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乡村与城市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之人生而论,大体说来,似乎人常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大群,从安定走向活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群与活动,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远离了自然,则此文化必渐趋枯萎。若大群泯失了孤独,此大群必渐成空洞。若活动损害了安定,此活动也必渐感怠倦,而终于不可久。

乡村是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的,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要城市化。人生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但这里有一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没有自然,哪来文化?没有个人,哪来群众?没有安定,哪来活动呢?人的心力体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而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动,来创造出文化,而不断上进,不断向前。但使城市太与自然隔绝了,长在城市居住的人,他们的心力体力也不免会逐渐衰颓。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却湮没他的个性。职业不安定,乃至居处不安定,在活动中会逐渐感到匆忙,敷衍,勉强,不得已。因此精力不支,鼓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面求刺激,寻找兴奋资料,乃至于神经过敏,心理失常,种种文化病,皆从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起。

一个乡里人走向城市,他带着一身的心力体力,怀抱着满腔的热忱与血气,运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来奋斗,来创造。他能忍耐,能应付。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却也是来消散精力的。一个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要休息,要遗忘。他的生活是退婴的,逃避的。他暂时感到在那里可以不再需要智慧,不再需要情感,不再需要意志与气魄。他也不再要紧张、奋斗与忍耐。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他那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他将渐渐恢复他的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

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人类最理想的生命,是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都市,从孤独中集成大群,从安定中寻出活动。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都市,已热闹的大群,已定形的活动中讨生活,那只是挣扎。觅享用,那只是堕退。问前途,也恐只有毁灭。想补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乡村,在孤独的安定中另求生机,重谋出路。

因此人类文化之最大危机,莫过于城市僵化,与群体活动之僵化。城市僵化了,群体活动僵化了。再求文化之新生,则必在彻底崩溃中求得之,此乃人类文化一种莫大之损失。大都市易于使城市僵化。严格的法治主义易于使群体僵化。近代托拉斯企业,资本势力之无限集中,与夫机械工业之无限进展,易于使工商业生产种种活动之僵化。此乃近代文化之大隐忧。百万人以上喧嚣混杂的大都市,使人再也感不到孤独的情味,再也经验不到安定的生活。在资本主义绝对猖獗之企业组织中,人人尽是一雇员,再也没有个性自由。而又兼之以机械的尽量利用,每一雇员,同时以做机械的奴隶之身份而从事,更没有个性自由之余地。个性窒息,必使群体空乏。在个性未全窒息,各自奔竞着找出路,?聚到几百万人以上的大都市中,在严格法治与科学的大组合,以及机械的无人情的使用中,人与人相互间,必然会引申出种种冲突来。现世界的不安,其症结便在此。

譬如一个武士,用全副重铠披戴起来,他势必找一敌人来决斗一番,否则便将此全副披戴脱卸,再否则他将感到坐立不安,食不知味,寝不入梦,老披戴着这一副武装,势必病狂而死。目前的世界,几乎对外尽在找敌人厮杀,对内又尽在努力求脱卸此一身重铠,同时亦尽在坐立不宁寝食不遑的心情中走向病狂之路。但我们须知,正因其是一武士,所以能披戴上这一副重铠。并不是披戴上了这一副重铠,而遂始成其为武士的。而没有披戴上这一副重铠的人,却因于惧怕那武士之威力,而急求也同样寻一副重铠披戴上,而他本身又是一羸夫,则其坐立不宁寝食不遑将更甚。其走向病狂之路将更速。若使遇到一敌人厮杀,其仍归于同一的死亡绝命,也就不问可知了。

人类从自然中产出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否则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之膺惩,为自然所毁灭。近代世界密集的大都市,严格的法治精神,极端的资本主义,无论其为个人自由的,抑或阶级斗争的,乃至高度机械工业,正犹如武士身上的重铠,这一个负担,终将逼得向人类自身求决战,终将逼得不胜负担而脱卸。更可怜的,则是那些羸夫而亦披戴上这一副不胜其重的铠胄,那便是当前几许科学落后民族所遭的苦难。这正犹如乡里人没有走进城市去历练与奋斗,而徒然学得了城市人的奢侈与狡猾。

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科学落后的民族,如何习得科学,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而活动。城市人如何调整科学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群体生活,依然回过头来重亲自然,还使人享受些孤独与安定的情味。这是现代人所面遇的两大问题。而其求解决困难的方法与途径各不同。这里需要各自的智慧,各自的聪明,谁也不该学步谁,谁也不须欣羡谁。

猜你喜欢
  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佚名
  纪妖篇第六十四·王充
  命相第二十五·佚名
  隐晦卷一·杨慎
  卷十三·孙奇逢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章 不我知·林语堂
  春秋纂言卷九·吴澄
  卷九·傅逊
  第62章·老子
  第11章 效特牲·戴圣
  坐禅品第五·释法海
  卷十一·佚名
  木村泰贤逝世之悼言·太虚
  新青年救国之新道德·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262_1 【晦日呈诸判官】韩滉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卷262_2 【听乐怅然自述(一作病中遣妓,一作司空曙诗)】韩滉   万事伤心对管弦,一身含泪向春烟。

  • 卷之九·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七言古体姑苏台金椎夜筑西山圡催作髙台贮●舞文身泽国构王基却

  • 留别日本·徐志摩

    我惭愧我来自古文明的乡国,我惭愧我脉管中有古先民的遗血,我惭愧扬子江的流波如今溷浊,我惭愧——我面对着富士山的清越!古唐时的壮健常萦我的梦想:那时洛邑的月色,那时长安的阳光;那时蜀道的啼猿,那时巫峡的涛响;更

  • 卷九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五目録【一百十六字】贺新郎【中】刘鎭李泳戴复古宋自逊【三首】严仁【三首】赵善扛毛幵洪咨夔【二首】卢祖皋【二首】高观国刘方叔李刘韩淲【二首

  • 卷七·温庭筠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七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送洛南李主簿【文苑英华作尉之官唐地里志洛南县属商州】 想君秦塞外因【一作应】见远【一作楚】山青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禄优仍侍膳官

  •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范晔

    郑兴 子众 范升 陈元 贾逵 张霸 子楷 楷子陵 陵弟玄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天凤中,将门人从刘歆讲正大义,歆美兴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诂,及

  • 列传第三十四 良政·萧子显

    傅琰虞愿刘怀慰裴昭明沈宪李圭孔琇之太祖承宋氏奢纵,风移百城,辅立幼主,思振民瘼。为政未期,擢山阴令傅琰为益州刺史。乃捐华反朴,恭己南面,导民以躬,意存勿扰。以山阴大邑,狱讼繁滋,建元三年别置狱丞,与建康为比。永明继运,垂心

  • 列传第十一 卫操 莫含 刘库仁·魏收

    卫操,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侠,有才略。晋征北将军卫瓘以操为牙门将,数使于国,颇自结附。始祖崩后,与从子雄及其宗室乡亲姬澹等十数人,同来归国,说桓穆二帝招纳晋人,于是晋人附者稍众。桓帝嘉之,以为辅相,任以国事。及刘渊、石勒之

  • 资治通鉴后编巻六十·徐乾学

    宋纪六十【起上章摄提格正月尽重光单阏七月凡一年有七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二年春正月癸卯以岁饥罢上元观灯 壬子命翰林学士承防王尧臣入内都知王守忠右司諌陈旭与三司较天下每岁财赋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五月甲子朔○丙寅予原任吏部尚书孙丕扬妻田氏祭一场开矿合葬丕扬列名并祭○戊辰以端阳节颁赐二辅臣上尊珍馔○己巳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言考察后吏部又有推升翰林科道之本虽黜陟有间总之与察典相关更望 皇

  • 九、记身体总检查·林语堂

    进医院,在女人是一种兴会,在男人,没有必要还是不进为是。我所见过的女人,进医院没有不是兴高采烈。在医院里她们可以逢旧友,结新欢,也可以交换新闻,互通消息,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么?再有谁来送花,谁来探访,日子就很好过了。记得有

  • 平准书第八·司马迁

    刘洪涛 译注【说明】《平准书》所述是汉代平准政策产生的由来,实际上系统介绍了汉武帝以前的富国政策。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政府是如何利用权力,扼杀、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以求解决自身财政

  • 葛洪传·房玄龄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祖父葛系,在吴国担任过大鸿胪。父亲葛悌,吴国灭后入仕晋,任过邵陵太守。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家中贫穷,自己白天上山打柴以换取笔墨纸张,夜晚读书抄写记诵,于是以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他性格清淡寡欲,没

  • 卷四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一礼略吉礼【六】释奠太学【臣】等谨按郑志列释奠及孔氏庙二门今循其例以太学祭典及阙里祭典分为二篇我皇上亲临丁祭特颁谕旨肇建辟雍驾临讲学礼隆乐备

  • 卷一·佚名

    歴代總紀天地未分之初,混混沌沌,無有陰陽清濁之辨。既而大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庶類繁顆。由是天地始爲天地,人物始爲人物。時我琉球,闢在福州正東偏南三里許,而分野與楊州呉越同屬女牛。星紀之次,倶在丑宮。【福建:北

  • 九年·佚名

    (戊戌)九年清順治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戊戌,命賜判敦寧閔馨男、知敦寧尹絅、前大司憲閔應亨、前參判韓必遠等米肉。蓋優老之典也。1月3日○庚子,以趙壽益爲大司憲,趙克善爲掌令,許穆爲持平。○贊善宋浚吉上疏,乞歸省先壠。又

  • 风雨之夜·凡尔纳

    《风雨之夜》(Frritt-Flacc)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有7个章节。吕克特里普的医生特里菲尔加只有对有钱人才肯出诊,对穷苦人则冷眼相待。这天夜里,风雨交加,附近的火山不时爆出团团火焰,住在瓦尔·卡尔

  • 泉翁大全集·湛若水

    诗文别集。明湛若水(号甘泉)著。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本集主要收入其语录,诗文仅数卷。大全集有嘉靖十九年(1540)岭南朱明书院刊本,续编有嘉靖三十四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