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伽耶山顶经(元魏菩提流支译)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伽耶山顶塔初得菩提。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俱。其先悉是编发梵志。应作已作所作已办。弃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一切心得自在。已到彼岸皆是阿罗汉。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勇修行智菩萨等而为上首。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尔时世尊独静无人。入于诸佛甚深三昧。观察法界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所作已办除诸重担度诸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诸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蠡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罪田示于福田。我今当观彼法。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何等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者是所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觉。如草如木如块如影无所识知。四大所造从父母生。其性无常。假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此法必归败坏磨灭。若以心得。心则如幻从众缘生。无处无相无物无所有。菩提者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声无色无成无行无入。不可见不可依去来道断。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著无观离戏论无诤无示。不可观不可见。无响无字离言语道。如是能证菩提者。以何等智证菩提者。所证菩提法者。如是诸法但有名字但假名说。但和合名说。依世俗名说。无分别分别说。假成无成无物离物无取不可说。无著彼处无人证无所用证亦无法可证。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异离异无菩提相。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于菩提发心住。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如彼菩提相而发心住。文殊师利言。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知。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一切世俗名字语言。过一切响无发心发灭诸发。是发菩提心住。是故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过一切发是发心住。文殊师利。无发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物发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无障碍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执著一切法。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破坏如实际。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住。文殊师利。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影如响如虚空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住。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问文殊师利言。诸菩萨摩诃萨初观何法故行菩萨行。依何法故行菩萨行。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行以大悲为本为诸众生。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以直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直心。以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平等心。以无异离异行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无异离异行以深净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深净心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六波罗蜜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以方便慧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方便慧以不放逸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不放逸以三善行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三善行以十善业道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十善业道以持戒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以正忆念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忆念以正观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何为本。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天子又问文殊师利。诸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四种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发心。三者不退发心。四者一生补处发心。复次天子。初发心如种种子。第二行发心如牙生增长。第三不退发心如茎叶华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果等有用。复次天子。初发心如车匠集材智。第二行发心如斫治材木净智。第三不退发心如安施材木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车成运载智。复次天子。初发心如月始生第二行发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发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复次天子。诸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能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学初章智。第二行发心如差别诸章智。第三不退发心如算数智。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通达诸论智。复次天子。初发心从因生。第二行发心从智生。第三不退发心从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从果生。复次天子。初发心因摄。第二行发心智摄。第三不退发心断摄。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摄。复次天子。初发心因生。第二行发心智生。第三不退发心断生。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生。复次天子。初发心因差别分。第二行发心智差别分。第三不退发心断差别分。第四一生补处发心果差别分。复次天子。初发心如取药草方便。第二行发心如分别药草方便。第三不退发心如病服药方便。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如病得差方便。复次天子。初发心学法王家生。第二行发心学法王法。第三不退发心能具足学法王法。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定光明主天子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诸菩萨摩诃萨毕竟略道。诸菩萨摩诃萨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诸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种。诸菩萨摩诃萨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道。二者慧道。方便者知摄善法。智慧者如实知诸法智。又方便者观诸众生。智慧者离诸法智。又方便者知诸法相应。智慧者知诸法不相应智。又方便者观因道。智慧者灭因道智。又方便者知诸法差别。智慧者知诸法无差别智。又方便者庄严佛土智慧者庄严佛土平等无差别智。又方便者入众生诸根行。智慧者不见众生智。又方便者得至道场。智慧者能证一切佛菩提法智。复次天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略道。诸菩萨摩诃萨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碍道。二者无碍道。有碍道者五波罗蜜。无碍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漏道。二者无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罗蜜。无漏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复有二种略道。何等为二。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谓从初地乃至七地。断道者谓从八地乃至十地。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勇修行智。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菩萨摩诃萨义。何谓菩萨摩诃萨智。文殊师利答言。善男子。义名不相应。智名相应。勇修行智菩萨言。文殊师利。何谓义名不相应。何谓智名相应。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为。彼义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何以故。以无变无相故。义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以本不成就义故。是故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义者不移不益。无有一法共相应。无有一法不共相应故。善男子。智者名道。道者心共相应非不相应。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复次善男子。智名断相应。是故善男子。智名相应法非不相应法。复次善男子。智名善观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善男子。以是义故。智名相应非不相应。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教化众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智。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一切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一切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一切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以不虚妄分别一切诸众生故。五者外发。以于一切众生平等行故。六者智发。以具足佛智清净故。七者清净国土发。以示一切诸佛国土功德庄严故。八者教化众生发。以知一切烦恼病药故。九者实发。以成就定聚故。十者无为智满足心发。以不著一切三界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发。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何等为十。一者波罗蜜行。二者摄事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助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者于一切爱不爱事不贪著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一种无尽观。何等为十一。一者身无尽观。二者事无尽观。三者烦恼无尽观。四者法无尽观。五者爱无尽观。六者见无尽观。七者助道无尽观。八者取无尽观。九者不著无尽观。十者相应无尽观。十一者道场智性无尽观。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一种无尽观。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对治法。何等为十。一者对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对治破戒心。身口意业三法清净故。三者对治嗔恚心。修行清净大慈悲故。四者对治懈怠心。求诸佛法无疲倦故。五者对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奋迅自在故。六者对治愚痴心。生助决定慧方便法故。七者对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对治颠倒道集实谛助道生不颠倒道故。九者对治不自在心。法时非时得自在故。十者对治有我相。观诸法无我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对治法。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寂静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寂静。以离三种身不善业故。二者口寂静。以清净四种口业故。三者心寂静。以离三种意恶行故。四者内寂静。以不著自身故。五者外境界寂静。以不著一切法故。六者智功德寂静。以不著道故。七者胜寂静。以如实观圣地故。八者未来际寂静。以彼岸慧助行故。九者所行世事寂静。以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惜身心寂静。以大慈悲心教化一切众生故。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十种寂静地。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修行得菩提。非不如实修行得菩提。善男子。云何名为诸菩萨摩诃萨如实修行。善男子。如实修行者如说能行故。不如实修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实修行故。

  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智。如实修行道。二者断。如实修行道。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调伏自身如实修行。二者教化众生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功用智如实修行。二者无功用智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分别诸地如实修行。二者善知诸地无差别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离诸地过如实修行。二者善知地地转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复次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如实修行。何等为二。一者能说声闻辟支佛地如实修行。二者善知佛菩提不退转方便如实修行。善男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二种如实修行。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有如是等无量无边如实修行。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如实修行。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如实修行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为难。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善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本业道。诚如汝所说。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伽耶山顶经

猜你喜欢
  第二十卷·圆瑛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唐慧琳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怎样去作军官·太虚
  卷六·聂先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六·圆晖
  卷十八·佚名
  阿育王纪念会献词·太虚
  卷第三十七·佚名
  灵隐寺弥勒殿碑·太虚
  卷八十四·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总目·佚名
  第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洪适·唐圭璋

      适字景伯,鄱阳人,皓之长子。政和七年(1117)生。绍兴十二年(1142),与弟遵同举博学宏词科。历官司农少卿,权直学士院,进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罢为观文殿大学士。乞休归,家居十六年,以著述吟咏自娱。淳熙十一年

  • ◆黎佥事崱(静乐稿)·顾嗣立

    崱字景高,号东山,安南人。东晋交州刺史沅敷后也。世居爱州,幼与外祖舅诸卫黎琫为子。教习书,九岁试童科,陈大王留左右,仕至侍郎。迁佐净海军节使彰宪侯陈键幕。至元中,元世祖有占城之役,遣使安南,令助军输,世子日烜不听,命镇南王

  • 卷297 ·佚名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四首 一二千硕谷,四五百箩粟。 {左禾右罢}稏熟天风,高低布云麓。 辛勤收拾归来,碓捣明玑, 钵盛香玉。无位真人手扪腹, 口唱无生曲。花簇簇, 听不足,歡乃一声山水绿。 释绍昙

  • 卷四百四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四十七啄木类四言古啄木诗         【晋】左 芬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惟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五言古啄木          【明】僧宗衍啄木

  • 卷二百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八柏类五言古庭柏          【北齐】魏 收古松圗偃葢新柏冩炉峯凌寒翠不夺迎暄绿更浓茹叶轻沈体咀实化衰容将使中台麝违山能见从双柏           【元

  •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顺治十六年。己亥。十一月。戊午朔。转翰林院侍讲学士曹本荣、为侍读学士。升国子监司业杨永宁、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己未。宗人府奏言、故巽王满达海、端重王博洛、既以罪削其子所袭王爵。降为多罗贝勒。

  •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三月辛卯。谕内阁、唐炯奏办铜委员。亏短铜片。请革职讯究等语。补用知州林禧、经理铜务。亏短铜片一万四千余斤辄敢藉词延宕。私行回籍。并据知府蔡元燮禀讦该员有私卖余铜情事。亟应确切讯究运同

  • 七九二 谕内阁承办《热河志》之纂修褚廷璋等着照例议叙·佚名

    七九二 谕内阁承办《热河志》之纂修褚廷璋等着照例议叙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初四日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现在《热河志》办理完竣,所有承办之纂修褚廷璋、戴衢亨、汪学金,俱着加恩照例议叙。钦此。(军机处上

  • 张文礼传·薛居正

    张文礼,燕地人。开始时任刘仁恭偏将,性格凶险,颇多奸谋,言行庸俗卑下,和人交谈言语不逊,从少年到成年,专门心怀阴谋诡计。到跟随刘守文到沧州时,任偏师将军。当刘守文到燕蓟探视父亲时,张文礼便据城反叛,失败后,投奔王..。看到王

  • 卷三十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三十二宋 赵汝愚 编帝系门宗室上仁宗乞分王宗室壮观洪业 刘 随臣闻宗子维城用期磐石之固异姓为後适茂本支之荣宗周则并建懿亲炎汉乃分王善地有唐开国弥重亲贤嗣王郡王推恩甚衆皆所以强大

  • 宗镜录序·延寿

    宗鉴录序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护军杨杰撰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众生界即诸佛界。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强名。

  • 圣地·欧文·华莱士

    圣母玛利亚将于某年某日在法国某地显灵的秘密一经传出,世界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朝圣者形形色色,朝圣的目的也大相径庭,人群中有虔诚朝拜的信徒;有搜新猎奇的记者;有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有沽名钓誉的商人;有怀着鬼胎且化名他人

  • 飞女郎与哲学家·菲茨杰拉德

    此书是作者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他已发表的八个短篇故事。作者以崭新的视角和鲜亮的文笔如实描绘一战后美国社会的生活景象,颂扬了年轻一代对旧道德的反叛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离岸的海盗》是个虚构的浪漫故事,女

  • 历代帝王宅京记·顾炎武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又名《历代宅京记》。共20卷。记载自上古伏羲以后迄于元代,历代帝王的建都所在及有关事迹。前2卷为总叙。后18卷仿照宋程大昌《雍录》、宋敏求《长安志》的体例,分叙关中、洛阳、成都、邺、建康、云

  • 新官到任仪注·佚名

    《新官到任仪注》是有关明代庆贺、乡饮、祭祀等礼仪程序与规范的官箴书。“仪注”主要关注于“仪式的程序和操作细节,是规范性、说明体的文字,可以用作仪式指南。”全书涉及的礼仪类型分十八种:在外开读礼仪、进贺礼仪、

  • 野老纪闻·王大成

    笔记。宋王大成著。一卷。作者乃王楙之父,此书亦附录于王楙《野客丛书》之后。全书共三十九条,主要记述当时朝野名士贤达的逸闻轶事,涉及到林逋、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于文学、史学的研究均

  • 尚书古文疏证·阎若璩

    清代阎若璩撰。阎若璩曾读东晋梅赜所传 《古文尚书》,即怀疑其为伪作,深入研究达30余年,著成 《尚书古文疏证》,全书8卷。《尚书》 经过秦 “焚书坑儒” 以后,流传有两个版本,原传《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汉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