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学与医学

──在汉藏教理院为江苏医学院读书会讲──

胡院长和诸位教授,都是现代医学界权威;我是研究佛学的。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作广义的讲,佛学也是医学;就是各种宗教、哲学、政治、法律,都可视作医学,归入医学范畴之内。古语说:“上医医国”,能成一位上医,不但要能治疗人类生理上的病患,并且还要能够治疗社会上的病态。还有所谓:“礼施未然之先,法禁已然之后”;施诸未然之先,不就是预防医学吗?禁诸已然之后,不就是治疗医学吗?

我们知道:一切自然现象,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物理现象,二、生理现象,三、心理现象。普通的医学,唯在生理现象,先从基础医学上的生理、解剖、组织、病理等部门,进而研究临床各科,如何保卫身上的健康,使得身体上各种机能充分发达,不受阻碍。如有内在的不良变化,或外来的不良侵袭,能以药物上、或理疗上种种治疗方法,使之消除,恢复原有活力,或更增进而充实之。现时更著重预防医学,力求减少疾病因素,防患未然。若再扩大一下,就可普遍到一切物理现象──这里所讲的物理现象,也是广义的,可说就是物质现象──。讲到物质现象,也有种种病态,种种的演变进化;我们要大至虚空的天体,小至肉眼所不能见的一切电质,仿佛和研究人体组织一样,明其相需,辨其相异,调和其冲突,循自然之法则,使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能得到相当安定、建全、调和、美丽,便也成为医学内的事了。佛学上对于宇宙一切,称之为法,而法又莫不了知于识,所谓“万法唯识”。如果知识不足,于万法不能透彻明了,不能适应恰当,生活上就不免发生种种的烦恼痛苦,造成了心理上的病态,和行为上的罪行,这都是不能明法所起的错误。我们要把心理的病态治愈,岂不也是成了广义的医学吗?说到心理现象,最冲动明显者,莫过人类。现代医学也研究“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佛学对心理现象特别注意,特别注重医疗心理病态。虽然佛学五明中原有医药明一项,可是更著重内明;佛经上赞叹我佛世尊为“无上医王”,也可见佛学与医学的关系密切了。

什么是心理病态呢?就是“烦恼”;浅言之,人类固有烦恼,就是一切众生,都不能烦恼免除。佛学上的所谓烦恼,和普通一般解释不同,普通以为不适意不愉快叫做烦恼,佛学上的所谓烦恼,包括精神上一切扰害。这种扰害的烦恼,细说起来,有贪、嗔、痴、慢、 疑、 和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等,尤以贪、嗔、痴为烦恼根本;所以贪、嗔、痴又称三毒。对事理不明了曰痴,对事物易起恼怒曰嗔,对名利恭敬等贪求曰贪。其余慢、身疑、见、边见等等,都缘此而来。总而言之,一切众生都是有烦恼的,不过或多或少不同罢了。可是种种烦恼病态,平常隐伏不见,要想根本完全没有,那就要做治疗功夫了。这种治疗隐微的功夫,也和医学上用显微镜精密检查病菌一样;佛是明了遍知的。如果心理病态不能去除,烦恼妄动继长增高,小之则害其身,害其家,大之则害于国,害于世界。现在日本军阀之侵略我国,纳粹德国之蹂躏全欧,丧心灭理,好像疯狂一般,祸害了千百万人,都是贪、嗔作祟。所以心理病患,害于自己,害于他人,比生理上的病害,何啻超过千万倍!

佛学对症下药,医治心理病态,所用的修养功夫,就是所谓三增上学,亦曰三无漏学。什么是三无漏学呢?就是戒学、定学、慧学。这戒、是行为上的基本规范,是基本的修养方法,相当于儒家的所谓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家有五戒,沙弥有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总而言之,戒是初步的治疗。定、就是禅定,禅定入门法是静坐,但禅定不专限静坐,不过要使心力能够集中统一,身心安定,然后能发生平常所没有的力量,以精神力量支配生理、物理;到了修养纯熟,那末平常所不能见到的也能见到,平常所不能抵抗的也能抵抗。因戒生定,使贪、嗔、痴制伏不起;再进而因定生慧,乃消灭三毒。所以戒、定、慧三者,更是著重最后的慧。慧、以戒、定之力,而观察透视宇宙间一切微细的变化和真相。如现在科学证验要借助器械一样,借助了戒、定的慧,证明人生真相,宇宙真相,自然不起贪、嗔,识诸行之无常,明诸法之无我。如果达到了慧的修养,然后心理病愈,和一切自然现象都不起冲突,而成功所谓极乐世界矣。因此、我敢说宇宙的一切,都是医学的对象;一切的知识,都是医学的知识,一切的法则,都是医学的法则;一切的功用,都是医学的功用。佛学应病与药,当然也就是广义医学。拉杂的说一点,还请诸位指教!(濮季南记) (见海刊二十三卷三四期合刊)

  


猜你喜欢
  正源略集目录·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一·佚名
  卷四十二·赜藏主
  潮音草舍诗存序·太虚
  卷五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三卷·无著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八·法云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太虚
  致驻日德使书·太虚
  卷之二十七·纪荫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五·宗晓
  民国与佛教·太虚
  译序·胡兰成
  卷四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667_1 【星精亭】郑损   星沈万古痕,孤绝势无邻。地窄少留竹,空多剩占云。   钓篷和雨看,樵斧带霜闻。莫惜寻常到,清风不负人。   卷667_2 【钓阁】郑损   小阁惬幽寻,周遭万竹森。谁知一沼内,亦有五

  • 楔子·佚名

    (外末上,开)老夫王员外便是,家住在汴梁西北角隐贤庄居住。家中有万贯钱财。有个孩儿,唤做万宝奴,一家儿看成似神珠玉颗。我不合将人上了神灵的纸马,又将来卖与别人还愿。我卖的是草香水酒,似我这等瞒心昧己又发迹,除死无大灾

  • 鲍溶诗集卷五·鲍溶

    古意重锦化为泥剪刀误人事夜裁逺道书剪破相思字妾心不自信逺道终难寄客心固多疑肻信非人意万里不言逺归书长相次可即由此书空房无忌讳山中冬思二首山深先冬寒败叶与林齐门巷非世路何人念穷栖哀风破山起夕雪误鸣鸡巢鸟

  • 目録·殷璠

    巻上常建李白王维刘眘虚张谓王季友陶翰李颀髙适卷中岑参崔颢薛据綦毋潜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巻下崔曙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 &

  • 钟声·闻一多

    钟声报得这样急—— 时间之海底记水标哦! 是记涨呢,还是记落呢!—— 是报过去底添长呢? 还是报未来底消缩呢?

  • 卷三百三十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戊申朔,李秬、种諤、沈括奏:「永樂城陷,蕃漢官二百三十人、兵萬二千三百餘人皆沒。」先是,沈括奏:「敵兵來逼城,見官軍整,故還。」上覽奏憂之,曰:「括料敵疏矣!彼來未戰,豈肯遽退耶?必有

  • 读礼通考卷十五·徐乾学

    丧期十五缌麻三月上丧服族曽祖父母 族祖父母 族父母 族昆弟【注族曽祖父者曽祖昆弟之亲也族祖父者亦髙祖之孙则髙祖有服明矣 防此即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名为四缌麻者也族曽祖父母者已之曽祖亲兄弟也族祖父

  • 中兴小纪卷三十八·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二十八年【嵗在戊寅】春正月时令平江府改造牧马瓦屋而不降钱物上虑必致科扰庚午乃谕宰执据间架支钱付逐军自盖庶即可集如户部阙钱从内库支钱沈该等曰臣等仰见圣心爱民可谓切矣 言者论殿前司强刺人充

  • 五 山东巡抚徐绩等奏覆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五 山东巡抚徐绩等奏覆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三日山东巡抚臣徐绩、学政臣李中简跪奏,为遵旨覆奏事。十月三十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令各督抚等恪遵前旨,饬催

  • ·克复彰城斗六并攻克山路抗庄拟即移师赴嘉搜捕到郡接印摺·丁曰健

    奏为克复彰化城后续克斗六,并攻克彰属山路抗庄,大获胜仗,流离招集,开圳劝农;现在会商分兵追剿逃匪逆巢,筹办善后,拟即移师南驻嘉义,搜捕安抚,赴郡接印: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于十一月初三日会同镇臣曾玉明督饬

  • 过江七事·赵曦明

    宜兴陈贞慧着计迎立闯贼之变,邸报断绝,民间颇有流传,中外大震。金陵群亡赖,军饥挟思逞,汹甚。勋绅富室,重足立矣。大司马史可法,将有勤王之行,诸言路属宫詹曰广止之。且内顾根本地。曰广力折之,怂慝趣严计守御,即发。越日集议,部

  • 米芾传·脱脱

    米芾字元章,吴人。因其母亲侍奉过宣仁后藩邸旧恩,补为氵含光尉,先后任雍丘知县、涟水知军、太常博士、无为知军等官,后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米芾呈上儿子米友仁所做《楚山清晓图》,被擢外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去世的时

  • 陈泰传·张廷玉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小时跟从外家姓曹,显贵之后,才改回原姓。考取乡试第一名,被任为安庆府学训导。正统初年,廷臣纷纷推荐他,他被升为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讨麓川时,每年征取士兵二千名做向导,战事一失利,常常杀他们来冒功,陈泰

  • 一·钱穆

    中国是不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一问题,应该根据历史事实来解答。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他们的一

  • 四年·佚名

    (甲子)四年清嘉慶九年春正月1月1日○辛卯朔,頒勸農綸音。敎曰:「國以民爲本,民以農爲本,農之本在勤,未聞不致人力而能致豐年也。省耕補不足,不奪民時,長吏之勤也,俶載南畝,深耕易耨,民之勤也。人力之勤如此,然後惟天降康,貽我穰穰。

  • 翻译名义集卷第五·法云

    仙趣篇第十六楞严云。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梵语茂泥。此云仙。释名云。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庄子云。千岁厌世。去而上仙。抱朴子

  • 五星占·佚名

    我国古代现存最古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大约作于公元前170年左右。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约八千馀字,原件没有标题,帛书的整理者根据其内容定名为《五星占》,并区分为九章:第一章,木

  • 重庆堂随笔·王学权

    医论。清王学权撰。二卷。学权字秉衡,晚号水北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长于医术。对伤寒证治、本草药性、脉诊等问题,采摭先哲名言,抒发己见,于嘉庆十三年(1808)整理编撰成书。未及刊行而逝。后经其子永嘉辑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