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下

复次白衣。前人又於第三时中。往取香稻。亦复难得。乃作是念。我今云何能得所食。云何令我养活其命。我今自分香稻。将尽他界。虽有然彼不许。我今于三盗其少分。作是念已,以己香稻。密固护之。即於他界。而兴盗窃。其主见彼于三来此兴盗窃已,心生瞋恚。复作是言:咄汝盗人。何故于三来此盗窃。即捉双手。举杖以打。盗人被打。叫呼啼泣。世间尔时,乃生非法。诸不正行。由此而兴。杖捶之名。是初建立。因彼偷盗。乃生瞋恚苦恼等事。是为非法。非法生故。不正行兴。由此乃有三不善法。首初建立。所谓偷盗妄言杖捶。

复次白衣。尔时人众。见是事已,又复集会。共相议言:我等初时。身有光明。随欲自在。以身光故。日月星宿。悉不出现。不分昼夜。年月日时。亦无差别。尔时大地大水涌现。其名地味。我等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後。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地味隐没。地饼复生。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後。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地饼隐没。林藤复生。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後。我等自起不善法故。林藤隐没。香稻复生。无糠无秕。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後。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彼香稻中乃生糠秕。旦时刈已暮时不生。暮时刈已旦时不生。不复还活。不知其因。我等尔时,即以香稻。均分地界。分地界已,时有一人。往取香稻。艰难而得。乃於他界。而兴盗窃。其主见已,告盗人言:咄汝盗人。何故来此。而为盗窃。盗人答言:我不如是。不曾窃汝界中香稻。复次前人,第二第三。窃取香稻。亦复如是。其主见已,乃生瞋恚。复作是言:咄汝盗人。何故于三来此盗窃。即捉双手。举杖以打。盗人被打。叫呼啼泣。世间尔时,乃生非法。诸不正行。杖埵之名。由此而兴。三不善法。最初建立。所谓偷盗妄言杖捶。我等今时。宜共选择色相具足有大威德大智慧者,立为田主。我等诸人。自界香稻。各各当分。一分与彼。是人平正。应调制者,即调制之。应摄受者,即摄受之。善护地方及护人众。我等应当各各承禀。时诸人众参议成已,即共选择色相具足有大威德大智慧者,立为田主。而作主宰。众皆承禀。

佛言:白衣。尔时田主。众许立故。由是名为众许田主。此田主名。最初堕於文字数中。又於地界。善作守护。为主宰故。名刹帝利。此刹帝利名,第二堕於文字数中。又能於众善出和合慰安语故。名慰安者,此慰安者即名为王。此王之名,第三堕於文字数中。此时世间。初始建立。刹帝利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後有一人。见不实法。逼迫减失。旋生厌离。弃在家法。乃於旷野寂静之处。构立草菴。系心一处。修禅寂止。至日暮时。为饮食故。入聚落中。又至旦时。为饮食故。还入聚落。馀诸人众。见是人已,乃起思念。今此人者,见不实法。逼迫减失。旋生厌离。弃在家法。乃於旷野寂静之处。构立草菴。系心一处。修禅寂止。此乃名为修禅行者,後又立名愦闹之者,後又立名修禅愦闹者,後又立名作教授者,後又立名造不善业者,

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初修禅已,後复还起作意思惟。止聚落中。设其场界。聚以学徒。教授典章。馀诸人众。见是人已,互相谓言:此一类人。初於旷野。修禅寂止。後复还起作意思惟。止聚落中。设其场界。聚以学徒。教授典章。此乃不名为修禅者,是时立名为教授者,又名多说婆罗门。此婆罗门名。最初堕於文字数中。由是世间。乃有婆罗门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广布田种。施作农事。养活其命。以彼营作田种事故。名为毗舍。此毗舍名。最初堕於文字数中。山是世间。乃有毗舍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巧伪渐生。营杂恶事。名为首陀。此首陀名。最初堕於文字数中。由是世间。乃有首陀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出离者,厌恶逼迫。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艰危灾患故。舍家出家。即我沙门。最初得名此沙门者,刹帝利族中。如是修作已,彼婆罗门毗舍首陀亦复如是。若能厌恶逼迫。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艰危灾患故。舍家出家。悉为沙门。而无差别。由此世间。乃有沙门一类境界。最初建立。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佛言:白衣。由是次第。有五类境界。首初於此世间建立。所谓刹帝利境界。婆罗门境界。毗舍境界。首陀境界。沙门境界。於此五中。而沙门者,最尊最上。广大名称。无复过上。白衣。譬如高峰。极为高峻。或有群牛。周行彼峰。一切能往。欲奔其顶。竟不能到。而彼峰顶。法尔自然。最上最大。最极高显。彼五境界。亦复如是。而沙门境界。法尔自然。於诸世间。最上最大。最极高显。无复有上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於恶趣。地狱中生。而婆罗门毗舍首陀。诸族亦然。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於恶趣。地狱中生。沙门亦然。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於恶趣。地狱中生。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杂业及彼语意诸杂业已,起杂见者,身坏命终。生於人中。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有造身杂业及彼语意诸杂业已,起杂见者,身坏命终。生於人中。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善业及彼语意诸善业已,身坏命终。生於天界。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有造身善业及彼语意诸善业已,身坏命终。生於天界。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修身语意诸善业已,而起正见。於四念处。安住正心。如理修习七觉支已,自能证悟彼涅槃界。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修身语意诸善业已,而起正见。於四念处。安住正心。如理修习七觉支已,自能证悟彼涅槃界复次白衣。彼最初时。大梵天王。说伽陀曰:

刹帝利族人中尊,种姓真实复清净。三明诸行悉周圆,为人天中胜尊者,

白衣。彼大梵天王所说伽陀。深为善说。为善歌咏。此语诚实。非妄说者,何以故?我亦宣说。刹帝利族。为人中尊。种姓真实。又复清净。三明诸行。皆悉圆满。於人天中。是尊胜者,

尔时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我等昔时愚痴。所覆不自开晓。譬如伛者,复如痴者,又如冥暗。一切所向。不能通达。我等今日。蒙佛世尊教示义分别显说。豁然醒悟。如伛者得伸。痴者开导冥暗得炬。今日已往。誓归依佛。归依正法。归依僧伽。近事世尊,乃至尽寿。奉持佛法。如护身命。常具惭愧。悲愍有情。下至蝼蚁。起护念想。我今随佛出家。受具足戒。

尔时世尊,告刍众言:诸刍。今此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归佛出家。汝诸刍。当为彼等受具足戒。时诸刍。如佛教敕。即为彼等受具足戒。白衣金幢二婆罗门。於刹那间。成刍相。戒行具足。

是时尊者白衣金幢二刍。专注一境。离诸散乱。清净身心。趣求正理。即得天眼宿住漏尽三明。具三明已,是正知者,闻所说法。得大利益。

猜你喜欢
  卷之一·密行寂忍
  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二十三·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四(本)·窥基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二·普瑞
  三世因果·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四·澄观
  天童林野奇和尚行狀·通奇
  俱舍论疏 第十二卷·法宝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玄奘
  丛林盛事卷上·道融
  佛说数经·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佚名
  量处轻重仪(谓亡五众物也)本·道宣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中·灯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蜀太后徐氏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国色能为诗蜀王建纳之姊为贤妃娣为淑妃王衍即位册贤妃为顺圣太后淑妃为翊圣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后太妃同祷青城山凡游历之处各赋诗刻於石共十六首丈人观早与元

  • 补遗·钱俨

      旧本《备史》皆止于戊辰年,而忠懿之事未终。此卷不知作自何人,盖参本传及《秦王贡奉录》、《家王故事》为之,或以合于《备史》,今厘正之。  开宝二年春正月,制加王食邑三千户、实封六百户。是月,辽主明扆嗣位。秋八月

  • ●卷一百九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九十四。   起绍兴九年三月四日甲申,尽四月。   四日甲申王伦交割京师。   三月甲申兀术(改作乌珠)出就城王伦交割京师是日京城官吏百姓送兀术(改作乌珠)至北郊兀术(改作乌珠)坐於坛上劝酒为别应交割州军

  • 卷五十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五十八卓晋氏满都浑      塞赫色穆奇理氏岱达理      阿郎阿广佳喇氏奇堂仪      札尔布吴察喇氏聂尔苏      克星额苍玛尔纪氏阿禄       额聂赫

  • 卷四·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四各地方瓜尔佳氏吴理戡      吴拜苏拜       温都理桂勒赫      拜音达理巴图鲁构色       雅木达噶

  • 九二 灯火二·周作人

    上边所说的灯是不能够移动的一类,此外还有一类可以移动,即是可以拿着走路的,也需要来说一下。这里面最重要的自然是灯笼,不过那是外出时才用,假如在大门内,即使有好一段路,大抵也不提灯笼而是用别的东西的。这可能是蜡烛台,其

  • 石抹孛迭儿传·宋濂

    石抹孛迭儿,契丹人。父桃叶儿将全家迁居霸州。孛迭儿在金朝任霸州平曲水寨管民官。太师、国王木华黎率军至霸州,孛迭儿投降蒙古,木华黎见他智勇双全,擢升他为千户。太祖九年(1214),孛迭儿随木华黎至雄州朝见太祖,授佩银符,任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五都邑略【四】避暑山庄在古北口外之热河汉为乌桓地後入於鲜卑魏晋为鲜卑地元魏时为安州北境後入厍莫奚隋唐为奚地辽为中京道之北安州地金为兴州地属北京路元亦为兴州属上都路明时入於诺音

  • 173.甘露事件·林汉达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fén),在试

  • 卷一·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一    宋 胡士行 撰尧典第一         虞书尧典唐书左传引劝之以九歌曰夏书而皆系之虞尧授舜舜授禹三圣授受一道也正义以尧典为虞史追书昔在帝尧【唐帝名】聦【听无不闻】明【视

  • 卷四十七·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四十七学五存养【持敬 静附】南轩张氏曰持敬乃是切要工夫然要将个敬来治心则不可葢主一之所谓敬敬是敬此也【只敬便在此】若谓敬为一物将一物治一物非惟无益而反有

  • 卷七·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七     宋 易袚 撰地官司徒第二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

  •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復語舍利弗菩薩.修慈亦不可盡。何以故。菩薩之慈無量無邊.是修   慈者無有齊限.等衆生界.菩薩修慈發心普覆.舍利弗.譬如虚空無不普覆.是菩薩慈   亦復如是.一切衆

  • 答九莲寺学生问(三则)·太虚

    问一:东三省能不能收回?  问二:先有鸡子先有蛋?  问三:人死了再托生的话是真的吗?答一:第一是政治问题。东三省到底能不能收回?这不要问别人,但问自己,到底要不要收回?若果你有自信的力量和坚强的志愿,我敢担保能够收回。因为

  • 增慧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大慧菩萨住须弥山顶。尔时诸天子等来诣菩萨。恭敬围绕而为听法。时有菩萨名童子相。合掌恭敬白大慧菩萨。唯愿慈悲为我等故。说增慧陀罗尼。所有一

  • 耕禄稿·胡锜

    诏曰民以食为天食不可缺则民不可惰尧敬授禹粒乂盘庚曰力穑乃有秋此古者驱民之农使着本而食其力我国家躬籍以供祀典制地以行仁政诏寛减赋租勉率亦云至矣比年以来叹愁转徙壮者不縁南亩而无常心岂斧斤夺其时欤繇役分其力

  • 星命总括·耶律纯

    三卷,旧题辽耶律纯撰。此书前有耶律纯原序,称其为“翰林学士,奉使高丽议地界”,得高丽国师传授“星躔之学”;篇末署“统和二年(984)八月十三日”。“统和”为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号,查《辽史》本纪,统和二年及三年均无遣使高丽

  • 远山堂剧品·祁彪佳

    明祁彪佳撰。一卷。体例与《远山堂曲品》相类。主要著录明人杂剧二百四十二种。分六品: 妙品二十四种,雅品九十种,逸品二十八种,艳品九种,能品五十二种,具品三十九种。每剧各加短评。品评注重首创精神和创作个性,标举“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