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改过实验谈

改过实验谈

癸酉正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此万象更新时,亦应一新乃可。我等所谓新者何,亦如常人贴新春联、着新衣等以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谓新者,乃是改过自新也。但“改过自新”四字范围太广,若欲演讲,不知从何说起。今且就余五十年来修省改过所实验者,略举数端为诸君言之。

余于讲说之前,有须预陈者,即是以下所引诸书,虽多出于儒书,而实合于佛法。因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以下分为总论别示二门。

总论者即是说明改过之次第:

①学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自儿时,即读此书。归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阅,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此书佛学书局有排印本甚精。

②省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

③改省察以后,若知是过,即力改之。诸君应知改过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伟大之人格。故子贡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又古人云:“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诸君可不勉乎!

别示者,即是分别说明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但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华严经中皆用十之数目,乃是用十以表示无尽之意。今余说改过之事,仅举十条,亦尔;正以示余之过失甚多,实无尽也。此次讲说时间甚短,每条之中仅略明大意,未能详言,若欲知者,且俟他日面谈耳。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一胡一 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一习一 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因限于时间,以上所言者殊略,但亦可知改过之大意。最后,余尚有数言,愿为诸君陈者:改过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难。故有屡改而屡犯,自己未能强作主宰者,实由无始宿业所致也。务请诸君更须常常持诵阿弥陀佛名号,观世音地藏诸大菩萨名号,至诚至敬,恳切忏悔无始宿业,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感应。承佛菩萨慈力加被,业消智朗,则改过自新之事,庶几可以圆满成就,现生优入圣贤之域,命终往生极乐之邦,此可为诸君预贺者也。

常人于新年时,彼此晤面,皆云恭喜,所以贺其将得名利。余此次于新年时,与诸君晤面,亦云恭喜,所以贺诸君将能真实改过不久将为贤为圣;不久决定往生极乐,速成佛道,分身十方,普能利益一切众生耳。

猜你喜欢
  佛说如来成道经·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智旭
  卷第七·佚名
  第三卷·佚名
  目次·佚名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卷上·佚名
  佛鉴禅师语录卷第三·无准师范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一·圆晖
  序·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四·佚名
  观音玄义卷下·智顗
  第七 神足相应·佚名
  序·书玉
  锦江禅灯目录·丈雪通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四·圆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十八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於贞元元和之间其音协黄锺羽末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帝子苍梧

  • 哀时命·屈原

    【原文】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往者不可扳援兮,徕者不可与期。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心郁郁而无告兮,众孰可与深谋!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

  • 东汉会要卷四十·徐天麟

    蕃夷下西域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哀平间自相分割为五十五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光武以天下初定竟不许之永平中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寘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絶六十五载乃复通焉明年始置都防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一)·陈寅恪

    三百年来记载河东君事迹者众,寅恪亦获读其大半矣。总括言之可别为两类:第壹类为于河东君具同情者,如顾云美苓之“河东君传”等属之;第贰类为于河东君怀恶意者,如王胜时沄之“虞山柳枝词”等属之。其他

  • 卷二·王世贞

    ○父子封王陇西恭献王李贞,子岐阳武靖王文忠;黔宁昭靖王沐英,子定远忠敬王晟;东平武烈王朱能,子平阴武愍王勇。凡三家。○三代封王河间忠武王张玉,子定兴忠烈王辅,孙宁阳恭靖王懋。凡三代王。东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阴武愍王勇,又

  • 大明孝宗建天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弘治十一年五月丙申朔南京户部署员外郎事主事贾瓘以擅辱三品武职为南京守备魏国公徐俌等所奏逮至京下锦衣卫狱刑部拟赎徒还职 上命降二级调外任遂降山东招远县知县 丁酉升浙江布政司左布政使阎仲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第四十六卷清乾隆(三)·缪荃孙

    四十一年正月庚寅,阿思哈暂署漕运总督。二月庚戌,蠲上元等三十九州县、镇江等五卫四十年旱灾额赋。三月癸未,萨载兼署江南河道总督。戊戌,富德革逮,陶易为江宁布政使。四月甲子,以阿思哈为漕运总督。五月癸酉,孔传炣为江苏按

  • 汉纪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67)·司马光

    汉纪四十八 汉桓帝永康元年(丁未,公元167年) [1]春,正月,东羌先零围,掠云阳,当煎诸种复反。段击之于鸾鸟,大破之,西羌遂定。 [1]春季,正月,东羌先零部包围县,劫掠云阳县。当煎等诸部羌民再度起兵反叛。护羌校尉段率军在鸾鸟县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 洪武十三年夏四月辛酉朔,享太庙。 甲子,诏仪鸾司凡随驾校尉尝犯罪有杖瘢者,悉放为民。 乙丑,命礼部侍郎刘崧署吏部尚书。 赐京民钞,以丁多寡为差,孤独老疾者倍之。 丁卯,减两淮都转运盐使

  • 卷二十五(成元年,至二年)·孔颖达

    ◎成公(○陆曰:成公名黑肱,宣公子。谥法:“安民立政曰成。”)[疏]正义曰:《鲁世家》云:“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穆姜所生,以定王十七年即位。”谥法:“安民立政曰成。”《释例》曰:“计公衡之年,成公又非穆姜所生,不知其母何氏也。”

  • 爲學第二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顔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爲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市。顔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2、聖人之道,

  • 序·梁启超

      大同書者,先師康南海先生本不忍之心,究天人之際,原春秋三世之說,演禮運天下為公之義,為眾生除苦惱,為萬世開太平、致極樂之作也。夫先生仁人也,是書仁者之言也。人之生也,與憂俱來,其營營擾擾者,曰惟求樂而已;聖贤豪杰仁人

  • 卷二十九·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十九宋 王昭禹 撰趣马掌賛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掌驾説之颁辨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説始锐反治直吏反】【掌賛正良马者赞校人校人掌王马之政颁良马而养乘之则有所正矣趣马则赞之而已齐其

  • 卷第十一·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一   [宋勒]镇州临济院义玄慧照禅师师示众云。今时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道流。秖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底路。

  • 感阳历阴历不如气历·太虚

    民国虽采用阳历,十六年后且称为国历,励力倡行,然阴历仍并行称农历。诚以国民十之八九为农人,而阴历便于农事,故终难废绝。由此少数人只知阳历,多数人只知阴历,往往言日月而误事,遂每须国历、农历并书,而反增不少麻烦。宋沈存中

  • 卷四·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四嗣法门人原璨等编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康熙十五年丙辰浙江方伯李士桢请师住嘉兴金粟檄嘉兴太守卢崇兴海盐令公张素仁同搢绅查培继张惟赤彭孙遹徐升贞朱景肃

  • 平斋词·洪咨夔

    洪咨夔撰。《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佳趣堂书目》、《孝慈堂书目》、《宋六十名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毛斧季校本(毛氏以孙抄本校,陆敕先又以一抄本校)、《四库全书》本、俱作《平斋词》

  • 坐禅三昧法门经·佚名

    二卷,僧伽罗刹造,秦罗什译。明治淫欲嗔恚等之法者。第一治淫欲法门。第二治瞋恚法门。第三治愚痴法门。第四治思觉法门。第五治等分行,及重罪人法门。次明四禅四空四等五通法。次明四念止法。次明大乘念佛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