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弥勒菩萨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唯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氵㸒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 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 若能断憎爱,

  及与贪瞋痴, 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 二障永销灭,

  求师得正悟, 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槃。 十方诸菩萨,

  皆以大悲愿, 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 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 便归大圆觉。”

猜你喜欢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无性
  卷五十四·佚名
  卷第三十一·佚名
  卷第五·佚名
  第二品 不断品·佚名
  卷十五(洞曹宗)·佚名
  净土往生传卷下·戒珠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佚名
  十不善业道经·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宝镜三昧本义·行策
  智慧轮译·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下·道通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九卷·宝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文华祭海·王世贞

    【乔八分】〔丑领众上〕腰悬金印气英豪。耀日旌旗间宝刀。长驱水陆驾波涛。先声后实。直捣向倭巢。少壮曾无汗马功。止因权要拜元戎。提兵且玩江南景。那管民财尽劫空。我赵文华素无龙韬豹略之才。遽统蚁集蜂屯之众

  • 卷475 ·佚名

    岳珂 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 閴历烟岩古,琮琤雪涧横。 海潮秋八月,山雨夜三更。 肯作随流想,难忘潄石情。 壮怀徒激烈,聊复以诗鸣。 岳珂 宿溪声阁望香炉峰偶成二律 庐峰三万丈,鸟道度嶙峋

  • 卷四百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四 石珤 远游 君之出矣游如之何朝览冀野夜宿滹沱帝子不逢中流扬歌高鸟堕林游鳞遡波曷发崑仑曷濯洧盘禾黍蔽野童欣耄欢新声在梁清酒在尊聊以永日以抒

  • 卷十一 冯孙廖彭列传第八·陆游

       冯延巳,字正中,一名延嗣,广陵人,父令●,事烈祖,至吏部上述致仕,尝为歙州监铁院判官,刺史滑言病笃,或言已死,人情颇询询。延巳年十四,入问疾,出以言命谢将吏,外颇以安,及长,以文雅称,白衣见烈祖,起家授秘书郎。元宗以吴王为元帅,用

  • 千百年眼卷一·张燧

    上古文籍泰山封禅文字万家,周有外史专掌三皇五帝之书,则古人文籍不必尽减今时。顾世类弗传者,良由洪荒始判,楮墨未遑,重以祖龙烈焰煨烬之中,仅存如线。汉世诸儒稍加缀拾,刘氏《七略》遂至三万余卷。考诸班氏《艺文》,西京制作

  • 第三回 五帝起亶聪明创制立法·黄士衡

    词曰: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更有收人在后。吕氏曰:从来五帝之说,纷纷莫定。有以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为五帝者;有以太昊、炎帝、黄帝

  • 卷之三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六·李衷纯

    唐太宗论李密论骆宾王李敬业论狄仁杰论韩文公与大颠书及别传辩洪忠宣论宋孝宗论解大绅论于忠肃论圣贤人物志论○唐太宗论甚哉君臣之间、始终之际、未易言也、夫人情患不亲。亲则爱。爱甚易昵。昵则狎。狎则猜易以起。

  • 第四十六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第四十六册 天聪六年正月叙征大凌河阵亡功臣,及倡先攻战有功诸将,并白身在前奋战之人,分别升赏。副将孟坦,於大凌河阵亡、擢三等副将为一等副将。以其子阿音塔穆袭职。升职缘由:昔夯家之雅木布鲁来归降汗。归降後上寨之人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六·来保

    三月丁亥上命军机大臣等传谕班第曰据班第奏称先由成都起程往川西一路查看粮台前至军营再由军营前往川南一带勘视粮路朕思办理粮饷固属紧要自应及时筹办但军营弁兵多半更易现在正值军兴恐张广泗一人有不能兼顾之虑班第

  • 卷三十六 北辽魏王之变·李有棠

    〔雅里附〕天祚帝乾统元年夏六月乙巳,进封北平郡王为郑王,名淳,小字涅里。兴宗第四孙,南京留守宋魏王和囉噶道宗清甯初,太后鞠养之。既长,笃好文学。昭怀太子遇害,道宗欲以为储副,用萧兀纳等谏而止。嗣与耶律拜萨巴善,道宗怒,出

  • 第三章 9·辜鸿铭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辜讲孔子对他的一位学生说:“我可以对你说出夏朝(相当于古希腊文明)的文明和礼仪,但现在的杞国(相当于当代的希腊) 却不能为我说的

  • 佛说七知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告诸比丘。有七法道弟子。现世安隐和悦多行。精进法观令习得尽。何谓七法。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四知节。五自知。六知众。

  • 世界佛学院建设计划·太虚

    ──十七年十月改正──一 宗旨 昌明佛学,陶铸文化,增进人生之福慧,造成世界之安乐。二 组织 由创议人与附议人同为发起,其赞助进行者,推为赞成人。不分别国籍民族男女宗教阶级。俟院址决定后,开一发起人会,推举建设委员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持戒波罗蜜多品第七之余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舍利子言。我今所说于诸契经。展转增胜随顺根力应当信解。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于泡沫中无

  • 释摩诃衍论 第八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八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就此分中则有七门。云何为七。一者能治所治契当门。二者信心品类分剖门。三者修行方便善巧门。四者广释魔事对治门。五者赞叹

  • 佛性论 第一卷·世亲

    佛性论 第一卷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缘起分第一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种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二为离慢下品人故。三为离虚妄

  • 皇明本纪·佚名

    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为农业。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生三日,腹胀几殆,仁祖梦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