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难言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 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 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捴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 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

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 ,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

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缚,而曹羁奔陈,伯里子道乞,傅说转鬻,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关龙逢斩,苌宏分胣,尹子阱于棘,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田明辜射,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董安于死而陈于市,宰予不免于田常,范睢折胁于魏。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闇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不少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译文


我韩非不是认为进言本身困难,所以难于进言的情况是:言辞和顺流畅,洋洋洒洒,就被认为是华而不实;恭敬诚恳,耿直周全,就被认为是笨拙而不成条理;广征博引,类推旁比,就被认为是空而无用;义微言约,直率简略而不加修饰,就被认为是出口伤人而不善辩说;激烈明快而无所顾忌,触及他人隐情,就被认为是中伤别人而不加谦让;宏大广博,高深莫测,就被认为是浮夸无用;谈论日常小事,琐碎陈说,就被认为是浅薄;言辞切近世俗,遵循常规,就被认为是贪生而奉承君主;言辞异于世俗,怪异不同众人,就被认为是荒唐;口才敏捷,富于文采,就被认为是不质朴;弃绝文献,诚朴陈说,就被认为是粗俗;动辄援引《诗》《书》,称道效法古代,就被认为是死记硬背。这些就是我难于进言并深感忧虑的原因。

所以法则虽然正确,未必被听取;道理虽然完美,未必被采用。大王若认为这些话不可信,轻则看成是说毁诽谤,重则使进言者遭到灾祸、死亡。所以伍子胥善于谋划而吴王杀了他,孔子善于游说而匡人围攻他,管仲确实贤能而鲁国囚禁他。这三个大夫难道不贤吗?但三处的君主不明智。上古有商汤,极其圣明;有伊尹,极其聪明。极其聪明的去进说极其圣明的,这样尚且多次进说不被采纳,还要亲自拿着炊具做厨师,亲近熟悉后,汤才知道他贤并重用了他。所以说:用最聪明的去进说最圣明的,未必一到就被接受,伊尹说汤就是这种情况;用聪明的去进说愚蠢的必定不被接受,周文王进说殷纣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文王进说纣而纣囚禁了他;翼侯被烤死;鬼侯被做成肉干;比干被剖心;梅伯被剁成肉酱;管仲被捆绑;曹羁逃奔陈国;伯里子沿路乞讨;傅说被转卖;孙膑在魏遭受膑刑;吴起在岸门拭泪,痛心西河将成为秦地,最后在楚国被肢解;公叔瘦推荐国中杰出人才反被认作糊涂,公孙鞅出奔到秦;关龙逄被斩;苌弘被剖腹;尹子陷入牢狱;司马子期死后尸首浮在江上;田明被分尸;芯子贱、西门豹不斗而被人杀害;董安于死后被陈尸市中;宰予不能逃避田常政变;范睢在魏被打断肋骨。这十几个人,都是仁义、贤能、忠良而有本领的人,不幸遇到荒谬昏庸的君主而死去。那么即使贤圣也不能逃避死亡和刑辱,为什么呢?就是昏君难以劝谏,所以君子难以进言。况且合情合理的话是逆耳冲撞的,除非贤圣没人能听进去。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猜你喜欢
  洪范明义卷上之上·黄道周
  卷十三·卫湜
  卷五十四·程川
  卷二百五十八·秦蕙田
  卷十二·朱朝瑛
  书传卷五·苏轼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上·智旭
  庄子集注序·太虚
  改进藏族经济政治教育之路线·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六·佚名
  金色王经·佚名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佚名
  佛说法集经卷第四·佚名
  十地经论 第七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七·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时奚·唐圭璋

      时奚号去洞,郧国公德钧八世孙。   多丽   西湖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苍

  • 眉山诗钞·吴之振

    唐庚忆昔行忆昔方东来,亭传荒荆棘。风庭红叶乾,雨砌苍苔湿。饥虎拨门开,哀禽向人泣。十载却西还,亭传已完葺。青锁揖江山,朱栏趁阶级。行旅粮不赍,大路遗敢拾。蜀道无难易,人心自宽急。寄言守亭者,勿使狐狸入。张求张求一老兵

  • 东林列传卷二十·陈鼎

    ○明侯恪传侯恪字木庵归德人御史执蒲之中子也万厯四十七年进士天启间为编修与杨涟缪昌期诸人游涟条上忠贤二十四罪有言昌期趣恪代其稿忠贤怒谋杀之而其假子镇抚司田尔耕素善恪进曰是人颇以诗赋谬名公卿间而能书米芾书

  • 后汉书补逸卷五·姚之骃

    东观汉记第五王梁王梁为中郎将与景丹祭遵合击蛮中破之诏梁别北守天中关【案梁字君严渔阳安阳人梁与呉汉等击檀乡而梁生不奉勅槛车送至月余以为中郎将范无击蛮中事天中关范作箕关】邠任东平宪王苍为骠骑开东阁延贤士荐

  • 卷十四·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四 【起戊午宋高宗绍兴八年尽乙丑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凡八年 【戊午】八年【金天春元年】春正月张守罢 【帝议还临安

  • 东家杂记卷上·孔传

    宋孔传编姓谱昔契以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而赐姓子氏至周成王时以商之帝乙长子微子启国于宋启卒立其弟微仲衍微仲衍生宋公稽宋公稽生丁公申丁公申生愍公共及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

  • 第67章 杀大学教授的蒋介石·冯玉祥

    自从政协开会之后,各党各派的和无党无派的同胞们全都是分外地高兴,都以为从此就可以民主,就可以自由了。谁想政协开过之后,特务们还是在各处乱打人,乱抓人。当然有一些大学教授和一些大学生们看着更觉难过,免不了要说正义感

  •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六器服略【一】【臣】等谨按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器服为典礼攸关王政之大者也洪惟我国家创制显庸列圣相承随时损益等威以辨物采以彰皇上宪古宜今钦定皇朝礼器图式御制序文有云笾豆簠簋所以事神

  • 卷二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二十八愼刑一康熙二年癸卯正月壬午上谕兵部凡查解逃人有主认识始应照例拟罪今见灵夀县所解逃人李大增督捕传拨什库七人到部俱不认识即

  • 黄国恩·周诒春

    黄国恩 字觉因。生于湖北。原籍广东。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四年。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法律。宣统三年。得法律学士学位。是年夏回国。任上海复旦公学教员。民国元年。任山东高

  • 卷四二·邱濬

    ▲乐律之制(上之下)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生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陈澔曰:“凡乐音之初起皆由人心之感于物而生,人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爲求如是深極妙善清白覺慧故.由   是妙善淨法明門精勤方便如理證入觀如理句。舍利子云何名爲如理證入.復以何

  •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太虚

      佛之教训,富有改善人群生活之作用,而最精粹者当推八正道。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自由进化于至善之正当道路。如解释之,则有八义:  一、正见 谓于现实之宇宙人生真相,有正确之见地,肃清违越于现实之唯

  • 求感通为修行大障·印光

    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1]自彼,与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

  • 人天宝鉴·佚名

    唐德宗问昙光法师曰:&ldquo;僧,何名为宝?&rdquo;对曰:&ldquo;僧者,具有六种以宝称之:一顿悟自心超凡入圣,得名禅僧;二解行双运不入世流,得名高僧;三具戒定慧有大辩才,得名讲僧;四见闻深实举古验今,得名文章僧;五知因识果慈威并行,得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六·隐元

    讚開山正榦禪師含曹溪毒,入黃檗林,渾身是苦,遺累至今。煙幕幕雨,沉沉千古,何人解此心?希運禪師脫白斯地緣生福,唐機投百丈,舌露鋒芒,在在標名。黃檗也是,熟處難忘。杜撰接人六十棒,流傳惡辣遍諸方。懶安禪師識得牛兒,驀劄歸欄。不

  • 扈从西巡日录·高士奇

    一卷。清高士奇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迹,人物风土,皆考源流,颇为详核。而康熙帝所

  • 雍正广西通志·金鉷

    广西地方志。128卷。清金拱(奉天,今辽宁省人)、钱元昌(浙江海盐人,汉族)修纂。雍正十一年(1733)十月成书。是书广泛吸收前志成果,而加以充实扩展,故较前志更加详尽。内分地理、形势、经济、户口、物产、风俗、建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