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追悼熊秉三张仲仁两先生

熊、张两先生之道德文章,政治慈善,已皆为世人之所共知,兹不赘述,而比因国势危迫,熊先生方以忧伤暴卒闻;而张先生又突来被辱殉节之噩耗,张先生之乾坤正气,尤使全国人心震悼为中外之崇正义公理者所同钦仰,亦实中华民国可歌可泣之一页荣哀历史!余自民国八年讲维摩于故都,与两先生相识以来,叨有十八年之友谊,悲感不能自已。试就两先生于佛教之关系略言之:秉三先生民元至民二间任国务总理之时,正值国事未定,全国佛教僧徒寺产大遭豪猾摧残掠夺,八指头陀寄禅老人奋起率全国佛徒为护持及振兴佛教之运动,组设中华佛教总会,全国佛徒公举寄禅老人为会长,并得先生欣然担任为副会长,于是民二后佛寺僧产始奠保障基础。已而先生谢绝政治生涯,办香山慈幼院等,二十余年来专从事救济生民之慈善事业,对于南北各方之弘护佛教法事,靡不随喜参加。民八、故都人士发起讲经会,请余讲维摩诘经,因是时与先生往还。前冬在沪上与先生晤别,适周二年,而先生忧国心重,并因所办平沪之慈幼等公益概沦敌区,竟于香港身故,能不追念护持佛僧之功德,告吾全国佛徒以同声一哭也哉!

仲仁先生蔼然仁者,民八故都讲经会,盖尝与庄思缄先生等共同倡导。旋隐居吴门故里,民十四曾发起于苏州北塔寺请余讲仁王、楞伽诸经,有李印泉先生等昕夕晤谈者历三月余。自是先生潜心诵佛,虽未始出为号召宣扬,而在吴县在苏省每关于拯济人民疾苦,保全地方名胜,护持僧寺,解救危难,固无不本菩提心菩萨行以行之者,则先生乃佛心而儒行者也。宜乎有此高风亮节之末后光明,以彪炳宇宙,照耀人寰,植立中华民族复兴之元气!

呜呼!两先生逝矣!余尤有深感者,则吾全国全世界之佛教徒,幸毋空谈自逸,当持般若禅定,学两先生之救人济众,则世间乃得佛教之真益。 (见海刊十九卷一期)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五·佚名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一·佚名
  富那奇缘品第五十六·佚名
  山家绪余集卷下·善月
  卷第十七·霁仑超永
  卷十三·赞宁
  卷二百六十二·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六·玄奘
  卷四百三十四·佚名
  俱舍论疏 第七卷·法宝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唐慧琳
  卷二·佚名
  卷二十八·赞宁
  法华问答·佚名
  印度之佛教无常与无我·梁启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欧阳修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寿州刺史张镒有重名,贽往见,语三日,奇之,请为忘年交。既行,饷钱百万,曰:“请为母夫人一日费。”贽不纳,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赐?”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德宗立,遣

  • 卷一百七十四·毕沅

      ◎宋纪一百七十四 ∷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柔兆执徐七月,凡三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   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   春,正月,庚寅,诏以建安郡王孜为皇子,改名禥,封永嘉郡王,御制《资善堂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八·徐乾学

    异俗礼下倭后汉书倭人死停丧十余日家人哭泣不进酒食而等类就歌舞为乐晋书倭人死有棺无椁封土为初丧哭泣不食肉已葬举家入水澡浴自洁以除不祥隋书倭国死者敛以棺椁亲宾就尸歌舞妻子兄弟以白布制服贵人三年殡于外庶人

  • 卷之六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谯国夫人洗氏传·李延寿

    谯国夫人洗氏,是高凉人。先世是南越的首领。部族有十多万家。夫人自幼贤慧明达。在父母家时,抚慰部众,能指挥军队,压制降服南越诸部。常劝宗族人行善,因此在本乡建有信义。越地人风俗喜好互相攻杀,夫人的哥哥南梁州刺史洗挺

  • 萧至忠传·刘昫

    萧至忠,秘书少监萧德言的曾孙。他少年时就做了京城管辖的卫尉,以清正严谨著称。他曾经与朋友相约在路边相候,正碰上风雪冻冽,很多人都到避风的屋檐下去,萧至忠却说:“哪里有与人相约为了怕风雪而失信的呢?”他一人在风雪中不

  • 王绂传·张廷玉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绂在未做官之前,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于九龙山,自号“九龙山人”。对于书法

  • 严观韶·周诒春

    严观韶 字凤成。生于广东香山。永久通信处。上海靑年会。已婚。初学于檀香山。为檀香山丽记报经理。光緖二十九年。自费游美。光緖三十四年。入鄂海阿大学。习商业。宣统元年。入埃瓦省立大学。宣统二年。入芝加哥大

  • 卷七十八·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七十八    明 湛若水 撰 抑浮末上【禁淫巧奢侈附】 易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臣若水通曰此圣人

  • 提要·诸锦

    【臣】等谨案补飨礼一卷国朝诸锦辑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人雍正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知县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左春坊左赞善锦以仪礼十七篇有燕礼有公食大夫礼而独无飨礼然其见于周官春秋传戴记者犹可

  • 卷下·佚名

    尔时会中有月实胜上童真。从座而起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见色因。云何见欲因。何见见因。云何见戒取因。佛告月实。智见智境。愚见愚境。智者见诸姝丽美色。了知秽唯是肉段筋骨脓血。大脉小脉大肠小肠。?册液脑膜肾心脾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五四)梵志品婆罗婆堂经第三(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东园鹿子母堂。尔时。有二人婆私吒及婆罗婆梵志族。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诸梵志见已。极诃责数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四·佚名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有居士担肉行为乌所夺。比丘乞食。彼肉堕比丘钵中。居士见钵中有肉。语比丘言。汝是恶比丘恶沙门。我肉乌所夺。今在汝钵中。比丘自念。我是恶比丘恶沙门。我当往作淫去。彼即作淫作已生悔。乃至佛

  • 卷第一·祖琇

    隆兴释教编年通论卷第一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东汉 永平七年。显宗孝明帝一夕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飞空而至。光明照於殿庭。旦问群臣。时大学闻人傅毅进曰。昔周昭王时。西域有圣人出世。名曰佛者。容

  • 北京岁时记·蔡省吾

    风俗志。蔡省吾撰。一卷。此书专记北京风俗。

  • 玉箓资度解坛仪·佚名

    玉箓资度解坛仪,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解坛仪乃玉箓斋仪之一,用于斋事已毕,解散坛席之时。行此仪旨在上启三清、玉帝等一切神灵,告明奉旨修玉箓大斋事圆功备,应依格奏功

  • 金丹正宗·胡混成

    金丹正宗,原题「五陵玄学进士胡混成编」。约出于南宋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论述内丹。谓先天祖炁为金丹之本,藏于人身玄关一窍。俗人因五情六欲迷乱而耗散先天祖炁,修真之士则返后天而复还先天,遂成神仙。

  • 老女人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佛在乐音处,与八百比丘,万菩萨俱。有穷贫老女,请问生老病死五阴六根四大等,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佛答,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兼说缘生众喻。老女开解。佛为出其往因,并记其往生极乐,后成佛道。老母经,老母女六英经皆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