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六、魏牟考
《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公子牟》四篇,班固云:“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今按《庄子?秋水篇》载公子牟称庄子之言以折公孙龙,龙既后于庄子,牟与龙同时,其年辈亦较庄后明甚。《秋水》所记,亦谓牟称庄,非庄称牟也。班说自误。《列子?仲尼篇》云:“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公子牟为公孙龙释七辨。”此为牟、龙同时之证。张湛《注》云:“公子牟,文侯子。”公孙龙时,文侯没且百年,张《注》误也。后人疑《列子》为张湛伪书,然如此条陈义精卓,盖得之古籍,或即四篇之遗,非湛所能伪。湛《注》盖本高诱。高诱注《吕览》云:“公子牟,魏公子也,作书四篇。魏伐中山,得之,以封公子牟,因曰中山公子牟也。”魏灭中山在文侯世。《史记?魏世家?索隐》:“文侯既灭中山,使子击守之,后寻复国。”《史记志疑》论中山复立事云:“中山复立不知的在何时,《国策》述常庄谈谓桓子,中山复立之故,殊不可信。中山灭于魏文十七年,当赵烈侯元年,安得在桓子之世?(按:《中山策》言桓子自误,然《志疑》依《史记》言文侯年亦误,辨已见前。)《乐毅传》有中山复国之语,亦不言在何时也。《经史问答》谓:中山复立在魏惠王二十八年后,亦非。《赵世家》书与中山战于房子,在敬侯十年,即魏武侯十年,(按:此记赵、魏年数亦误。)明年,赵又伐中善,战于中人,安得复立在惠王之二十八年后。殆不可考矣。”今按《韩诗外传》卷八:“文侯封子击于中山,其使赵仓唐来言曰:北蕃中山之君,有北犬晨雁,使仓唐再拜献之。”又曰:“臣闻诸侯不名,君既赐敝邑,使得小国侯,君问不当以名。”则自击时,中山已俨为一国,同诸侯矣。《说苑?奉使篇》亦载此事谓:“仓唐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然则中山非能复国,乃魏之别封耳。(赵襄子灭代,乃封其兄子周为代成君,与此略似。)其后更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则中山之君乃魏文侯少子魏挚之裔,而公子牟亦其后人。(《墨子?所染篇》:“中山尚染于魏义椻长。”《闲诂》引苏说云:“中山为魏之别封,非春秋时之鲜虞也。魏文侯灭中山而封其少子挚,至赧王二十年,为赵武灵王所灭。其君有武公、桓公,见《世本》。此名为尚者,当为最后之君。”今按《吕氏春秋》高《注》:“尚,魏公子牟之后,魏得中山以邑之。”其说误。苏氏谓中山封自文侯少子挚,是也。考《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一,引《史记》:“赵武灵王以惠文王三年灭中山,迁其君尚于膚施。”则中山最后一君名尚,又得其证矣。《闲诂》据《水经?滱水注》,及《太平御览》百六十一,引《十三州志》,并谓:“中山桓公,为魏所灭。”谓:“尚或即桓公”。不知桓公为魏灭,尚为赵灭,不得混并为说。然则桓公乃中山之君,而武公则为魏灭中山后,中山别封之君。苏说姑引《世本》,未能剖辨,亦失之。(参读《考辨》第五四。)又《魏世家索隐》:“魏文侯灭中山,子挚守之,后寻复国。”张文虎《札记》据毛氏单行本《索隐》,乃“其弟守之”。按《吕览》自知: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其弟即指少子挚。《索隐》此条,下语未瞭,疑有脱误。)余考中山复立,盖在赵烈侯十年,(详《考辨》第四三,又第五四。)即魏文侯之四十八年也。《年表》梁惠王二十九年,中山君为相,正以魏与中山本属一家,犹如齐封田婴于薛,而薛公父子入为齐相。故中山公子亦或以魏氏称,而公子牟亦称魏牟。后人不察,因臆测为即魏文侯公子封中山者也。(雷氏《义证》亦主中山乃文侯少子挚后,惟谓惠王时为相者即公子牟,则年代亦误。)《魏策》:“中山恃齐、魏以轻赵”,又云:“齐、魏伐楚而赵亡中山。”则中山固犹恃魏宗国,为其后援矣。《燕策》苏代说魏王绝宿胥之口,鲍彪引“徐广曰:《纪年》,魏救中山,塞宿胥口。”徐广引见《史记?苏秦列传》,今脱一中字。朱氏《存真》云:“此未详何年事。《赵世家》赵武灵王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俱攻中山,当魏襄王之十三、十四、十六年也。”今考吴师道、梁玉绳皆定中山亡在武灵二十五年,正韩、魏、齐、秦败楚重丘之岁。所谓“齐、魏伐楚而赵亡中山”也。其前魏尝救中山。宿胥口,朱氏谓:“今卫辉濬县西南有宿胥故渎。”魏救中山而塞宿胥,正如齐救邯郸而围襄陵矣。陈氏《集证》疑“中山之地与宿胥辽绝,何由魏救中山而塞宿胥乎?”因不信有魏救中山事,其实非也。然则中山固恃魏援,魏亦救中山,良以魏与中山,本出一宗故也。又《中山策》云:“主父欲伐中山,使李疵观之。李疵曰:可伐也。中山之君所倾盖与车,而朝穷闾隘巷之士者七十家。主父曰:是贤君也。李疵曰:不然。举士则民务名不存本,朝贤则耕者惰而战士懦,若此不亡者,未之有也。”此与《列子》书言子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事,正合。《淮南?人间训》:“徐偃王为义而灭,燕子哙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为墨而残。”代乃中山之误。(参读《考辨》第三十三。)《吕氏春秋?应言篇》“司马喜难墨者师于中山王前,以非攻。”可证当时中山之信墨。(《寰宇记》引《国策》云:“中山专行仁义,贵儒学,贱壮士,不教人战,赵武灵王袭而灭之。”此则即据李疵一节润泽自为文也。)公子牟与公孙龙交好,而笃信其说。龙为墨徒,则牟亦墨徒,其所好皆墨徒也。(其书《汉志》入道家,如宋钘亦墨徒,而班《注》称其言黄老意。战国晚世道家,本颇取墨义也。)故后人谓中山为墨而亡矣。公子牟或如平原、信陵,当国而见信于其君者也。
《赵策》:“平原君谓平阳君曰:公子牟游于秦,且东,而辞应侯。应侯曰:公子将行矣,独无以教之乎?曰:且微君之命命之也,臣固且有效于君。夫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前世坐此者多矣。”此可以定公子牟之年代,又可以窥公子牟之为人。牟虽亡国之公子,其见重于当时者,有以也。考应侯封在秦昭王四十一年,明年为赵孝成王元年,上距赵武灵攻中山三十六年。其后十一年,应侯免相,又四年平原君卒。上距灭中山五十年。虑中山之灭,公子牟年不出三十。至平原之卒,牟年已逾七十。《赵策》建信君贵于赵,公子牟通赵,赵王迎之,论尺帛。建信君与秦文信侯吕不韦、楚春申君黄歇同时,其贵幸或在平原卒后。则公子牟之卒,殆亦后于平原,年寿当近八十也。(《说苑?敬慎篇》作公子牟游秦辞穰侯,穰侯较应侯稍前,亦无不合。然固当从《赵策》为是。)余前论庄子卒岁当在周赧王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间,(《考辨》第八十八。)周赧二十六年,公子牟至少亦三十二岁,(以武灵攻中山,便年二十计之。)则牟自及见周矣。(吴师道云:“魏牟上及庄子,下及应侯,无疑。”)
[附]论詹何环渊年世(附:召滑)
又按《庄子?让王篇》:“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奈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胜也。瞻子曰:不能自胜,则从,神无恶乎?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之人,无寿类矣。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难为于布衣之士。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窃疑子牟身在江海,心在魏阙,其殆为中山既亡之后事。故曰隐岩穴,难为于布衣。瞻子,《淮南?代应》作詹子,即詹何。其与子牟问答,应在赵惠文王、楚顷襄王世。《淮南》仝篇又云:楚庄王问詹何,治国奈何?对曰:何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此庄王即顷襄王也。(参读《考辨》第一三一。)
又考《楚策》:“楚王问于范环,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其事又见《史记?甘茂传》。“甘茂奔齐,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驩,秦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楚王问范蜎。”茂奔齐在秦昭王元年,芹迎妇于楚在二年。然则楚王、范环问答,亦在是时也。衣范环、范蜎,皆蜎环字讹。蜎环即环渊,值楚怀晚节。其游齐稷下,则当宣王末,或湣王时。其人尚应与庄周百世。而詹何与中山公子牟问答,中山亡已值楚怀暮年,则詹何、环渊宜亦得并世,而环渊稍前,詹何稍后。(即犹谓关尹在前,老聃在后也。参读《考辨》第七二。)殆或有类于荀况之与孟轲,否则庄周之与公孙龙也。《汉志》顾谓“环渊师老子”,其然,岂其然?
又按:范环之语楚王曰:“王尝用召滑于越,而纳句章,昧之难越乱,故楚南察濑湖而野江东。”(《策》《史》文略同。)《韩非?内储说下》作干象告楚王,前王使邵滑之越,五年而能亡越云云,贾谊《过秦论》,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则召滑盖楚怀王时,而为楚亡越有功者。
猜你喜欢 卷之十二 粤纪·计六奇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卷十三·陈均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四·裴骃 杜杲传·李延寿 王绩传·欧阳修 刘安世传·脱脱 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二·刘铭传 卷五十四·佚名 卷十七·徐天麟 汉光武下·苏辙 咸丰九年三月廿七日·曾国藩 周作民·佚名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