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六

天子之孝

法祖宗

周颂维天之命【篇名】假【春秋传作何】以溢【春秋传作恤】我我其収【受也】之骏【大也】惠【顺也】我文王曽孙笃之

郑康成注曰曽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曽孙是言曽孙欲使后王皆厚行之非唯今也严粲曰去圣寖逺典刑易坠非用意笃厚不能守也又曰颂者成功告神必言子孙勉力保守以慰祖考之意故此诗曰曽孙笃之天作【篇名】曰子孙保之【臣】按吕祖谦谓诗人之意本勉后人笃厚而不忘而毛传所谓能厚行者固亦在其中臣则以为厚行者乃关雎麟趾之德意正所以箴任法而不任人之失若乃视为靡文故事若有若亡则直谓之守府而已

国语单防公曰夫辰角见而雨毕【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见者朝见东方建戌之初寒露节也雨毕者杀气日盛雨气尽也】天根见而水涸【天根亢氐之间也涸竭也谓寒露雨毕之后五日天根朝见水潦尽竭也月令仲秋水始涸天根见乃尽竭】木见而草木节觧【木氐也谓寒露之后十日阳气尽草木枝节皆理觧也】驷见而陨霜【驷天驷房星也陨落也谓建戌之中霜始降】火见而清风戒寒【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故先王之敎【月令之属】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觧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谓火见之后建亥之初也】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除道所以便行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渉也】其时儆曰収而场功偫而畚挶【时儆时所以儆告其民也収而场功使人修囷仓也偫具也畚噐名土笼也挶舁土之器具汝畚挶将以筑作也】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期防也致其筑作之具防于司里之官也】此先王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施德谓因时儆戒谨盖藏成筑功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鄙四鄙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国有郊牧【国外曰郊牧放牧之地】疆有寓望【境界之上有寄寓之舍望之人】薮有圃草【泽无水曰薮圃大也必有茂大之草以备财用】囿有林池【囿苑也林积木池积水】所以御灾也【御备也灾饥兵】其余无非谷土民无县耜【言常用也入土曰耜耜柄曰耒】野无奥草【皆垦辟也奥深也】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国城邑班次也谓执事有功】县有序民【县鄙之民从事有序】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不垦者多】功成而不収【野塲若弃地】民罢于逸乐【罢于为国君作逸乐之事】是弃先王之法制者也周之秩官有之【秩官周常官篇名】曰敌国賔至关尹以告【敌位敌也关尹司关掌四方賔客】行理【小行人】以节逆之【逆迎也执瑞节为信而迎之也】人为导【导賔至于朝出送之境】卿出郊劳【聘礼曰賔至于郊君使卿朝服用束帛劳之】门尹除门【门尹司门也除门扫除门庭也】宗祝执祀【宗宗伯祝太祝也执祀賔将有事于庙则宗祝执祭祀之礼】司里授馆【司里授客所当馆次于卿也聘礼卿致馆】司徒具徒【具徒役修道路之委积】司空视途【视险易也】司寇诘奸【禁诘奸盗】虞人入材【虞人掌山泽之官祭祀賔客各供其材】甸人积薪【甸人掌薪蒸之官】火师监燎【火师司火燎庭燎也】水师监濯【水师掌水监涤濯之事者】膳宰致餐【熟食曰餐】廪人献饩【生曰饩】司马陈刍【司马掌帅圉人飬马故陈刍圉人职属司马】工人展车【展省客车补伤败也】百官各以物至賔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小大谓賔介也】其贵国之賔至则以班加一等益防【贵国大国班次也】至于王使则皆官正涖事【正长也涖临也】上卿监之若王廵守则君亲监之今虽朝【单子名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有分族王之亲族也】承王命以为过賔于陈【假道为过賔】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滛故凡我造国无从匪彛【造为也彛常也】无即慆滛【即就也慆慢也】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典常也休庆也】今陈侯不念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滛于夏氏不亦凟姓矣乎【夏氏姬姓郑女亦姬姓故谓之凟姓】陈我大姬之后也【大姬周武王之女虞胡公之妃陈之祖妣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彛乎【衮冕公之盛服简略也彛常也言其弃礼简略常服也】是又犯先王之令也【先王之令无从匪彛】昔先王之敎茂帅其德也犹恐陨越【言勉帅其德犹恐落坠】若废其敎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无礼则危】居大国之间而无此四者【谓敎制官令】其能乆乎

【臣】按此单朝假道于陈以聘楚而知陈之将亡也鲁秉周礼可弱而不可亡陈蔑先王之制而无以守国如仲孙湫与朝者善哉觇国矣

论语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王氏曰改作劳民伤财在于得已

【臣】按朱熹集注王氏乃安石也安石释经有当于朱子之意而取之其于六艺之学勤矣而新法之行变乱旧章骚动天下胡其弗思之甚也

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张载曰仲尼生于周从周礼故公旦法坏梦寐不忘为东周之意

辅广曰鲁在周之东故云尔盖圣人无小成茍就之事如获用焉不兴周道以继文武不已也

【臣】按周监于二代制度大备夫子宪章者文武而梦见者周公当时周礼在鲁屡惓惓欲用鲁以复王迹晩终不用而翼易与作春秋皆为东周之雅志也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陈栎曰列圣道统传在文武文武之道无徃不学【臣】按祖宗之法传于奕禩惟文与献是頼故大孝在于法祖法祖又在用贤诚使识大识小者各効其多识博闻则道之在人与在朝廷一也终不得而或坠矣

中庸哀公【鲁君名蒋】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防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羣臣也子庻民也来百工也柔逺人也怀诸侯也

【臣】按九经之目夫子盖包举周礼一书而为言六典条分缕析不出于是九者矣故康成郑氏徧览羣经知周礼者乃周公致太平之迹括嚢大典网罗众家而横渠张载极究心于是书谓当如捕龙蛇抟虎豹用心力看方可然后世间有行其一二而皆不騐何也夫子固言之矣盖在乎其人也

孟子曰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朱熹曰古之圣人既竭耳目心思之力然犹以为未足以徧天下及后世故制为法度以继续之则其用不穷而仁之所被者广矣

【臣】按此所谓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者也禹汤文武所小变者不过损益之间大抵开剏之主殚竭心力斟酌随时播为政敎自足范围后王周之子孙善法文武即所以法尧舜也

汉武帝元朔元年诏曰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隂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易下系之词】诗曰九变复贯知言之选【逸诗贯旧贯此言文质不同寛猛殊用循环复旧择善而从】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之更始班固汉武帝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飬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歴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臣】按琴瑟不调觧而更张董仲舒已言之然其意在于更化善治复先王之法即所谓变而复贯者也故法有可变不可变如文景之恭俭不可变者也稽古礼文之事多阙此文景之所不暇而有俟于一变之者也知变之为复斯善法祖宗者矣

汉元帝好儒术文辞颇改先帝之政言事者多进见人人以为得上意太子少傅匡衡上疏曰臣闻治乱安危之机在乎审所用心盖受命之王务在创业垂统传之无穷继体之君心存于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昔者成王之嗣位思述文武之道以飬其心休烈盛美归之二后而不敢专其名是以上天歆享神佑焉陛下圣德天覆子爱海内然而隂阳未和奸邪未禁者殆议者未丕扬先帝之盛功争言制度不可用也务变更之所更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是以羣下更相是非吏民无所信臣切恨国家释乐成之业而虚为此纷纷也愿陛下详覧统业之事留神于遵制扬功以定羣下之心诗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孔子着之孝经首章盖至德之本也

【臣】按匡衡言至德之本盖以遵守祖宗法度为继体之君之孝也汉宣励精吏治综核名实其为政固多不便于不肖有司者矣当事任者流于邪而动于欲无公忠为国之意惟不肖有司之便是从其于变改先人之政则必托于更张琴瑟之说夫宣之察察继之者固宜稍济以寛仁亦不在于变法也若元帝之寛仁非寛仁也特弛慢耳而纷更奚以为

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六

猜你喜欢
  泾野子内篇卷十七·吕柟
  尚书古文疏证卷五下·阎若璩
  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佚名
  卷一·杨甲
  卷六十四·山井鼎
  卷四十三【礼器图三】·鄂尔泰
  卷十九·鄂尔泰
  卷九·吕祖谦
  原叙·王应电
  卷十九·佚名
  卷上·佚名
  现前三昧中十法品第十三·佚名
  改过实验谈·李叔同
  从人心中把佛教复活起来·太虚
  海东新开印版记·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清臣·唐圭璋

      清臣字邦直,魏(河南安阳)人。韩琦侄婿。生于明道元年(1032)。举皇祐五年(1053)进士,熙宁三年(1070),为秘书郎。召试,授集贤校理。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迁尚书左丞。罢为资政殿学士,复拜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徽宗立

  • 序·白居易

    白香山诗集序昔人谓大历後以诗名家者靡不由杜出韩之南山白之讽谕其最着矣就二公论之大抵韩得杜之变白得杜之正盖各得其一体而造乎其极者故夫贯穿声韵操纵格律肆厥排比终不失尺寸少陵而下亦莫如二公自后山妄斥昌黎已非

  • 卷十三 茕斋歌诗三十六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十三茕斋歌诗三十六首 别 ○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

  • 卷之五·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五员半千员半千字荣期,晋州临汾人。卒玄宗开元间 【(《旧唐书》谓卒开元二年,《新唐书》则谓卒开元九年)】 ,年九十四。补诗一首。酒名帝乡从事隙,薄暮中山开。地域荆南记,人事豫北□。兰英(身虎)虹上。竹叶

  • ●凡例·姜侠魂

    ●凡例一、是编悉为吾中华民国开幕前后之奇闻轶事,开信史之先河,垂纪念于后世。二、是编或采录旧闻,或掇拾新事,间或辑诸名人笔记,皆标明作者姓名以避剽窃之嫌。三、是编以编辑先后为次序,事迹倒置在所不免。四、是编命名《

  •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明太祖应运龙兴·黄士衡

    诗曰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遍地愁。桃李花开满树红,转头青子绿荫浓。梧桐叶下犹残雨,雪片檐前又舞风。时序往来千古在,人生聚散一场空。今朝有酒今朝醉,说甚英雄十大功。却说大明太祖高皇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七十九·纪昀

    列传元 【三十三】○元三十三张禧【弘纲】贾文备解诚管如德周全孔元朱国宝 张立齐秉节 郭昂綦公直 杨赛勒布哈完颜宝珠张禧贾文备解诚管如德周全孔元朱国宝张立齐秉节郭昂綦公直杨赛音布哈完颜实珠△张禧张禧东安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七十二·纪昀

    列传唐 【七十二】○唐七十二李程【廓】 李石【福】 李固言李珏崔珙【管远】 郑肃【卢商】卢钧韦琮 马植周墀崔龟从 裴休崔慎由【安潜彦曾】 萧邺刘瑑【夏侯孜】杜审权【让能】 毕諴杨收【发】徐商【彦若

  • 耶律韩留传·脱脱

    耶律韩留,字速宁,仲父隋国王之后。富于明睿的识见,坚持躬行仁义,行为举止严肃稳重,擅长做诗。统和年间,被征召暂摄御院通进。开泰三年(1014),渐升为乌古敌烈部都监,不久知详稳事。敌烈部反叛,韩留率宫分军,随从枢密使耶律世良讨

  • ●宋人轶事汇编卷三·丁传靖

    高宗 徽宗梦钱武肃王乞还两浙,且曰:“我好来朝,何故留我?当遣第三子居之。”觉而与郑后言之,郑后曰:“妾梦亦然。”须臾韦妃报诞,即高宗也。既三日,徽宗临视,抱膝间,甚喜,戏妃曰:“酷似浙脸。”钱

  • 提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明会典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提要【臣】等谨案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明宏治十年奉勅撰十五年书成正德四年重校刋行故卷端有孝宗武宗两序其总裁官为大学士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

  • 三十八年(上)·佚名

    (乙巳)三十八年大明萬曆三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子,上在貞陵洞行宮。○夜四更,客星在天江星上,人尾宿十一度,去極一百九度,大於心火星,色黃赤,動搖。○卯正,上御別殿,行望闕禮。1月2日○丁丑,朝,王世子問安。○夜四更,客星在天江

  • 论语纂笺卷九·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归如字一作馈】阳货季氏家臣名虎甞囚季桓子而专国政【定五年季平子卒既葬阳虎囚季桓子六年虎盟公及三桓于周社七年齐人

  • 《庄子》外杂篇言性义·钱穆

    《庄子》内篇七篇,以及《老子》五千言,皆不言性字,至《庄子》外杂篇始屡言之,此亦《庄子》外杂诸篇较《老子》书尤晚出之一证也。若专就外杂篇言,杂篇言及性字者颇不多,惟《庚桑楚》《徐无鬼》两篇各一见,《则阳》篇三见,共仅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复次光聚王。又如持明人善修瑜伽悉地法门。于秘密五种缚中而受系缚。随所作法不越三昧。是人以一大明句力。悉能断除彼一切缚。而获安住秘密行门。虽在系缚中

  • 刍荛集·周是修

    六卷。明周是修(1354—1402)撰。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擢周府奉祀正。逾年,从王北征至黑山,还迁纪善。建文元年(1399),改衡王纪善。因王未之藩,他也留在京师,参与翰林纂修,好荐士和陈说国家

  • 观石录·高兆

    清高兆撰。乾隆间侯官郑氏注韩居藏钞本。作者归里还乡,将他在11位友人处观赏到的寿山石140余枚,分定神品、妙品、逸品,按其形色进行描绘,辑录成册。并对当时著名石雕艺人的艺术技巧,给予很高评价。总结“相石”、“解

  • 维摩经略疏·智顗

    凡十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8~597)说,唐代湛然(711~782)整理。又称维摩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将智顗之维摩经文疏二十八卷删略成十卷,而二书并行于唐末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