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复次白衣。前人又於第三时中。往取香稻。亦复难得。乃作是念。我今云何能得所食。云何令我养活其命。我今自分香稻。将尽他界。虽有然彼不许。我今于三盗其少分。作是念已,以己香稻。密固护之。即於他界。而兴盗窃。其主见彼于三来此兴盗窃已,心生瞋恚。复作是言:咄汝盗人。何故于三来此盗窃。即捉双手。举杖以打。盗人被打。叫呼啼泣。世间尔时,乃生非法。诸不正行。由此而兴。杖捶之名。是初建立。因彼偷盗。乃生瞋恚苦恼等事。是为非法。非法生故。不正行兴。由此乃有三不善法。首初建立。所谓偷盗妄言杖捶。
复次白衣。尔时人众。见是事已,又复集会。共相议言:我等初时。身有光明。随欲自在。以身光故。日月星宿。悉不出现。不分昼夜。年月日时。亦无差别。尔时大地大水涌现。其名地味。我等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後。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地味隐没。地饼复生。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後。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地饼隐没。林藤复生。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後。我等自起不善法故。林藤隐没。香稻复生。无糠无秕。取以食之。久为资养。乃至最後。我等自起不善法故。彼香稻中乃生糠秕。旦时刈已暮时不生。暮时刈已旦时不生。不复还活。不知其因。我等尔时,即以香稻。均分地界。分地界已,时有一人。往取香稻。艰难而得。乃於他界。而兴盗窃。其主见已,告盗人言:咄汝盗人。何故来此。而为盗窃。盗人答言:我不如是。不曾窃汝界中香稻。复次前人,第二第三。窃取香稻。亦复如是。其主见已,乃生瞋恚。复作是言:咄汝盗人。何故于三来此盗窃。即捉双手。举杖以打。盗人被打。叫呼啼泣。世间尔时,乃生非法。诸不正行。杖埵之名。由此而兴。三不善法。最初建立。所谓偷盗妄言杖捶。我等今时。宜共选择色相具足有大威德大智慧者,立为田主。我等诸人。自界香稻。各各当分。一分与彼。是人平正。应调制者,即调制之。应摄受者,即摄受之。善护地方及护人众。我等应当各各承禀。时诸人众参议成已,即共选择色相具足有大威德大智慧者,立为田主。而作主宰。众皆承禀。
佛言:白衣。尔时田主。众许立故。由是名为众许田主。此田主名。最初堕於文字数中。又於地界。善作守护。为主宰故。名刹帝利。此刹帝利名,第二堕於文字数中。又能於众善出和合慰安语故。名慰安者,此慰安者即名为王。此王之名,第三堕於文字数中。此时世间。初始建立。刹帝利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後有一人。见不实法。逼迫减失。旋生厌离。弃在家法。乃於旷野寂静之处。构立草菴。系心一处。修禅寂止。至日暮时。为饮食故。入聚落中。又至旦时。为饮食故。还入聚落。馀诸人众。见是人已,乃起思念。今此人者,见不实法。逼迫减失。旋生厌离。弃在家法。乃於旷野寂静之处。构立草菴。系心一处。修禅寂止。此乃名为修禅行者,後又立名愦闹之者,後又立名修禅愦闹者,後又立名作教授者,後又立名造不善业者,
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初修禅已,後复还起作意思惟。止聚落中。设其场界。聚以学徒。教授典章。馀诸人众。见是人已,互相谓言:此一类人。初於旷野。修禅寂止。後复还起作意思惟。止聚落中。设其场界。聚以学徒。教授典章。此乃不名为修禅者,是时立名为教授者,又名多说婆罗门。此婆罗门名。最初堕於文字数中。由是世间。乃有婆罗门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广布田种。施作农事。养活其命。以彼营作田种事故。名为毗舍。此毗舍名。最初堕於文字数中。山是世间。乃有毗舍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复次白衣。彼时众中。又一类人。巧伪渐生。营杂恶事。名为首陀。此首陀名。最初堕於文字数中。由是世间。乃有首陀一类境界。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出离者,厌恶逼迫。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艰危灾患故。舍家出家。即我沙门。最初得名此沙门者,刹帝利族中。如是修作已,彼婆罗门毗舍首陀亦复如是。若能厌恶逼迫。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艰危灾患故。舍家出家。悉为沙门。而无差别。由此世间。乃有沙门一类境界。最初建立。白衣当知。若此若彼。诸有情类。若同若异。若法若非法。虽有差别。法尔自然。最上最胜。最极高大。见如是法。如是法生。增上归趣。
佛言:白衣。由是次第。有五类境界。首初於此世间建立。所谓刹帝利境界。婆罗门境界。毗舍境界。首陀境界。沙门境界。於此五中。而沙门者,最尊最上。广大名称。无复过上。白衣。譬如高峰。极为高峻。或有群牛。周行彼峰。一切能往。欲奔其顶。竟不能到。而彼峰顶。法尔自然。最上最大。最极高显。彼五境界。亦复如是。而沙门境界。法尔自然。於诸世间。最上最大。最极高显。无复有上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於恶趣。地狱中生。而婆罗门毗舍首陀。诸族亦然。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於恶趣。地狱中生。沙门亦然。有造身不善业及彼语意不善业已,起邪见者,身坏命终。堕於恶趣。地狱中生。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杂业及彼语意诸杂业已,起杂见者,身坏命终。生於人中。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有造身杂业及彼语意诸杂业已,起杂见者,身坏命终。生於人中。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族中。有造身善业及彼语意诸善业已,身坏命终。生於天界。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有造身善业及彼语意诸善业已,身坏命终。生於天界。
复次白衣。彼刹帝利。修身语意诸善业已,而起正见。於四念处。安住正心。如理修习七觉支已,自能证悟彼涅槃界。而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彼沙门。诸类亦然。修身语意诸善业已,而起正见。於四念处。安住正心。如理修习七觉支已,自能证悟彼涅槃界复次白衣。彼最初时。大梵天王。说伽陀曰:
刹帝利族人中尊,种姓真实复清净。三明诸行悉周圆,为人天中胜尊者,
白衣。彼大梵天王所说伽陀。深为善说。为善歌咏。此语诚实。非妄说者,何以故?我亦宣说。刹帝利族。为人中尊。种姓真实。又复清净。三明诸行。皆悉圆满。於人天中。是尊胜者,
尔时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我等昔时愚痴。所覆不自开晓。譬如伛者,复如痴者,又如冥暗。一切所向。不能通达。我等今日。蒙佛世尊教示义分别显说。豁然醒悟。如伛者得伸。痴者开导冥暗得炬。今日已往。誓归依佛。归依正法。归依僧伽。近事世尊,乃至尽寿。奉持佛法。如护身命。常具惭愧。悲愍有情。下至蝼蚁。起护念想。我今随佛出家。受具足戒。
尔时世尊,告刍众言:诸刍。今此白衣金幢二婆罗门。归佛出家。汝诸刍。当为彼等受具足戒。时诸刍。如佛教敕。即为彼等受具足戒。白衣金幢二婆罗门。於刹那间。成刍相。戒行具足。
是时尊者白衣金幢二刍。专注一境。离诸散乱。清净身心。趣求正理。即得天眼宿住漏尽三明。具三明已,是正知者,闻所说法。得大利益。
猜你喜欢 卷之一·密行寂忍 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二十三·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四(本)·窥基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二·普瑞 三世因果·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四·澄观 天童林野奇和尚行狀·通奇 俱舍论疏 第十二卷·法宝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玄奘 丛林盛事卷上·道融 佛说数经·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佚名 量处轻重仪(谓亡五众物也)本·道宣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中·灯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