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论

序论

程子答张子书曰所论大概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寛裕温柔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明所照者如目所睹纎微尽识之矣考索至者如揣料於物见彷佛耳能无差乎更望充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子厚谨严才谨严便有迫切气象无寛舒之意○答杨中立书云横渠之言诚有过者乃在正蒙○子厚以清虚一大明天道是以器言非形而上者○横渠立清虚一大为万物之源恐未安须兼清浊虚实乃可言神道体物不遗不应有方所

龟山杨氏曰正蒙之言关中学者尊信之与论语等其徒未尝轻以示人盖恐未信者不惟无益徒增其鄙慢尔如西铭一篇伊川谓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皆前圣所未发也详味之乃见其用意之深性命之说虽扬雄犹未能造其藩篱况他人乎而世儒易言之多见其妄也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以孔子之圣犹待五十而後知则所知盖有未易言者非止如世儒之说也学者当求之圣人不当徒为空言而已

五峯胡氏曰先生极天地阴阳之本穷神化一天人所以息邪说而正人心故自号其书曰正蒙其志大其虑深且远矣

朱子曰横渠作正蒙时或夜里默坐彻晓其勇如此故其书规模广大欲尽穷万物之理○正蒙精深难窥测要其本原则不出六经语孟且熟读语孟以程门诸公之说求之涵泳其间自有所得然後此等文字可循次而及方见好处如今不须杂博却不济事无收拾也若果於此有味则世间一种无紧要文字皆是妄言绮语自无工夫看得矣○正蒙所论道体觉得源头有未是处故伊川云过处乃在正蒙答书之中云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盖横渠却只是一向苦思求将向前去却欠涵泳以待其义理自形见处如云由气化有道之名说得是好终是生受辛苦圣贤便不如此说试教明道说便不同如以太虚太和为道体却只是说得形而下者皆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处○正蒙说道体处如太和太虚虚空云者止是说气说聚散处其流乃是个大轮回盖其思虑考索所至非性分自然之知若语道理惟是周子说无极而太极最好如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亦说得有理由气化有道之名如所谓率性之谓道是也然使明道形容此理必不如此说伊川所谓横渠之言诚有过者乃在正蒙以清虚一大为万物之原有未安等语概可见矣○答江仲谋论正蒙书曰道之极致物我固为一矣然岂独物我之间验之盖天地鬼神幽微隐显本末精粗无不通贯而为一也正蒙之旨不外是然圣贤言之亦已多矣正蒙之作复何为乎然须反覆研究其说求其所以一者而合之於其所谓一者必铢铢而较之至於钧而必合寸寸而度之至於丈而不差然後为得也

门人范育序曰张夫子之为此书也有六经之所未载圣人之所未言盖道一而已语上极乎高明语下涉乎形气语大至於无间语小入於无朕一有窒而不通则於理为妄正蒙之言高者抑之卑者举之虚者实之碍者通之衆者一之合者散之要之立乎大中至正之矩天之所以运地之所以载日月之所以明鬼神之所以幽风云之所以变江河之所以流物理以辨人伦以正造端者微成能者着知德者崇就业者广本末上下贯乎一道过乎此者淫遁之狂言也不及乎此者邪詖之卑说也推而放诸有形而准推而放诸无形而准推而放诸至动而准推而放诸至静而准无不包矣无不尽矣无大可过矣无细可遗矣言若是乎其极矣道若是乎其至矣圣人复起无有间乎斯言矣

门人苏昞序曰先生着正蒙书数万言一日从容请曰敢以区别成诵何如先生曰吾之作是书也譬之枯株根本枝叶莫不悉备充荣之者其在人力而已又如晬盘示儿百物具在顾取者何如耳於是辄就其编会归义例略效论语孟子篇次章句以类相从为十七篇

元儒黄氏瑞节曰张子有文集诸经说语录皆其门人记录之书朱子取以入近思录凡八十条惟正蒙乃其手所撰着云○朱子掇取周子张子程子之书为近思录凡六百一十二条自正蒙来者二十六条又於正蒙中表章西铭自为一书尝述静春刘氏之说曰宋有四篇文字太极图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是也二序伊川程子之笔云○又按东莱吕氏云知言胜正蒙朱子曰正蒙规模大知言小知言盖五峯胡氏所撰云

 

臆说【十有七条】

正蒙一书二万五百余言其中穷理格物之事多而工夫入手处亦未尝不详盖微而天人理气神化性命之精显而修齐治平礼乐政教之赜细而一名一物曲文繁节之数罔不研精探微着厥要藴故自谓如晬盘示儿百物具在又如枯株之根枝悉具充荣在人盖其规模大取精多用力宏矣无畏难而自阻无多疑而横议勿助勿忘方可卒业

正蒙十七篇以首末二篇为经中十五篇为纬其间千条万绪无所不及而皆以首末为之纲领考其所言有与周程同者有与周程异者不同不足见本原之合若尽同又何以见各得之妙学者但当以张子之说还张子若执程周绪论以合之反多轇轕滋为扰耳

张子言太虚不若周子言太极之妙故程朱皆有所不满盖太极理也太虚气也言太极则太虚在其中而太虚固不足以包太极也然张子必以太虚立言者盖有故焉蓝田吕氏称张子早岁尝访诸释老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乃反而求之六经窃意其早岁时已於二氏虚无之旨洞其底蕴熟於胸中及後求之六经仍从熟处思量因以见吾道之精与虚无之谬学者不究其由来而妄訾其失乌乎可也

太虚二字是看正蒙入手关头於此得解以下迎刃而解矣窃意太虚一而已矣而各节所举为言者不同宜以三层槩之太虚无形坱然太虚此以浑然未形者言之为天地万物之大母在造化则本此以生天地在天地则本此以生人物乃气之本体先儒谓以清虚一大为万物之原恐未安者此也此第一层也清通不可象之神太虚为清无碍故神与夫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此以流行徧满者言之周乎天地人物之先而贯乎其内乃气之发用即太和之谓也言其清通则曰太虚言其流行则曰太和异名而同实者也此第二层也於此层中析而言之有属之天地者乾坤清浊是也以理则言易简以气则言浮降有属之万物者品物流形是也以气则言散殊可象以形则言风雨雪霜万品山川要之皆在第二层中但既言清即合下有一浊字作对先儒谓不知形上还他是理形下还他是气者此也至万物散而为太虚散亦吾体此又从既生人物之後而要其终先儒谓其流乃是大轮回者此也此第三层也如此则各节所言之太虚言虽殊而意自贯左右逢原而各尽其致矣窃将太和乾称二篇逐节思索觉头脑在此丝丝不乱於此未彻而但随文立训以求可通恐不免散钱一屋之诮耳

首末二篇或言太虚或言性性即指太虚之本体而言与程朱所谓性即理者亦微别其言神言化言命皆即太虚之流行者而分别言之盖寂然不动则一而已感而遂通乃有三者之异名性乃太虚第一层神化命皆太虚之第二层也然性虽属第一层实贯乎第二三层之中盖太虚三层第以未发已发发本要归不容无辨非判然有三事也如首篇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性已带在第三层言凡此皆须善会

张子见道原从儒释异同处入手故其言太虚皆与释氏对照太虚第一层无形之本体所谓天者道所从出也释氏即以虚为道故以心法起灭天地所谓不知道者此也第二层太虚之清通而神正於气上见功用而释氏以天地人事为幻妄疣赘所谓不知天人者此也第三层人物之散仍归太虚而释氏以为轮回复生所谓不知鬼者此也窃谓张子辟二氏处不但妄意天性数节其言虚言气直与之对照到底原其以此立说者正欲使吾道明而异说自息谓正蒙为张子辟邪之书可也

太虚是张子主见其言天言性处触着便提起首末二篇外如参两篇一神两化太虚无体神化篇虚灵照鉴神之明也诚明篇未尝无之谓体体之谓性天性在人犹水性在冰大心篇释氏不知天性以心法起灭天地皆是此旨盖张子以太虚为性命之原万物之本故触处皆见此意朱子於太极二五谓周子些子活计尽在里许窃於横渠亦云

张子言天道言人性大意有二其谓太虚而神不滞於气者对庸人之拘於形器者言也如无碍故神性通极於无之类是也其谓以虚为体不离乎气者对二氏之溺於虚无者言也如虚空即气有无虚实通为一物之类是也合看方无弊故每於一篇之中二义并见云

张子言人性分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与程朱大同惟其言命处则小异程朱所谓命者兼穷通得失而言张子则以当得而得者为命故曰通极於性遇不足以戕之又曰命天理皆於气数中认取理字而以此为正命至当得而不得者则以为遇之适然而非命也虽似过高亦前此所未发

正蒙原本篇节苏氏所请定也窃意原书系张子所手着篇分十七则因苏氏之请而为之所谓辄就其编会归义例以类相从为十七篇者是也李注於难解之处割裂最多虽诠注易明恐失横渠本意不若大全原本为善矣

正蒙之有自注也见於参两神化至当三十乐器者各一见於王禘者五乾称者四有意旨未尽自为小注以发之者有录经文成语而为之注明其意者当与大文参读以尽其义诸家本或有以旧注误作自注者如大心篇成心者私意也此章言心者亦指私心而言也夏?疑氷以其不识皆杂以集释之说是也有以讹承讹而强为之解者如乾称篇舍气有象否二语误附次节是也

正蒙所援引不出四书五经用字间出老庄诸子远乡下邑及初学之士或寡陋莫知其由来者有之今为详列篇章间录原注庶源流可考折衷有归焉至诗笺书叙礼疏旧说张子所用为多今人习见习闻皆程朱遗泽遂咤而怪之不知於时正学初明义未大畅但当分别读之不宜横肆訾议而学者於此亦可想见程朱之虚心精力多少甘苦也

横渠集正蒙而外有经学理窟一卷语录一卷性理拾遗一卷其中与正蒙相发明者俱足见先生意旨而诸家正蒙说多考据未详遂涉彷佛影响之间今为附录各节之下庶得相参以得其真又先儒说关正蒙者大全多为录入非惟一书之折衷实穷理之准的也今仍之至诸为朱子所采取者亦附详於後用备考焉

濂洛关闽并垂百世而正蒙之传未若程朱之书之盛者义蕴宏深复声句聱牙故也训释之家或未晰本旨但执程朱绪余以杂之反是又或食耳信目但执程朱绪余以诋之士或瞽守一师罔知别择其贻误岂细故哉考正蒙注大全所收集释补注集解外尝得数家焉集注明季无锡高忠宪公攀龙云从甫着发明明季嘉兴徐某德夫甫着补训本朝词林牟阳冉觐祖永光甫着李注大学士安溪李光地厚庵甫着张注大宗伯仪封张伯行孝先甫着然余尝面质之宗伯曰非我所为他人假我之名者耳华注康熙庚子举人无锡华希闵豫原甫着集释三书未详纂述姓氏或曰集解明正德间四明余本子华甫着补注明正统间副都御史常熟吴讷思庵甫着合诸家之说互参异同删烦订谬正蒙一书亦庶几可得其大凡乎

太和至至当九篇及末之乾称一篇皆通篇一意血脉贯通虽文多不相蒙而大意可会作者至有司四篇皆节各一义随见属书与前之血脉贯通者微异大易乐器王禘三篇则训释之体耳窃谓血脉贯通者宜於文不相蒙之中会其大意相属之处发明补训因意之相贯并欲其文之相承反致瞻顾失旨迤无序其失也蔓前十余篇称引诗书之文虽体若训释而意在发明本篇与大易三篇不同补注槩以注释之体律之而未尽意言聨注之妙其失也离至其节次相属或一节一意或数节同意或前後节各一意而蝉聨以相足宜先求本节之义以达其旨然後参相属之故以尽其理而诸家又或失之杂或失之固也

诸家之说大抵前者疏而後者密前者略而後者详今於前说未确而後说为之驳正者或偶存前说或专录後说俱以後说为主若一节大意立说语意虽训诂之细亦初学所必需今於诸家节旨明确者皆摘一存之或有未确则僭补愚见之内顺讲有可存者即列节旨後间於诸家之说有删繁去复或增减数字而存之者亦窃效朱子所谓其说有病不欲更就下面安注脚之意而未敢云有似也

经书之有注释期于发明义理而止囫囵因袭依口学舌者固非好学深思之士若偏执己见而是我非人亦好异之过也涵泳白文玩其意趣合观前後求其指归书之精理自出而又宜以平实为主无蹈新奇纎巧之径庶得紫阳家法若人操一说以诠注为筑室以异同成聚讼能必人之信我如我之自信乎愚见附入诸家後者特千虑之一得自知孤陋寡闻谬戾孔多先生长者不以为不足教而辱进之使获闻所未闻敬当虚怀以改

猜你喜欢
  七、释乐·佚名
  卷六十二 中庸一·黎靖德
  天方性理留传卷三·刘智
  卷十九·崔子方
  第七章 27·辜鸿铭
  尚书地理今释·蒋廷锡
  春秋通义·佚名
  卷一百六·山井鼎
  卷五十八·顺治
  善歌者(1)·戴圣
  累教品第二十五·佚名
  伽耶山顶经(元魏菩提流支译)·佚名
  墨子学辨序·太虚
  现忧惧品第九·佚名
  卷第四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独醉亭集卷下·史谨

    (明)史谨 撰○五言絶句兰竹图采采石上兰萧萧水边竹各抱夷齐心清风激流俗题竹窻户昼萧森空阶凝緑阴不縁冰雪里焉识岁寒心题画树拥溪边阁山浮雨后岚白头归未得画里看江南题玩月仕女独立长门里徘徊无所亲可怜前殿月不照后

  • 卷三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三十六都邑北京赋          【明】陈敬宗惟圣皇之建北京也绍高帝之鸿业启龙潜之旧邦廓天地以宏规顺隂阳而向方准四裔以布维揭八表而提纲灿星分于箕宿映黄道之开张壮天险于居庸亘

  • 卷一·邓雅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一(明)邓雅 撰○四言勤有斋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思古人实获我志乾乾夕惕君子法之孜孜为善圣贤同归朝斯夕斯勤学不息悦我诗书芥视金璧人多逐利惟义是从人多偷安日省厥躬先知艰难後乃可逸佩服训辞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七·乾隆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唐王】  【乙酉】我  大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二年【臣等谨案明自北都沦覆宗社已墟洪惟我国家应天顺人光宅区宗薄海内外咸归正□福王以败亡余烬偷息金陵首尾才及一嵗我皇上量同覆载念其尚有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二·徐乾学

    元纪十【起阏逄执徐正月尽彊圉协洽十二月凡四年】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徳八年春正月己未以灾异故诏天下恤民隠省刑罚平阳太原免差税三年江南佃户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仍弛山河泊之禁聴民采捕庚申以云南顺

  • 卷十上·杨士奇

    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朔告祀 天地于南郊其祝文曰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 昊天上帝 厚土皇地祇昔我 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 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

  • 卷之五十九·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冬十月。壬午朔。享太庙。遣肃亲王隆勤恭代行礼。  ○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辛亥皆如之。内起居注  ○颁光绪四年时宪书。  

  • 卷五十二上·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二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九上 吴家人 孙坚吴夫人【弟景】 孙权谢夫人【弟承】 徐夫人【父琨兄矫】 步夫人 王夫人 王夫人 潘后【袁夫人】 孙亮全后

  • 二○七 大学士舒赫德等题为议得总裁蔡新等应罚俸六个月本·佚名

    二○七 大学士舒赫德等题为议得总裁蔡新等应罚俸六个月本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太子太保 武英殿大学士 管理吏部刑部兼管户部三库 掌翰林院事 兼管镶黄旗满洲都统事务 云骑尉革职留任从宽留任又

  • 卷之二十九·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九传第十三扎噜特部总传扎噜特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师千五百有十里东西距百二十五里南北距四百六十里东界科尔沁西界阿噜科尔沁南界喀尔喀左翼北界乌珠穆沁元太祖十八世孙乌

  • 李钅宏传·张廷玉

    李钅宏,大同右卫人。他承袭指挥同知之职,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充任参将,协守大同。山东盗贼猖獗,李钅宏奉诏改任游击将军,随即充任副总兵,与张俊等拦击贼寇,又与刘晖的部将傅铠、张椿等多次立功。贼寇平定后,李钅宏进升为都指挥

  • 陈洽传·张廷玉

    陈洽,字叔远,武进人。他好古勤学,与兄陈济、弟陈浚都有名。洪武年间,他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他曾奉命阅军,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他便能记下来。有的人再来一次,总是被他斥退。皇上嘉奖他有才能,赐给他金织衣。父亲戍

  • 陈同寿·周诒春

    陈同寿 字受彤。生于江苏苏州。年三十七岁。弟明寿。已婚。子一。初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三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土木工程。光緖三十三年。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四年。入伊里

  • 公输第五十·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

  • 卷十九·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九钱塘程川撰易十九上经十三复虽一阳方生然而与众隂不相乱如人之善端方萌虽小而不为众恶所遏底意思相似【林学履録复】【録末而不为众恶所遏底意思饶

  • 佛学与医学·太虚

    ──在汉藏教理院为江苏医学院读书会讲──胡院长和诸位教授,都是现代医学界权威;我是研究佛学的。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作广义的讲,佛学也是医学;就是各种宗教、哲学、政治

  • 卷之四·密云圆悟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四 侍者 真启 编 六祖下 ▲南岳怀让禅师 六祖嗣。金州杜氏子。唐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生。有白气上属天。太史奏之高宗。宗问。是何祥乎。对曰。国之法器。不染世荣。宗传勅金州太守韩。偕亲

  • 贤劫经·佚名

    梵名Bhadrakalpika -su^tra 。凡八卷。又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藏译本与汉译本等。汉译本乃西晋竺法护于永康元年(300,一说永平元年)译出,计二十四章。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