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广义法门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如是我闻。一时净命舍利弗。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是时净命舍利弗。语诸比丘。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舍利弗言。长老。我今为长老说法。初善中善后善。义善语善。纯一无杂。圆满清净。今为汝等。显示梵行。谓广义法门。是故汝等。今当谛听。一心恭敬。善思念之。此广义法门。长老。有十二种。离难随顺道时。能起方便。为证得圣法。何等十二。一自胜得。二他胜得。三生人道。四生圣地。五性得利根。六得成正见。七善作资业。八善处生信。九值佛出世。十佛正转法轮。十一正法在世未灭。十二依佛教。于正法中。如理修行。长老。是十二种。离难随顺道时。能起方便。为证得圣法。长老。能说比丘。若欲为他说于正法与法及义相应。此语应说。谓恭敬次第相摄相应。生他欢喜及以欲乐。满足正勤。不损恼他。所说如理相应无杂。随顺听众。此言应说。有慈悲心。有利益心。有随乐心。不著利养。恭敬赞叹。若正说法阴时。不得自赞自高。不得毁呰他人。长老。若人欲听正法。具十六相。乃可听受。何等十六。一随时听。二恭敬。三欲乐。四无执著。五如闻随行。六不为破难。七于法起尊重心。八于说者起尊重心。九不轻拨正法。十不轻拨说者。十一不轻己身。十二一心不散。十三欲求解心。十四一心谛听。十五依理正思。十六忆持前后。而听正法。佛圣弟子。若能如此。恭敬谛听。信根生长。于正法中。心得澄净。以此为先。则于涅槃。生欢喜心。及求得心。以此为先。则于涅槃。生喜乐心。离于爱著。以此为先。则于涅槃。灭除惑障。得一定心。以此为先。则于涅槃。舍离疑惑。生正直见。以此为先。则于涅槃。起回向心。为修观行。为炽然修。为应随道法。为灭助道障法。为得安住心。为得第一义。以此为先。于一切行法寂灭。证得真空。爱灭离欲。于无生涅槃。得入成住信乐之心。以此为先。则于涅槃及阴无常。得入成住信乐之心。以此为先。则于涅槃及四圣谛。法眼清净。为生慧眼。以此为先。则于涅槃。而得解脱。以此为先。则于涅槃解脱知见。皆得圆满。长老。由能如此如理一心。谛听正法。诸圣弟子。则不损恼。能说法者。已能了别正说言味。即是依法。供养大师。证得己利及以涅槃是听法人。有十种法生起。能成熟般若。何等为十。一亲近善友。二能净持戒。三心欲求解。四乐受善教。五乐供养说者。六依时难问。七谛听正法。八恒修正法。九于可厌恶。恒生厌心。十已起厌心。如理能起四种正勤。何等名为依理正勤。谓于善法。心无懈怠。恒练治心。净诸恶法。若心未得定。令得自在。若心未通达。令得了达。如此则名依理正勤。长老。若圣弟子。自如此依于道理。而起正勤。有十种相应法修行。何等为十。一不净想。二无常想。三于无常观于苦想。四于苦法中观无我想。五厌恶食想。六于一切世间无安乐想。七生光明想。八观离欲想。九观灭离想。十观死想。长老。有十四法。能违能障此不净想。何等十四。一共女人一处住。二失念心观视女人。三恒起放逸。四生重欲心。五数习净想。六不数习不净想。七恒共作务人聚集而住。八随彼所行。九不乐听正法。十不问正法。十一不能守护六种根门。十二食不节量。十三独住空处不得安心。十四不能如实观察。二无常想者。谓爱著行法为障。三于无常苦想者。有六法为障。何等为六。懈怠。二懒惰。三恒乐住息。四放逸。五不能随行。六不能如实观察。四于苦无我想者。我见为障。五厌恶食想者。贪味为障。六于一切世间无安乐想者。于世间希爱欲为障。七生光明想者。有十一法为障。何等十一。一疑惑。二不能思量。三身粗重。四睡弱。五正精勤大过。六正精勤下劣。七心浊。八心惊。九生种种想。十多言说。十一于色起最极瞻视。八观离欲想者。有欲为障。九观灭离想者。随法执相为障。十观死想者。爱寿为障。如此等障。未曾伏灭。为灭此障。有三种法。最多恩德。何等为三。一乐修。二灭离。三多住前二。长老。有十四法。于不净观。最多恩德。一不共女人一处住。二不失念心观视女人。三恒不放逸。四不生重欲心。五数习不净想。六不数习净想。七不共作务人住。八不随其所行。九乐听正法。十乐闻正法。十一守护六根门。十二节量食。十三独处心得安住。十四能如实观察。长老。一不净想者。若事修习。则能灭除欲尘爱欲。二无常想者。若事修习。能灭一切行法爱著。三于无常观苦想者。若事修习。能除懈怠及懒堕心。四于苦法中。观无我想者。若事修习。能除我见。五厌恶食想者。若事修习。能灭贪味。六于一切世间无安乐想者。若事修习。能灭世间希有爱欲。七生光明想者。若事修习。则能生长智慧及见。八观离欲想者。若事修习。能除有欲。九观灭离想者。若事修习。能灭一切有为法摄。十观死想者。若事修习。能除寿命贪爱。长老。若圣弟子。如此如理正修正勤。有二十法。是勤修障。何等二十。一与不修观人共住。二不乐听闻。三不得随顺教。四自成聋哑。五有多求欲。六多事。七不如法立资生。八舍荷负善法。九值八种难。十随流散动。十一高慢。十二不受善教。十三失念。十四放逸。十五不住正土。十六不守根门。十七不节量食。十八初夜后夜不觉悟修行。十九独住空处不得安心。二十不能如实观察。长老。如此二十种障。未曾伏灭此障。有十一法。于伏灭此障。有多恩德。何等十一。一信乐修行。二观修功德。三能行难行。四能制伏自心。五心无退堕。六了达正法实相。七不轻己身。八乐听无厌。九问难决疑。十独处空闲心得安住。十一能如实观察。长老。诸圣弟子。若能如此修习正勤。有二十法。最多恩德。何等二十。一与修观人共住。二乐听闻正法。三得随顺教。四自不聋哑。五无多求欲。六无多事。七如法立资生。八不舍荷负善法。九不遭八难。十不随流散动。十一心无高憍。十二能受善教。十三不失正念。十四心无放逸。十五住在正土。十六能守护根门。十七能节量食。十八初夜后夜恒觉悟修行。十九独处空闲心得安住。二十如实观察。长老。有二十二处。出家之人。应数数观察。何等二十二。一自念我今色形丑陋。已舍在家可爱等相。此第一事。出家之人。应数观察。二自念我今已著坏好色衣。三自念我身装饰异于世间。四自念我资生系属四辈。五自念我今依他恒时应须求觅资生。谓衣服饮食卧具治病药具。六自念我今尽形寿。于人间欲尘已受禁制。七自念我今尽形寿。于人间游戏喜乐等事。永受遮制。八自念我今依戒。为当呵责自身为当得不。九自念我同行善友。为当于法然中不呵责我耶。十自念我今将持此身。为当得不被伤害不。十一自念我今受用国土饮食。得不空果不。十二自念我今独处空闲。得安心住不。十三自念我今何所得。此日夜得过度。十四自念我今于一切行寂灭处。证得空处及爱灭处。离欲灭无生涅槃。得入成住信乐之心。十五自念我今于阴无常相阴无所有相。于阴虚相。于阴无实相。于阴坏相。得入成住信乐之心。十六自念我今于四沙门果中。为当已证得随一沙门果。由此证得。临命终时。聪明同行善友来责问时。我以无疑畏心。生喜乐心。应当记自所得。若自记时为如理不。十七自念我今未离生法。于未来世。未度随处托生。十八自念我今未离老相。十九自念我今未离病灾。二十自念我今未离死灾。未度死法。二十一自念我今与一切所爱念。乐惜别离各处。不相应不相聚不相知。决定应有。二十二自念我今属业。受业控制。由业为因。以业为依。我所作业。若善若恶。随自有业。决定受报。如此等处。出家之人。应数数观察。若出家人。数数观察二十二处。于沙门名。则得圆满。若沙门名。得圆满已。于七种相。则得圆满。何等为七。一恒修不息相。二得恒教他。不疲厌相。三得无贪著相。四得无嗔恚相。五得正念相。六得无增上慢相。七得一切资生。为成就此故能得定。如此七相。皆得圆满。长老。此心意识。长时于色游戏。声香味触。亦复如是。色声香味触之所生长如此之心。由不正思惟。于甘露界。不可安立。长老。有二十相。凡夫之人。以此诸相。数数应须怖厌自心。何等二十。一我今空虚。无有胜德。二我今应当死。无制伏死。三我今当堕最底下。四我今应行有怖难方。五我今不识无怖畏方。六我今不了光等直路。七我今不得离散定心。八我当来受生苦不可忍。九善缘聚集。不可恒得。十能杀害者。恒随逐我。十一六道对我。无有遮蔽。十二我今未得解脱四趣。十三我今未离无量见类。十四我今未作堤塘为遮未来无间业流。十五我今未作无始生死相续后际。十六若不故心造诸善业终不成作。十七无有他人为他造业。十八若不造作则无安吉。十九若已作业此业无不必有果报。二十我今无知无明所覆。必有死灾。以是义故。凡夫之人。以此诸相。数数应须厌怖自心。若凡夫人。以此二十相。厌恶怖畏。遮制自心。复于二十种法。速得依住。何等二十。一正思修心相心疾得住。二思心次第相。三思一心住相。四入三摩提相。五出三摩提相。六得抑下心相。七得拔起心相。八得舍置心相。九得远离不应行处。十得正事行处。十一正受正教。十二多习厌恶相。十三多习喜乐相。十四能得法门胜智。十五正依止师尊。十六正修善行心疾得住。十七正修阿那波那念。十八正修不净观。十九正修四念处。二十正修四圣谛观。于此实相中心疾依住。长老。诸圣弟子。若能如理修习正勤。复应知有十一种障碍法为难。何等十一。一数数集众。二爱重饮食。三恒喜起造作。四恒喜言说。五恒喜眠卧。六恒喜杂话。七恒喜不独离。八爱惜己身。九心恒散动。十心恒放逸不乐修行。十一住非土处。长老。此十一种。名障碍法。未曾伏灭。为灭除故。有十胜智。决应修学。何等为十。一三摩提胜智。二住定胜智。三出定胜智。四抑下胜智。五拔起胜智。六舍置胜智。七善进胜智。八善退胜智。九方便胜智。十引摄胜智。长老。诸圣弟子。若能得此十种胜智。复有十三喜乐依止法。依内生起。何等十三。一若有信心人。正思大师。尔时喜乐。即依内起。是名第一有信心人喜乐依止。二正思正法。三正思惟僧。四正思惟自他清净戒。五正思惟自他舍施善法。六正思惟自他修道所证得法。尔时依内。即生喜乐。七应作是念。世尊为我灭众苦法。依此正念。尔时依内。即生喜乐。八应作是念。世尊为我。生长众多安乐利益法。九应作是念。世尊为我。遮制断隔无量有碍恶法。十复作是念。世尊为我。生长无量助道善法。有信心人。由此四念。尔时于即生喜乐。长老。诸圣弟子。若能数得十三喜乐。依止四法。复有五法。至修圆满。何等为依止四法。一信乐。二精进。三独处空闲心得安住。四于修及灭心无厌极。何等五法至修圆满。一心安。二心喜。二心猗。四心乐。五心定。长老。如此五法生长圆满故。复有八刺。即离灭坏。何等为八。一欲刺。二嗔刺。三痴刺。四慢刺。五爱刺。六见刺。七无明刺。八疑刺。由此八刺。离灭坏故。诸圣弟子。则得十种无学圣法。何等为十。一无学正见。二无学正觉。三无学正言。四无学正业。五无学正命。六无学正精进。七无学正念。八无学正定。九无学正解脱。十无学正解脱知见。长老。诸圣弟子。由能证得十无学法。恒得相应。无有退失。是圣弟子。五分所离。六分应相。一法守护。得四依止。舍一谛偏执。出过寻觅。无浊思惟。寂静身行。善解脱心。善解脱慧。独住清净。所作已办。如此则说名胜丈夫。长老。是最后心意识。非色声等所资生长。缘无所有。是时托后受生。悉皆永断。是名苦永后际。由此说义故。所以说名广义法门。长老。我已为汝等说法。谓初善中善后善。义善语善。纯一无杂。圆满清净。已为汝等。显示梵行。所谓广义法门。我先许说。如此等言。即今已说。时净命舍利弗。说此经已时。聪慧同行。无量徒众。未证真义今得证。未得沙门道果。今皆已得。欢喜踊跃。信受奉行。大德舍利弗。如此正说。

广义法门经一卷

此经出中阿含一品。

陈天嘉四年岁次癸未十一月十日于广州制旨寺请真谛三藏阇梨为译

猜你喜欢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四卷·佚名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佚名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佚名
  ●荷泽大师显宗记·神会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五·圆晖
  佛说毗沙门天王经·佚名
  法华义记卷第二·法云
  卷十九·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六卷·宝亮
  致满智书(四通)·太虚
  复蔡育之先生书·太虚
  万有皆因缘所生·太虚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回 北阙献俘缯拜赐 西陲告警绖从戎·萧晶玉

    且说高公接得回书,知道家中平安,倒也放心。就知那耶律通甚是凶勇,他那五色神石乃异人传授,念动咒语,打将出来,一变十,十变百,又变千,又变万,无数的石子乱打敌人。交战毕念咒收回,依然还是一块。五六年中,高公与他战过

  • 七言巻五·洪迈

      七言  题欹器图        刘禹锡  秦国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叹危机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扬州春夜同会水馆夜艾独醒  寂寂独看金烬落纷纷只见玉山颓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  王学士

  • 卷七十八·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七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杨万里江东集钞题张以道上舍寒緑轩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送出如蕨苗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水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罛?亲捞微带生烂炊凋胡淅

  • 第二十一回 王冲霄赌博输钱 武宗爷脱衣洗澡·蒲松龄

    话说大姐合王龙定计要赢万岁,遂丢了个眼色,那丫头将气球拿过来。万岁说:"我装憨给他瞧瞧。"说;"乜个东西,丫头你拿了去罢,我才吃了饭。"丫头抿着嘴笑,放在桌上。万岁说:"二姐,他既有诚敬之心,咱就饶他,拿刀来切开我尝尝。" 万岁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五月壬寅朔诏孟飨景灵宫令平江府温州守臣分诣其后福州潮州准此 朝奉郎刘蒙为浙西江东制置司随军转运使蒙建议于浙西民间预借秋料苖米许之此据今年五月壬子沈与求奏状修入与求乞寝此令其从违当考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十月乙卯朔颁赐群臣明年大统历○孟冬时享 太庙遣官恭代分献○丙辰 孝洁肃皇后忌辰遣官祭永陵○戊午以 中宫千秋令节颁赐辅臣上尊珍馔○赐三辅臣各中历十五本民历一百本讲官杨道宾等三员有差○己未大学

  • 尚史卷一百四·李锴

    志十二田赋志昔者神农氏斵木为耜揉木为耒始教耕民知一母百子之利乃粒食土生食食生民王者宝土生民宝食葢不可一日离矣及禹为司空任土作贡弃为稷播百谷驯至于周作平土之制任三壤班五土火变水行而井田立限法昭然备矣葢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 列传三十·纪昀

    列传唐 【三十】○唐三十苏瓌【颋 诜 干】张说【均垍】苏瓌张说△苏瓌苏瓌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父亶台州刺史 【旧书云父勖按世系表勖乃瓌之伯父旧书误】 瓌擢进士第补恒 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

  •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 第五十四·班固

    (翟方进)【原文】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

  • 张宿传·欧阳修

    张宿本是贫贱的人,自己考取了生员。唐宪宗当广陵王时,通过张茂宗推荐,能进出王府,他怪诞狡诈敢说话,到唐宪宗代行国政时,从百姓提升为左拾遗。他交结权贵幸臣,各地的贿赂堆了一屋。皇帝多次召见他,他不能保守机密,因泄露皇帝在

  • 卷22·陈邦瞻

    真宗景德三年二月,罢寇准平章事,出知陕州。准为相,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他日除官,同列目吏持例簿以进,准曰:“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若用例,一吏职耳。”自澶渊还,颇矜其功,帝待准甚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

  • 宇文融·苏辙

    开元之初,天下始脱中、睿之乱。玄宗厉精政事,姚崇、宋璟弥缝其阙,而损其过,庶几贞观之治矣。在《易》:“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开元之初,无妄之世也。无妄之为言,无一不正之谓也。君子之处此也,亦全其大正,而略其小不正而已。盖

  • 十八年·佚名

    (戊寅)十八年清嘉慶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己亥朔,詣魂宮,行朔祭。○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1月2日○庚子,以李錫祜爲司諫院大司諫,李勉昇爲成均館大司成。○陞南原縣爲府,以降號準十年也。○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二十

  • 万章上篇·王夫之

    一舜之处象,与周公之处管、蔡,其所以不同者,先儒论之详矣。然所谓“管、蔡之叛,忧在社稷,孽在臣民;象之欲杀舜,其事在舜之身”,此语亦须分别看,非谓一身小而社稷臣民大也。 使象恶得成,则天下且无舜,而昏垫之害谁与拯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复有四种法嗢拖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何等为四。一切诸行皆是无常。是名第一法嗢拖南。一切诸行皆悉是苦。是名第

  • 卷二十二·佚名

    △坚固义品第二十七尔时尊者舍利子,谓尊者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行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是行坚固义。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是行坚固义尔时有欲界千天子众作如是念。菩萨摩诃萨为阿

  •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李春芳

    四卷。又称《海忠介公全传》。明李春芳撰。该书为公案小说,记明代清官海瑞(刚峰)断案决狱之事。全书七十一回,每回演述一个故事,而以审案人海瑞贯串各篇。据历史记载,海瑞为官清正刚直,敢于力折权豪,审案也确有公正廉

  • 别墅之怪·程小青

    一个春初的下午,我们的旧仆施桂引进一个客人来。那人的年龄已在五十左右,有个国字形的脸,扁鼻大眼,身上穿一件淡灰色细回文的华丝罗夹袍,左手无名指上有一只钻戒,装束十二分阔绰,走路时也大模大样,很像商界中的所谓体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