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主道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在。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墯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译文


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来了解万物的起源,研究准则来了解成败的起因。所以虚无冷静地对待一切,让名称自然命定,让事情自然确定。虚无了,才知道实在的真相;冷静了,才知道行动的准则。进言者自会形成主张,办事者自会形成效果,效果和主张验证相合,君主就无所事事,而使事物呈现出真相。所以说: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欲望,君主显露他的欲望,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我伪装。所以说:除去爱好,除去厌恶,臣下就表现实情;除去成见,除去智慧,臣下就戒饬自己。所以君主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使万物处在它适当的位置上;存贤就也不表观为行动,以便察看臣下依据什么;有勇力也不用来逞威风,使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武。因此君主离开智慧却仍有明察,离开贤能却仍有功绩,离开勇力却仍有强力。群臣恪守职责,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才能使用他们,这叫遵循常规。所以说:寂静啊!君主好像没有处在君位上;廖廓啊!臣下不知道君主在哪里。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明君的原则是,使聪明人竭尽思虑,君主据此决断事情,所以君主的智力不会穷尽;鼓励贤者发挥才干,君主据此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能力不会穷尽;有功劳则君主占有贤名,有过失则臣下承担罪责,所以君主的名声不会穷尽。因此不贤的却是贤人的老师,不智的却是智者的君长。臣下承担劳苦,君主享受成功,这就叫贤明君主的常法。

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了解臣下主张以后,不要变更,用验证办法来考察它。每个官职只有一人,不要让他们相互通气,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相都会显露出来。君主掩盖行迹,隐藏念头,臣下就无法探测;去掉智慧,不用才能,臣下就无法揣度。保守自我意图而验证臣下,谨慎地抓住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杜绝臣下的窥探,破除臣下的揣测,不要让人贪求君位。不小心门门,不紧闭门户,老虎就将闯入。不慎重从事,不掩盖真情,贼子就将产生。杀死君主,篡夺君位,人们没有不归附的,所以称他为老虎。在君主身边做奸臣,知晓君主过失,所以称他为贼子。解散他的朋党,收拾他的余孽,封闭他的门户,铲除他的帮凶,国家就没有老虎了。君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一名实,检验法度,擅自行动的诛灭,国家就没有贼子了。因此君主有五种受蒙蔽的情况:臣下使君主闭塞是蒙蔽,臣下控制财利是蒙蔽,臣下擅自发令是蒙蔽,臣下私自给人好处是蒙蔽,臣下得以扶植党羽是蒙蔽。臣下使君主闭塞,君主就失去君位;臣下控制财利,君主就失去恩德;臣下擅自发令,君主就失去控制权;臣下私自给人好处,君主就失去英明;臣下得以扶植党羽,君主就失去支持者。这就是君主要独据、不能让臣下把持的原因。

君主的原则,以静退为贵。不亲自操持事务而知道臣下办事的拙和巧,不亲自考虑事情而知道臣下谋事的福和祸。因此君主不多说话而臣下就要很好地谋事,不作规定而臣下就要很好地办事。臣下已经提出主张,君主就拿来作为凭证;臣下已经作出事情,君主就拿来作为凭证。拿了凭证进行验核,就是赏罚产生的根据。所以群臣陈述他们的主张,君主根据他们的主张授予他们职事,依照职事责求他们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主张,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主张,就罚。明君的原则,要求臣下不能说话不算数。因此明君行赏,像及时雨那么温润,百姓都能受到他的恩惠;君主行罚,像雷霞那么可怕,就是神圣也不能解脱。所以明君不随便赏赐,不赦免惩罚。赏赐随便了,功臣就懈怠他的事业;惩罚赦免了,奸臣就容易于坏事。因此确实有功,即使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赏赐;确实有罪,即使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惩罚。疏贱必赏,近爱必罚,那么疏远卑贱的人就不会懈怠,而亲近喜爱的人就不会骄横了。

猜你喜欢
  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第八·晏婴
  第一篇 立命之学·袁黄
  卷十四·陈祥道
  读书管见卷下·王充耘
  卷三十七·冯复京
  卷十八·冯复京
  卷四十四·鄂尔泰
  卷十九下·王天与
  卷四·王志长
  (十六)朱子论敬·钱穆
  卷六十七·佚名
  卷五十五·佚名
  卷二·佚名
  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整理委员会预备处)结束通告·太虚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仁卿·隋树森

    吴仁卿,名弘道,号克斋。金台蒲阴(今河北安国市)人。曹本、《说集》本、孟本《录鬼簿》均作名仁卿、字弘道,唯天一阁本《录鬼簿》作名弘道。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据元人许善胜大德五年(一三○一)《史

  • 卷十·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十       元 张宪 撰絶句【五言】次韵虞阁老题柯丹邱画夜雨幽篁密晨霜落未多月明商女恨江冷越人歌天马二首蕃方皆贡马圣意本求书纵使行千里终当驾鼔车今代佛郎国龙媒进上都徯斯能作颂周

  • 列传二 宗室·薛居正

    魏王承训,字德辉,高祖之长子也。少温厚,美姿仪,高祖尤钟爱。在晋累官至检校司空,国初授左卫上将军。高祖将赴洛,命承训北京大内巡检,未几,诏赴阙,授开封尹、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以天福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府署,年二十六。高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一·王祎

    【梁髙祖武皇帝萧衍天监元年魏世宗宣武皇帝景明三年】春正月戊戌齐宣德太后临朝称制萧衍自为都督中外军事加殊礼甲寅自为相国梁公加九锡二月杀太常湘东王宝眰等三人丙寅以骠骑司马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黄门侍郎范云

  • 卷三十四·唐·蒋一葵

    【文宗涵】 〔性嗜蛤蜊,一日,御馔中有劈不开者,焚香祷之,乃开,见菩萨形具足,赐兴善寺。〕 大和末,帝诛王涯等,仇士良愈专恣,帝恶之,虽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题诗曰:“辇路生春草,上林花

  • 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台湾兵事第二书·丁曰健

    前上书,备言台兵可无深忧,惟在统者得其人,能以简、严为体,恩、威、信为用,即无难治;说已详矣。既又思之,此言为将之略。惟深明其意而能变通行之者,乃足语此;非今日诸将兵者所知也。不知此意而偏执台湾兵不足虑之

  • 监簿吕公家传·吕午

    公姓吕讳沆字叔朝左史右撰知郡开国先生子也开禧元年乙丑十二月九日生后左史一日绍定六年癸巳明堂恩补将仕郎端平三年丙申铨试第一人授廸功郎台州黄岩县主簿嘉熙元年丁酉十月左史除监察御史依条改监西京中京中岳庙次任

  • 卷二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二十五城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五城国朝官制巡视五城科道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弹压地方厘剔奸弊凡中东南西北五城分莅而治之中城辖中西中东二坊东城辖崇南朝阳二坊

  • 卷一百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撰礼记注疏第三凡为君使者至而受命【曲礼上】考异宋板注君有言则以束帛如飨礼君作若飨作享谨按宋板为是 古本如飨礼下于其臣下于其君下共有也字博闻强识至以全

  •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佚名

    ——两军交战智者胜 【原文】 十年春,齐帅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③,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③,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四·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瞻波国终迦摩缕波国王请自此顺殑伽河南岸。东行三百余里。至瞻波国(中印度境)。伽蓝十所。僧徒二百余人。习小乘教。城垒砖高数丈。基隍深阔极为崇固。昔者劫初人皆穴处。后有天女下降人中。游

  • 父子合集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饭王致礼如来品第三   尔时净饭王。将诸释种前后围绕。诣尼拘律陀园中。到已即下宝饰车乘。与诸臣从徒步而进。世尊知已欲化父王舍除

  •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诸缘品第十  (九一)须菩提恶性缘  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啖。时彼小龙命故未

  •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九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九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答王教授(大受)不识。左右别后。日用如何做工夫。若是曾于理性上得滋味。经教中得滋味。祖师言句上得滋味。眼见耳闻处得滋味。举足动步

  • 剩录序·元来

    剩录序先寿昌。於法门寂寥之际。言中有响。脚下无私。使洞上一宗复振。厥功伟哉。玉山垂示。推倒博山。水到渠成。通身是口。譬如空中楼阁。面面玲珑。法音光明。徧照恒河沙世界。天下翕然宗之。余再谒博山於寿昌。特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佚名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原题《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按此书卷首《外传》及正文内容,系据唐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加以节略改编而成。改编者不知为谁,今暂据内容报定经名。其徐

  • 吴越备史·钱俨

    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年节度使掌书记范垌、巡官林禹撰,记载的是钱镠以下累世事迹。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认为《吴越备史》为钱俶之弟钱俨作,托名林禹、范垌而已。该书原在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