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折 闺训

【番卜算】[旦上]儒素守家传,不步豪华径。萧萧四壁伴清风,剩有凄凉媵。妾身吴氏,自适周门,身厌绮罗,口茹淡泊。织伴藜辉,堪云克相夫子。蘩寄中馈,怡然乐守齑盐。我相公宦途耿直,放逐家居。半世穷官,一生清吏。囊橐萧条,门庭冷落。前有浙中魏廓园,因忤权监,被逮进京,舟泊胥关。我相公到舟握手谈心,不意竟将女儿许配其孙。我想此事虽属慷慨,只不过魏公系权监仇人,今朝与结丝萝,恐他日祸延林木,怎生是好?但我相公片言九鼎,既已定盟,料难中变,今早出外未回,不免唤孩儿出来训诲他一番。女孩儿那里?[小旦上]【前腔】膝下侍晨昏,秉性恒贞静。铅华不解释春风,懒去临妆镜。[见介][旦]我儿,你虽生长宦门,从未珠妆翠囊。今已年将及笄,许多豪门富室,欲来纳聘,你爹爹尽皆谢绝。不料前日,将你许配嘉善魏吏科之孙。我想彼此宦门,门楣也自相当,只是魏公缘事赴京,自顾不暇,焉能恋及其孙!况且覆巢之下,必无完卵,总然保全性命,家园定尔荡费。你日后于归,恐难度日。如之奈何?[小旦]母亲在上,自古婚姻天定,况有爹爹做主,孩儿又在龆年,正好久侍膝下,母亲且请宽怀。[旦]想你目前虽未成婚,日后少不得要到他家去做媳妇,那些妇道也须一一晓得。【桂枝香】砧敲月映,梭抛灯莹。须将井臼亲操,好把蘩自省。论寒门壶仪,论寒门壶仪,汲泉厮称,佐舂相敬。语叮咛,四德称闺秀,三从识女英。[小旦]念孩儿呵!

【前腔】膝前温清,闺中欢庆。只识得针指当勤,从不惯娇痴成性。愧工容未娴,愧工容未娴。娘亲严命,儿心虔听,[微悲介]倍牵情无意桃夭咏,专祈萱草馨。[小生上]

【赚】听说心惊,急急奔驰返户庭。已到家中了,且喜母亲妹子俱在堂上。[旦]寒门静。[小旦合]为甚的形容急遽,气难平?[小生]事堪憎,严亲蓦尔言词硬,传说愁将祸害撄。[二旦]爹行性,一生鲠直招灾眚,与谁争竞?与谁争竞?[小生]魏太监各处建造生祠。……[二旦]又为魏太监而起?[小生]苏州人也在半塘盖造一祠,又在虎丘塑一魏太监的浑身。今日是毛抚台与李太监作主,迎接这浑身送入祠堂。[二旦]毛抚台与李太监是魏太监的干儿子,他们是应该的。[小生]昨日阖城乡绅,有传贴约爹爹同去送像入祠,爹爹回了他不去。[二旦]不去也罢了。[小生]不想爹爹今早又亲到祠堂。[二旦]到祠堂中去便怎幺?[小生]爹爹呵,【长拍】直入奸祠,直入奸祠,亲观生像,怒气冲冲俄顷。[二旦]那时便怎幺?[小生]掀髯大骂,闹轰轰,势若雷霆。[二旦]骂些什幺来?[小生]骂他个逆贼逞威灵,恨不得奋利刃,屠肠断颈。[二旦]那毛抚台与他太监可曾听见幺?[小生]怎幺不听见!又骂他翼党**天必讨。那毛、李二人呵,免不得笑里藏刀荆棘生。[旦]你也恐系传闻,未必的确。[小生]乡亲在上,方才有几个人与孩儿说,亲眼见爹爹在那里。骂的尽目睹,言词侃侃锄奸佞。把几声痛骂,赛却三尺青萍。[旦]咳,相公呵,

【短拍】你草莽身潜,草莽身潜,朝端梦冷,又何苦舌底铮铮![小旦合]虎口焰方腾,何似保身明哲,免得堕奸人机阱。[合]怕只怕祸到临头难免,痛杀我巢倾卵覆泪盈盈。[旦]如今爹爹在那里?[小生]尚未归家。[旦]且待他回来,我再苦谏他一番。[小生、贴]母亲之言有理。【尾声】[旦]中涓横如枭獍,谩说是危言危行。[小生、贴]须信道达者三缄口似瓶。

[[旦]逆耳忠言且三思,[小生]只今谁与辨雄雌?[同下][[旦]谩将冷眼观螃蟹,[[合]看彼横行到几时。[同下]

作者原意为写其教女有方,忠义传后,但和主线无关,没有戏剧冲突,故显得累赘。

前出骂像已有行动,此处复述,未免蛇足。

 

猜你喜欢
  黄庭佐·唐圭璋
  曾允元·唐圭璋
  汪相如·唐圭璋
  ●卷四·赵翼
  第五出 习战·李渔
  第二折·罗贯中
  第五幕·老舍
  第三十一出 陆姑救易·王世贞
  第二折·佚名
  卷233 ·佚名
  黄庭坚·朱自清
  卷一百八十四·陈廷敬
  卷四·康熙
  权德舆诗鉴赏·佚名
  卷三·张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郑廷玉

    (冲末扮崔子玉,诗云)天地神人鬼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自家晋州人氏,姓崔名子玉。世人但知我满腹文章,是当代一个学者,却不知我秉性忠直,半点无私,以此奉上帝敕旨,屡屡判断阴府之事。果然善有善

  • 卷一百十四·志第六十七·礼十七等·脱脱

        ◎礼十七   ○巡幸 养老 视学 赐进士宴 幸秘书省 进书仪 大射仪 乡饮酒礼   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觐、考制度之仪,《开宝通礼》因之。   太祖幸西京,所过赐夏、秋田租之半。真宗朝诸陵

  • ●宋季三朝政要目录·佚名

    理宗国史载之过北无复可考今将理度两朝圣政及幼主本末纂集成书以备他日史官之采择云卷一理宗 寳庆元年乙酉【迄】嘉熙二年戊戌卷二理宗 嘉熙三年己亥【迄】宝佑六年戊午卷三理宗 开庆元年己未【迄】景定五年甲子卷

  •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十一)·陈寅恪

    崇祯八年首夏,河东君离去与卧子同居之徐氏南楼及同游之陆氏南园别居松江他地,此地或即横云山,详见下论。卧子有词赠别,词之佳妙固不待论,即就陈杨两人关系言之,此词亦其转捩点之重要记录也。茲论述之如下。汤漱玉玉台书史叁

  • 卷八·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八明 黄训 编保治【治下】应诏上书藁【李梦阳】诏曰朕方图新政理乐闻谠言事闗军民利病切于治体可行的着各衙门大小官员悉心开具明白来説于是户部主事臣梦阳上疏曰臣闻人君不患世无直言之

  •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张荫麟

    第一节鲁国的特色当春秋时代,鲁是一个弱国,始受制于齐,继受制于吴,终受制于越。但它也是列国中文化最高的。宗周的毁灭和成周在春秋时所经几度内乱的破坏,更增加鲁在文化上的地位。前540年,晋韩宣子来聘,看到鲁太史所藏的典

  • 朱吟江·佚名

    朱吟江先生小传朱先生名得传号吟江江苏嘉定人先世业儒乐善好施与洪杨乱后家道中落其尊人檀甫公始改习贾然上念两世好善之德下顾一身失学之悲慨然有建庄设学之志不幸逝世所愿未遂先生幼年孤露就商沪滨待人接物一本谦和

  • 马国骥·周诒春

    马国骥 字绍良。年二十九岁。生于上海。父伯畬。业商。已婚。女一。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以演说得金牌奖。又以学绩。得伦贝子奖牌。光緖三十四年。毕业。得学士学位。任该校教员。为约翰声编辑。又任松江府中学校

  • 第三十二卦 恒 雷风恒 震上巽下·佚名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彖曰:恒,久也。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恒亨无咎,利贞; 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

  • 子路第十三·朱熹

     凡三十章。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劳,如字。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请益。曰:“无倦。”无,古本作毋。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程子曰:“

  • 卷七十九·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九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尔雅【案释文云尔雅郭氏音一卷图賛二卷今图賛别见宏农集而注疏所载音切类多脱误今就释文音义内别解及散见他疏而邢君或未之及者辄为縀缉井李孙樊谢之说之可采者

  • 卷十三·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三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桧 桧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郑语云祝融之後八姓惟妘姓桧者处其地案世本会人即桧之祖会人者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四曰会人也王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四卷·慧远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四卷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上来第一教示三归趣入之始。自下第二教其中道趣入之终。于中初先法说以教。如因乳下喻说以教。法中有四。一许教趣入。二若我住下正教趣入。三我与无我性无二下结劝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七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觉支纳息第一八学十无学  见等觉道三俗无漏见智  此章愿具说如世尊说。学见迹成就学八支。彼成就。过去几。未来几。现在几。答若依有寻有伺

  • 卷第十七·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七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四世之三(南岳下前第三世之余) 【增收】池州甘贽行者。(见南泉)一日入南泉设斋。时黄蘗为首座。行者请

  • 玄坛刊误论·张若海

    玄坛刊误论,原题悟微子张若海集。书成于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宋《崇文总目》、《秘目》均着录作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卷首有作者所撰前言,自称焚修三洞斋科常有疑惑,无所质正。后遇云光先生为其纠正斋醮科

  • 旧闻证误·李心传

    宋史考证著作。今本四卷,及《补遗》一卷。宋李心传撰。成书年代不详。这是一部驳正有关宋代历史错误记载的著作,所论以北宋之事为多,上自朝廷制度沿革,下及岁月的参差、名姓之错互,皆详征博引,以明是非。今本系从《永

  • 礼记纂言·吴澄

    三十六卷。元吴澄撰。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字。泰定初年开经庭,澄为讲官,曾主修《英宗实录》,诏加为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数千百人,卒谥文正,为元代着名学者,着有《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