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武群己事器一致之教育

──三十年秋在汉院开学训话──

一 文武一致  二 群己一致  三 器事一致  四 结劝

一 文武一致

我国古来的教育,本是文武一致的;礼、乐、书、数、射、御六艺,原为文武一致之学。书与数是文。射在古代是射箭,现在放枪、开炮、掷炸弹、抛手溜弹……皆是。御是古的御车,今即驾飞机、开汽车、火车……等。这二种是属于武的。礼、乐则通于文武:所有人事中的一切宾礼、军礼等一切行动,皆属于礼;乐则是弦歌舞蹈动静调和的。平常所谓智、德、体三育,都不能分开各立。到了后代,一般人日常生活差不多与礼乐都脱离了;而学文的则学文或兼学数,故读书人与商人算是文的 ; 练武艺与作工、务农算是武的,由此文武分途 。 学武的多是一字不识的文盲,完全与书及数脱离了关系。稍为识几个字、懂一点算盘的去做商人,也就算是文人了;专门读书的,以做官做乡绅为目的,大都为四体不勤的衰弱者。所以中华民族也就成为愚弱。

佛教自元、明以来,也习成为此种风气。明蕅益大师梵室偶谈,亦曾讲到当时佛教僧徒分成两部分:一种是参禅的,如搬柴、运水、烧火、锄地各种劳作,都能去做;一种是学教的,就只能抱几本经书去读诵、研究、或为人敷讲。这二种人,在形势上就对立排斥,研教的斥参禅者为目不识丁,盲修瞎炼;参禅者斥研教徒尚空谈,有解无行。这种现象,到清代也还是如此,所以出家人也成立文武──(禅教)──分途、互相脱离的样子,各不相关,互为非难。在这种情形之下,住禅堂的,连普通信扎都写不来;研教者,先抱几本经书,自恃高尚,少许行李都请人搬运。世间有句俗谚:“穷读书,富学武”。比如牧童牛背攻书,读通之后,也可以去应考试,中秀才乃至中状元。而学武的,必须买马购鞍,装弓佩箭,方能应试。而佛门僧徒刚刚与之相反,所谓“穷参禅,富学教” 。 参禅者,只须自担衣钵一小包,四处可以去参学。而学教者,就得购经论,买笔墨,衣物积多,行动非雇人不可。

清季改兴学校,各地学校随起,也设有体操、音乐等科;但在中国教育上没有多大的功用。因为清末民初的学校,都是两种因素合成的:一种、以进学校为作官或作官的门径,这是老读书的传统。另外一种、就是洋教和资本主义者所办富有洋气的学校,以备学成可以当教堂牧师,或作洋行买办 。 所以我国废科举兴学校数十年,还是得不到西洋学校实在功用,且将西洋完全学到,亦与我国实际情形不符。比如美国,已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中国如何可以仿学他?所以仿学他人的,往往成为少数贵族的虚伪装饰品,不能发生振兴国民之实效。譬如体育、运动,只想造成几个打打球、翻翻杠的运动专家,去和别人比赛夺锦标,这是与一般学生的切身行动毫不发生关系。民十五年,东南大学就有反对这种风气的。以运动的目的,并非在造成少数装饰品,而要普遍的个个人都实行,乃能有效。所以后来小学堂就改成童军体操,中学的成年学生就有军事操 。 每个学生都必需参加,如缺席不到,须照缺课同样的扣分,故成为人人都须共同学习的普遍行动;且贯持以整齐和协的规律,并非戏掉嚣张的。此种情形,现今受佛教教育的学生,必须注意。

通常所谓文武一致,佛教亦可谓禅教一致。禅中有办事禅,能耐劳忍苦办理各种艰难的事业。从前我在武昌创佛学院的时候,原有这种趋势,因为旧风习的惰性,于运动劳作仍未能与文学和教理融合一致地操练实行。这里也仍是一样,病的固然不多,但多数学生是没有精神,萎靡不振 。 从本学期起,每晨早殿下来,必须运动半点钟,习达摩十二手拳术等。中国拳术,如少林固源于佛教,而武当拳亦由少林转变而出。如回教徒,他们有武力能保卫自己和自教,近人每谓回教徒无不擅长国术。现在既知道国术原出少林僧的,我们要把他收回来,成为佛教僧的特长。由一教职员领导施行,至运动时先排队点名,如缺席者照缺课同样的扣分。将基本动作操练过后,或加学新者。并须整肃沉静,使此运动与修习禅定相近。如禅堂坐半枝香、跑半枝香,就是这个意思。修密宗禅法,也有金刚拳等。若系雨天,下早殿后,可于殿中跑香,亦须整队点名,全体行动。

又平常所谓卫生,都是消极的卫生,像少爷、小姐般的吹不得风,淋不得雨。而现在我们中国人及佛教徒,则都需要积极的卫生:要炼成不畏寒热,暑天能抗烈日,冬天能洗冷水,粗劣的食品都消化,艰苦的环境都能战胜,将身体炼成金刚般的坚实。身体健全,作事也就容易了。原有的劳作一小时,天晴则往外作,天雨可在院内多上一点钟课,晴时便可做两点钟劳作。必须认真的做,不是装幌子。比方能够跑山路,负薪谷,平治道路,整理森林,能将这些工作做好,将来自己主持事务时,也能自办。便与禅堂中能劳作者相连接,切于未来事业上的实用。此于一般教职员,也都以共同参加领导为原则。尚在壮年,没有到我这样已是老朽的,都要参加练习,振作精神,锻炼成文武一致,也就是禅教一致,工读一致,这是第一点。

二 群己一致

佛教之中,从前许多讲究修行的,都偏重于个人,或管一家,把自己门面作的庄严辉皇。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公众之物,则任意乱取或损坏,纵有爱好之心,都不外是为自己。如从前的禅堂,管众的执事,照顾禅堂之众人如护自己,而禅堂僧众也同样的爱护常住,敬重执事,这算是顶好的团体生活。所以宋朝大儒见到禅林生活,就说三代礼乐尽在僧家。但是从前禅堂的团体生活之训练,个人必须放下一切,所谓“身心交于常住,性命付于龙天”。说什么就是什么,如说皂角是地下生的,不得答是树上结的;这就是表现不能听私人的行动。我在清季末年,常看到由金山、高旻出来的禅和子,威仪整齐,动止安详,言动都很适当,入民国便大差了。虽然还是偏重个人独善,缺乏顾及大众相互为用的精神 ; 但是在中国,也是很希有了!

现在中国最需要养成爱护公众的公德心和团体的组织能力,道德习惯。因为向来是一盘散沙,几个人合拢来便七冲八突,不能发生群策群力的功用;而佛教之不能复兴,病也在此。因为没有群策群力的团体作用,才受外人无理的欺侮;倘是有这种力量的话,对外交涉则容易应付,决不致常受外人的侵害。而学问的修养,道德的培植,都可仗群众扶持,易得成功。希腊哲人论人为社会动物,但中国人向来失掉这种功用;有些人私德虽尽善尽美,一入群众团体,就乱七八糟。所以我们必须将个人道德与学问渗入团体中去修习,爱护团体如爱护自己,使他同我的床铺一样的清洁;觉到不完善处,即刻就去想合理的办法,帮助作好。换句话说,就大家要有爱护众人及团体的道德,不是单为私己的美德。这种心理的养成,固然居上位的尽法执行,而尤以在下位的人人有此精神。其不能养成公共道德习惯的原因,都由缺少团体组织和群众生活的训练。

去年、曾指导设立本院同学会,闻近已消沉,务要切实整理,健全组织,使在院同学有过相规,有善相劝,发挥私德,增进公德;对于离院同学,常常作种种连络,使本院精神发扬光大。孙中山先生的民权初步,就在训练民众能够开会,没有受过民权初步的训练怎么能够作成民治的基础!但这在佛教里面是本有的,僧就是和合众,就是有秩序有条理的团体。举行羯磨就是开会议,羯磨中的默然故清净,就是表示全体默认通过;失了羯磨作用就没有僧,所以须常开会议。中国人民向来没有民权初步的训练,但我们只要把僧羯磨制实行便可。民治的国民,必要多开会议。故不但是中国,就是世界各国的政府人民,常常都在会议席上;没有会议的习惯,决不能成功很好的民治。会议的根本精神,就要有公德心。能常有为世界人类、为中国、为佛教、为本院、为公共团体服务的精神。有了这种本质,表现之于会议,议而必决,决而必行。中国人向来都有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本院学生,必须将这些毛病痛改,从组同学会切实训练起来,做到群己一致。

三 器事一致

有人关于文字技巧上能够练习,于佛教教理不能深究。相反地、于教理深究的,文字又不通顺,往往辞不达意。本院特重藏文和国文,学生之中,或此长彼短,或彼短此长,只要及格,都还可以。若两种都不好,就不及格。文字是研究教理、宣扬教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佛教学理,要能够深入贯通,更于世间学问要能够消化融会,乃能明体达用。在发扬上固须有健全的身体,美善的道德,而汉藏文字的工具尤应善巧。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要做到器事一致。

四 结劝

你们能有这种修学的机会,比前人的缘法好得多。像我仅听过两三个经期,进过几个月禅堂;没有参加过研究修学的团体,只个人闭过数年关;于佛学国文之外,学过二三种外国文,都没有学成,所以都是偏缺不全的。在座的张纯一先生,七十多岁了,身体这样康强,因为他每日不间断体操,这是文武一致的好榜样。大家必须作到文武一致,群己一致,器事一致!文武一致的重体育,群己一致的重德育,器事一致的重智育;能够作到这三点,才算三育具备。最后还关照你们一句话:须照我所讲的三点去学,不能照我本人去学!因为我本是偏缺不全的;而且你们学我不容易成,纵学成了也不能令中国佛教复兴,必须照我讲的三点都学到,乃能复兴中国佛教。(心月记)(见海刊二十二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卷四(惟净译)·佚名
  卷五·佚名
  旧杂譬喻经卷下·佚名
  大乘庄严经论 第二卷·无著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一·佚名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二十四·彭绍升
  卷中·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八卷·蕴闻
  卷第二十二·佚名
  卷第三十·德清
  目次·宗密
  六字大陀罗尼咒经·佚名
  佛说辟除贼害咒经·佚名
  菩萨学处讲要(注一)·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宋词三百首(7)·朱祖谋

    端午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人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

  • 唐诗镜卷四十七·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四十七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十九 李贺【字长吉郑王之後七岁能属文为人纎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常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破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先立题然後为诗其辞尚

  • 卷十·佚名

    武纪解第六十八题解:武,武事。纪:纲纪。此篇类似兵书,讲用武的大法。币帛之间,有巧言令色,事不成。车甲之间,有巧言令色,事不捷。克□事而有武色,必失其德。临权而疑,必离其灾。□□不捷,智不可□,□于不足,并于不

  • 卷之七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覆讯名单(堂谕)同治十三年九月廿九日一一三○四-九·佚名

    淡水分府陈,覆讯脱逃跑勇温天送,堂谕:再限三日呈缴赃银物覆讯名单承温程差李禄计开 私记差带温天送〔堂谕〕再限三日内呈缴,如违,重比不贷。此谕。〔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讯(淡水分府陈)

  • 八八○ 谕内阁程明諲毋庸照大逆凌迟定拟着改为应斩立决·佚名

    八八○ 谕内阁程明諲毋庸照大逆凌迟定拟着改为应斩立决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七日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据三法司核奏河南生员程明諲为郑友清妄作寿文,内有「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语言悖逆,照大逆律凌迟

  • 卷三十二·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二 唐 张守节 撰 齐太公世家第二【括地志云天齐池在青州临淄县东南十五里封禅书云齐之所以为齐 者以天齐】          史记三十二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

  • 杜慧度传·沈约

    杜慧度,交阝止朱..人。祖籍京兆。他曾祖父杜元,当宁浦太守,于是迁居交阝止。他父亲杜瑗字道言。在州府做官做到日南、九德、交阝止太守。当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敢健壮有权力,威风盖过交州。李逊听说刺史滕遁之要到,便分派

  • 废太子元恂传·魏收

    孝文帝元宏有七个儿子。林皇后生废太子元恂。文昭皇后高氏生宣武帝元恪、广平文穆王元怀。袁贵人生京兆王元愉。罗夫人生清河文献王元怿、汝南文宣王元悦。郑充华生皇子元..,元..早夭,未及封王。废太子庶人元恂,字元道。

  • 元年·佚名

    (乙亥)元年大明景泰六年閏六月閏6月11日○乙卯,世祖與右議政韓確、左贊成李思哲、右贊成李季疄、左參贊姜孟卿,自議政府進闕,與兵曹判書李季甸、吏曹判書鄭昌孫、戶曹判書李仁孫、刑曹判書李邊、兵曹參判洪達孫、參議楊汀

  •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孔子

    【原文】 齐景公①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 ①齐景公:名杵臼,继齐庄公后继位,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②君君:前一个“

  • 尚书大传卷一·孙之騄

    松惕县教谕孙之騄辑易曰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书之所起逺矣至孔子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逺取近定可为世法者凡百二篇而为之序遭秦灭学燔书汉兴旁求儒雅闻故秦博士伏胜能传其业诏太常使掌故晁

  • ●洛京荷泽神会大师语·神会

    洛京荷泽神会大师示众曰:&ldquo;夫学道者须达自源。四果,三贤,皆名调伏。辟支、罗汉,未断其疑。等、妙二觉,了达分明。觉有浅深,教有顿渐。其渐也,历僧只劫犹处轮回;其顿也,屈伸臂顷便登妙觉。若宿无道种,徒学多知。一切在心,邪

  • 御选语录卷十六·雍正

      卷十六御制序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此慧灯。续佛慧命。到者里。唯证乃知非可测。见闻知觉。一点难容。才辨聪明。丝毫无涉。但将一句无义味话。似银山铁壁看去。一时不了。阅一岁。一岁不了。阅一纪。

  • 省庵法师语录目次·宝贤

    卷上  劝发菩提心文  涅盘会发愿文  回向偈(并叙)  念佛偈  念佛开示  示禅者念佛偈  念佛警策  示吕居士偈  警世偈  释迦如来舍利宝塔赞  阿弥陀佛像赞  观音大士像赞  示现观音像赞(并

  • 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莎士比亚

    《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晚年与人合写的戏剧,首次出版于1609年。故事情节大致是:主人公配力克里斯识破安提奥克斯父女的乱伦隐私,惧其权势,自己远航逃离本国。此后他颠沛流离,屡遭厄运。得知妻子

  • 鬼谷子神奇相法全书·王诩

    阅人先欲辨五形 金木水火土也。   陈图南云:金形方正色洁白,肉不盈兮骨不薄;木形瘦直骨节坚,色带青兮人卓荦;水形圆厚重而黑,腹垂背耸真气魄;火形丰锐赤焦燥,反露气枯无常好;土形敦厚色黄光,臀背露兮性乐静。吕尚云:木瘦金方

  • 济公诗词选·道济

    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活佛”。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