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爱臣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徒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徒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候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候之博大也;晋也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此类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社稷将危,国家偏威。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军不得私贷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非传非遽,载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备不虞者也。


译文


宠臣过于亲近,必定危及君身;臣子地位太高,必定取代君位;妻妾不分等级,必定危及嫡子;君主兄弟不服,必定危害国家。我听说千乘小国的国君没有防备,必定有拥有百乘兵车的臣子窥视在侧,准备夺取他的百姓,颠覆他的国家;万乘大国的国君没有防备,必定有千乘之国的大夫窥视在侧,准备夺取他的权势,颠覆他的国家。因此奸臣势力扩张,君主权势就会消亡。因此诸侯强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太富是君主的失败。将相控制君主使私家兴盛,这是君主应排斥的。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身更高贵、比君位更尊崇、比君威更强大、比君权更隆盛的。这四种美好的东西,不借助于外界,不求助于别人,处理恰当就都得到了。所以说:君主不能使用他的财富,最终将会被排斥在外,这是统治者要牢记的。

过去商纣的灭亡,周朝的衰微,都因诸侯的强大;晋国被三分,齐国被篡权,都因群臣太富有。燕、宋臣子杀掉国君的原因,都属这一类。所以在上对照商、周,中间对照燕、宋,没有一个不是用的这种方法。因此高明的君主蓄养他的臣下,完全依照法律办事,立足于防备,所以不赦免死囚,不宽有罪犯,赦免死囚。宽宥罪犯,这叫做威势散失。国家将危,君权旁落。因此大臣的俸禄即使很多,也不能凭借城市建立自己的威势;党羽即使很多,也不能拥有私人武装。所以臣子在国内不准有私人朝会,在军中不准有私人外交,个人的财物不能私自借给私家。这是明君用来禁止奸邪的办法。因此大臣出外不准有许多人马随从,不准在车上携带任何兵器;如果不是传递紧急文件,车上带有一件兵器的,判处死刑,决不赦免。这是明君用来防备意外的办法。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六 朱子十三·黎靖德
  卷九六·邱濬
  卷九○·邱濬
  卷八十四·程公说
  卷十二·王樵
  后序·崔子方
  第55章·老子
  柏舟·佚名
  折诸原序·张尚瑗
  卷九·王道焜
  卷下·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三·念常
  访虚大师询华僧抗日事·太虚
  第十八卷·佚名
  三法度论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3 ·佚名

    陈造 次韵魏知元 青楼琴客信超俗,俗外客子幸临辱。 定知略眼岁寒枝,肯负平生白头曲。 雌凰雄凤副所求,和鸣之乐方未休。 暗香痚影春借力,更看青子骈枝头。 陈造 次韵吴江陈学长送行二首 诗人

  • 卷一百四十九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壬戌朔,樞密副使韓琦、參知政事范仲淹並對於崇政殿,上四策曰:   昨元昊叛命,王師數出不利,而北敵舉數十萬眾,謂元昊是舅甥之邦,中國不當稱兵。國家以生民之故,稍增金繒,以續盟好。今元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九·乾隆

      五季  【壬晋天福七年六月晋王室娄立汉寅刘珹光天元年是嵗□□国三镇】春正月晋以杜重威为顺国【欧史纲目俱作顺徳今依通鉴】节度使  安重荣既诛晋改镇州成徳军为恒州顺国军以杜重威为节度使重威奉王瑜【范阳

  • 读礼通考卷九·徐乾学

    丧期九齐衰不杖期上丧服祖父母尔雅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注加王者尊之】丧服传何以期也至尊也【疏祖为孙止大功孙为祖何以期也祖至尊故为孙降至大功似父母于子降至期也】【王志长曰按父在为母期犹心丧三年父必三

  •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佚名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臣永瑢、臣永璇、臣刘墉、臣彭元瑞谨奏,为酌议具奏事。据御史祝德麟条奏,详校三分全书请准该员等携归私宅,昼夜校勘,一切收发章程交总理

  • 神武纪·李百药

    神武纪(上)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地人氏。其六世祖隐,晋时为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代都在慕容氏朝为官。当慕容宝败亡之际,国家大乱,高湖便率领部分民众归顺了魏氏,因此被委任为右将军。高湖生有

  • 李华传·欧阳修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县人。曾祖李太冲在宗族间声名最著,乡人谚语说:“同辈中没有超过他的。”太宗时,选拔为祠部郎中。李华少年时就胸怀开阔举止无拘,外表看若坦率,内心谨慎持重,重信诺,常常羡慕汲黯的为人。接连考中进士与宏

  • 畅师文传·宋濂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祖父畅渊,赠中顺大夫、上骑都尉、魏郡伯。父畅讷,有诗人之名,注释《地理指掌图》,曾在汴京为幕僚,赠太中大夫、上轻车都尉、魏郡侯。师文自幼机敏聪慧,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不忘。二十岁时拜见许衡,与许

  • 张铨传·张廷玉

    张铨,定远人。跟从太祖军攻取太平,平定集庆、镇江、常州、婺州。直捣江州,激战鄱阳湖,攻取鄂渚,收复淮东,平定吴地。累计战功被任命为指挥佥事。跟从大军攻取中原、燕、晋、秦、蜀等地,晋升为都督佥事。兴建齐王府,工程竣工。

  • 永宪录卷二(下)·萧奭龄

    雍正元年秋七月戊寅朔。令嗣后大计军政不在八法者。知县、守备以上。督、抚、提、镇注明考语。报部察议。诏留漕二十万石。贮山东备赈。令在外降革文武官弁案件完结。许赴都察院汇题亲试录用。谕修建天津仓廒。遣官差

  • 论语解卷一·张栻

    宋 张栻 撰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逺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贵于时习程子曰时复防绎浃洽于中也言学者之于义理当时防绎其端绪而涵泳之也浃洽于中故说说者油然内慊也有朋自逺方来则己之善

  • 提要·杨简

    【臣】等谨案先圣大训六卷宋杨简撰简有慈湖易传已著录是编搜辑孔子遗言排比成五十五篇而各为之注钱时作简行状曰其归自胄监也家食者十四载筑室徳润湖上更名慈湖始取先圣大训间见诸杂説中者刋讹别诬萃六卷而为之解即此

  • 卷四 梁·宝唱

    ○禅林寺净秀尼传一净秀,本姓梁,安定乌氏人也。祖畴,征虏司马;父粲之,龙川县都乡侯。净秀幼而聪睿,好行慈仁,七岁自然持斋。家中请僧转《涅槃经》,闻断鱼肉,即便蔬食。不敢令二亲知,若得鲑鳝,密自弃之。从外国沙门普练谘受五戒,精

  •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四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安忍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安忍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元魏天竺三藏勒那摩提譯   [一]論曰.第一教化品如向偈中已說.應知此論廣門有十一品中則七品略唯一品.初   釋一品具攝此論法義體相應知。[二]偈言.   佛.法.僧寶.[三]性. 菩提.功德.業.略說此論體 七種金剛句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七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七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师子吼品之五起卷是第二明定慧相资。亦是相即亦应言舍。但是略耳。又舍无别法。定慧均平即名为舍。文中先问后答。问意云。慧能断惑何须用定。举偏别

  •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

    清代历史演义小说。二十三卷,一百零八回。原名为《新列国志》。冯梦龙著。清乾隆年间,秣陵蔡元放将《新列国志》增删补订,附以序、读法、夹注及评点,题为《东周列国志》刊行。小说本着“恪守正史”的原则进行艺术的加

  • 七佛父母姓字经·佚名

    一卷,失译。增一阿含十不善品之别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