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上

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朔告祀  天地于南郊其祝文曰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  昊天上帝  厚土皇地祇昔我  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  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诸王祸机之发将及于臣臣不得已举兵清君侧之恶以为万姓请命允炆自弃于天阖宫自焚臣荷  天地眷佑身命获全军民稍安宗王大臣推臣以长臣不敢辞于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谨用今日敬率臣僚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恭祀于  大祀殿备兹燎瘗  皇考太祖高皇帝配神臣首膺重器不遑自宁简在  帝心永惟相佑祭毕  上还御奉天殿下诏曰昔我  皇考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汛扫区宇东抵西踰昆仑南跨南交北际瀚海仁风义声震荡六合曶爽阍昧咸际光明三十年问九有宁谧  晏驾之日万方嗟悼煌煌功业恢于汤武德泽广布至仁弥流少主以幼冲之姿嗣守大业秉心不顺崇信奸回改更成宪戕害诸王放黜师保委政宦竖淫佚无度天变于上而不畏地震于下而不惧灾延承天而文其过蝗飞蔽天而不脩德祸机四发将及于朕朕为  高皇帝嫡子  祖有明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王得兴兵讨之朕遵奉条章举兵以清君侧之恶盖出于不得已也使朕兵不举天下亦将有声罪而攻之者少主曾不反躬自责肆行旅拒朕荷  天地  祖宗之灵战胜攻克捣之于坝上歼之于白沟破之于沧州溃之于藁城鏖之于夹河轥之于灵壁六战而已不国朕于是驻师畿甸索其奸回庶几周公辅成王之谊而乃不究朕怀阖宫自焚自绝于  宗社  天地所不芘鬼神所不容事不可止朕乃整师入京秋毫无犯诸王大臣谓朕  太祖之嫡顺天应人天位不可以久虗神器不可以无主上章劝进朕拒之再三而不获乃俯狥舆情于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所有合行庶政并宜兼举一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其改明年为永乐元年一建文以来  祖宗成法有更改者仍复旧制刑名一依大明律科断一自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初一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本使谋故杀人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及见提奸恶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敢有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一自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以后周齐湘代岷五府被诬陷时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连累致罪者官复原职已故者文官优免其家差役武官子孙承袭民充军者复还原籍为民军发边远者仍还原卫为奴者即放宁家入官田产照数给还一递年为事煎盐买马当站及囚充递运水夫皂隶膳夫人数一体赦免各放宁家一建文年间上书陈言有干犯之词者悉皆勿论所出一应榜文条例普皆除毁一山林隐逸怀材抱德之士有司询访以礼敦请赴京量材擢用其有志尚闲逸不愿出任者具名来闻一鳏寡孤独有司依例存恤毋令失所民年七十以上及笃废残疾者许令一丁侍养其有饥寒不能自存者官为赈给一山东北平河南府州县人民有被兵能耕种者并免三年差税不曾被兵者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今年秋夏税粮尽行蠲免其余直隶府州山西狭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四川云南蠲免一半其有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一应钱粮盐课叚匹木植芦柴等项及军民所养马牛羊等项倒死并欠孳生者并免追陪其弓兵办芦柴者优免二年一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人民各还原籍复业合用种子牛具官为给付一北方学校依旧开设毋致废弛一建文除授并升调文武官员仍依见职不动军官有升职事者止终本身子孙仍袭原职一各处新收勇士壮士悉放为民各安生业所设卫分并军民指挥司尽皆革去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有系民间并舍人选用者亦皆罢官放还一凡诸色人匠除轮当正班外其余一应撮工人匠俱各放回依次轮班一各处见造军器军装船只一切不急之务尽皆停罢今后有司非奉上司明文毋得一毫擅自科扰于民一自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初一日以前军官为事充军及罢闲者赦免军役复其原职亡故者子孙承袭总小旗革役充军者各复原役一北平卫分官旗军人有因公差或被拘执不得已赴京者皆免其罪一各处守城官军有系别卫调到并征进漫散军士见在他处者各还原卫所本处官司不许留难阻当其奉差守城文武官员及内官人等诏书到日俱各回京一凡军民人等男女人口有被官军拘掳者官为赎还一递年逃军并征进漫散军士藏躲山林者诏书到日为始限一月之内赴官首告免罪所在官司发回原卫所着役一抛荒田土除有人佃种纳粮外其无人佃种荒田所司取勘明白开除税粮免致包荒损民一所在城市乡村凡有骸骨有司即为收剑埋瘗毋致暴露一天下各都司卫所官军皆  太祖高皇帝恩养者奸臣迫胁调遣拒战冲冒矢石情有可悯见存者俱还原卫所其有阵亡伤故失陷病故者官则传袭其子孙旗军每户赏钞五锭户无壮丁补役遗下孤寡所司善加存恤愿依亲愿还乡者听从其便有幼男者给粮纪录出幼补役一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一奉  天征讨将士数年以来从朕被坚执锐栉风沐雨忠勇奋发屡战屡胜翊辅武功勤劳多矣简在朕心宜速论功升赏以酬前劳于戏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布告天下其体朕怀书谕世子高炽曰已于五月渡淮六月十三日渡江至京师秋毫无犯市不易肆建文君阖宫自焚诸王大臣合词劝进拒之再三而众志愈固遂于十七日具宝玺法驾由正阳门入即皇帝位诏告天下日与诸王兄弟聚语始具知建文君之过彼盖生长富贵不知  太祖皇帝创业之难肆情纵欲又为奸臣所愚侮戕害骨肉昬悖如此岂能久居天位者乎然我之所以起兵本为诛锄奸恶肃清朝廷冀其省悟改过自新岂期遽自殒绝盖亦  天地  宗社之灵所不容矣念与尔别久恐尔旦夕思忆特遣海寿报尔我即位以来谨遵  皇考成宪不敢一毫自用汝尚勉之凡百敬慎毋怠况今天下初定正当居安虑危古人有言敬胜怠者吉尔须深体斯意

○癸未脩周齐二王府宫殿二王建文废徙之后宫殿荒阤故命有司脩葺之

○命礼部凡内外诸司复旧制者皆铸印给之

○升湖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薛鹏为河南都指挥使都指挥佥事徐义为都指挥同知镇守兖州各赐钞百锭

○升福建都指挥使郑祥为右军都督佥事

○召前北平按察使陈瑛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瑛建文中坐藩邸事谪广西故召用之

○赐天地坛奏礼官陈希道赞祝官杨显宗钞各十锭

○甲申享  太庙

○吏部言建文中改旧官制如六部尚书旧正二品升正一品又增设侍中二员正二品所属诸司旧有清吏二字皆除去户刑二部属旧十二司改为四司工部增设照磨所兵部旧设典牧所户部设赃罚库皆革罢都察院改为御史府旧设十二道改为左右两院御史止设二十八员改通政使司为通政寺旧设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改为卿少卿丞翰林院官旧设学士及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其侍读侍讲五经博士典籍侍书侍诏为属官脩撰编脩检讨为史官孔目为首领官中书舍人旧在内府别有印信于翰林非统属建文于翰林增设正官学士承旨一员在学士之上又改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俱为文学博士设文翰文史二馆文翰馆以居侍讲侍讲侍书五经博士典籍侍诏其侍书升正七品文史馆以居脩撰编脩检讨改孔目为典簿创置典簿厅条记而革中书舍人改为侍书以隶翰林又增设文渊阁待诏及拾遗补阙增设五军断事五军制禄仓革罢大理寺左右寺寺正寺副增置本寺首领官典簿及太常寺赞礼郎二员太祝一员光禄寺少卿旧五品升四品寺丞旧六品升五品又增设监事及司圃所改司牲司为孳牲所升其品级太仆寺寺丞旧六品升五品又改其首领官职名而升其品级又增设录事及典厩典牧二署骕騻等十八群滁阳等八牧监龙山等九十二群官鸿胪寺少卿旧从五品升正五品寺丞旧从六品升正六品又改其首领官职名亦升品级革罢司仪司宾二署而升其鸣赞序班品级行人司旧别有衙门印信于鸿胪寺非统属革罢行人司而以行人隶鸿胪寺升国子监丞为堂上官革罢学正学录增设钦天监五官监候增设选士院及应天府知候所改五城兵马司指挥副指挥为兵马副兵马升各卫经历品级又增设知事增设旗手等四十四卫武学及置锦衣卫带管优给武学所教授增置各王府宾辅伴讲伴书各布政司布政使旧从二品升正二品参政旧从三品升正三品参议旧从四品升正四品改各处提刑按察司为肃政按察司凡中外大小衙门有创革升降官员额数有增减者及所更改文武散官并合遵复旧制  上曰如切系军民利害者可因时损益既于军民利害无所关涉何用更改况前人创立制度皆有深意今行之既久无弊輙改为此其所以败亡也俱速改复旧制

○夜有二星如鸡子大其一赤色有尾出紫微西藩外西北行入文昌其一赤色有光出西北云中西北行至云中  乙酉  上谓刑部臣曰朕清内难有罪者既已伏诛无罪者各安职业而内外军民屡执无罪之人以希幸赏恶不可长速谕止之违者抵罪

○设靖江王府咨议所置咨议一员记室一员俱从七品其属官奉祠典膳各一员俱正九品典仪一员从九品

○命右军都督佥事郑祥充统兵官镇守云南云南都指挥使卢旺充左副统兵都指挥佥事欧庆充右副统兵遇有军务相机调遣俟境宁谧郑祥留掌云南都司事卢旺欧庆各就本职

○命都指挥使何清往浙江都司苏州等卫整肃兵备抚安人民

○复翰林院侍书黄淮芮善刘彦铭邹进吴均唐恕王遂吴胜鲍麟为中书舍人

○命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董伦致仕伦宛平人端厚质实志存利人洪武中为右春坊大学士河南布政司参政坐累谪云南建文中召还以侍郎兼学士礼遇甚厚伦重厚老成屡恳言当务睦亲不听至是年八十余  上命致仕出京数日卒

○大理寺言本寺原设左右二寺其左寺评事四员审录在京军民衙门及直隶卫所府州县刑名右寺评事八员审录在外十二布政司都司卫所府州县刑名后因二寺所设评事多寡不等所治事烦简不均将二寺评事均分六员依刑部都察院十二司道各带管直隶地方审录今吏部仍照旧制铨注于事劳逸不均命会同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尚书茹瑺等议之景隆等奏以为均设评事繁简适宜  上从之

○夜有二星如鸡子大其一青白色有光出帝星旁东北行入紫微西蕃内其一赤色尾迹有光出八榖东行入五车

○丙戌改谥故湘王曰献妃吴氏曰献妃遣官赍谥册及宝祭于荆州坟园王讳柏  太祖高皇帝第十一子母顺妃胡氏豫章侯胡美之女王明敏好学博闻强识攻文章尤好道家言自称紫虗子建文中有告其府中阴事者王惧阖宫自焚王年二十有八妃江阴侯吴高之女当时谥王曰戾至是  上悯其非辜诏改今谥而亲制碑于墓云

○升翰林院侍讲王景为本院学士擢吴府审理副杨士奇为编脩

○丁亥升给事中黄耕为吏科左给事中朱纮为右给事中徐奇为户科左给事中李时为右给事中欧阳以恭为礼科左给事中仝希颜为右给事中郑遂为兵科左给事中舒孟名为右给事中周璟为刑科左给事中吴让为右给事中叚子勤为工科左给事中王哲为右给事中

○复设都察院十二道以御史杨得安任江西道朱懋广东道王煜湖广道刘从政浙江道李乐狭西道俞士吉广西道张寿四川道李贞刘履节山西道罗贯徐新福建道李祥河南道王振北平道康郁山东道

○礼部言建文中改  天地坛祠祭署为南郊祠祭署山川坛籍田祠祭署为籍田祠祭署泗州祠祭署为泗宾祠祭署宿州祠祭署为新丰祠祭署又设钟山祠祭署非旧制  上命泗州宿州山川坛籍田祠祭署仍复旧制  天地坛祠祭署定为郊坛祠祭署钟山祠祭署不可罢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有尾光烛地出天市西垣外西南行入心宿

○戊子祭  太社太稷分遣官祭旗纛之神汉秣陵尉蒋忠烈之神及中山武宁王岐阳武靖王

○夜月入氐宿有星如鸡子大赤色尾迹有光出宗星南行入天市东垣

○乙丑赐周王橚钞二万一千锭

○楚王桢来朝

○庚寅赐周王橚生日礼物冠一通天犀带一彩币三十疋金香炉合各一玉观音金铜佛各一钞八千锭马四匹羊十羊□空酒百瓶

○升鸿胪寺鸣赞严朝贵为本寺右寺丞改右寺丞樊敬为左寺丞

○夜有星如盏大青白色光烛地出天苑东北行至近浊

○辛卯遣江阴侯吴高祭开平忠武王神乐观提点周原初祭北极真武之神后军都督陈旭祭汉寿亭侯之神礼部员外郎宋礼祭都城隍之神

○册宁河武顺王邓愈之女为齐王榑妃

○擢儒士曾日章为翰林院侍读升国子助教邹缉为侍讲改给事中金幼孜王洪及桐城县知县胡俨俱为检讨

○壬辰遣书召代王桂

○司礼监请如旧制铸出入精微印从之

○癸巳改封懿文皇太子第二子吴王允熥为广泽王居福建漳州府第三子衡王允熞为怀恩王居江西建昌府第四子徐王允熙为敷惠王随母吕氏居懿文陵园俱以是日行

  ○以滁州知州房吉首诣军门朝见泰州知州田庆协谋效顺江都县知县张本率全城归附皆升扬州府知府吏部臣言今扬州已有知府谭友德上命姑令同理府事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姚思廉
  志第十八 历四·欧阳修
  西南纪事卷一·邵廷采
  第七回 比封君传披货殖 礼贞妇台筑怀清·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七 列传一百十七·纪昀
  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拿获说合顶买誊录之储曾英解交刑部审办折·佚名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佚名
  陆云传·房玄龄
  梁武德郗皇后传·李延寿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二·允禄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六·雍正
  徐善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定·唐圭璋

      定字泰之,永福(今福建永泰)人。绍兴三年(1133)生。乾道八年(1172)进士第一。淳熙三年(1176),秘书省校书郎。四年(1177),秘书郎。八年(1181),工部员外郎。九年(1182),军器临,国子司业。十年(1183),直显谟阁、知温州。   鹧鸪天   寿熊

  • 提要·袁凯

    【臣】等谨案海叟集四巻明袁凯撰凯字景文华亭人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以病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其集旧有祥泽张氏刻本乃凯所自定嵗乆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

  • 卷450 ·佚名

    杨万里 松江蒪菜 鲛人直下白龙潭,割得龙公滑碧髯。 晓起相傅蕊珠阙,夜来失却水精帘。 一杯淡煮宜醒酒,千里何须更下盐。 可是士衡杀风景,却将膻腻比清纤。 杨万里 松江晓晴 昨夜何缘不峭寒,今

  • 卷四百二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五 叶元玉 中秋与同寅团亭赏月 八月忽又半诸公集此亭此亭幽且邃贮月不用扃姢姢一轮满碾破秋天清天空净如洗点翳无留停有酒多且旨有殽椒斯馨有客

  • 隆吉集补钞·管庭芬

    隆吉集补钞梁栋哀毗陵荆溪水腥泊船早,落日无人行古道。髑髅有眼不识春,东风吹出青青草。荒基犹认是人家,败栅曾将当城堡。当时压境兵百万,不脱靴尖堪蹴倒。短兵相接逾四旬,毒手尊拳日攻讨。内储外援两消沈,一缕人心坚自保。

  • 卷七·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玄英集卷七      唐 方干 撰七言律诗刘尚书新创敌楼二首下马政成无一事应须胜地过朝昏笙歌引出桃花洞罗綉拥来金谷园七里水云含半郭九州山月入千门常闻大厦堪栖息燕雀心知不敢言异境永为欢乐地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八·佚名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戊午朔礼部以吏部郎中倪斯蕙等与御史何淳之胡鹗等互争班次覆议国初之制专准品级永乐以后兼隆侍从隆庆初年本部题准事例科道自为一等列于部属之先自 皇上登极以来常朝班次四班先六科而吏部郎中等官接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万历八年七月戊辰朔上亲享 太庙○大学士张四维一品考满辞加少傅恩荫 上以加恩彝典不允辞○己巳升神枢十营佐击潘云程神枢八营佐击王秩蓟镇遵化城守备郑廉俱为游击云程昌平总兵标下秩统领蓟镇天津秋班廉遵化辎重营○

  • ◎曾毓隽幸脱虎口·刘以芬

    段祺瑞左右分为皖、闽两派,前既言之矣。段平生最宠任者二人,一为徐树铮,一为曾毓隽。徐籍苏、曾籍闽,徐倔强、曾机警,虽素不相能,而皆忠于段。段性颇执拗,苟为所信任,非谗言所易携间,故二人固挟争宠之心,初无相残之意也。民国六

  • 一四九三 军机大臣阿桂奏《石渠宝笈》缮竣并令原派各员分缮《秘殿珠林》折·佚名

    一四九三 军机大臣阿桂奏《石渠宝笈》缮竣并令原派各员分缮《秘殿珠林》折【真按:石渠宝笈之成书时间】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臣阿桂谨奏:窃照《石渠宝笈》一书,钦奉谕旨派令臣饬催缮写,臣酌定每月课程,奏蒙圣鉴。嗣

  • 一八七 河南巡抚何煟奏豫省全数给还遗书折·佚名

    一八七 河南巡抚何煟奏豫省全数给还遗书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十日河南总督管巡抚事臣何煟跪奏,为钦奉上谕事。案准办理四库全书处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各督抚将各家呈出遗书,除已解京之书俟发回本省另行给

  • 绎史卷一百十六 ·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田忌孙膑破魏战国策魏王欲攻邯郸季良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徃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

  • 结论·金毓黻

    本编十章,叙次巳竟,兹再总括所述,撰为结论,以殿编末。 首宜论者,是为史学之分期,愚谓吾国史学,可分五期论之,第一,自上古讫汉初,是为史学创造期;初则史官即为史家,而史籍亦史官之所掌也。继则孔子删《尚书》,作《春秋》,定礼、乐,而

  • 滕茂实传·脱脱

    滕茂实字秀颖,杭州临安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靖康元年(1126),以工部员外郎代理工部侍郎,辅助路允迪出使金国,被金人所拘留。当时茂实的兄长滕..为代州通判,已经先投降金国。粘罕一向听说茂实的名声,就把他迁到代州,又从京

  • 宙合第十一·管仲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怀绳与准钩,多备规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大贤之德长。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毋访于佞,毋蓄于谄,毋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琉璃光与佛论生不生义辨四相常无常义出往生不动国义辩涅槃本有举闇中井及七宝等譬显五种因义谓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长因远因辨六度有得名波罗蜜有不得义德王品之第二尔时琉璃光菩萨(至)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七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世间品之二复次偈曰。如引次第长。相续由惑业。更入于余世。释曰。一切阴相续牵引不平等。能感寿命业有差别故。此相续随能引势。如此次第得增长。何者次

  •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慧苑

    亦称《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华严经刊定记》、《华严刊定记》等。佛典注疏。唐慧苑撰。原为二十卷(一作十六卷),现存十三卷。是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的注释书。法藏在《八十华严》译出后即着手注释,但仅完成《妙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