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1)。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2)。人之不善,何弃之有(3)?故立天子,置三分,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4)。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5)?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6)。
【题解】
本章,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归宿,既是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善人化于“道”,则求善得善;不善人化于“道”,则改过迁善。所以“道”为天下人所尊贵。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甲本“道”字损掩。乙本下“葆”字作“保”。傅、范作:“道者,万物之奥也,善人之所宝,不善人之所葆。”王本无“也”字及前“所”字。
景龙、敦煌,同诸王本。惟“所”下有“不”字。“注”,通行本作“奥”。《礼记·礼运》:“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注:“奥,犹主也,田无主则荒。”注:流入、流向,引申为聚。《周礼·天官·兽人》:“及声田,令禽注于虞中。”训注为聚。这里“注”训归宿。道者,万物之注,犹言道为万物之归宿。“葆”与“保”通。葆、保、宝三字声近义通。《管子·正世》:“窘则民失其所葆。”释葆为宝。武内义雄说:“敦、景、遂三本作‘所不保’,‘不’字恐衍。”其说甚是。
(2)《淮南子·道应训》《人间训》两引之,皆如此。劳健《古本考》从之。马王堆本甲乙本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加)人。”诸王本及景龙本同马王堆本。
傅本则作:“美言可以于市,尊言可以加于人。”范如傅,惟“尊言”作“尊行”。张松如说:“今众本皆去‘美行’之‘美’字,盖帛书已然。后世注家遂误以‘市’字绝句,截‘尊’字属下句,为‘尊行’以对‘美言’。王弼注:‘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于人也。’是王时已牵强作解。范注且云:‘“于市”上,疑脱一字。’傅本同范,而‘尊行’又作‘尊言’。是皆属展转传讹,愈樾、奚侗均已有所揭示,劳健曰:‘二句以“尊”、“人”为韵。必当如《淮南子》无疑。’甚是。”金其源《读书管见》:“‘市’者,《史记·项羽本纪》:‘以市于齐。’《索隐》:‘市,犹要也。’《礼记·檀弓》:‘献子加于人一等矣。’注,‘加,犹逾也。’谓言之美者,可以要求夫人之尊重;行之美者,可以逾越于人之凡庸也。”此解颇得老旨。
(3)河、王、傅、范诸通行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大致相同,惟甲本中间四字损掩,乙本末三字损掩。敦煌、龙兴碑及顾欢、赵至坚本,“何”作“奚”。蒋锡昌《校诂》:“顾本成疏:‘奚,何也。’是成作‘奚’。”张松如《校读》:“此言不善人化于道,亦改过任善。正如二十七章所说:‘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故不善人为道之所保也。”
(4)河上、王弼、景龙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若)坐而进此。”乙本“故”字及“共之”二字损掩。傅奕无“坐”字,句末有“也”字。范本“拱”作“珙”。易顺鼎说:“《左传》襄三十一年:‘叔仲带窃其拱璧。’杜注:‘拱璧,公大璧。’《玉篇》:‘珙,大璧也。’‘拱璧’,即‘珙璧’。王注谓为‘拱抱宝璧’,非是。”武内义雄说:“‘拱壁’,敦本作‘供之璧’,‘之’字恐衍。又‘驷马’,作‘四马’。”
(5)傅奕如此。王、范及景龙、开元、诸唐本,无“也”字。六朝写本,并无“何也”二字。马王堆本甲本作:“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乙本只残存一“古”字,馀尽损掩。
(6)傅、范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曰”字作“胃”(谓),“邪”字作“与”。六朝写本,“得”下有“之”字,劳健从之。严遵作“不求而自得”,王弼、景福“求以得”作“以求得”。景龙、敦煌、龙兴碑及严遵本,省去“邪”字,他本皆有之。
【今译】
“道”这东西,是万物的归宿,既是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漂亮的言词,可以骗取别人的崇拜;漂亮的举动,可以炫耀别人的耳目。人家如果做了坏事,(应该用“道”去感化他,)有什么必要把它抛弃?所以天子登位之时,大臣就职之时,虽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这样隆重)的仪式,还不如(不用仪式)单把“道”来进献。自古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道”这样重视,原因是什么呢?难道不是说,实行道以后,求善得善,有罪可免吗?所以“道”为天下人所尊贵。
猜你喜欢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晏婴 卷一百三十四 历代一·黎靖德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五·陆世仪 好恶不等于是非·孔子 卷六·黄道周 第五章 16·辜鸿铭 凡例·山井鼎 硕人·佚名 墨子卷十四·墨子 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佚名 优波离品第八·佚名 卷第七·佚名 德音孔昭之邹校长教育谈·太虚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宗镜录卷第五十八·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