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

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臣永瑢、臣永璇、臣刘墉、臣彭元瑞谨奏,为酌议具奏事。

据御史祝德麟条奏,详校三分全书请准该员等携归私宅,昼夜校勘,一切收发章程交总理大臣详悉妥议具奏。等语。奉旨:着照所请行。钦此。

臣等伏查三分全书,卷帙浩繁,详校官共有二百余员,若不预定章程,纷纷授受,倘有舛错,转非慎重办公之道。臣等公同酌议,三分全书校对现有二十二员,每员约校书五千余册,应请将详校官等传齐在文渊阁,公同拈阄。每详校官十员阅看一校对之书,先期于提调处设立册档,每员名下注清书名册数,庶彼此交收不致歧误,而责有攸归,亦不致互相推诿。至详校官签出应改、应补之书,由核签处核定提调等转交原办之校对收拾换写,办妥后卽交原派之提调吴裕德、彭元珫及武英殿派出各员查明用宝,以昭慎重。再查详校官人数甚多,若不按限交书,必致迟速不一,应请将各详校官及校对俱分为五班,轮流按期送核签处核定,则已校之书既不致壅滞,而未校之书亦不至宕延,办理似为周密。以上各条,臣等谨就现在情形酌议请旨。如蒙允准,臣等卽催取校对书籍,并传齐各详校官于十一月十五日起酌定班期发校。谨奏。

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奉旨:是。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李延寿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欧阳修
  卷三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四·脱脱
  卷一四三 齊紀九·司马光
  卷七十六 大中祥符四年(辛亥,1011)·李焘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女生之悲剧(约指一枚性命一条)·李定夷
  ●卷中。绍宗皇帝纪·佚名
  卷九·王当
  四一五 谕曹锡宝着在四库全书馆行走·佚名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司马迁
  朱彦伯传·李延寿
  卷六十七·佚名
  卷八·陆宗楷
  卷98·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九·彭定求

        卷699_1 【与东吴生相遇(及第后出关作)】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   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卷699_2 【

  • ●卷四·张德瀛

    ○自五代至明之词集唐人于歌咏之暇,兼制小词,忄互有遗佚。又轮廓初启,体犹未盛。延及宋代,大晟所掌,复备宗庙之乐,而学士抒其情愫,教坊习其声律,所作益繁。今取词集、词选、词谱、词话之具存于世者,稍加诠次,自五代始,迄于明止。

  • 原序·殷璠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辩宫商征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

  • 沧浪集补钞·管庭芬

    沧浪集补钞南园(南园,吴越广陵王元璙之旧园也,岁久摧圮。至元丰中,犹有流杯回照、百花乐堂、惹去风月等处。)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 卷十五·乾隆

    卷十五襄阳杜甫诗七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原选者评。老杜入蜀。于孔明三致意焉。其志有在也。诗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雍正

      编者按:曾静由反清转向多方吹捧雍正和清朝的统治,因被派往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听用,向民众宣扬雍正盛德。曾静到湖南不久,长沙城内便出现了传单,内容是约定一批百姓要共同抓住曾静,投入深潭溺死。这传单强烈反映了湖

  • 郑史编年辑录一·佚名

    前806年,周宣王22年,郑桓公元年〔郑桓公〕友初封于郑。 —《郑世家》郑桓公元年始封。周宣王母弟。—《十二诸侯年表》前774年,周幽王8年,郑桓公33年,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佚名

    嘉靖三十六年八月辛巳朔○壬午 朝鲜国王李峘差陪臣刑曹参判宋麒等八贺 万寿圣节宴赉如例○甲申 泰宁等卫右都督只儿挨等差头目升合儿等贡马贺 万寿圣节宴赉如例○丁亥 祭先师孔子命太学士徐阶行礼○戊子祭 大社 大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乙巳朔以孟冬享 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皇极门给赐百官二十三年大统历颁行天下辅臣及日讲官特赐历有差○差御史周维翰巡按福建○丙午 孝洁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永陵○丁未大学士赵志皋催行取各官谓

  • 第七编 吕思勉、孟森讲明史·王国维

    明朝的盛衰洪武年中诸大事靖难两疑案之论定宦官的专权权臣和党祸崇祯致亡之症结明朝的盛衰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

  • 列传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一百二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二。 郑仲夫[李光挺宋有仁]。○郑仲夫海州人容貌雄伟方瞳广 白晳美须髥身长七尺余望之可畏。 初州上军籍封其臂送京宰相崔弘宰选军见而

  • 卷七·吴师道

    <史部,杂史类,战国策校注>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七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魏【自高陵以陈尽河东河内南有陈留及汝南之名陵?强新汲西华长平颍川之舞阳郾许鄢陵河南之开封中牟阳武酸枣卷】 桓子

  • 先进第十一·孔子

    本篇评论孔子的学生较多,尤其是对颜渊和子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长篇,除思想内容外,还很抓学价值。全篇原文共26章,本书选11章。 修身宜早不宜迟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①也;后进于礼乐,君子②

  • 卷六·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六宋 朱申 撰春官宗伯下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官之长】掌成均之灋【成均五帝学名法谓其遗法也】以治建国之学政【国有学政不治则不脩不建则不立】而合国之子弟焉【合聚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入学

  • 番大悲神咒·佚名

    捺么啰得捺(二合)得啰(二合)牙(引)牙[打-丁+柰]么阿[口*栗]牙(二合)哑斡卢鸡帝说啰(引)牙布提萨咄(引)牙么曷(引)萨咄(引)牙么曷(引)葛(引)噜祢葛(引)牙怛爹塔唵萨[口*栗]斡(二合)板塔捺妻达纳葛啰(引)牙萨[口*栗]斡(

  • 通例(例者略也类也举略以知类也)·志磐

    佛祖统纪通例(例者略也类也举略以知类也)释本纪释迦如来。最初得佛之后。大悲利物。未来不息。以故果后示权。数数出世。莫可以三际求其始终。况于十方国土。唱生唱灭。处处不同。岂当于此南洲一方毕其能事。然今所录

  • 王文恪公笔记·王鏊

    王文恪公笔记,一卷,明王鏊撰。王鏊,字济之,江苏苏州人。成化十一年廷试第三名,授编修。正德时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事迹详明史卷一八一本传。此书明纪录汇编本作守溪笔记,明今献汇言本作守溪长语。

  • 别译杂阿含经·佚名

    佛教经典。后秦失译。十六卷。共收阿含经不同传本三百六十四部。形态与《杂阿含经》相同,绝大部分经亦可在《杂阿含经》中找到,但编排顺序不同。研究者或谓各部派《杂阿含经》似有含专门教理与不含专门教理之别,本经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