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集解卷一

宋 苏辙 撰

隐公

元年春王正月

不书即位而书正月何也言朝正于庙于是始成君也惠公娶于宋曰孟子卒其媵声子生隐公又娶于宋曰仲子生桓公而惠公薨隐公立而奉之是以未尝即位也隐公虽长庶子也桓公虽防适子也适子当立而不能自立庶子不当立而能自立矣然则桓公之立否在隐公也隐立而以奉桓其志可也而礼则不可公羊曰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防君也然则自立而以奉桓礼欤谷梁曰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兄弟天伦也为人子受之父为人臣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可谓轻千乘之国矣蹈道则未也然则废桓而自立礼欤兄弟之不加适庶古之道也诸侯再娶之非礼惠公尸之矣惠公以夫人娶之而其子可不以为适乎虽然自立以俟其长乱之道也盖亦立桓而已为政乎立桓而已为政及其成人而授之于是可谓礼矣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邾子克也不书爵不名而字附庸之君未王命者也或曰古者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诸侯专之非礼也凡书皆以讥之予以为不然春秋之际王室衰矣然而周礼犹在天命未改虽有汤武未能取而代之也诸侯之乱舍此何以治之要之以盟会威之以征伐小国恃焉大国畏焉犹可以少安也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故春秋因其礼俗而正其得失未尝不予也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盟必有日月而不日失之也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事成于日者日成于月者月成于时者时不然皆失之也故崩薨卒弑葬郊庙之祭盟战败入灭获日食星变山崩地震火灾凡如此者皆以日成者也朝觐搜狩城筑作毁凡如此者皆以时成者也会遇平如来至侵败伐围取救次迁戍追袭奔叛执水旱雨电冰雪彗孛螽螟凡如此者或以月成或以时成者也惟公即位不书日有常日也外杀大夫不书月与日卑不以告也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段郑伯之母弟也其母爱之封之于京将作乱大夫请禁之郑伯不许及闻其将袭郑而后伐之段出奔共段之不称弟及公子何也段将为君非复臣也不称段之奔而称郑伯之克何也段之乱郑伯成之也克者何能胜也段之欲为乱久矣郑人知之而郑伯不禁非不能也将养之使至于乱而加之以大戮故虽逐之而国人不敢争母不敢爱此郑伯之所谓能也故书曰郑伯克段于鄢以示得其情也凡诸侯之事告则书不然则否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防公羊谷梁以为诸侯之事尽于春秋也而事为之说则过矣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鲁之丧诸侯有来赗者矣皆以常事不书书宰咺尊王命也天子之宰曰宰周公曰宰渠伯纠咺之名何也其赗非礼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以赗惠公则缓以赗仲子则未薨也使受命于君出而不如其素虽正之可也季文子聘于晋求遭丧之礼而行遭丧而以常礼行之不可未丧而以丧礼行之可乎周虽命之咺不得行也唯命而行之以为非使也故名仲子之不称夫人何也非薨非葬名有所不必书也谷梁曰仲子者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礼赗人之母则可赗人之妾则不可君子以其可辞而受之以仲子为惠公之母疑于僖公成风故也妇人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由其夫之丧而赗之曰惠公仲子由其子之丧而襚之曰僖公成风礼不可以赗人之妾而仲子独无子乎虽从其夫礼也故凡春秋之事当从史左氏史也公羊谷梁皆意之也盖孔子之作春秋事亦略矣非以为史也有待乎史而后足也以意传春秋而不信史失孔子之意矣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言及而不言其人内之微者也宋人外之微者也或曰皆逺而失之也宿小国也盟而以国地宿与盟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祭伯天子之卿也不称使非王命也不言朝未尝朝也天子之卿而外交于诸侯非礼也

公子益师卒

益师鲁大夫也大夫之丧君不以小敛则不日以为少恩也或曰逺而失之也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夏五月莒人入向无骇帅师入极无骇之不氏未赐族也或曰未王命也古者天子赐姓诸侯赐族楚未尝通于周而其大夫曰屈完故氏非王命也极小国也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九月纪裂繻来逆女不称使昏礼不称主人也裂繻之不氏何也小国之大夫称人其名皆特书也书裂繻以其逆女也凡女在国称夫人礼惟天子不亲迎使上卿逆之上公临之诸侯亲迎有故则使大夫可也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子帛裂繻也其盟鲁故也鲁人有怨于莒裂繻既昏于鲁而为鲁盟莒故比之鲁大夫而称字嘉之也

十有二月乙夘夫人子氏薨

桓公之母仲子也凡公母称夫人薨则曰夫人某氏薨葬毕而祔于庙则曰葬我小君某氏不称夫人则曰某氏卒不祔于庙则不书葬仲子始娶于宋故曰夫人子氏薨特立之庙而不祔故不书葬左氏曰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考之以事皆不合失之矣

郑人伐衞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凡春而书月则书王不然则否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不言日夜食也不言朔朔在前也不言朔与日朔在后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夘君氏卒

声子也隐公将不终为君故不称夫人不称子氏而称君氏何也哀公之母曰姒氏卒哀未君也隐既君矣不称子氏而称君氏着其君也诗曰母氏圣善又曰伯氏吹壎仲氏吹篪礼曰汰哉叔氏又曰哭于赐氏皆非姓也犹曰君氏云尔公羊谷梁曰此尹氏也尹氏者天子之大夫也天王崩为鲁主故卒之王子虎刘卷皆天子之大夫也其卒未尝不名使尹氏尝为诸侯主矣则将名之其曰尹氏而不名非尹氏也盖君氏也

秋武氏子来求赙

武氏子者天子之大夫也其称武氏子何也未毕丧孤未爵也未爵而使之非正也不言使桓未君也归死者曰赗归生者曰赙归之正也求之非正也周虽不求鲁不可以不归鲁虽不归周不可以求之交讥之也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礼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春秋薨鲁君而卒诸侯鲁史也其书来赴也其名与鲁通也凡诸侯同盟名于载书朝聘会问皆以名通故卒则书名不然则否左氏曰凡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礼君薨赴于他国曰寡君不禄臣子而名其先君非礼也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鲁徃会故书春秋以鲁故卒诸侯及其葬则虽子男称公何也会者在外信其臣子之词也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衞州吁弑其君完

衞庄公之世子完庶子州吁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公卒州吁弑完而自立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称君则曷为或称人或称国称国以弑大臣弑之也称人以弑众人弑之也称臣则曷为或氏或不氏不氏恶之甚也且州吁将以为君非复臣也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礼盛曰会简曰遇

宋公陈侯蔡人衞人伐郑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衞人伐郑

二年郑人伐衞州吁将报之以宋公子冯之在郑也使告于宋帅陈蔡而伐之宋公使来乞师公不义州吁而辞焉公子翚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不称公子公羊谷梁曰翚之不称公子与弑公也夫翚之伐郑未尝弑也且弑君而以不氏为贬而足乎不足不若不贬之愈也

九月衞人杀州吁于濮

州吁未能和其民使石厚求定于石碏石碏教之朝陈而求觐于王厚从州吁如陈石碏告陈人圗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衞衞人杀之于濮称人以杀众词也言衞人皆欲杀之也州吁既为君矣其曰杀州吁何也不能君也

冬十有二月衞人立晋

衞人逆公子晋于邢而立之不言晋归于衞而书曰衞人立晋何也言归则晋求入也言立则人立之也世子之不言立固其所也非世子未有不立而立者也虽非其所然而衞人之所共立盖许之也其不称公子何也将以为君非复臣也

五年春公矢鱼于棠夏四月葬衞桓公秋衞师入郕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考成也诸侯不二嫡仲子不得祭于惠公之庙以桓故为之宫礼也天子八佾诸侯六大夫四士二鲁以周公祭文王文王周公之庙用八诸公因之非礼也隐公问于众仲于是初献六羽不言佾羽而不干妇人无所事武也公羊谷梁曰初献六羽始僭诸公也天子八佾公六诸侯四然则大夫二而士无佾矣可乎

邾人郑人伐宋

宋人取邾田故邾人请于郑以伐之凡班序上下以国之大小而盟会征伐以主者先邾小而先郑主兵也

螟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宋人伐郑围长葛六年春郑人来渝平

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五年邾郑伐宋宋人使来告命公闻其入郛也将救之问于使者曰未及国公怒弗救故郑人来渝平和而不盟曰平言渝弃旧怨也

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秋七月冬宋人取长葛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伯姬之娣待年于国不与嫡皆行也媵不书书叔姬贤之也吴无君无大夫贤季子而书吴使札来聘亦犹是也若贤不得书必贵而后书则是以位而蔑德也小国无大夫至于接我则书是不可以废事也位不可以废事而独可以废贤乎

滕侯卒夏城中丘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凡称弟母弟也异母则称公子各从其亲者称之也

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戎尝朝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賔故伐之不言获而言以归尊王官也谷梁曰戎者衞也戎衞者为其伐天子之使也称衞则衞可见戎衞则衞不见而何以为贬乎

八年春宋公衞侯遇于垂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

祊者天子廵守郑人助祭太山之邑也郑伯曷为以其邑与鲁将以易许田也许田者鲁朝宿于成周之邑也周衰天子不廵守诸侯不朝祊近鲁许田近郑是以易之天子在焉而私易田其言使宛来归祊郑之罪也曷为不言以许田与郑事未定也宛之不氏贬之也或曰郑大夫之未赐族者也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蔡未通而名者盖通于惠公之世也

辛亥宿男卒

宿尝通矣其不名失之也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衞侯盟于瓦屋八月葬蔡宣公九月辛夘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螟冬十有二月无骇卒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挟卒夏城郎秋七月冬公会齐侯于防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衞人入郑宋人蔡人衞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夏公会郑伯于时来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公子翚将为公杀桓公以求大宰公不许翚惧反谮公于桓公与之谋而弑之不书弑讳之也薨而不地隐之不忍地也不书葬不成丧也公羊谷梁曰贼不讨不书葬雠在内也雠在外则何以书葬君子词也若隐公之祸将谁讨乎盖将讨乎桓公隐亡而讨桓将谁使为君隐亡而讨桓是重乱也故隐亡则桓君矣讨君之难孰与讨齐之难不讨齐则葬之不讨君则不葬非训也故凡弑君不书葬不成丧也隐十年无正事不在正月也公羊曰隐不有其正谷梁曰隐不自正亦有事在正月而不书者乎盖未之有也未之有也不书宜矣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郑玄
  问乘马第七十(缺)·管仲
  古今人物毛病谈·孔子
  卷三十八·山井鼎
  春秋亿卷六·徐学谟
  卷十·王樵
  卷二十七·康熙
  卷四十九·王与之
  (二十三)朱子论禅学·钱穆
  隐公·隐公七年·左丘明
  卷四百三十四·佚名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二(附录)·王日休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卷六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阮阅

      ●卷二十一·留题门  澧(醴)阳道旁有甘泉寺,因莱公丁谓曾留行记,从而题咏者甚众,碑牌满屋。孙讽有:“平仲酌泉曾顿辔,谓之礼佛遂南行。高台下瞰炎荒路,转使高僧薄宠荣。”人独(皆)传道。余独恨其语无别。

  • 三集目录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总目卷九辛巳元旦元旦试笔新正瀛台即景宝月楼题句紫光阁写功臣像及诸战图毕集讌落成爰赋六韵仍叠四章紫光阁落成锡宴即席得句紫光阁落成锡宴联句尊藏得胜灵纛於紫光

  • 卷400 ·佚名

    王閏 宿香严院 地炉煨火柏枝香,借宿寒寮到上方。 山近白云归古殿,风高黄叶响空廊。 敲门僧踏梅花月,入夜猿啼枫树霜。 梦醒不知窗日上,时闻经磬出松堂。 王閏 孙花翁墓 词入秦楼唱至今,夜魂应共

  • 卷六百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一杜荀鹤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衆怒欲杀之而未及天佑初卒自序

  • 举例·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举例二科十别书不必醇乎醇书惟其至於至居巢刘氏之史通是也注书戒自我作故注书欲推心置腹山伧先生之通释是也凡注之用二辨之通与不通而已是书行本相高厌心盖寡每於通处荐以荆榛而趣乖於不可通处过

  • 礼乐第二十九·吴兢

    太宗初即位,谓侍臣曰:“准《礼》,名,终将讳之。前古帝王,亦不生讳其名,故周文王名昌,《周诗》云:‘克昌厥后。’春秋时鲁庄公名同,十六年《经》书:‘齐侯、宋公同盟于幽。’惟近代诸帝,妄为节制,特令生避其讳,理非通允,宜有改张。”

  • 卷四户政·郑观应

    税则自道光二十二年火开海禁,与各国立约通商,洋人各货进口纳税后,即准由华商贩运各地,过关只按估价,每百两加税不得过于五两。维时,当事不知中国税额轻于各国四五倍或七八倍,故立约甚轻也。适后天下多事,始创榷货抽厘之制,藉资

  • 卷三十二·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二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晋并戎狄【详文襄伯业者不复重载 长狄附】僖公八年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

  • 南唐书卷十三·马令

    宋 马令 撰儒者传上第八呜呼西晋之亡也左衽比肩雕题接武而衣冠典礼会于南史五代之乱也礼乐崩坏文献俱亡而儒衣书服盛于南唐岂斯文之未丧而天将有所寓欤不然则圣王之大典扫地尽矣南唐累世好儒而儒者之盛见于载籍灿然

  • 一行传·刘昫

    一行和尚,姓张,俗名叫遂,魏州昌乐县人,是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父亲名擅,曾任武功县令。一行年轻时聪慧机敏,博览群书,特别精通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的学问。当时有个名叫尹崇的道士是位学识渊博的前辈,藏有许多古典

  • 卷十八·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十八宋 楼昉 编东汉六安帝【十九】皇太后诏【延平元年】先帝圣德淑茂早弃天下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岂意卒然顚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念宗庙之重思继嗣之统唯长安侯祜

  • ●皇朝通典卷三十五·佚名

    職官十三 ○職官十三 學政 鹽政 關稅各差 △學政【府學教授 州學學正 縣學教諭 府州縣學訓導】 提督學政順天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一人陝西甘肅一人 【 以侍郎京堂翰林

  • 第十章 12·辜鸿铭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辜讲有一次刚刚当孔子从宫廷应诏回到家,听说国家的马厩着火,他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 ”而没有问马的状况。辜解今曰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亟问曰:“伤羊乎? ”不问民。

  • 卷十一·毛应龙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传卷十一    元 毛应龙 撰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凡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欧阳氏曰布宪宪刑禁以达四海与职方同贯利达九

  • 卷五百一十九·佚名

    △第三分巧便品第二十三之三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用何为相。佛告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用空为相。无著为相。无相为相。寂静为相。远离为相。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相中。诸法诸相皆不可得

  • 卷二十四·佚名

    释初品中十力【经】&ldquo;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遍知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当习行般若波罗蜜!&rdquo;【论】问曰:是十力、四无所畏等,是佛无上法,应当前说,何以故先说九想、八念等?答曰:六波

  • 说唐后传·如莲居士

    又名《绣像说唐演义后传》、 《绣像后唐全传》。章回小说。题“鸳湖渔叟校 订”。八卷五十五回。书叙唐代罗通扫北,薛仁 贵征东事。北番狼主遣使者挑战,唐太宗御驾 亲征。不料为屠炉公主设空城计,困于木杨城。 程咬金突

  • 四谛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昔时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宣说四谛之法。本经为中阿含分别圣谛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