所问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当於何求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色求。不应於受想行识求。不应离色求。不应离受想行识求。所以者何。若色。若受想行识。若离色。若离受想行识。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色非受想行识。非离色非离受想行识。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色非受想行识。非离色非离受想行识。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色求。不应於受想行识求。不应离色求。不应离受想行识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眼处求。不应於耳鼻舌身意处求。不应离眼处求。不应离耳鼻舌身意处求。所以者何。若眼处。若耳鼻舌身意处。若离眼处。若离耳鼻舌身意处。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眼处。非耳鼻舌身意处。非离眼处。非离耳鼻舌身意处。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眼处。非耳鼻舌身意处。非离眼处。非离耳鼻舌身意处。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眼处求。不应於耳鼻舌身意处求。不应离眼处求。不应离耳鼻舌身意处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色处求。不应於声香味触法处求。不应离色处求。不应离声香味触法处求。所以者何。若色处。若声香味触法处。若离色处。若离声香味触法处。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色处。非声香味触法处。非离色处。非离声香味触法处。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色处。非声香味触法处。非离色处。非离声香味触法处。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色处求。不应於声香味触法处求。不应离色处求。不应离声香味触法处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眼界求。不应於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眼界求。不应离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求。所以者何。若眼界。若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离眼界。若离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眼界。非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眼界。非离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眼界。非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眼界。非离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眼界求。不应於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眼界求。不应离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耳界求。不应於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耳界求。不应离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求。所以者何。若耳界。若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离耳界。若离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耳界。非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耳界。非离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耳界。非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耳界。非离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耳界求。不应於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耳界求。不应离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鼻界求。不应於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鼻界求。不应离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求。所以者何。若鼻界。若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离鼻界。若离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鼻界。非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鼻界。非离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鼻界。非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鼻界。非离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鼻界求。不应於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鼻界求。不应离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舌界求。不应於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舌界求。不应离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求。所以者何。若舌界。若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离舌界。若离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舌界。非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舌界。非离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舌界。非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舌界。非离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舌界求。不应於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舌界求。不应离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身界求。不应於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身界求。不应离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求。所以者何。若身界。若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离身界。若离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身界。非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身界。非离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身界。非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身界。非离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身界求。不应於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身界求。不应离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意界求。不应於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意界求。不应离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求。所以者何。若意界。若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离意界。若离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意界。非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意界。非离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意界。非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非离意界。非离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意界求。不应於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求。不应离意界求。不应离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地界求。不应於水火风空识界求。不应离地界求。不应离水火风空识界求。所以者何。若地界。若水火风空识界。若离地界。若离水火风空识界。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地界。非水火风空识界。非离地界。非离水火风空识界。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地界。非水火风空识界。非离地界。非离水火风空识界。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地界求。不应於水火风空识界求。不应离地界求。不应离水火风空识界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苦圣谛求。不应於集灭道圣谛求。不应离苦圣谛求。不应离集灭道圣谛求。所以者何。若苦圣谛。若集灭道圣谛。若离苦圣谛。若离集灭道圣谛。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苦圣谛非集灭道圣谛。非离苦圣谛。非离集灭道圣谛。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苦圣谛。非集灭道圣谛。非离苦圣谛。非离集灭道圣谛。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苦圣谛求。不应於集灭道圣谛求。不应离苦圣谛求。不应离集灭道圣谛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无明求。不应於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求。不应离无明求。不应离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求。所以者何。若无明。若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离无明。若离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无明。非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非离无明。非离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无明。非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非离无明。非离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无明求。不应於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求。不应离无明求。不应离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内空求。不应於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求。不应离内空求。不应离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求。所以者何。若内空。若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离内空。若离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内空。非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非离内空。非离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内空。非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非离内空。非离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内空求。不应於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求。不应离内空求。不应离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真如求。不应於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求。不应离真如求。不应离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求。所以者何。若真如。若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离真如。若离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真如。非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非离真如。非离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真如。非法界乃至不思议界。非离真如。非离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真如求。不应於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求。不应离真如求。不应离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布施波罗蜜多求。不应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求。不应离布施波罗蜜多求。不应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求。所以者何。若布施波罗蜜多。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离布施波罗蜜多。若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布施波罗蜜多。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非离布施波罗蜜多。非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布施波罗蜜多。非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非离布施波罗蜜多。非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布施波罗蜜多求。不应於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求。不应离布施波罗蜜多求。不应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四静虑求。不应於四无量四无色定求。不应离四静虑求。不应离四无量四无色定求。所以者何。若四静虑。若四无量四无色定。若离四静虑。若离四无量四无色定。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四静虑。非四无量四无色定。非离四静虑。非离四无量四无色定。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四静虑。非四无量四无色定。非离四静虑非离四无量四无色定。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四静虑求。不应於四无量四无色定求。不应离四静虑求。不应离四无量四无色定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八解脱求。不应於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求。不应离八解脱求。不应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求。所以者何。若八解脱。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离八解脱。若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八解脱非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非离八解脱。非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八解脱。非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非离八解脱。非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八解脱求。不应於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求。不应离八解脱求。不应离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四念住求。不应於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求。不应离四念住求。不应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求。所以者何。若四念祝若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离四念祝若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四念祝非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非离四念祝非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四念祝非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非离四念祝非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四念住求。不应於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求。不应离四念住求。不应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空解脱门求。不应於无相无愿解脱门求。不应离空解脱门求。不应离无相无愿解脱门求。所以者何。若空解脱门。若无相无愿解脱门。若离空解脱门。若离无相无愿解脱门。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空解脱门。非无相无愿解脱门。非离空解脱门。非离无相无愿解脱门。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空解脱门。非无相无愿解脱门。非离空解脱门。非离无相无愿解脱门。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空解脱门求。不应於无相无愿解脱门求。不应离空解脱门求。不应离无相无愿解脱门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五眼求。不应於六神通求。不应离五眼求。不应离六神通求。所以者何。若五眼若六神通。若离五眼若离六神通。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五眼非六神通。非离五眼非离六神通。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五眼非六神通。非离五眼非离六神通。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五眼求。不应於六神通求。不应离五眼求。不应离六神通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佛十力求。不应於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求。不应离佛十力求。不应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求。所以者何。若佛十力若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离佛十力。若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佛十力。非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非离佛十力。非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佛十力。非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非离佛十力。非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佛十力求。不应於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求。不应离佛十力求。不应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无忘失法求。不应於恒住舍性求。不应离无忘失法求。不应离恒住舍性求。所以者何。若无忘失法。若恒住舍性。若离无忘失法。若离恒住舍性。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无忘失法。非恒住舍性。非离无忘失法。非离恒住舍性。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无忘失法。非恒住舍性。非离无忘失法。非离恒住舍性。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无忘失法求。不应於恒住舍性求。不应离无忘失法求。不应离恒住舍性求。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一切智求。不应於道相智一切相智求。不应离一切智求。不应离道相智一切相智求。所以者何。若一切智。若道相智一切相智。若离一切智。若离道相智一切相智。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一切智。非道相智一切相智。非离一切智。非离道相智一切相智。所以者何。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

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一切智。非道相智一切相智。非离一切智。非离道相智一切相智。是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一切智求。不应於道相智一切相智求。不应离一切智求。不应离道相智一切相智求。

猜你喜欢
  五蕴观·澄观
  卷第二十六·佚名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欧阳竟无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九卷·佚名
  卷第八·佚名
  第十六卷·佚名
  大唐内典录卷第十·道宣
  肇论新疏卷上·文才
  告全球的佛学同志·太虚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五·玄奘
  一贯别传小引·吹万广真
  辩音菩萨·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法句譬喻经生死品第三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二·彭定求

        卷722_1 【题薛少府庄】李洞   何须凿井饮,门占古溪居。寂寞苔床卧,寒虚玉柄书。   有期登白阁,又得赏红蕖。清浅蒲根水,时看鹭啄鱼。   卷722_2 【寄太白隐者】李洞   开辟已来雪,为山长欠春。高遮辞碛

  • 卷二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219_1 【石笋行】杜甫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惜哉俗态好蒙蔽,   亦如小臣媚至

  • 第三折·康进之

    (王林做哭上,云)我那满堂娇儿也,则被你想杀我也。老汉王林,被那两个贼汉将我那女孩儿抢将去了,今日又是三日也。昨日有那李逵哥哥去梁山上寻那宋江、鲁智深,要来对证这一桩事哩。老汉如今收拾下些茶饭,等侯则个。(做哭科,云)

  • 卷一百九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林泉结契【二】王质水友辞鸳鸯身麻褐杂花防如鸭而小稍长夜傍滩岸雌雄交颈即成睡赋性好思鸳鸯鸳鸯一雌一雄春水乡惟尔所思在何方葡萄顔色桃花香溪南

  • 06、邂逅·蒲松龄

    长命上云相如乐事在当垆,室有佳人意象殊;宁可空房常独守,丑妻恶妄不如无! 小生年长一十五岁,事事都算如意;怎么婚姻这样难成,不由人心中纳闷。待俺出得门去,消散一回便了。 [耍孩儿]念人生在世间,一对夫妻百岁欢,得美人方遂今

  •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司马迁

    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

  • 五○一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经查获奉禁各种书籍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五○一 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续经查获奉禁各种书籍解京销毁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续经查获奉禁各种书籍,恭折奏闻,仰祈圣鉴事。窃臣钦奉谕旨,饬查逆犯王锡侯妄作《字贯》并违碍书籍

  • 五、货币与物价·陶元珍

    三国时钱法至为紊乱。初平元年,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钱品恶劣,致物价踊贵,钱货不行,是为钱法破坏之始。 後汉书孝献帝纪初平元年:「董卓坏五铢更铸小钱。」魏志董卓传:「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外线,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

  • 澄斋日记 宣统二年庚戌·恽毓鼎

    庚戌宣统二年正月初一日晴。国恤,罢朝贺。自通籍以来,年年入贺。正旦晨起无事,兹为第一遭也。恭诣先师神位行礼,祖先前行礼。出城至三兄处,二世父母神像前行礼。归寓午祀,举家食扁食(北方谓之饺子)。午后唯至北城长亲两处拜年

  • 穆寿传·李延寿

    穆观的儿子穆寿承袭父亲的爵位,娶乐陵公主为妻,被任命为驸马都尉。他办事明快机敏,有父亲的风范。太武帝很喜爱和器重他,提升为下大夫。他奏事有机智,善于应变,朝廷内外都有声名。升任侍中、中书监、领南部尚书,晋爵为宜都王

  • 卷三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神宗熙宁六年秘书省着作佐郎充利州路转运司管勾文字臣冯山上封事曰臣伏覩今年四月四日诏书自冬迄春旱暵为虐四海之

  • 卷二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舆地考【二】直隶省保定府在京师西南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四百九十里东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一百十里西至定州曲阳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冀州新河县界三百里北至顺天府房山县

  • 盛德第六十六·戴德

    圣王之盛德;人民不疾,六畜不疫,五谷不灾,诸侯无兵而正,小民无刑而治,蛮夷怀服。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以观治乱得失。凡德盛者治也,德不盛者乱也;德盛者得之也,德不盛者失之也。是故君子考德,而天下之治乱得失,可坐庙堂之上而知也

  • 忠孝第五十一·韩非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

  • 执中·子华子

      子华子曰:圣人贵中,君子守中。中之为道也几矣。寓中六指,中存乎其间,两端之建而中不废也。是故中则不既矣,小人恣睢,好尽物之情而极其埶,其受祸也必酷矣。何以言之?朱明长羸不能尽其所以为温也,必随之以揪敛之气而为秋;玄武

  • 外篇&middot;在宥第十一·庄子

    [题解]《在宥》以篇首句中二字名篇。本篇较长,内容也较杂。大体说来,全篇的基本宗旨是发挥无为而治的思想。开头提出“闻在看天下,不闻治天下也”,是全篇的总纲,以下各段大体围绕这个纲领展开。第一段为议

  • 正学隅见述·王宏撰

    华阴王宏撰着记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 卷六十·道世

    △晋术灾第六十八(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夫神咒之为用也,拔濛昧之信心,启正则之明慧,裂重空之巨障,灭积劫之深痾。业既谢遣,黑法潜形。所以累圣式陈,众灵攸仰。故波旬奉咒於白树,梵王显仪於赤畿;七佛扬道於时缘,菩萨陈诚於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