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62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1)。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2)。人之不善,何弃之有(3)?故立天子,置三分,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4)。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5)?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6)。

【题解】

本章,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归宿,既是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善人化于“道”,则求善得善;不善人化于“道”,则改过迁善。所以“道”为天下人所尊贵。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甲本“道”字损掩。乙本下“葆”字作“保”。傅、范作:“道者,万物之奥也,善人之所宝,不善人之所葆。”王本无“也”字及前“所”字。

景龙、敦煌,同诸王本。惟“所”下有“不”字。“注”,通行本作“奥”。《礼记·礼运》:“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注:“奥,犹主也,田无主则荒。”注:流入、流向,引申为聚。《周礼·天官·兽人》:“及声田,令禽注于虞中。”训注为聚。这里“注”训归宿。道者,万物之注,犹言道为万物之归宿。“葆”与“保”通。葆、保、宝三字声近义通。《管子·正世》:“窘则民失其所葆。”释葆为宝。武内义雄说:“敦、景、遂三本作‘所不保’,‘不’字恐衍。”其说甚是。

(2)《淮南子·道应训》《人间训》两引之,皆如此。劳健《古本考》从之。马王堆本甲乙本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加)人。”诸王本及景龙本同马王堆本。

傅本则作:“美言可以于市,尊言可以加于人。”范如傅,惟“尊言”作“尊行”。张松如说:“今众本皆去‘美行’之‘美’字,盖帛书已然。后世注家遂误以‘市’字绝句,截‘尊’字属下句,为‘尊行’以对‘美言’。王弼注:‘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于人也。’是王时已牵强作解。范注且云:‘“于市”上,疑脱一字。’傅本同范,而‘尊行’又作‘尊言’。是皆属展转传讹,愈樾、奚侗均已有所揭示,劳健曰:‘二句以“尊”、“人”为韵。必当如《淮南子》无疑。’甚是。”金其源《读书管见》:“‘市’者,《史记·项羽本纪》:‘以市于齐。’《索隐》:‘市,犹要也。’《礼记·檀弓》:‘献子加于人一等矣。’注,‘加,犹逾也。’谓言之美者,可以要求夫人之尊重;行之美者,可以逾越于人之凡庸也。”此解颇得老旨。

(3)河、王、傅、范诸通行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大致相同,惟甲本中间四字损掩,乙本末三字损掩。敦煌、龙兴碑及顾欢、赵至坚本,“何”作“奚”。蒋锡昌《校诂》:“顾本成疏:‘奚,何也。’是成作‘奚’。”张松如《校读》:“此言不善人化于道,亦改过任善。正如二十七章所说:‘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故不善人为道之所保也。”

(4)河上、王弼、景龙如此。马王堆本甲本作:“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若)坐而进此。”乙本“故”字及“共之”二字损掩。傅奕无“坐”字,句末有“也”字。范本“拱”作“珙”。易顺鼎说:“《左传》襄三十一年:‘叔仲带窃其拱璧。’杜注:‘拱璧,公大璧。’《玉篇》:‘珙,大璧也。’‘拱璧’,即‘珙璧’。王注谓为‘拱抱宝璧’,非是。”武内义雄说:“‘拱壁’,敦本作‘供之璧’,‘之’字恐衍。又‘驷马’,作‘四马’。”

(5)傅奕如此。王、范及景龙、开元、诸唐本,无“也”字。六朝写本,并无“何也”二字。马王堆本甲本作:“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乙本只残存一“古”字,馀尽损掩。

(6)傅、范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曰”字作“胃”(谓),“邪”字作“与”。六朝写本,“得”下有“之”字,劳健从之。严遵作“不求而自得”,王弼、景福“求以得”作“以求得”。景龙、敦煌、龙兴碑及严遵本,省去“邪”字,他本皆有之。

【今译】

“道”这东西,是万物的归宿,既是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漂亮的言词,可以骗取别人的崇拜;漂亮的举动,可以炫耀别人的耳目。人家如果做了坏事,(应该用“道”去感化他,)有什么必要把它抛弃?所以天子登位之时,大臣就职之时,虽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这样隆重)的仪式,还不如(不用仪式)单把“道”来进献。自古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道”这样重视,原因是什么呢?难道不是说,实行道以后,求善得善,有罪可免吗?所以“道”为天下人所尊贵。

猜你喜欢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晏婴
  卷一百三十四 历代一·黎靖德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五·陆世仪
  好恶不等于是非·孔子
  卷六·黄道周
  第五章 16·辜鸿铭
  凡例·山井鼎
  硕人·佚名
  墨子卷十四·墨子
  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佚名
  优波离品第八·佚名
  卷第七·佚名
  德音孔昭之邹校长教育谈·太虚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宗镜录卷第五十八·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金粟词话·彭孙遹

    ○词以自然为宗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乃造平澹耳。若使语意澹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乎绝唱矣。○论吴周词宋人张玉田论词,极推少游、竹屋、白石、梅、梦窗诸家,而

  • 76.寒山子:诗十一首·施蜇存

    寒山子是王梵志以后的又一位唐代通俗诗人。王梵志的诗,从宋代起已经失传,直到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唐人写本,我们现在才能见到。寒山子的诗,历代都有刻本,至今流传着。但是,寒山子这个人,以及他的诗集,还有许多疑问,没有解决。现在

  • 梁本纪第三·欧阳修

    末帝,太祖第三子友贞也。为人美容貌,沈厚寡言,雅好儒士。太祖即位,封均王,为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化二年六月,太祖遇弑,友珪自立,杀博王友文,以弑帝之罪归之。以王为东京留守、开封尹,敬翔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 目録·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史通通释目録     史评类内篇卷一六家第一卷二二体第二    载言第三本纪第四    世家第五列传第六卷三表历第七    书志第八卷四论赞第九    序例第十题目第十一

  • 卷四十·五代(前后蜀)·蒋一葵

    【王后主衍】 〔字化源。建幼子,小徐妃生也。建闻成都徐氏二女并有国色,纳后宫,姊为淑妃,妹为贵妃。衍继位,册贵妃为太后,淑妃为太妃。衍好私行,往往宿于娼家酒楼。索笔题曰:“王一来去。”恐人识之,乃禁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隆庆三年八月壬寅朔秋分 上亲祭夜明于夕月坛 命成国公朱希忠分献○甲辰礼部奏大阅之礼古昔所重在成周之世职列夏官自汉唐以来事载国史迨我 宣 英二圣相继举行成宪昭然遗烈未远兹遇 皇上焕启神谟光脩令典建熙朝之盛事

  • 卷之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九 三味书屋·周作人

    旧日书房有各种不同的式样,现今想约略加以说明。这可以分作家塾和私塾,其设在公共地方,如寺庙祠堂,所谓“庙头馆”者,不算在里边。上文所述的书房,即是家塾之一种,——我说一种,因为这只是具体而微,设在主人家里,请先生来走教,不

  • 张彝传·李延寿

    张彝,字庆宾,清河东武城人。曾祖父张幸,任慕容超属下的东牟太守,归顺北魏,赐爵为平陆侯,位至青州刺史。祖父张淮之继承官位,又任青州刺史。父亲张灵真,早亡。  张彝性格坚强,有风骨气节,博览经典史书,继承了祖父的侯爵。与卢阳

  • 杜范传·脱脱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从祖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从祖是朱熹的学生,到杜范时学问更加显著。嘉定元年(1208)杜范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调为金坛县尉,又调为婺州司法。绍定三年(1230),杜范担任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

  • 赵开传·脱脱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及第。大观二年(1108),权辟颿正。由于举荐改变官秩,全家迁居京师,买田尉氏,同四方贤俊交游,因此洞察到天下利弊应当除去和施行的。像这样经过七年时间,慨然有变革除弊的志向。宣

  • 唐纪一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年(戊寅、618)·司马光

    唐纪一 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 [1]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1]春季,正月丁未朔(初一)。隋恭帝下诏允许唐王佩带宝剑穿鞋上殿朝见,行礼时不必通报姓名。 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

  • 卷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五职官考【九】直省官员总督统辖文武军民为一方保障直隶一人【兼巡抚事】江南江西一人福建浙江一人湖北湖南一人陕西甘肃一人【兼甘肃巡抚事】广东广西一人四川一人【兼巡抚事】云南贵

  • 卷五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七柔远人一康熙五年丙午五月乙未敕谕安南国王黎维禧曰自尔父抒诚进贡以来朕遣使锡赉恩礼有加兹海宼杨二杨三黄明标等久逋天诛在尔

  • 卷三十六 论语十八·黎靖德

      ◎子罕篇上   △子罕言利章   行夫问"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曰:"罕言者,不是不言,又不可多言,特罕言之耳。罕言利者,盖凡做事只循这道理做去,利自在其中矣。如'利涉大川','利用行师',圣人岂不言利。但所以罕言者,正恐人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戒品第十之二   如是菩薩[一]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有違犯及無違犯是染非染輭中上品應當了知。若   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二]日

  • 壬学琐记·程树勋

    唐时功令,以奇门、雷公、六壬为三式,雷公即太乙,所谓太乙雷公式是也。唐时禁奇门、雷公不传,惟六壬便于民用,不涉兵事,故不之禁,传其歧多,精者独鲜。

  • 周礼详解·王昭禹

    四十卷。宋王昭禹撰。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昭禹未详何人。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并记其字光运,其它皆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周礼详解》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