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泾野子内篇卷十七

鹫峰东所语

鸾问听先生讲论时觉有所兴起使得常常如此圣贤可学而至乎但恐不能持循为外诱所夺奈何先生曰孟禽楚人也予秦人也焉能常常讲论乎故全靠师友则求诸己者便懈惰外诱由是而至也横渠六有铭不可不常接乎目十一月二十一日期当听讲以阴晦防独坐闭户顿觉此心虚明凡有观览便自省悟似于道理有会合处若可上逹窃谓一日无欲可作一日圣人一月无欲可作一月圣人终身无欲便是终身圣人不知是否先生曰有志之言也但恐入市朝时或有欲则与闭户独坐时之无欲又不同矣故圣人无入而不无欲一独坐不可便了也子如视金革百万之众甲科烜赫之荣文绣俊雕之羙财货充积之盛艰难拂乱之时白刃颠沛之际耄耋昏倦之日皆如此号房之独坐也人虽曰子之非圣人也吾不信矣

问顔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夫子便称之曰贤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夫子便喜之二者虽所造浅深不同然今之学者若能于贫富闗头摆脱得去便是求上逹境界先生曰此是第一件学问能乎此可以塞天地而轻王侯矣故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故今日只当求仁若于仁能有得处更须论他个箪瓢狐貉也

问孔子説可与共学至可与权以圣门诸弟子品题如何先生曰与其品题圣门诸弟子不若先品题在己品题圣门诸弟子虽是评论古今人物然近于方人于已犹无益若品题乎己便肻求己之所到处不知孟禽今日可与立耶可与权耶若能审此则由损之立顔曾之权皆可求而至也

问程子于逝者如斯章云此道体也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曰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末乃曰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又于可与共学章云自汉以来无人识权字岂非以自汉而下圣人不作故不可以行权不可以兴王道耶先生曰程子指其全体至极处而言若就汉人中论之岂无有识此意者乎自程子发此论虽为至当然后学不知立言本意乃因而推演太髙遂将数代躬行君子皆卑忽之但驰骛于谈高论去权与王道益远若愚则不敢谓汉以后无人也

问象山云顔子为人最有精神然用力甚难仲弓精神不及顔子用功却易观其问仁之时犹下克己二字曰克己复礼为仁又发露其防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既又告之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至仲弓问仁夫子但答出门如见大賔使民如承大祭巳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此便罢也顔子精神高既磨礲得实仲弓不及也此说如何先生曰此象山想像之言几于捕风捉影矣且顔子最有精神用力宜易今反以为难仲弓精神不及用力宜难今反以为易不几于倒説乎且如见如承勿施等语亦非易事故虽分克己敬恕为乾道坤道者亦是就顔冉面头上说也故学者不当在比拟二贤上用功只当就二贤比拟于己有所不及思齐之则可也

问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若临是非利害之际却也须便便如在宗庙朝廷固是便便若处僚友大夫以徳义行实尊让也须着恂恂当时门人记载亦就其重者论之不知是否先生曰恂恂只可施于乡党乡党中长幼卑尊俱无所用便便处若恂恂处于宗庙朝廷亦必似訚訚不然便防于持禄固宠者矣

问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若是醉而不出屡舞傞傞屡舞僛僛圣人亦应何如处先生曰古人饮酒既立之监或佐之史不茍饮也可以圣人而同于流俗乎其温良恭俭格人处自无傞傞僛僛之徒矣

问廏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乍忽之际固应如此若稍从容亦须有言及马也先生曰此正观圣人贵人贱畜之心于乍忽之顷从容时不须论矣

问学者应酬事物若从理上做去便自勇往直前略不流滞若要成就一己私意却徘徊顾望不得了足不知是否先生曰此言是非极明白所虑者不消如此致疑于此致疑则必于是者不肻是否者不肻否矣故见得是非后只可直前勿起两心然才说要成一己私意却是徘徊顾望不知徘徊顾望个甚的莫不是善心萌动又为私意牵扯欲不善不能不善欲善不能善两相阻碍如防见此闗一刀斩断便是脱陷阱登云霄处也问先生云品题圣门诸弟子不若先品题在巳此是要生实下工夫意今但知志道犹不免有得失存亡之时不识如何可以立以到权耶先生曰才觉乎得处存处不使失亡便是立得到不知其得处存处则于道俱化矣如是而不可与权者则夫子有吝言矣

问夫子告顔渊仲弓为仁二条比拟于巳实未能及但日用行事颇有不欲勿施意思而又有责成他人待己亦似己之待渠意此又是私意了循而上之如见如承而克而复又当何如下手先生曰旣知是私意便在此下手去之如见如承亦是此而克而复亦是此顔渊不是天上客孟禽不是尘中人天理是一个天理不分今古私意无两个私意因别贤愚

问下学人事上逹天理请先生举一二事例之是如何様子先生曰程子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之言极明白今孟禽欲举一二事为様子者只是把天理防在苍然之表以为上也把人事防在眇然之躯以为下也孟禽只在人事上作则天理自随孟禽作处殊无高卑难易之别又曰上下只是精神显防字様如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不是大様子耶问圣人过化存神如何心所存主处便神妙不测也须有些作用处请破此疑先生曰旧讲舜举臯陶汤举伊尹事孟禽未之闻耶盖舜汤举此二人极为简易亦无甚动作然四海九州之不仁者皆化而为仁便可观过化存神处易曰鼓之舞之之谓神惟舜汤能知此意汉唐诸君虽有英贤却没这个举臯陶伊尹的手段故其治或杂霸术或杂刑名难与帝王比伦且子曾入天地坛帝王庙乎当其入之之时貌必庄而无惰容心必肃而无杂念是谁使之然哉盖天地帝王过化存神不见而章如此又问此举臯陶伊尹奚比乎曰凡所谓神化者至公而无私至明而不昧汉唐之时虽有臯陶伊尹或明不足以知其贤纵或知之又为私意亲幸所蔽不能用其贤此不可以反观舜汤之神化邪

问孔子教人多教就事上用功鲜有指出本原者孟子则直指言之如以为时之使然则末世人资质似不如前以为性善则古今一而已矣敢请何说先生曰道无古今之别人有圣贤之异圣人之言因人变化性在其中矣贤人之言不直不见时在其中矣性在其中不可谓孔子之言无本原也时在其中不可谓孟子之言非就事上用功也盖孟子之学识其大孔子之道纯于化今就其化之散见处但以为事上用功则夫子之神几乎隠矣不亦粗浅乎今就其大之发明处遂以为本原则孟子之学入于矣不亦浚恒乎故欲孟禽事上用功就要见本原本原上有得就临事发见岐为两说非惟防孔孟之言有殊途则孟禽之心事恐亦有二致也问大学谓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二句便是诚意了慎独只是起头用功处是否先生曰说慎独是起头用功处足见曾用心下手学也但与诚意对言似又支离将所谓起头用功者有外于好善恶恶邪故念虑之起觉得善恶就是独必好必恶就是慎

问先生云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有天下者岂有不和平之鬼神此殆言其体也如大雅思齐篇谓神防时怨神防时恫若有怨恫处便是不和平矣先生曰和平之助人不惠于宗公则有怨恫之报非言神也

问先生于大雅文王在上篇有曰若以为文王既没在帝左右子孙蒙其福泽是后世神怪之说也然如所谓嗟嗟烈祖有秩斯祜及尔斯所者其何以别先生曰通于天人之学者可以读诗书矣明乎善恶之防者可与论祸福矣是故于昭陟降不可以形象言不然则在帝左右当列位次矣申锡斯祜不可以私庇言不然则及尔斯所真非尸鲜矣知乎此则于昭乃文王之道凡命之维新者皆以此也斯祜乃成汤之德凡锡之无疆者皆以此也后世子孙不能继述先王之道德而徒欲慿借先王之福泽恐先王之福泽不如此私之甚也

猜你喜欢
  提要·陈淳
  大学衍义卷二十八·真德秀
  卷四十四·陈祥道
  卷六·刘因
  待轩诗记卷八·张次仲
  卷十六·段昌武
  无衣·佚名
  诗考·王应麟
  卷六·李光地
  卷五十一(玄奘译)·佚名
  異部宗輪論〈不分品〉·欧阳竟无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欢迎缅甸记者团·太虚
  卷第八十·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佚名

    (冲末扮孛老同搽旦、卜儿、净苏大、大旦、二旦上)(孛老云)钱会说话,米会摇摆。无米无钱,失光落彩。老汉苏大公的便是。我在这苏家庄居住,嫡亲的六口儿家属。婆婆李氏,有两个孩儿。大的孩儿是苏梨,第二的孩儿是苏秦,有两房媳

  • 卷一百五 天聖五年(丁卯,1027)·李焘

      起仁宗天聖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壬寅朔,上率百官上皇太后壽於會慶殿。   黎明,百官並常服并契丹使班庭下,內侍請皇太后出殿後幄,鳴鞭,升坐。又詣殿後皇帝幄,請服肆袍,於簾內皇太后前再拜稱賀,皇太后曰:「履端

  • 卷五(起八月,尽至山陵)·韩愈

      八月庚子,诏曰:「惟皇天佑命烈祖,诞受方国,九圣储祉,万方咸休。肆予一人,获缵丕业,严恭守位,不遑暇逸[175]。而天佑匪降,疾恙无瘳[176],将何以奉宗庙之灵,展郊禋之礼?畴咨庶尹,对越上玄,内愧于朕心,上畏于天命,夙夜祗栗,惟怀永图。一日万

  • 第四十一回 奉密谕王景崇入关 捏遗诏杜重威肆市·蔡东藩

      却说汉主刘知远,传见来妇,看官道妇人为谁?原来是重威妻宋国公主。公主入谒汉主,行过了礼,由汉主赐令旁坐,问及重威情形,公主道:“重威因陛下肇兴,重见天日,不胜庆幸,但恐陛下追究既往,负罪难逃,所以一闻移镇,虑蹈不测,适辽将又

  • 第二十五卷 仕绩 一 六·缪荃孙

    常 州 府 三 明(下)陆南阳陆南阳,字伯明,武进人。尝从唐顺之游,一时学者争出其门,因著讲义行世。以贡授湖广善化知县。纤毫无取,赎金悉用积谷,又捐俸以济诸生贫乏者。有不便于民,力争之上官,必得乃已。久之,拂衣归。

  • 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范晔

    (樊宏、陰识)◆樊宏传,樊宏字靡卿,南陽郡湖陽人,世祖的舅舅。其先祖周仲山甫,封于樊,因以为氏,为乡里显姓。父樊重,字君云,善农稼,好货殖。樊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同生活,子孙朝夕礼敬,常像公家。其经营产业,物无所弃,课童役隶,各得其

  • 朱子礼纂卷三·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丧问丧服如至尊之丧小官及士庶等服于古皆差仪礼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传曰君至尊也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庶人为国君齐衰三月注不言民而言庶人庶人或有在官者天子畿内之民服天子亦如之以是观之自

  • 卷一百六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三在下位不获至不诚乎身矣【中庸】考异古本注居位治民下乃能行诚下共有也字诚者天之道也考异古本注有大至诚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

  • 左传折诸卷二十四·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左传折诸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二十四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昭公帅师围潜地理志庐江有潜县天柱山在南正义曰潜故城在夀州霍山县东二百步以舟师及沙汭而还班孟坚谓蒗荡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

  • 卷二十·王天与

    <经部,书类,尚书纂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    元 王天与 撰牧誓第四         周书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汉孔氏曰兵车百夫长所载车称两蔡氏曰戎车驰车也古者驰车一乘则

  • 卷二上·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传卷二上    明 王应电 撰地官上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书周官曰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太宰

  • 唯识之净土·太虚

    ──十五年春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一、一切法中之识法  将以唯识明净土,且先略说唯识义:欲知唯识义,应了一切法。一切法者,有为、无为摄尽,其义繁广,玆但简谈:有为者、有生灭作用义,无为者,无生灭作用义。有为法:一、假

  • 卷第五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第二十六世邓尉持禅师法嗣杭州东明虗白慧旵禅师湖广王氏子。父为丹阳税课司。遂家焉。幼頴悟。不类

  • 破山禪師語錄目錄·海明

    序文二第一卷上堂一第二卷上堂二第三卷上堂三第四卷上堂四第五卷上堂五小參一第六卷小參二第七卷機緣第八卷法語一第九卷法語二第十卷法語三第十一卷法語四第十二卷書問第十三卷拈古頌古聯芳偈第十四卷示偈(七言四句)

  • 新定九域志·王存

    《九域志》有新志、旧志之分,旧志是指《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是王存、曾肇与李德刍等人奉敕纂修的;新志是指《新定九域志》,是哲宗绍圣四年经黄裳提议,对元丰旧志的续修增补。因而《九域志》即是以《

  • 水云集·谭处端

    全称《谭先生水云集》。道教书,3卷,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金代道士谭处端撰。三卷。收诗词歌颂二百四十余首,示门人语录一则。内容多宣传全真教旨,主张儒释道三教由来是一家,道禅清静不相差,以钟吕海蟾为全真三祖。集中

  • 保生要录·蒲虔贯

    宋·蒲虔贯撰。序谓“松有千岁之固,雪无一时之坚。若植松于腐壤,不期月而必蛀,藏雪于深山,虽累月而不消。违其性则坚者脆,顺其理则化者延。物性既尔,人岂殊然?”盖以“顺其自然”为全书主旨。书分养神气、调肢体、论衣服、

  • 六经奥论·郑樵

    六卷。旧题宋郑樵撰,清以来学者多不赞同。有人认为此书实吕祖谦撰,明中叶以后有好事者刊其书,题郑樵撰,借重其名以行其书(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有人认为题郑樵与其从兄郑厚合着为近。郑厚字景韦,生卒年月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