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百千无央数人天菩萨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百千俱胝佛刹皆往诣。彼无边花世界。最上灯明如来应正等觉。现身住止经行说法。彼有二菩萨。一名大光明二名无量光。尔时彼佛遣二菩萨。往娑诃世界祇树给孤独园。诣释迦如来正遍知觉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而坐一面。彼二菩萨白世尊言。去此佛土经行百千俱胝佛刹。有世界名无边花。彼土有佛。名最上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现住其中恒说妙法。彼世尊最上灯明如来正遍知觉故。遣我等诣娑诃世界。问讯世尊少病少恼。云何气力轻利安住快乐。彼如是说。又此所有人非人。部多毗舍佐药叉罗刹。供盘茶供盘茶军主。王法盗贼。蛇蝎恶疮虫蚁羯拏怖嚩虫。如是等类扰乱烦恼故。彼世尊最上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说此陀罗尼真言章句。名闻十方故遣来此。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颜貌怡悦色相具足身意泰然。以此秘密功德力故拥护有情。即说陀罗尼曰。

  怛你也(二合)他(去一引)入嚩(二合引)礼(二)入嚩(二合引)攞孽帝(三)呼迦穆迦(四)三(去)么帝么贺(引五)三(去)么帝(六)么贺(引)入嚩(二合引)礼(七)入嚩(二合引)攞铭(八)萨呬萨礼(九)么贺(引)入嚩(二合引)礼(十)坞计苏计(十一)多铭三么帝(十二)么贺(引)三么帝(十三)么贺(引)三铭(十四)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五)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汝今谛听。此陀罗尼章句甚为难得。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此阿牟尼陀罗尼。佛出世时亦难得遇。若有族姓男族姓女。听闻受持为他解说。得宿命通见彼七生之中宿命之事。一切烦恼皆悉消除。一切宿业而皆不受。

  复次阿难陀。此陀罗尼真言章句。七十七俱胝佛同共宣说。若一切有情。闻此陀罗尼章句不信毁谤者。即同毁谤七十七俱胝佛。

  尔时无能胜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亦宣说陀罗尼真言章句。为利益安乐诸众生故。以此秘密拥护有情。增长殊胜福力色相怡悦故。即说陀罗尼曰。

  怛你也(二合)他(去引)阿跓(摘固反)嚩跓(准上切一)曩跓(亦准上)么贺(引)矩曩跓(亦准上二)阿乞嚩(二合)枲迦枲(三)阿曩(引)迦枲(四)么曩迦枲(五)阿拏(拏固反)哆(六)佉祖(引)么贺(引)佉祖(七)萨奶(奴贾反)契哆奶(准上七切)契(八)哆噜铭(九)咄噜铭(十)醯礼蜜礼底礼(十一)娑嚩(二合引)贺(十二引)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陀言。汝今谛听。此摩尼陀罗尼章句甚为希有。汝当受持读诵为他解说。佛出于世亦甚希有。复次阿难陀。若族姓男族姓女。如是闻此陀罗尼章句。若受持讽念读诵解说。得宿命通见彼十二生中宿命之事。一切宿业而不复受。

  复次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八十俱胝诸佛同共宣说。若有毁谤此陀罗尼者。即为毁谤八十俱胝佛而无有异。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亦说此陀罗尼章句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以此秘密殊胜大力拥护有情。增长色相身心怡悦故。即说陀罗尼曰。

  怛你也(二合)替能(去一)阿罽么罽(二)曩尔(仁际反)[寧*頁](三)曩(引)誐啰枲(四)曩醯(上)礼(五)曩醯(上)礼(六)惹醯(上)攞赞你(七)赞拏礼(八)赞拏(上)攞嚩帝(九)娑嚩(二合引)贺(引十)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陀言。汝今谛听。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难得希有。汝当受持读诵为他解说。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佛出世时亦复希有。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若有族姓男族姓女。听闻受持读诵讽念为他解说。得宿命通见彼十三生宿命之事。一切烦恼皆悉消除。一切宿业而皆不受。

  复次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八十二俱胝菩萨同共宣说。若有毁谤此陀罗尼者。即为毁谤八十二俱胝菩萨而无有异。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言。我亦说此陀罗尼章句。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令诸有情福德增长。身心怡悦名称普闻。有大势力颜貌端正。以此秘密拥护故。即说陀罗尼曰。

  怛你也(二合)替能(去一)阿跓(摘固反引)嚩跓(准上切二)曩跓(亦准上)矩曩跓(准上三)姹计姹啰计(四)多噜吠睹噜吠(五)啰吒吠(六)[口*路](去引)礼鲁礼(七)贺礼蜜礼(八)底礼始礼(九)尸里(上)含礼(十)阿普嚩普(十一)曩普矩曩耻(十二)阿曩跛底(丁以反十三)嚩曩跛底(准上切)计枲计枲计枲(十四)姹(轻呼)枲姹枲姹枲(十五)么贺(引)姹枲娑嚩(二合引)贺(引十六)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陀言。汝今帝听阿难受持此陀罗尼章句。读诵讽念为他解说。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甚为希有。阿难陀此阿牟尼陀罗尼章句。佛出世时亦甚希有。阿难陀若族姓男族姓女。听闻受持为他解说。得宿命通见彼十四生中宿命之事。一切烦恼皆悉消除。一切宿业而皆不受。复次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八十四俱胝佛同共宣说。若有毁谤此陀罗尼者。即为毁谤八十四俱胝佛而无有异。阿难陀若有族姓男族姓女。于枯朽树下以此陀罗尼章句若读若诵。潜护救济火不能烧。令彼枯树重生枝叶花果敷荣。何况受持之人。尔时世尊复告诸苾刍言。我今重说陀罗尼章句。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颜貌怡悦名称普闻。福德增长色相端严。以此秘密拥护故。即说陀罗尼曰。

  怛你也(二合)替能(去一)阿跓(摘固反)嚩跓(亦准上二)姹计姹啰计(三)多噜跛底(四)睹噜跛底(五)睹噜蜜底(六)睹噜蜜蜜底(七)睹噜睹[口*(隸-木+士)](八)苏[口*(隸-木+士)]醯礼(九)母礼底礼(十)娑嚩(二合引)贺(引十一)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陀言。汝今谛听。此陀罗尼章句甚为希有。汝等受持读诵为他解说。阿难陀此阿牟尼陀罗尼佛出于世亦甚希有。阿难陀若族姓男族姓女。闻此陀罗尼章句。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得宿命通见彼二十一生宿命之事。一切烦恼皆悉消除。一切宿业而皆不受。又复拥护所有一切部多。一切天龙药叉犍闼嚩阿苏啰孽噜茶紧那罗么护啰誐人非人不能侵害。乃至一切恶疮蛇虫羯拏婆虫亦不能为害。又复无彼一切疟病风黄痰癊。如是等病须臾发动。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七日半月一月一年。长时不能侵害。又复无彼一切疮肿痈疽痑缓疥癞疮癣。一切病恼一切业障一切厌祷。及一切吠跢茶皆不能侵害。复次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九十九俱胝佛同共宣说。若有毁谤此陀罗尼者。即为毁谤九十九俱胝佛而无有异。复次阿难陀此陀罗尼章句。入王宫时忆念。入罗刹中时忆念。入师子虎狼中时忆念。入旷野中时忆念。入暴恶河中时忆念。为水火难时忆念。为毒药所中时忆念。一切怖畏时忆念。皆不能为害。复次阿难陀。有受持此陀罗尼者。若遇恶人执持刀棒。嗔怒逼趁欲来伤害。彼持刀棒自然碎折而得解脱。阿难陀我意观见人间天上。及魔罗梵天沙门天人阿苏啰众中。若以此陀罗尼真言章句。拥护救济结界守护。息除灾难无越此陀罗尼者。何以故。阿难陀此阿牟尼陀罗尼。加持护念一切烦恼悉皆消除。尔时四大天王白世尊言。此正法灭时。我等与彼正法助威神力。广宣流布令法久住。彼受持法师我亦加护。遣除一切魔罗。世尊赞言。善哉四大天王。发勇猛慈而护正法。尔时四大天王知其佛意。亦从坐起说陀罗尼曰。

  怛你也(二合)他(去引一)吠难(去)腻吠难(去)腻(二)么贺(引)难(去)腻(三)娑檐(二合)婆(去)[寧*頁](四)染(引)婆(去)[寧*頁](五)吒吒[寧*頁]吒吒[寧*頁](六)么贺(引)吒吒[寧*頁](七)矩跓(摘固反)矩跓(准上)[寧*頁](八)么贺(引)矩吒(九)达(转舌)么礼瑳么呬(上)娑嚩(二合引)贺(引十)

  世尊言。若有族姓男族姓女。得闻此陀罗尼章句。解说彼明句义受持读诵。一切烦恼悉皆消除。一切世间得无障碍。如持一切妙法。是时世尊告四天王言。善哉善哉如汝所愿令法久住。复告阿难陀言。汝今谛听。正法受持读诵为他解说。令彼有情得大福德名称普闻。阿难陀言。唯然世尊。若有听闻我专记忆。尔时世尊以真实之义。方便开示而说偈言。

  此经陀罗尼  过去诸佛说

  我今亦说此  真言章句义

  令彼听受持  利益诸众生

  见二十一生  种种宿命事

  无彼人非人  药叉供盘茶

  罗刹布怛曩  而作诸障难

  宣示陀罗尼  所欲皆自在

  魔罗罪业等  障难自消除

  说彼陀罗尼  父母与兄弟

  知识及眷属  恶事不能害

  受持陀罗尼  旷野道路中

  师子虎狼等  不能为怖畏

  读诵陀罗尼  百千俱胝劫

  宿作诸罪业  七日尽消除

  解说陀罗尼  七日得一切

  菩萨之福德  俱胝劫不尽

  令此陀罗尼  常有四天王

  持国与多闻  增长及广目

  领自一切众  色相具威神

  拥护于四方  及持真言者

  尔时世尊说此陀罗尼章句已。阿难陀及大声闻众。慈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四大天王及天人阿苏啰乾闼婆等。闻佛所说一心受持。欢喜踊跃作礼而退。

  佛说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猜你喜欢
  黔南会灯录目录·善一如纯
  卷下·印光
  佛说孙多耶致经·佚名
  大乘掌珍論卷下·欧阳竟无
  黔南会灯录卷第五·善一如纯
  卷五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七·应庵昙华
   第二十五則 韶國師到這裏不肯住·胡兰成
  说无垢称经卷第一·佚名
  力行品第九·佚名
  卷十三·性音
  卷下·佚名
  卷第十七·李通玄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世亲
  卷第一·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第十九·陈与义

    ○闻王道济陷虏海内堂堂友,如今在贼围。虚传袁盎脱,不见华元归。浮世身难料,危途计易非。云孤马息岭,老泪不胜挥。○均阳官舍有安榴数株着花绝稀更增妍丽庭际安榴树,花稀更可怜。青旌拥绛节,伴我作神仙。迟日耿不暮,微阴眩弥

  • 卷四百六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十三竹鸡类【泥滑滑同】长短句禽言          【宋】朱 子泥滑滑泥滑滑秦望云荒镜湖阔绿秧刺水水拍堤牙旗画舸凌风发使君行乐三江头泥滑水深君莫忧五言絶句泥滑滑 

  • 提要·潘阆

    逍遥集一巻 别集类二【宋】【臣】等谨案逍遥集一巻宋潘阆撰阆大明人晁公武读书志谓其字为逍遥江少虞事实类苑则谓其自号逍遥子少虞説或近是欤太宗时召对赐进士第后坐事亡命真宗捕得之释其罪以为滁州防军阆在宋初去五

  • 卷之三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  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唐史论断卷中·孙甫

    (宋)孙甫 撰○睿宗景云年论曰古之人君即位必踰年而改元者先君之年不可不终也继大位不可无始也一年不可二君也先君之年不终则后嗣急于为君而忘孝心矣继大位无始则布政立事无以正本矣一年二君则国统不一而民听惑矣典法如

  • 第十九章 太后恩寵·林语堂

    蘇東坡總是得到歷朝皇后的蔭庇。在他受審時,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現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勢。甚至在他一生中較晚的歲月裏,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攝政事,他就客死蠻荒了。新皇帝現今才九歲,攝政的是他的祖母。宋朝特別

  •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二武肃王世家下天寳元年春正月遣兵攻淮南甘露镇以救信州梁敕改临安县为安国县广义乡为衣锦乡【按旧五代史梁间平二年改临安县广义卿为衣锦郷犹冠以临安者县名与乡名同时改也】夏六月梁授王检校太师守

  • 序纪·魏收

    昔日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有的分布于华夏各地,有的散布于极远的蛮荒之境。小儿子昌意,受封于北土,领地内有大鲜卑山,因而以其为国号。此后,世为君主,统治着幽都之北广漠无垠的沃野,过着游牧生活,而以射猎为业,民风淳朴,政治文化简易

  • 柳升传·张廷玉

    柳升,怀宁人。承袭父职任燕山护卫百户。他经历大小二十余战,累升为左军都督佥事。永乐初年,随从张辅征交趾,破贼于鲁江,斩杀其首领阮子仁等。守卫咸子关。贼人进入富良江,船只连绵十余里,横截江面,构建营寨,陆军也有数万人。张

  • ●天台治略卷之一·戴兆佳

    详文一 ◆详文一 一件详陈建立义仓积谷备荒等事 一件战船赔累实甚穷员困苦难堪沥陈颠末龥恩垂鉴事 一件龥请转详勒石永除修造战舡之苦累恩徧三台功垂万世事 一件禁革军粮重耗之积弊恳 宪批饬存案除民累而昭法守事 一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一·高晋

    天章【臣】等伏考唐虞继治依永和声时防勅命之作卿云糺缦之章实开雅颂元音然不闻于方岳辑瑞之余随时纪事播为歌咏是以后世无传焉若夫般与时迈武有廵狩之篇吉日车攻宣着中兴之盛刻石鼓而员猎游巻阿以矢音郁郁乎文于斯为

  • 附錄·佚名

    ○成化五年己丑四月,春秋館受命始撰,成化七年辛卯十二月畢。纂修官〈前後官幷錄〉領館事:輸忠協策靖亂同德佐翼保社炳幾定難翊戴純誠明亮經濟弘化佐理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藝文館弘文館觀象監事禮曹

  • 幼官图第九·管仲

    若因处虚守静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人果)兽之火爨,藏温濡,行敺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死,谨

  • 卷十三·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十三同知呉廷华撰既夕第十三【夕塟前二日之夕也上篇言朝哭此谓既夕哭之后告启期也 案此接士丧筮宅以下塟礼也刘向别録以为士丧礼下篇曰既夕者亦大戴诸家割经首二字以名篇无义可说也于五礼属凶

  • 卷五·王质

    <经部,诗类,诗总闻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五宋 王质 撰齐风鸡鸣一章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非鸡鸣乃蝇声非东眀乃月光所以不安二章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三章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防且归矣无庶

  • 不可刻期求往生·印光

    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

  • 沈故·杨同桂

    地理考证著作。清杨同桂 (?—1896)撰。四卷。同桂字伯馨,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官至长春知府。曾任《吉林通志》分纂。有《盛京疆域考》已著录。同桂少时从官奉天,后宦游东北多年。是书成于光绪前期,约三万八千字。正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