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正蒙初义卷十

邳州知州王植撰

作者篇第十

发明此篇论帝王以及贤大夫皆达而在上其道行之事三十篇论孔子以及门人皆穷而在下其道明之事

愚按此篇凡二十一节前十三节论古帝王之事有分论有合论周有八士以下八节论春秋列国君卿大夫之事有褒有讥

作者七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制法兴王之道非有述於人者也

张子语録作者七人伏羲也神农也黄帝也尧也舜也禹也汤也所谓作者上世未有作而作之者也伏羲始服牛乘马者也神农始教民稼穑者也黄帝始正名百物者也尧始推位舜始封禅者也尧以德禹以功故别数之汤始革命者也若谓武王为作则武王已是述汤事也若以伊尹为作则当数周公恐不肯以人臣谓之作若孔子自数为作则自古以来实未有如孔子者然孔子已是言述而不作也

补训举七人以实孔子之言也论语本无可指作是去而隐张子以七圣实之自为一解○制为法度兴起王业大槩浑说若谓黄帝非王禹汤方是兴王太拘以述对作本孔子述而不作语

以知人为难故不轻去未彰之罪以安民为难故不轻变未厌之君及舜而去之尧君德故得以厚吾终舜臣德故不敢不?其始

徵引书臯陶谟在知人在安民又云惟帝其难之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

张子经学理窟诗书篇万事只一天理舜举十六相去四凶尧岂不能尧固知四凶之恶然民未被其虐天下未欲去之尧以安民为难遽去其君则民不安故不去必舜而後因民不堪而去之也

补训此承上文尧舜而言其待四凶之事○?重其事之意舜居摄二十八载四罪事最在後在居摄为治之始而四罪非居摄第一事也

高注未彰之罪四凶也未厌之君三苖也君德则於人无不容臣德则於分有不敢也

华注既云未彰未厌虽舜为臣而未可去若其既彰既厌虽尧为君而亦必去须看得活

稽衆舍己尧也与人为善舜也闻善言则拜禹也用人惟己改过不吝汤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文王也徵引书大禹谟稽於衆舍己从人仲虺之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诗大雅思齐篇不闻亦式不谏亦入集传虽事之无所前闻者亦无不合於法度虽无谏诤之者亦未尝不入於善

张子经学理窟诗书篇与此同而末又益一语曰皆虚其心以为天下也

集解此言圣人无不用人之善

高注不闻亦式敬之至也不谏亦入虚之至也

别生分类孟子所谓明庶物察人伦者与

徵引书小序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孔氏曰生姓也别其姓族分其类使相从也

补训此於羣圣之中专言舜也因书序言别生分类与孟子言明物察伦相近故合言之

李注自亲亲之杀尊贤之等以至於贵贱上下士农工贾鳏寡惸独暨鸟兽草木鱼鳖皆所谓别生分类也

愚按别生分类孔氏但以姓族言之张子之意似濶凡五伦常变之殊道事物经权之异用皆所以别其生分其类也故为为明物察伦之义书序帝即谓舜故张子取以称舜者释之

象忧喜舜亦忧喜所过者化也与人为善也隐恶也所觉者先也

补训此举舜之爱弟而深赞之也

集解过化谓事过即化无所留滞不藏怒不宿怨也与人为善谓取其爱兄之意也隐恶谓没其杀己之恶也所觉者先不逆诈亿不信也此四句举经传成文皆以解象忧喜舜亦忧喜之意

李注即与象同忧喜一事而四美具焉

好问好察迩言隐恶扬善与人为善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皆行其所无事也过化也不藏怒也不宿怨也补训此补足上文之意增出问察及行所无事不藏不宿数句其实只一意行无事过化总承不藏二句只结忧喜意过化上文已有此又从行所无事看出当串说下○舜之好问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与人为善以及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皆顺理而行所无事也故所过者化也而於象不藏怒不宿怨也

舜之孝汤武之武虽顺逆不同其为不幸均矣明庶物察人伦然後能精义致用性其仁而行汤放桀有惭德而不敢赦执中之难也如是天下有道而已在人在己不见其间也立贤无方也如是

徵引易下传之五章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於南巢惟有慙德汤诰将天命明威不敢赦

补训此言舜汤之事武是带言故下明舜汤不及武明庶物段不复粘孝执中立贤不复粘武首四句意本轻引起下文耳○子事父为顺汤武放伐其君为逆精义致用言义已精而致之於用有慙德不敢赦是两意欲放则有慙德欲赦又不敢所以难致其中天下有道道是道德之道言天下但求有道德之人而用之

高注舜虽顺汤武虽逆然一以瞽瞍为父一以桀纣为君其不幸均矣明物察伦生知也精义致用性其仁而行安行也虞帝所以不可及也汤放桀而有慙德欲赦桀则畏上帝执中之难如是且天下不过欲其有道耳在人在己又何间焉所以立贤无方也舜之至德汤之至公无以加矣

愚按明庶物以下虽不粘孝武然言物伦则孝在其中言执中则武在其中上下未尝不相应也天下有道句诸家之说不同愚谓此言天下但有一道而已不必在己不必在人也在人在己即以道言人己不间即商书用人惟己意

立贤无方此汤所以公天下而不疑周公所以于其身望道而必吾见也

大全疑周公上有坐以待旦四字

补训此言汤与周公之事文王望道而未之见周公继志述事所以於其身望道而必吾见也

集解汤之求贤周公之求道其公勤之心一而已矣

帝臣不蔽言桀有罪巳不敢违天纵赦既已克之今天下莫非上帝之臣善恶皆不可掩惟帝择而命之己不敢不听

补训此又专言汤事不蔽不赦本一时事张子以为不赦後方不蔽又以帝臣兼善恶与本旨异

愚按书汤诰本文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论语少变其文则曰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以有罪属桀说然论语不蔽谓己不敢蔽此又以为善恶皆不可掩蔽也

虞芮质厥成讼狱者不之纣而之文王文王之生所以縻絷於天下由多助於四友之臣耳

徵引诗大雅绵之篇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走予曰有御侮集传生起也○晋陶潜圣贤羣辅録文王有胥附奔走先後御侮谓之四邻孟懿子曰夫子亦有四邻乎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囘门人益亲非胥附乎自吾得赐远方之士日至非奔走乎自吾得师前有光後有辉非先後乎自吾得由恶言不至於耳非御侮乎见孔丛子

补训此言文王赖四友之助也博物志谓闳夭太颠南宫适散宜生为四友依诗本文疏附先後奔走御侮是四様臣非四人而闳夭四人在其中文王之生是蹶生之生张子或不作兴起解

集释縻絷犹言系也非文王之有心有圣德自系人之心也

以杞包瓜文王事纣之道也厚下以防中溃尽人谋而听天命者与

徵引易姤卦九五爻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本义瓜隂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溃杞高大坚实之木也五以阳刚中正主卦於上而下防始生必溃之隂其象如此

补训此借易以形文王也○文王之事纣与易理有合焉易云以杞包瓜乃文王当日事纣之道也杞木上也瓜下也以杞包瓜是厚於下而防其自中溃澜文王爱民而不使之畔乱亦犹是也在当日文王所以供臣职而尽人谋者如是後来天命乃听其自至岂有图度之私与○纣不可谓之下下当指民文王厚下安民以服事殷不使背叛是厚下以防中溃也瓜溃自内而外故曰中文王含晦章美而天实命之是有陨自天也有陨自天如俗云从天而坠

愚按友人赵子彤元云下专以民言亦未尽当兼爱民御侯言盖文王为西伯率所属之国以事纣即厚下以防中溃也

上天之载无声臭可象正惟仪型文王当冥契天德而万邦信悦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以声色为政不革命而有中国默顺帝则而天下自归者其惟文王乎

徵引诗大雅文王篇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型文王万邦作孚集传上天之事无声无臭不可得而度也惟取法於文王则万邦作而信之矣皇矣篇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集传夏革未详○易上传之十二章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补训此承上言文王而两引诗以明之上言仪型文王当冥契天德下言文王默顺帝则实只一意正惟与当字相应冥契则无迹故云神而明之其人当指文王不指仪型文王者诗不长夏以革时讲谓不长侈大而变革张子以革为革殷命长夏字不知作何解或长有中夏之意欤不大声色照默字看即无声臭也默顺帝则即冥契天德天下自归即万邦信悦集解此本大雅文王诗而言天道无声臭可象玄妙而难求文王能全天道者也正惟取法文王自当冥契天道而万邦信悦矣不必远求也盖圣人者有形之天道求天道於天则微而难见求天道於圣人则有体而可法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言欲神明天道在求之人与易旨不同不革命而有中国言不有心作为以求革命而有天下也此本大雅皇矣诗而言华注引皇矣之诗正文王默契天德而天下归之实则仪型文王即当冥契天德而万邦信悦可知矣愚按此仪型文王与天道篇不知上天之载当存文王同意○语意云文王之事诗尝言之矣文王之诗曰上天之事无有声臭可象是天德如此也天德当法而无声臭则难见必也仪型文王之为人自当有以默合乎天德而万邦亦从而信悦之矣易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正默契天德者当存文王之谓也夫文王之为人何如乎即皇矣之诗观之则夫不大着声色以为政不革殷命而有天下但默顺上帝之则循理而行而天下自归者其惟文王乎文王之冥契天德而万邦信悦如此则仪型文王者不从可知哉

可愿可欲虽圣人之智不越尽其才以勉焉而已故君子之道四虽孔子自谓未能博施济衆修己安百姓尧舜病诸是知人能有愿有欲不能穷其愿欲

徵引书大禹谟敬修其可愿蔡传可愿犹孟子所谓可欲凡可愿欲者皆善也

补训此见人当尽其才以勉为善也○才犹力也未能四是修己博济安百姓是及人可愿欲之善兼人己言是知双承孔子尧舜有愿有欲者人所能穷其愿欲而使之无憾者人所不能也

周有八士记善人之富也

补注释论语之意

华注富多也

愚按此节论语朱注采入

重耳婉而不直小白直而不婉

补注释论语之意其以谲为婉以正为直二人各有短长也

鲁政之弊驭法者非其人而已齐因管仲遂并坏其法故必再变而後至於道

补训此释论语齐鲁之变一节意○弊坏也驭犹用也车驾马谓之驭驭法亦是以人驭此法周礼多用驭字管仲云云见非太公立法不善管仲经营伯业坏其法耳

集释法者先王之法道亦先王之道道由法立法由道成非其人三家是也鲁则人亡而法存齐则人法两亡也

孟子以智之於贤者为有命如晏婴智矣而独不智於仲尼非天命耶

徵引史记孔子世家昭公二十五年孔子适齐景公欲封以尼谿之田晏婴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李注言天限其智也

愚按此节大意即孟子之文以论晏子也上下文皆论列各国大夫此当以晏子为主仲尼亦命非本意○此节孟子朱注采入

山楶藻棁为藏龟之室祀爰居之义同归於不智宜矣徵引国语海鸟曰爰居止於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左传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不智者三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智也

补训此取国语之语广论语不智之义

补注楶与节同

愚按此节论语朱注采入

使民义不害不能教爱犹衆人之母不害使之义礼乐不兴侨之病与

徵引礼仲尼燕居子产犹衆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补注使民义即所以为教不害其平日之不能教也爱犹衆人之母虽过於爱不害其平日能使之义也但其礼乐不兴是子产不学之病欤

愚按此节大意合论语礼记之言以论子产上四语皆谓子产之善於治民末乃就其不足处言之诸家以首尾作一意中二句作一意解不害二字似涉牵强语气亦重复无序○上教字浅看见使民义亦是子产之教礼乐句深看见子产虽能教而不能兴礼乐也如此与礼记不能教之言正未尝相妨盖此言礼乐不兴即礼所谓不能教耳

献子者忘其势五人者忘人之势不资其势而利其有然後能忘人之势若五人者有献子之家则反为献子之所贱矣

补训此释孟子论孟献子之言见五人意中无献子之家寻常交富贵者非借其势则利其财张子资势利有本人情而言

愚按此节孟子朱注采入

颛臾主祀东蒙既鲁地则是已在邦域之中矣虽非鲁臣乃吾事社稷之臣也

补注释论语孔子之言盖颛臾既在鲁地方七百里之中则是已在邦域之中矣虽非鲁在内守官之臣亦是其所属乃鲁在外奉事社稷之臣也

补训论语朱注邦域社稷是二意张子是串看社稷上加事字君为社稷之主事社稷即事君

 

 

正蒙初义卷十

<子部,儒家类,正蒙初义>

猜你喜欢
  卷之十·子华子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孔子
   十、居室与庭园·林语堂
  尚书稗疏卷四下·王夫之
  卷七·叶梦得
  卷十九中·王天与
  慎行论第二 无义·吕不韦
  击之第四十二·桓宽
  大雲初分大舍健度第二十四·佚名
  安宁品法句经第二十三(十有四章)·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佚名
  提要·宗喀巴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二·佚名
  了本生死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泰翁·唐圭璋

      泰翁字会心,安成(在今江西安福县境内)人。   念奴娇   秋日牡丹   九华惊觉,又偷承雨露,羞匀春色。岸蓼汀蘋成色界,未必天香人识。粉涴脂凝,霜销雾薄,娇颤浑无力。黄昏月掩,山城那更闻笛。   应是未了尘缘,重来迟暮

  • 张阁·唐圭璋

      阁字台卿,河阳人。熙宁三年(1070)生。第进士。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出知杭州。政和二年(1112)拜兵部尚书,翰林学士。三年(1113)卒,年四十四。   声声慢   长天霞散,远浦潮平,危阑注目江皋。长记年年荣遇,同是今朝。金銮两回

  • 第七折 闺训·李玉

    【番卜算】[旦上]儒素守家传,不步豪华径。萧萧四壁伴清风,剩有凄凉媵。妾身吴氏,自适周门,身厌绮罗,口茹淡泊。织伴藜辉,堪云克相夫子。蘩寄中馈,怡然乐守齑盐。我相公宦途耿直,放逐家居。半世穷官,一生清吏。囊橐萧条,门庭冷落

  • 二妙集卷第三·段克己

    五言律诗遯庵先生菊轩先生◆遯庵先生方平道中微雨后偶成余侨居龙门山十有余年封张二子日从余游而贫又甚焉因写所怀兼简二子共成一笑仲坚见和复用韵以答枕上再赓前韵野步仍用韵示封张二子李山人湛然始生之朝座客各赋诗

  • 提要·成廷珪

    (臣)等谨按居竹轩集四卷元成廷珪撰廷珪字原常一字符章又字礼执扬州人好学工诗不求仕进惟以吟咏自娱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颇有山林间意因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世乱避地吴中踪迹多在峯泖故集中有卜居海上之作后竟殁于松

  • 卷二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七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井络双源濬浔阳九派长沦波通地穴输委下归塘别岛笼朝蜃连洲拥夕涨韫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浮光凝折水积润

  • 晞发集补钞·管庭芬

    晞发集补钞谢翱听雨山厨压炊烟,野雨起薄莫。孤客卧空床,不识门前路。回风已若休,入壑忽如赴。荒林啼鬼车,往往不见处。邻翁起厌胜,咒作禹馀步。听雨杂咒声,起歌和其语。咒静雨亦止,还眠向窗曙。佽飞庙迎神引剑歌兮击筑,茭青兮

  • 卷一百六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夏六月丙寅朔 夜有星如碗大青白色光烛地出太微西垣内西南行至近浊○戊辰○改刑部尚书刘观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贵州右布政使蒋廷瓒为左布政使○庚午 景陵王孟炤妃贲氏薨讣闻遣官赐祭命有司治丧葬○辛未○遣官

  • 卷四十一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范晔

    (第五伦、钟离意、宋均、寒朗)◆第五伦传,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的田姓,后来姓田的迁到园陵的很多,所以用次第作为姓氏。第五伦年少时为人很耿直,有德行。王莽末年,盗贼蜂起,同宗族、同乡里的人争相趋附他。

  • 卢同传·李延寿

    卢同字叔伦,身高八尺,容貌魁伟雄壮,善于为人处世。太和年间,他起家时任北海王详的封国常侍。熙平初年,因屡次升迁而当了尚书左丞。这时,相州刺史奚康生在征收百姓每年交纳的户调时,布的长度竟然有七八十尺,以此来求得为公家分

  • 张彦泽传·薛居正

    张彦泽,他的祖先出自突厥,后来成为太原人。他的祖父一生做阴山府副将。彦泽年轻时勇敢有力,眼睛是黄色的,夜晚有光亮,看上去就像凶禽猛兽的眼睛,凭骑马射箭的本领服侍后唐庄宗、明宗,因为跟随作战有功,接着担任郡守,高祖即帝位

  • 耶律图鲁窘传·脱脱

    耶律图鲁窘,字阿鲁隐,肃祖之子洽礝之孙,勇敢而有谋略。太宗扶立晋的战役中,图鲁窘之父敌鲁古为五院夷离堇,战死,皇上便将其官职授给图鲁窘。会同元年(938),改任为北院大王,皇上曾经屏退左右而与他商议军国大事,应对合于皇上之

  • 卷七·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十附见四人)○唐五台山华严寺志远传(元堪)释志远,俗姓宋氏,家于汝南。其父早丧,孤侍孀亲,承颜之礼,匪遑晨夕。母常念《法华经》,精通五卷。远识度明敏,孤标卓然。年二十八,辞亲从师,归依荷泽宗风,晤解幽

  • 谈临济四宾主·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日本临济大学讲──赴东亚大会之同人,大都为临济宗,鄙人亦临济宗,今日与诸君讲演,正是家里人说家里话。太虚虽无临济老汉之手段,然亦欲上追遗规,下振群聋。盖佛法之真髓,厥惟禅宗,临济宗为禅宗正统;正统之要

  • 卷第六·佚名

    嘉兴大藏经 莲月禅师语录莲月禅师语录卷第六侍者性同录偈下示东岩监寺祖风特地振丛林出格施行越古今诸佛到来犹吃棒福昌递代可传心送隐石禅人游峨眉怀香远上大峨巅借问为山为普贤一一都卢在脚下何须更费草鞋钱示大义

  • 裸颜·C. S.路易斯

    《裸颜》是一部以“死而重生”为主题的神话小说,全面反映了路易斯的救赎神学、宗教视野和艺术成就。北欧、肥腴月湾、爱琴海沿岸、尼罗河畔……凡是神话发达的地方都流传着一则类似的神话故事,虽然情节各依地理风貌和民

  • 竹轩杂著·林季仲

    宋代诗文别集。林季仲著。《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的《竹轩杂著》为15卷,其书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录其诗文,重编为诗2卷(《四库全书总目》误标为“诗一卷”),文4卷,凡6卷。宋代陈岩肖《庚溪诗

  •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佚名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原不题撰人。约出于北宋,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原书卷上附录北宋尚书右仆射赵普〈进经表〉及无名氏〈遁甲神经出处序〉。内称此经乃黄帝得之于九天玄女,其后陈平、邓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