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复次光聚王。又如持明人善修瑜伽悉地法门。于秘密五种缚中而受系缚。随所作法不越三昧。是人以一大明句力。悉能断除彼一切缚。而获安住秘密行门。虽在系缚中常不离三昧。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五欲境中嬉戏顺行。随其所作不坏正行。是菩萨以一智慧明力。悉能清净一切染法。于一切智心而能安住。虽受五欲乐。常生梵天界。光聚王。又如世间善用剑者。于其剑法巧妙精熟。是人一时隐覆利剑。独行旷野险难之处。于其中路忽见一人。单己无伴复无器仗。时用剑人见彼人已。生悲愍心即相附近。而谓言曰。汝今独行一无伴侣。又无器仗将何护身。汝今同我随其所往。终不令汝有所阙失。若忽值遇盗贼等事。我当为汝作大救护。言已同行。于其中路忽逢贼众。时同行人不知此人先隐利剑。见是贼已即生怖畏。时用剑人发勇猛心无所怯惧。即出其剑与彼贼众而共斗敌。时彼贼众皆悉断命。其用剑人自护身已。复能防护彼同行者。咸得安隐过斯险难。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而能具足种种方便执智慧剑。虽于五欲境嬉戏顺行。终不暂令身根起放逸事。能为身根作大防护。设于异时遇烦恼魔。菩萨亦复无所动转。被精进铠不生怖畏。以智慧剑断烦恼网悉令清净。菩萨常生清净佛土。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作爱。于其食时。入舍卫大城。而行乞食。时彼菩萨次第行至一长者舍。住立门侧发声乞食。长者有女名曰上财。颜貌端正人所爱乐。是时彼女闻菩萨声。即持饮食出施菩萨。授其食已。即于菩萨生爱乐心。若色相若音声而生取著。由此因缘起贪染心。作爱菩萨见是女已。即知其念。菩萨尔时于贪染法无所作意。即自思惟于须臾间。若起一念贪染心者。是大过失。何以故。今此女人我于何处而生可爱。若彼眼根为可爱者。眼是无常败坏不净肉团。彼自性空何所爱乐。若于耳鼻舌身意根为可爱者。彼彼诸根亦复如是。自性皆空无有实法。何所爱乐。如是从足至顶乃至内外中间。一一如实审谛观察。是中无有少法可得。我今如是如实观已。于一切法悉无所有。法无有故即法无生。菩萨作是思惟时。即得无生法忍。菩萨得是利已心大欢喜。即于是处踊身虚空。高一多罗树。于其城中右绕七匝出舍卫大城。乘空往诣佛世尊所。

尔时世尊。见彼作爱菩萨。威德巍巍犹如鹅王。乘空自在徐缓而来。世尊见已。谓阿难言。阿难。汝见此作爱菩萨从空来不。阿难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佛告阿难言。汝今当知。此菩萨者。于一切法离贪爱心。证法无生悉无所得。而能降伏一切魔军。广为众生转正法轮。时佛言已。而彼菩萨即住空中听佛说法。

是时彼上财女人。于长者舍忽然命终。生三十三天。转女人相得天子身。彼天子生时。有七宝庄严微妙宫殿同时出现。纵广十二由旬。复有一万四千天女眷属同时而生。是诸天女于须臾间。自有智生咸作是念。我等今时以何善根得生于此。即知先世舍卫城中有长者女。于一菩萨起染爱心。以是因缘于彼命终生此天中。转女人相而为天子。彼得无量胜报神通。我等由是天子胜因缘故亦得生此。作是念已欢喜而住。

尔时彼新生天子即作是念。我昔人间生染爱心。而何今时得是胜报。此因缘者。乃是作爱菩萨增上善力为开导故。我今宜应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彼佛世尊。及欲瞻礼作爱菩萨。

尔时彼天子作是念已。即时与诸天女眷属。持以种种殊妙香华。从彼天界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即于佛前合掌向空。遥伸敬礼作爱菩萨。然后以彼所持众香华等。尊重恭敬供养世尊。作供养已右绕三匝。合掌向佛说伽陀曰。

不可思议人中尊不可思议大菩提

不可思议诸佛行不可思议诸佛法

我舍卫城长者女父本立名为上财

色相端严众所钦父母宗亲亦爱念

于一时中有佛子具大威德名作爱

舍卫城中乞食行次第来至于我舍

我时闻彼美音声适悦欢喜即取食

持食诣彼作爱前以尊重心施佛子

我时见彼妙色相心生爱染欲和合

彼因缘故不能成我于刹那而命断

我今不能具宣说作爱佛子大因缘

于染爱法不相应令我灭已生胜处

世尊我虽舍前报快哉断我女人相

转成男子大威光又复得生于天界

与我同生诸天女一万四千为眷属

复有最上七宝严微妙宫殿同时现

我时发生如是心此为不可思议事

我以染爱心为因云何得此清净报

作爱佛子甚希有亦名作喜作光明

我身炽盛大威光由彼胜因获如是

染因能成如是果声闻缘觉不能知

而彼乘中无此法唯善逝智而能转

假使殑伽沙数劫不能修学诸佛智

我今无余所乐心唯求无上菩提果

作爱佛子大威德是我最上善知识

我因彼故得见佛安住菩提无退转

我知修行菩提者于染爱心无所著

如我所转女人相普愿一切为男子

我前世中命终后父母亲族怀悲恼

恩爱极苦所缠心返于沙门生忿恚

我今以佛威神力于刹那间诣父所

隐身住空而白言勿于沙门生忿恚

起忿恚者大过失于长夜中受苦恼

上财女者今我是已生三十三天中

转彼女人前报相得大威光天子身

父母今诣于佛所应当忏彼忿恚心

佛是众生大慈父一切众生所归趣

父母闻说佛声已即起广大增胜心

尔时父母承佛力应声即诣于佛所

到已头面礼佛足忏悔先起忿恚心

白言我今归依佛合掌又复伸问言

佛法僧宝最尊胜当云何作供养事

唯佛能知我心意如我所问愿佛说

发是言已谛诚住一心渴仰而听受

佛告上财父母言汝今谛听我所说

若欲供养诸佛者应当发起菩提心

当知汝女上财者五百生中种善根

今转女身为天子为汝父母善开导

父母闻佛如是语即发无上菩提心

欢喜称赞作是言人中大仙如实语

尔时佛告阿难言汝今证知如是事

菩萨方便不思议于染心中得净报

如上财女所转相一切众生亦如是

阿难如是胜功德能令众生皆离苦

今此天子胜福报于染爱心常清净

而能恭敬佛世尊尊重无上菩提故

多劫已曾供养佛于诸佛所种善根

坚固安住菩提心决定当得菩提果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意者。譬如须弥山王众宝所成。虽种种宝有种种色。彼黄金色而为最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清净心若染污心。若住法心若隐法心。虽种种心如是差别。彼一切智心而为最上。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最初安住一切智心。于诸染法悉能清净。又如有药名曰善现。能治世间一切病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一切智心已。能断除贪嗔痴等诸烦恼病。

尔时世尊赞尊者阿难言。善哉阿难。如汝所说如是如是。

尔时尊者大迦叶。前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萨摩诃萨能行最上寂静之行。能于一切众生。起悲愍心常所利益。又复能修空无相无愿解脱法门。不乐声闻缘觉之法。于一切处不离一切智心。具不可思议善巧方便。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所行无著无碍。于色声香味触境中。行而不取亦无起作。世尊。我今乐说譬喻明菩萨行。愿佛世尊听许我说。佛言大迦叶。乐说当说今正是时。大迦叶言。世尊。譬如世间有无数百千人众。于其旷野险难之处见有一门。而彼人众尔时各各从其门入。过是门已次见道路。其路悬旷险恶多难。彼诸人众见是路已。咸生怖畏。是时有一智人具善方便。欲为多人利益安乐。即告众言。汝等当知。去此不远有一大城。其城广阔严丽清净。人民炽盛安隐丰饶。入彼城者适悦快乐。谁当爱乐入其城中。即能远离险难怖畏。时彼众中有一类人。闻是语已即时发言。我今乐入。入是城已。见其丰饶安隐快乐。生希有想爱著不舍。即于彼住不复乐出。有一类人。闻说其城即时发言。我亦随顺入彼城中。是人虽入不乐彼住后复还出。又复众中有一类人。虽闻是语不能前诣入彼城中。世尊。彼有智人过此城已。又复行于旷野险路。出是路已见一道径。其径狭小可一尺量。径之左面有一大坑深百千肘。径之右面复一大坑深百千肘。若或有人堕是坑者不能出离。彼径四向有一类人发是声言。我于此处生大怖畏。又复去彼狭径不远有四衢道。一类人众游履其道。随其所向。彼彼皆能见有大城。如如所见。彼彼随应而生爱乐。时彼智人见是狭径已。即行其径到安隐处。世尊。世间无数百千人者。当知即是诸愚异生。

一门者。当知即是取一有身。彼旷野险难中见道路者。当知即是生死险难之路。其路悬旷者。当知即是无明有爱为因受果。极悬远故。彼有智人能唱导者。当知即是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彼大城者。即是二乘所证涅盘。有一类人入彼大城。爱乐安住不求出者。当知即是声闻缘觉下劣信解生止息想。彼一类人亦欲随顺入其城中不乐安住后还出者。当知即是余诸菩萨。成就最上信解心故。彼一类人虽闻是语。不能前诣入其城者。当知即是少福无智诸外道辈。彼有智人过此城已。又复出彼旷野路者。当知即是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精进波罗蜜多故。彼一尺量狭径路者。当知即是最上法界。左面坑者。当知即是彼声闻地。右面坑者。当知即是彼缘觉地。彼径四面有一类人发怖畏声者。当知即是诸天魔王及魔眷属。彼四衢道者。即是四摄法门。随其所向彼彼皆能见大城者。当知即是彼二乘人。随其所应见佛功德见佛所行。及佛智慧生爱乐故。时彼智人到安隐处者。当知即是到一切智地。世尊。如是等譬喻说者。当知皆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引导众生。是为菩萨最上胜行。以是义故。我于菩萨摩诃萨所应敬礼。

尔时世尊赞尊者大迦叶言。善哉善哉。汝大迦叶。善说此语。当佛如是赞迦叶时。会中有万二千众生。得天人身。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大迦叶言。汝今当知。菩萨摩诃萨具善巧方便者。已能成就无量功德。于一切时虽有所作。不复起彼诸不善业。于自于他远离过失。

尔时智上菩萨摩诃萨。于佛会中见如是事。闻如是法。又复恭敬。前白佛言。云何世尊。往昔为一生补处菩萨时。于彼迦叶如来法中。曾作是语。何故剃须发。云何求菩提。而此菩提最上难得。昔作是语当有何义。愿佛于今为我宣说。佛告智上菩萨摩诃萨言。止善男子勿作是语。当知菩萨摩诃萨随其所行。随有所说非无利益。何以故。具不可思议方便菩萨。见彼彼正士随所应住。于彼彼众生如应调伏。一切所行。当知不离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智上。我今为汝广说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甚深正法。汝应谛听如善作意。善男子。如我往昔为菩萨时。于燃灯佛所。成就不可思议方便。尔时我于彼佛法中。证得无生法忍。从是已后。我为得忍菩萨。为菩提故转复精进。若一劫若百劫。未尝懈倦。未尝厌舍。未尝失念。数数来此轮回趣中。以善方便救度众生。以自慧力随诸所作悉得成就。于后边际不作住想。为利众生无有休息。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我为菩萨时。为菩提故虽入声闻寂静三摩地。乃至入菩萨三摩地。若身若心无出没想。虽得寂静乐而不住著。虽在三摩地而精进不懈。以六波罗蜜多四摄法门。教化众生。诸有所作未尝懈息。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又善男子。我为菩萨时已得一生补处。将欲成道转大法轮。即于兜率天宫如实观察。我今为当于此天中成等正觉转法轮耶。为人间耶。如是观察又复思惟。我若即于天中作此利者。阎浮提人不得闻法。若于阎浮提中作此利者。而此诸天不得闻法。我今随其所宜。但应下降阎浮提中成等正觉。而此诸天亦可利益。又复菩萨思惟观察。我若从此兜率天宫没已。下生人间。不入胎藏现受生相。于须臾间便成正觉者。彼阎浮提所有众生。当起疑念。此释迦菩萨从何所来。天中来耶。乾闼婆中来耶。变化来耶。以是缘故从天中没下降阎浮。随顺世间入母胎藏。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

复次善男子。菩萨虽住胎藏。世间众生不应于此作实住想。何以故。菩萨本从无垢寂静三摩地安详而起。从天中没。下降人间。处胎受生。出家苦行。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降伏魔众。转大法轮。如是一切所作。菩萨于中清净无染。无动无转不出不没。以是义故。应知清净行菩萨不实住胎藏。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又复何缘。菩萨但现胎生。不现余生耶。所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中最上最胜。是洁白分纯一无杂。以如是相现处胎生。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又复菩萨初入母胎。其相云何。所谓。菩萨入母胎时内外清净。安隐无难不苦不恼。如昔天中所受快乐。菩萨入母胎时。乐受相应亦复如是。不同世人揽彼父母羯逻蓝等秽污不净。为入胎相。又复何缘。菩萨于母胎中。住满十月不增减耶。所谓菩萨不同世人住母胎藏。日月数量有增有减。以增减故胎藏不圆诸根缺减。是故菩萨。满足十月胎藏圆满。诸根具足无所增减。当知此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又复何缘。菩萨不乐宫殿。而返于其园林中生。所谓菩萨于其长时。远离愦闹乐寂静处修寂静行。有诸天龙夜叉乾闼婆等常所卫护。菩萨欲令迦毗罗城一切人民。以诸香华随喜供养各得瞻睹。以是因缘。菩萨于其园林中生。又复何缘。菩萨之母攀其树枝生菩萨耶。谓菩萨母不同世间所有母人。当产生时苦受相应得大苦恼。摩耶夫人生菩萨时。乐受相应得大快乐。以是因缘。菩萨之母攀彼树枝而生菩萨。又复何缘。菩萨于母胎中。能念能知彼三世事。乃至菩萨入胎住胎等事悉能知耶。所谓清净行菩萨于三界中最上最胜。正念现前于一切法无所忘失。是故菩萨虽住胎中。能念能知彼一切事。又复何缘。菩萨生时。唯帝释天主而来卫护。菩萨生已即为捧接。尔时无复余天人耶。所谓。帝释天主先发大愿。菩萨生时为作守护。以彼往昔善根力故。是故菩萨生时唯帝释天主而来卫护。又复何缘。菩萨生已即于四方各行七步。不减至六不增八耶。所谓菩萨正士。神通变化随宜方便。其相如是。由此因缘但行七步无所增减。又复何缘。行七步已即发是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已能解脱老病死法。谓此梵界诸天子众。闻菩萨生。悉来瞻礼。各各随应得其利益。菩萨尔时即自思惟。但此梵界诸天子众得知是事。我今欲令一切普得闻知。作是念已。乃发声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已能解脱老病死法。发是言时。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诸天子众及诸梵众。闻是声已于须臾间。一切皆来至菩萨所。合掌恭敬随喜称赞。以是因缘乃唱是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二

猜你喜欢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序·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六卷·慧远
  卷第二十七·德清
  佛性论 第一卷·世亲
  庄子集注序·太虚
  护命法门神咒经·佚名
  卷第十九(弥沙塞)·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澄观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佚名
  第七品 念处分别·佚名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梁启超
  卷第二十二·霁仑超永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九(论本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窥基
  四童子三昧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杨梓

    (铁肋金牙上)自家高丽国大将铁肋金牙的便是。来日与大唐交战大小三军;听吾号令,先摆七层回子手:第一层,金盔金甲金裹头将军;第二层,银盔银甲银裹头将军;第三层,铁盔铁甲铁裹头将军;第四层,铜盔铜甲锭裹头将军;第五层。布盔布甲布

  • 卷一百二十六·毕沅

      ◎宋纪一百二十六 ∷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十三年金皇统三年   春,正月,己丑朔,帝不受朝,诣慈宁殿贺皇太后。太师秦桧率百官诣文德殿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五月戊寅朔上次常州诏知枢密院事兼御营副使张浚为宣抚处置使以川狭京西湖南北路为所部初上问浚以方今大计浚请身任狭蜀之事置司秦川而别委大臣与韩世忠镇淮东令吕颐浩扈驾来武昌张俊刘光世从行庶

  • 第一百五十二回 大打武议长争总理 小报复政客失阁席·蔡东藩

      却说曹总统贿选成功后,到双十节入京,就职那一天,满路上都铺着黄沙,专制时代帝王所用之礼。步哨从车站一直放到总统府,行人车辆,都不准自由来往。欢迎的要人,一个个乘着汽车,中间夹着一辆曹锟坐的黄色汽车,两旁站着几对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十七·佚名

    万历十七年十一月乙巳朔复除原任户科右给事中曲乔迁于工科○升尚宝司司丞曾乾亨为本司少卿○升南京工部右侍郎张西铭为南京户部尚书户科给事中万自约劾西铭衰朽往巡抚保定时沉阁公文至新旧交代未批发又当考选时揭害元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恽毓鼎

    庚寅正月初一日,壬寅阴雨。初二日,癸卯阴雨。饭后出门拜年。灯下无事,看《日知录》卷八、卷九。初三日,甲辰晴。两日唯以“百官铎图”及“状元筹”消遣。灯下看《日知录》卷十。初四日,乙巳晴。早半日

  • 李顺兴传·李延寿

    李顺兴,京兆杜陵人。年十多岁时,忽愚忽智,当时人们都不了解他。他预言未来事情,也时而相符。隆冬季节穿着单薄布衣,光脚在冰上行走,到水中洗澡,一点也不患风寒。家中曾经设置斋饭,器具不够。李顺兴说:“昆明池中有一枝大荷花叶

  • 赵汝愚传·脱脱

    赵汝愚字子直,汉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居住在饶州余干县。赵汝愚的父亲赵善应,字彦远,官职至修武郎、江西兵马都监。他性格纯朴孝顺,父亲生病时,曾刺出自己的血和药给父亲吃。母亲害怕雷鸣,他每次听到雷声就披衣到母亲房间陪

  • 序·蔡省吾

    虫鸣于秋,鸟鸣于春,发其天籁,不择好音,耳遇之而成声,非有所爱憎于人也。 而闻鹊则喜、闻鸦则唾,各适其适,于物何有?是人之聪明日凿而自多其好恶者也。 朝逐于名利之场,暮夺于声色之境,智昏气馁而每好择好音自居,是其

  • 卷十七 立政第二十一·孔颖达

    周公作《立政》。周公既致政成王,恐其怠忽,故以君臣立政为戒。立政言用臣当共立政,故以名篇。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顺古道尽礼致敬,告成王,言:“嗣天子,今已为王矣,不可不慎。”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

  • 耻言二·徐祯稷

    或问程氏言孔颜乐处可得寻与余斋曰可不愧于天不怍于人循此寻之远乎哉 余斋曰德莫盛于让道莫高于晦不与世争势利之事易不以身居美善之名难 余斋曰语云事无全遂物不两兴故天地之间必有缺陷夫明者不务求全其所可缺者恐致

  •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佚名

    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受戒羯磨第一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偏

  • 毗尼心一卷·佚名

    律中名教有八种。学戒法第一 师徒法第二 众僧法第三 行道忏悔法第四 行道修善法第五 发道资缘法第六 信施檀越法第七 护持法藏第八学戒法第一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至涅盘。为诸钝根

  •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致远

    简名《岳阳楼》。杂剧剧本。元马致远作。四折一楔子,末本。仙人吕洞宾望气得知岳阳郡中将有神仙得到度化,便来到,以一锭墨换酒喝,醉后便睡。楼下有一千年老柳树已成精,杜康庙前有一株白梅花也已成精。梅精在岳阳楼上作祟,

  • 世本四种·佚名

    《世本》是先秦史官的档案记录的汇编。原书已佚。作者未详。后人据各种古书征引的文字,推断本书原是周王朝分门别类保管的历史档案,由秦汉间人汇编增补而成。《汉书·艺文志》著录时,称本书有15篇。现知最早为本书作

  • 宝星陀罗尼经·佚名

    又名《大集宝星经》、《宝星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暑30、芥50。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十卷。前者属卷二,后者属卷九,均首尾俱残。此经共十三品,谓佛大显神通,降魔、破魔军,使五百魔女变为男身,大集十方佛,说诸神咒,护佑一切

  • 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给孤独园,为阿难说二咒,是但对扬阿难而说,非有别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