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刑论第四

仲弓问古之刑教与今之刑教。孔子曰古之刑剩今之刑繁。其为教。古有礼。然后有刑。是以刑剩今无礼以教。而齐之以刑。刑是以繁。书曰。伯夷降典。折民维刑。谓先礼以教之。然后继以刑折之也。夫无礼则民无耻。而正之以刑。故民茍免。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文子曰吴越之俗无礼而亦治。何也。孔子曰、夫吴越之俗。男女无别。同厕而裕民轻相犯。故其刑重而不胜。由无礼也。中国之教。为外内以别男女。异器服以殊等类。故其民笃而法。其刑轻而胜。由有礼也。

孔子曰、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切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故古之于盗。恶之而不杀也。今不先其教而一杀之。是以罚行而善不反。刑张而罪不剩夫赤子知慕其父母。由审故也。况为政者夺其贤者而与其不贤者以化民乎。知审此二者则上盗息。上盗犹大盗也书曰兹殷罚有伦。子张问曰何谓也。孔子曰不失其理之谓也。今诸侯不同德。国君异法折狱无伦。以意为限。是故知法之难也。子张曰古之知法者与今之知法者异乎。孔子曰古之知法者能远。能远者止其源而以礼教先之今之知法者不失有罪。不失有罪其于怨寡矣。能远则于狱其防深矣。寡怨近乎滥。防深治乎本。书曰维敬五刑、以成三德、言敬刑所以为德也。

书曰非从维从。孔子曰君子之于人也。有不语也。无不听也。况听讼乎。必尽其辞矣。夫听讼者。或从其情。或从其辞。辞不可从。必断以情。书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孝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为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曾子问听狱之术、孔子曰其大法有三焉。治必以宽宽之之术归于察察之之术归于义。是故听而不宽是乱也。宽而不察是慢也。察而不中义是私也。私则民怨。故善听者虽不越辞。辞不越情。情不越义。书曰上下比罚、无僭乱辞、书曰哀矜折狱、仲弓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古之听讼者。察贫穷哀孤独及鳏寡老弱不肖而无告者。虽得其情。必哀矜之。●者不可生。断者不可属若老而刑之谓之悖。弱而刑之谓之剋。不赦过谓之逆。率过以小罪谓之枳。一作疻犹伤也夫过则宜宥若率以为小罪亦伤乎义故宥过赦小罪。老弱不受刑。先王之道也。书曰大辟疑赦、又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书曰若保赤子、子张问曰听讼可以若此乎、孔子曰可哉。古之听讼者。恶其意不恶其人。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君必与众共焉。今之听讼者。不恶其意而恶其人。求所以杀。是反古之道也。

孟氏之臣叛、武伯问孔子、曰如之何。荅曰臣人而叛。天下所不容也。其状自反。子姑待之。三旬果自归孟氏。武伯将执之。访于夫子。夫子曰无也。子之于臣。礼意不至是以去子。今其自反。罪以反除。又何执焉。子修礼以待之。则臣去子将安往。武伯乃止。

猜你喜欢
  问道卷第四·扬雄
  卷一百四十七·卫湜
  卷二十六·李明复
  卷二十八·沈廷芳
  卷七·吕本中
  卷六·乾隆
  卷之五·邵经邦
  楚国白公之乱(哀公十六年)·佚名
  卷二十八·佚名
  叹衍品第二十三·佚名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太虚
  卷第二十五·佚名
  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佚名
  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花楼春宴·王世贞

    【菊花新】〔副净上〕家君近喜破奸仇。柱国威权独自收。机务与谁筹。朝命尽经吾手。斩蛇须斩蛟。猎兽须猎虎。除却万人雄。天下惟有我。严世蕃荫藉家君。位同卿相。阴险胜如蔡卞智谋远过王雱。前日夏言老贼与我父亲

  • 第四折·秦简夫

    (范学士上,云)高鸟相良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佐。小官范逵,离了丹阳县,领着陶侃来到京师。小官见了圣上,辩陶侃母亲教子有法,甘守孤贫。母为贤母,子为孝子,将剪发事,奏知圣人,就加陶侃为头名状元;就着小官直至丹阳,将陶侃母亲赐赏加

  • 山谷别集诗注卷下·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山谷别集诗注卷下   宋 黄庭坚 撰史季温 注观秘阁苏子美题壁及中人张侯家墨迹十九纸率同舍钱才翁学士赋之【元佑元年丙寅山谷为校书郎所赋】仁祖康四海【按国史仁宗庆历四年朋党滋盛参政范仲淹不自

  • 志第三十三 地理七·欧阳修

    岭南道,盖古扬州之南境,汉南海、郁林、苍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等郡。韶、广、康、端、封、梧、藤、罗、雷、崖以东为星纪分,桂、柳、郁林、富、昭、蒙、龚、绣、容、白、罗而西及安南为鹑尾分。为州七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八·焦竑

      大理寺(掌寺事尚書 卿 少卿 寺丞 寺正 寺副 評事)   ◆掌寺事尚書   掌大理寺事工部尚書楊守隨傳   ○掌大理寺事工部尚書楊守隨傳   掌大理寺事工部尚書楊守隨字維貞浙江鄞縣人成化丙戌進士授江西道

  • 纲目续麟卷十三·张自勋

    【丁梁太平二年魏防帝四年齐天保八年陈高祖武帝丑陈覇先永定元年周孝愍帝宇文觉元年九月以后世宗明帝毓元年○是岁梁魏皆亡陈周代并齐三大国后梁一小国凡四国】春正月周公觉称天王废魏主爲宋公宇文防自爲大司马考异【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正统七年春正月癸亥朔 上诣 奉先殿 太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太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甲子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夜有流星大如杯色赤有光出氐宿东北行至大市○

  •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十二月。庚辰。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豫省南汝之交。积匪出没。请移营设官以资镇抚一摺。据称南汝交界角子山地方。山多地险。与州县相隔窎远。匪党易于啸聚。宜拨营扼要驻扎。并将新息通判改为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纪昀

    列传宋 【十九】○宋十九王赞卢怀忠 张延通史珪田钦祚 侯赟翟守素 刘福安守忠孔守正 谭延美 元达常思德 尹继伦 薛超【丁罕】李斌田仁朗王赞卢怀忠张延通史珪田钦祚侯赟翟守素刘福安守忠孔守正谭延美元达常思

  •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这是司马迁创作本篇的基本宗旨。的确,在《高祖本纪》中,侧重叙写的是刘邦如何战胜

  • 唐纪七十一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下中和二年(壬寅、882)·司马光

    唐纪七十一 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公元882年) [1]五月,以湖南观察使闵勖权充镇南节度使。勖屡求于湖南建节,朝廷恐诸道观察使效之,不许。先是,王仙芝寇掠江西,高安人钟传聚蛮獠,依山为堡,众至万人。仙芝陷抚州而不能守,传入据之,诏

  • 第十五章 38·辜鸿铭

    子曰:“有教无类。”辜讲孔子说:“在真正学识渊博的人当中,是没有阶级区分,也没有门第差别的。”辜解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来说,迫切需要的都是“门户开放”,“开放”——不是政治上或者经济上的,需要的是文化和道德层面上

  • 卷五·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五       宋 苏辙 撰 齐         国风 齐古爽鸠氏之虚武王以封太公望国於营丘而为诸侯伯其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在禹贡青州岱山之隂潍淄之野太公姜姓本四岳之後既

  • 父子合集经卷第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鸠盘茶王授记品第九   尔时会中有十八俱胝鸠盘茶王。见诸阿修罗及迦楼罗诸龙王等作供养已心生爱乐。复闻如来与彼授记。欢喜踊跃得未曾

  • 天心月圆·李叔同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自今日始,讲三日,先说此次讲经之方法。心经虽仅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讲非数日,一二月,至少须一年。今讲三日,岂能尽。仅说简略大意,及用通俗的浅显讲法。(无深文奥义,不释名相,

  • 寒松操禅师九峰草(原版藏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九)·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九峰草(原版藏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九)吴江 顾有孝茂伦 王载咸平 评定同学诸子参阅凤凰十咏(已下俱和韵)三星阁临流杰阁自天题半展丹青与日齐不向家园供啸傲惟同云月老山溪(

  • 情感的迷惘·茨威格

    《情感的迷惘》由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所作的一部小说,学生罗朗来到新的学校学习,进行有关莎士比亚文学的学术研究。凯勒教授毕生都在研究莎翁著作。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教授一直未能完成自己的关于莎翁的文章。

  • 乙酉笔记·佚名

    浦东胡云翘氏旧藏《曾羽王日记》一册,记明清易代之际浦南一隅之纷扰变革,详于乙酉年之“奴变”及松江城守与孔师起义等事。羽王青村人,明末诸生。原书颜曰日记,而其叙述並非逐日记录,亦不按年排比,后先颠倒,凌乱无次,不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