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

乾隆四十六年

翰林院、四库馆于本年七月分三次寄围进呈过《永乐大典》第一分,正本十四种,共计一百四十本。今将总裁、分校记过次数,分晰开列于后。

《周官总义》卷三内「公」讹「工」,总裁董<诰>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十三内「太」讹「大」,总裁董<诰>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二十内「疆」讹「强」,总裁董<诰>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二十七内「壁」讹「璧」,总载董<诰>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

《左氏传续说》卷二内「刍」讹「蒭」,总裁曹<文埴>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七内两「达」字俱讹「逵」,总裁曹<文埴>记过二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二次;卷九内「旧」讹「(旧中艹改竹)」,总裁曹<文埴>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

《周官集传》卷三内「干」讹「亁」,总裁嵇<璜>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六内「太簇」讹「大簇」,凡四处,总裁嵇<璜>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

《数学九章》序文内「铢锱」倒写「锱铢」,协办大学士 尚书蔡<新>记过一次,分校陈际新记过一次。

《春秋释例》卷一内「据」讹「(扌(上虍下匆))」。总裁曹<文埴>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四内「谥」讹「谥」,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

《文选颜鲍谢诗评》卷一内「朓」讹「眺」,总裁嵇<璜>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二内「(上艹下(舟只))」讹「艧」,总裁嵇<璜>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又卷二内「台」讹「籉」,总裁嵇<璜>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三内「赋注」倒写「注赋」,总裁嵇<璜>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四内「蛾」讹「娥」,总裁嵇<璜>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

《彭城集》卷二内「刍」讹「蒭」,总裁曹<文埴>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四内「乌」讹「鸟」,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六内「憩」讹「憇」,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十内「篷」讹「蓬」,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十五内「闲」字挖补未填,总裁曹<文埴>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五次;卷三十五内「箪」讹「簟」,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三十七内「太」讹「大」,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

《公是集》卷三内重写一「兮」字,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七内「摧」字描改不合,分校周永年记过五次;卷二十内「霖」讹「霜」,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二十五内「毂」讹「谷」,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三十内「掾」讹「椽」,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四十三内「几」讹「机」,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五十内「禅」讹「禅」,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

《牧庵集》卷五内「谥」讹「谥」,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十内「祇」讹「示」,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十三内「员」讹「(巾员)」,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二十七内「铭」讹「名」,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三十二内「洲」讹「州」,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又卷三十二内「餍」误「厌」,分校周永年记过一次;卷三十三内「阳」字磨损未填,总校曹<文埴>记过一次,分校周永年记过五次。

以上,总裁 大学士嵇<璜>共记过七次,协办大学士 尚书蔡<新>共记过一次,总裁 侍郎董<诰>共记过四次,总裁 侍郎曹<文埴>共记过八次,分校 编修周永年共记过五十次,分校 灵台郎陈际新共记过一次。(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卷二·常璩
  ●卷十八。题名四·梁章钜
  卷一经一·何良俊
  卷之一千一百十九·佚名
  二百六十二 上谕著内务府将三织造送来之缎疋立即入账销算·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纪昀
  卷三十一·高士奇
  萧琛传·姚思廉
  宗爱传·魏收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帝系一·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八·佚名
  附錄·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缉·唐圭璋

      缉字公序,号荆溪。李弥逊筠溪集卷二十二有送邵公序还乡序。   满庭芳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荆襄,人按堵,提壶

  • 卷七·魏源

    椒山琴和陈太初修撰(有得古琴者,言是椒山物,索同人作诗。太初约予同作。)伶伦既死贻嶰峒,谁回元气抉空同?古心感帝帝梦通,夜深重瞳投以镛,排阊叫舜放四凶。天王圣明臣罪蠢,遂从文王羑里中。我得此琴匪漫逢,玉带生研同敬恭。一弹

  • 列传第五十五·李延寿

    崔彦穆 杨纂 段永 令狐整 子熙 唐永 子瑾 柳敏 子昂 王士良崔彦穆,字彦穆,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安阳侯林之九世孙也。曾祖顗,后魏平东府谘议参军。祖蔚,遭从兄司徒浩之难,南奔江左。仕宋,为给事黄门侍郎、汝南义阳二郡守。延

  • 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兵一·宋濂

        ◎兵一   兵者,先王所以威天下,而折夺奸宄、戡定祸乱者也。三代之制远矣,汉、唐而下,其法变更不一。大抵用得其道,则兵力富,而国势强;用失其宜,则兵力耗,而国势弱。故兵制之得失,国势之盛衰系焉。   元之有

  • ●卷四  田赋第四·王克昌

         殷梦高曰:阡陌既开,井田之制不可复已。汉世限民名田,法良意美,最为近古。唐有天下,初以"租庸调"立赋敛法,至杨炎约百姓丁产定为两税,秋夏征之。迄今赋役犹守其遗法焉。顾当时定制有额外率一钱者,以枉法论,日且耗蠹百

  • 第二十七回 纵反间范增致毙 甘替死纪信被焚·蔡东藩

      却说陈平入见汉王,汉王正忧心时局,亟顾语陈平道:“天下纷纷,究竟何时得了?”平答说道:“大王所虑,无非是为着项王,臣料项王麾下,不过范亚父,项羽尊范增为亚父。锺离昧等数人,算做项氏忠臣,替他出力。大王若肯捐弃巨金,贿通楚

  •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补编四·佚名

    醇亲王奕譞致军机处尺牍一顷送一函,计承青及。兹接公函,备悉刻下局势已定,惟就事力办;法人蹈机之谋不能后顾,亦不必卢也。借款成,固挥霍有资,否亦可省利银。总之,主见既定,惟仰承庙算而已。原件附缴。醇亲王覆。二十八午正。二

  • 补后汉书年表卷六·熊方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号谥姓名始封侯状  子  孙  曾孙 五世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六> 右孝桓侯者二十有七人门德亭南乡安阳南顿泚阳昆阳育阳安阳益阳亭襄邑城

  • 文明·周绍良

    №文明001【盖】失。【志文】已泐。(上泐)黄府君墓志(上泐)日下之天(下泐)知□用名立□□□□□初任同文□字郎,又转□□□寺守□丞,典兹属国,□彼司□。又任祠部主事。(下泐)德之宏规,□□耳之妙旨。□定□道(下泐)情

  • 掌禹锡传·脱脱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考取进士,任道州司理参军。参加修身立言书法的考核被评为第一名,改任大理寺丞,积功升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并州通判。后被提升为庐州刺史,还未赴任,丁度又推荐他做了侍御史,他上疏请求严防西羌。当时

  • 卷三十·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三十宋 彭百川 撰官制沿革下神宗治平四年诏同签书枢密院事郭逵赴阙【职官志云密院旧制无同签书院事者治平末始以郭逵为之太祖平蜀吕余庆以参政签书院事自是非起幸无以执政守藩至逵以同签

  • 卷二十·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晋表晋主重贵降表孙男臣重贵言顷者唐运告终中原失驭数穷否极天缺地倾先人有田一成有衆一旅兵连祸结力屈势孤翁皇帝救患摧刚兴利除害躬擐甲胄深入寇塲犯露蒙霜度鴈门之险驰风击电

  •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晏婴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

  • 序·李光坡

    禮記述註序諸經註疏共最禮記朱子教學者看註看疏自好然文字浩汗班史謂說五字之文至二三萬言者盖漢唐講師之體爾也又與諸經連部合梓價重匹士家不能皆有即有而讀之亦何得於制舉故是書不講殆千年矣宋末有陳氏集說學者喜其

  •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佚名

    ——仗越打越精 【原文】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懿次于城濮(1)。楚师背郄而舍(2),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3):“原田每每(4),舍其旧而新是谋(5)。”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6),必

  • 魂断山崖·松本清张

    本书是松本清张的四个中短篇推理,〈魂断山崖〉〈金池塘〉〈焰火挽歌〉〈凝视〉。卷款潜逃的年轻记者青塚以及来自温泉旅馆的女服务生阿菊携手到东京闯天下……他们的幸运很快降临了,尽管青塚主持的“新流”杂志连续赤字

  •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张嗣成

    二卷。元张嗣成 (生卒年不详)撰。张嗣成,元代正一道道士,为三十九代天师,自号太玄子。撰有《道德真经章句训颂》二卷。自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创立五斗米道,经历朝而至元,张家三十八代子孙相传而至张嗣成。其间几经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