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迷 悟 由 心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自新堂讲──

世间众生所以受种种生死流转之依正苦报,皆由灵明真常之本心性不觉而有迷惑,后因惑而造业受苦,轮回不息。然此迷惑既本非由外而来,乃自心所变现,则其体性必属虚妄不实;其本来之妙明觉心,仍不失坏不变异。此迷惑既系虚幻,自可用对治法以磨除之,及至垢净对除,则吾人一心灵明不昧之本体,既得显现而出,生无量智慧光明矣。兹绘一图如左:

                        神造       │真│ ┌──世界────迷───物質       │果├─┤┌─心         自然     真       │體│ └┼─眾生────悟───惑………業……果    ┌──┘    │                  體    │真      │    │心  迷───┤    │性      │    └──┐    │       │真│ ┌┼─惑──┐       │因├─┤└─心  ├───────真果體       │體│ └──顯──┘

  右表显迷悟皆由一心,在迷者则谓世界众生或为神造,或由物质和合变化,或为自然而有,其实皆非。至宇宙人生观能够澈底觉悟之人,方知世界众生之显现,乃由真心性之迷惑造业而起,故研求种种法门以蕲达到断惑止业之目的,则世界众生之幻象可以永不起,而种种之痛苦解脱矣。

  学佛之次第,有信、解、行、证四级。若但有信、解,而无行、证,则吾人亦不能稍得受用。如吾人虽闻知世界众生皆由心现,而现前已受根身、器界之果,仍不能直下解脱。所以者何?以有过去世之烦恼业力为之系缚,故须设法对治之磨除之。然佛法无量,以五戒、十善为人天之种子,人道之初基。

  众生因迷惑而造身三、意三、口四等十恶业,由其作恶之上中下品而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欲脱此苦,须修不杀等十善业以治之。善业而感善报,既如前说。然善力究有时而穷,终未究竟,终属有漏无常,故更进一步须知三界、六道犹如火宅。恶报固当避免,福报亦应舍离;须勤修出世大法,而求究竟解脱。出世法之初步,谓止恶行善、修习禅定、智慧等法,灭苦断集渐次证入于阿罗汉、辟支佛果。然此中小二乘,只能自了自觉,断惑止业而已,其一心根本之迷──即无明──尚未打破也。故又进一步言,若能了知吾人常住真心本来具有无量恒沙智慧功德,在迷不染,在悟不净;即妙有而真空,即真空而妙有,勤修六度万行,不住二边,直显中道;若是修行者,谓之菩萨。其间等级甚多,渐次增进,及至圆满,遂顿破无明,德用显现而成佛果。

  人天乘似积极而消极,中小二乘以择灭为手段,但求自了,故亦属消极。惟菩萨乘为真积极。菩萨发心,当发四弘誓愿;依愿起行,行到愿满,即成佛果。菩萨行仍以止恶行善做起,自从此做,兼劝他故;能明理遣相,可为菩提助缘,非复有漏种子矣。(王净元记)(见海刊三卷十一期)

  (附注) 出前川听法纪闻之三,原无题。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六十九·佚名
  大乘庄严经论 第四卷·无著
  卷一百(西晋居士聂道真译)·佚名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佚名
  第二十卷·圆瑛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三·江味农
  俱舍论疏 第十四卷·法宝
  希叟和尚广录卷第七·希叟绍昙
  华严经旨归·法藏
  卷六·赞宁
  卷之三十五·别庵性统
  佛教中医慈济院缘起·太虚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八·玄奘
  觉乎否乎可以觉矣·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郭世模·唐圭璋

      世模字范。与张孝祥交游。绍兴三十年(1160)卒。   瑞鹧鸪   席上   倾城一笑得人留。舞罢娇娥敛黛愁。   明月宝鞲金络臂,翠琼花珥碧搔头。   晴云片雪腰支袅,晚吹微波眼色秋。   清露亭皋芳草绿,轻绡软挂

  • 烂果·闻一多

    我的肉早被黑虫子咬烂了。我睡在冷辣的青苔上,索性让烂的越加烂了,只等烂穿了我的核甲,烂破了我的监牢,我的幽闭的灵魂便穿着豆绿的背心,笑迷迷地要跳出来了!(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列传第四十二·刘昫

    ○魏元忠 韦安石 子陟 斌 斌子况 从父兄子抗 从祖兄子巨源 赵彦昭附萧至忠 宗楚客 纪处讷附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时有左史盩厔人江融撰

  • 卷七十五·志第五十一·职官四·张廷玉

        ◎职官四   ○南京宗人府 吏部 户部附总督粮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都察院附提督操江 通政司 大理寺 詹事府 翰林院 国子监 太常寺 光禄寺太仆寺 鸿胪寺 尚宝司 六科 行人司 钦天监 太医院 五城兵

  • 卷第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司马光

      起強圉單閼(丁卯)八月,盡重光協洽(辛未),凡四年有奇。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三年(丁卯、七八七年)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吐蕃尚結贊遣五騎送崔漢衡歸,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觀語之以「有詔不納吐蕃使者」,受其表

  • 第五十九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弑君·蔡东藩

      却说慕容恪受遗辅政,当然拥立太子暐。百官多倾心事恪,意图推戴,恪哪里肯从,但言国有储君,不容乱统,乃由暐升殿嗣位。暐年方十一,恪率百官入朝,谨守臣节,当下循例大赦,改元建熙,追谥俊为景昭皇帝,庙号烈祖。尊俊后可足浑氏为

  • 卷之二十·佚名

    丙午夏四月壬子朔○癸丑夏主明昇遣其学士虞某来聘○乙卯 上阅古车制至周礼五辂曰玉辂太侈何若止用木辂詹同对曰昔颜渊问为邦孔子答以乘殷之辂即木辂是也孔子以其朴素浑坚质而得中故取焉 上曰以玉饰车考之古礼亦惟祀

  • 愍帝纪·房玄龄

    孝愍皇帝名邺,字彦旗,是武帝司马炎之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出继给后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位封秦王。永嘉二年(308),拜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洛陽陷落后,到荥陽密县避难,与舅父荀藩、荀组相遇,自密县南走许颍。豫州刺史阎鼎

  • 仇胒传·脱脱

    仇胒,字泰然,益都人。考中大观三年(1109)的进士,被任命为..州司法,处理案件时,他审判定罪慎重而宽恕,救活很多人。仇胒为邓城县令,任职期满后,县中老人和小孩都哭着阻拦他不让他离开。仇胒调任武陟县令,恰好朝廷往燕山调兵数十

  • 卷十四·乾隆

    大淸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十四恤臣下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二月戊午上谕吏部兵部王大臣等验看革退人员内其武职官曽在军旅効力身经受伤虽年齿衰迈仍畱职衔文职官除年老庸劣外若由进

  • 御制题此木轩四书説·焦袁熹

    云间绩学众传诸经説方成又説书一刹不容有二佛此言果可説书欤按袁熹书説论者谓其较所作经説为优其中固不无可节取阅及孟子以予观于夫子章谓孔子不特春秋之世不容有二从是以后更数千嵗六经四子书苟未凘灭亦不得生如孔子

  • 平书卷三物宜篇上·王源

    左传昭七年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又吴赚余皇使长鬣者三人杜预谓与吴人异状诈为楚人岂楚故多长鬣与哀十一年公孙挥命其徒曰人寻约吴发短亦异状之证或断发者犹多耳魏书宋齐谓魏为索虏以其辫发也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

  • 卷二十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一宋 杨复 撰祭法 祭礼五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建立也立天神地祗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

  • 法华经传记卷第四·佚名

    讽诵胜利第八之二·释昙邃一·竺法纯二·释僧生三·释法宗四·释道[囗@(儿/口)]五·释慧庆六·释普明七·释法庄八·释慧果九·释慧进十·释弘明

  • 卷第九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论】第十师子奋迅城慈行童女主灌顶住。 【经】尔时善财童子於善知

  • 第二十八章 瞿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在中部与东方的交界处有蔗增林苑附近一个色相美好的王族女子与一个树神会合,一天生下一个具相之子。略微长大时,在那个神的所在地掘树根处的土,得到一个自身放光的摩尼宝,以此从一阿阇梨受得灌顶,乞求纯陀天女观修教诫并加

  • 悬崖上的谋杀·阿加莎·克里斯蒂

    悬崖上的谋杀【Why Didn't They Ask Evans / The Boomerang Clue】在这部小说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如既往地将对英国上流社会的轻松讽刺和悬疑故事所应有的紧张气氛作了完美的结合,作为读者,在一次次地被虚象误导,被角色

  • 指归集·吴悮

    指归集,南宋道士吴悮撰。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引用《金碧经》、《参同契》、《阴符经》及青霞子、葛仙翁、彭晓、张伯端等前人之说,论述炼丹修仙原理。其书分五篇:第一〈还丹不用药〉、第二〈还丹只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