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毛诗注觧传述人

毛诗注觧传述人

唐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呉县开国男陆德明録

诗者所以言志吟咏性情以讽其上者也古有采诗之官王者廵守则陈诗以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也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羙敎化移风俗莫近乎诗是以孔子最先删録既取周诗上兼商颂凡三百一十一篇【毛公为故训时已亡六篇故艺文志云三百五篇】以授子夏子夏遂作序焉【或曰毛公作序解见前】口以相传未有章句战国之世専任武力雅颂之声为郑卫所乱其废絶亦可知矣遭秦焚书而得全者以其人所讽诵不专在竹帛故也汉兴传者有四家鲁人申公【亦谓申培公楚王大傅武帝以安车蒲轮微之时申公年八十余以为大中大夫】受诗于浮丘伯以诗经为训故以敎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曰鲁诗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郎中令王臧【兰陵人】御史大夫赵绾【代人】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史夏寛东海太守鲁赐【砀人】长沙内史缪生【兰陵人】胶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阙门庆忌【邹人】皆申公弟子也申公本以诗春秋授瑕丘江公尽能传之徒众最盛鲁许生免中徐公【免中县名】皆守学敎授丞相韦贤受诗于江公及许生传子成【贤字长成字少翁父子并为丞相封扶阳侯又治礼论语成兄子赏以诗授哀帝大司马车骑将军】又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昌邑王师】受师于免中徐公及许生以授张生长安【名长安字幼君山阳人为博士论石渠至淮阳中尉】及唐长宾【东平人为博士楚王太傅】禇少孙【沛人为博士禇氏家传云即续史记禇先生】张生兄子游卿【谏大夫】以诗授元帝传王扶【琅邪人泗水中尉】扶授许晏【陈留人为博士】又薛广德【字长卿沛国相人御史大夫】受诗于王式授龚舍【字君倩楚国人太山太守】齐人辕固生【汉景帝时为博士至清河太傅】作诗传号齐诗传夏侯始昌始昌授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通诗礼为博士至少府】苍授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为博士谏大夫】及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御史大夫前将军兼传论语】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丞相乐安侯子咸亦明经歴九卿家世多为博士】衡授师丹【字公仲琅邪人大司空】及伏理【字游君高密太傅家世传业】满昌【字君都頴川人詹事】昌授张邯【九江人】及皮容【琅邪人】皆至大官徒众尤盛后汉陈元方亦传齐诗燕人韩婴【汉文帝时为博士至常山太傅】推诗之意作内外传数万言号曰韩诗淮南贲生受之武帝时婴与董仲舒论于上前仲舒不能难【婴又为昜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唯韩氏自传之】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韩生其后也河内赵子事燕韩生授同郡蔡谊【谊以诗授昭帝至丞相封侯】谊授同郡食子公【为博士】及琅邪王吉【字子阳王骏父昌邑中尉谏大夫吉兼五经能为邹氏春秋以诗论敎授】子公授太山栗丰【部刺史】吉授淄川长孙顺【为博士】丰授山阳张就顺授东海发福【一本作叚福】竝至大官艺文志云齐韩诗或取春秋采杂説咸非其本义鲁最为近之毛诗者出自毛公河间献王好之徐整【字文操豫章人吴太常】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人大毛公毛公为诗故训传于家以授赵人小毛公【一云名苌】小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以不在汉朝故不列于学一云子夏传曾申【字子西鲁人曾参之子】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郑诗谱云子思之弟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汉书儒林传云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徐整作长公】长卿授觧延年【为阿武令诗谱云齐人】延年授虢徐敖敖授九江陈侠【王莽讲学大夫】或云陈侠传谢曼卿元始五年公车征説诗后汉郑众贾逵传毛诗马融作毛诗注郑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于是三家遂废矣魏太常王肃更述毛非郑荆州刺史王基【字伯舆东莱人】駮王肃申郑义晋豫州刺史孙毓【字休朗北海平昌人长沙太守】为诗评评毛郑王肃三家同异朋于王徐州从事陈统【字元方】难孙申郑宋征士鴈门周续之【字道祖及雷次宗俱事庐山惠远法师】豫章雷次宗【字仲伦宋通直郎徴不起】齐沛国刘瓛竝为诗序义前汉鲁齐韩三家诗列于学官平帝世毛诗始立齐诗久亡鲁诗不过江东韩诗虽在人无传者唯毛诗郑笺独立国学今所遵用毛诗故训传二十卷【郑氏笺】马融注十卷【无下祑】王肃注二十卷谢沈注二十卷江熙注二十卷【字太和济阳人东晋兖州别驾】郑诗谱二卷【徐整畅大叔裘隐】孙毓诗同异评十卷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字元恪吴郡人吴太子中庶子鸟程令】为诗音者九人郑徐邈蔡氏孔氏阮侃王肃江惇干寳李轨【阮侃字德恕陈留人河内太守江惇字思俊河内人东晋征士蔡氏孔氏不详何人】梁有桂州刺史清河崔灵恩集众觧为毛诗集注二十四卷俗间又有徐爰诗音近呉兴沈重亦撰诗音义

毛诗注觧传述人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一(宣元年,尽四年)·孔颖达
  庄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后有崔氏之祸第二·晏婴
  天理篇 第二 凡十九条·范立本
  第十四章 35·辜鸿铭
  卷二十九·冯复京
  卷二·陈则通
  卷五 乡射礼第五之一·李如圭
  卷一·严粲
  卷三·朱公迁
  卷九·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卷二百一十七·佚名
  重刊龙舒净土文目录·王日休
  复大勇禅人书·太虚
  上国民会议代表诸公意见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论字法第十八·王骥德

      下字为句中之眼,古谓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又谓前有浮声,后须切响。要极新,又要极熟;要极奇,又要极稳。虚句用实字铺衬,实句用虚字点錣。务头须下响字,勿令提挈不起。押韵处要妥贴天成,换不得他韵。照管上下文,恐有重字,须逐一点

  • 卷三百三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三十棠梨花类五言排律追咏棠梨花十韵     【唐】呉 融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更应无软弱别自有妍华不贵绡为雾难降绮作霞移须归紫府驻合饵丹砂密暎弹琴宅深藏卖酒家夜宜红蜡

  • 木皮散人鼓词·贾凫西

    论地谈天,讲王说伯,第一件不要支离破碎,第二件不要荒唐无味。言言都是药石,事事可作鉴戒。那刚胆的人听说那忠臣孝子,也动一番恻隐;那婆心的人听说那奸佞邪淫,也起一番嗔怒。即如荆轲报仇,田横死节,讲到这个去处,令人慷慨悲壮,吐

  • 卷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司马光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強圉協洽(丁未),凡九年。   孝成皇帝陽朔三年(己亥、前二二年)   春,三月,壬戌,隕石東郡八。   夏,六月,潁川鐵官徙申屠聖等百八十人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歷九郡。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逐捕,以軍

  • 王思诚传·宋濂

    王思诚,字致道,党州嵫阳人。祖辈务农。思诚天资过人,七岁拜师学《孝经》、《论语》,都能背诵。至治元年(1321)中进士,任管判官,后召至京师任国子助教,又改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后又转任待制。至正元年(1341),升迁为奉议大夫

  • 萧拜住传·宋濂

    萧拜住是契丹石抹氏人。曾祖丑奴,善骑射,见广识多,在金做官,带领千户驻古北口防守。后投降元朝,因攻取平、滦、檀、顺、深、冀等州及昌平红螺、平顶诸寨,又在邦君甸两败金兵,授檀州军民元帅。太祖西征,丑奴驿送竹箭弓弩弦各一

  • 孙维城传·张廷玉

    孙维城,字宗甫,丘县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相继担任浚县、太康、任丘三县知县。万历十年(1582)升为南京御史。当初,张居正不奔丧,宁国的儒生吴仕期想上书劝谏。未发,太平同知龙宗武报告给操江提督胡木贾,让他告诉张居正。

  • 卷四十四·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十四明 俞汝楫 编历官表精膳司郎中黄 裳【癸酉贡士】宋 兴【原仁浙江淳安县人由监生官至河南布政司】叶 蓁【监生】王士华【彦实浙江鄞县人乙未进士】

  • 提要·王应麟

    汉制攷政书类一【通制之属】【臣】等谨案汉制攷四卷宋王应麟撰应麟字伯厚晚年自号深宁叟其先浚仪人南渡后遂家于鄞县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度宗时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因两汉书诸志于当时制度多详于大端畧于

  • 卷六十三·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三宋 宋敏求 编大臣册赠册赠豆卢钦望司空并州大都督文册赠杨再思并州大都督文册赠高崇文司徒文册赠吴少诚司徒文册赠刘总太尉文册赠李班司空文册

  • 第十一卦 泰 地天泰 坤上乾下·佚名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 卷二 士冠礼第一·郑玄

    陈服于房中西墉下,东领北上。(墉,墙。)[疏]“陈服”至“北上”。○释曰:自此至“东面”,论陈设衣服器物之等,以待冠者。《丧大记》与《士丧礼》服或西领,或南领,此东领者,此嘉礼异于凶礼,故士之冠特先用卑服。北上,便也。爵弁服,?

  • 卷五下·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五下    元 敖继公 撰乡射礼第五司射去扑倚于阶西升请射于賔如初賔许【去起吕反】搢扑而即去反位而即往皆礼节当然也不于未搢扑而遂请者有事于尊者不宜

  • 卷十一·朱鹤龄

    <经部,书类,禹贡长笺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十一     呉江朱鹤龄撰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此下濬川也弱水见雍州孔传合黎水名在流沙东正义弱水得入合黎知合黎是水此水出合黎山因山为名【郑及蔡传皆作山名

  • 卷第四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二如前所说六种随眠。复约异门建立为十。如何成十。颂曰。六由见异十  异谓有身见边执见邪见  见取戒禁取论曰。六随眠中见行异为五余非

  • 卷第五·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五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十八界处第十七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细滑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说曰。此界亦是略说。亦是广

  • 许负相法十六篇·许负

    在汉代相学中以许负最为著名,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面相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根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现在我们还常看到很多相书中提到的〈许负相耳法〉等的书,但应该大总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太炎

    章炳麟著。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仍以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政治观点,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02年发表的《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仿行立宪不能行革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