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六十二

 

  卷262_1 【晦日呈诸判官】韩滉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卷262_2 【听乐怅然自述(一作病中遣妓,一作司空曙诗)】韩滉

  万事伤心对管弦,一身含泪向春烟。

  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

  卷262_3 【题弟臮《述书赋》后】窦蒙

  受命别家乡,思归每断肠。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

  吾弟当平昔,才名荷宠光。作诗通小雅,献赋掩长杨。

  流转三千里,悲啼百万行。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

  卷262_4 【迎春东郊】张濯

  颛顼时初谢,句芒令复陈。飞灰将应节,宾日已知春。

  考历明三统,迎祥受万人。衣冠宵执玉,坛墠晓清尘。

  肃穆来东道,回环拱北辰。仗前花待发,旂处柳疑新。

  云敛黄山际,冰开素浐滨。圣朝多庆赏,希为荐沈沦。

  卷262_5 【题舜庙】张濯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蒲坂城边长逝水,

  苍梧野外不归云。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卷262_6 【迎春东郊】王绰

  玉管潜移律,东郊始报春。銮舆应宝运,天仗出佳辰。

  睿泽光时辈,恩辉及物新。虬螭动旌旆,烟景入城闉。

  御柳初含色,龙池渐启津。谁怜在阴者,得与蛰虫伸。

  卷262_7 【邯郸少年行】郑锡

  霞鞍金口骝,豹袖紫貂裘。家住丛台近,门前漳水流。

  唤人呈楚舞,借客试吴钩。见说秦兵至,甘心赴国仇。

  卷262_8 【陇头别】郑锡

  秋尽初移幕,沾裳一送君。据鞍窥古堠,开灶爇寒云。

  登陇人回首,临关马顾群。从来断肠处,皆向此中分。

  卷262_9 【度关山】郑锡

  象弭插文犀,鱼肠莹鸊鹈。水声分陇咽,马色度关迷。

  晓幕胡沙惨,危烽汉月低。仍闻数骑将,更欲出辽西。

  卷262_10 【出塞】郑锡

  关山落叶秋,掩泪望营州。辽海云沙暮,幽燕旌旆愁。

  战馀能送阵,身老未封侯。去国三千里,归心红粉楼。

  卷262_11 【玉阶怨】郑锡

  长门寒水流,高殿晓风秋。昨夜鸳鸯梦,还陪豹尾游。

  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那及轻身燕,双飞上玉楼。

  卷262_12 【千里思】郑锡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惟馀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卷262_13 【襄阳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卷262_14 【送客之江西】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更有高唐处,知君路不迷。

  卷262_15 【望月】郑锡

  高堂新月明,虚殿夕风清。素影纱窗霁,浮凉羽扇轻。

  稍随微露滴,渐逐晓参横。遥忆云中咏,萧条空复情。

  卷262_16 【出塞曲】郑锡

  校尉征兵出塞西,别营分骑过龙溪。沙平虏迹风吹尽,

  雾失烽烟道易迷。玉靶半开鸿已落,金河欲渡马连嘶。

  会当系取天骄入,不使军书夜刺闺。

  卷262_17 【秦人谣】古之奇

  微生祖龙代,却思尧舜道。何人仕帝庭,拔杀指佞草。

  奸臣弄民柄,天子恣衷抱。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

  中国既板荡,骨肉安可保。人生贵年寿,吾恨死不早。

  卷262_18 【阮客旧居】李阳冰

  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人间不到处,今日此中行。

  

猜你喜欢
  卷七百九十九·彭定求
  卷四百九十九·彭定求
  卷四十四·彭定求
  ◆谢□□宗可(咏物诗)·顾嗣立
  第四折·郑光祖
  卷46 ·佚名
  卷八·曹庭栋
  芳蘭轩集补钞·吴之振
  卷五十五·郭元釪
  前集卷一·孙存吾
  卷四十九·徐倬
  诗女史纂卷之十二·田艺蘅
  众香国(清)众香主人 撰·张次溪
  提要·申佳胤
  卷六·张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范成大·唐圭璋

      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于靖康元年(1126)。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进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绍熙四年(1193)卒,年六十八。谥文穆。有石

  • 第四折·佚名

    (苏文顺引张千、俫儿上,云)自家苏文顺。前日教张千买了个小厮,执着银唾盂,还不勾一两日,他将唾盂儿不见了。必然递盗与他大的拿去。张千,把这小厮吊将起来。(张千吊俫科)(净上,云)自从做了甲头,好生自在。我前后游玩一回,来到

  • 96.六言诗·施蜇存

    我国初民时代的诗歌都是四字一句,最早的如《尧民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等谣谚,皆见于古书所引。《诗经》是周代诗的结集,全是四言诗了。大约到战国后期,南方的楚国人歌唱四言诗的时候,在句中或句尾加上一个和声

  • 卷之三十四·佚名

    洪武元年八月己巳朔诏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诏曰朕惟建邦基以成大业兴王之根本为先居中夏而治四方立国之矢见模最重自赵宋末世夷狄入主中国今百有余载其运乃终群雄分争未有定于一者民遭涂炭亦已极矣朕以布衣当扰攘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大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敕脩 万历五年正月己丑朔 上御皇极殿群臣朝贺 甲午 上亲享 太庙 乙未礼部请于仲春诹吉 圣驾祭先农之神行躬耕籍田礼 命候七年春行 丙申 上

  • 卷六十·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六十       宋 苏辙 撰滑稽列传第三十七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諌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牀防以脯马病肥死使羣臣防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

  • 第十五卷 高邮 兴化 宝应 泰州 东台·缪荃孙

    高 邮经 部周易传十卷书解十三卷 宋·孙 觉书义口述一卷春秋经社要义六卷 孙 觉春秋经解十五卷春秋尊王四卷 孙 觉春秋学纂 孙 觉周易说十卷诗义十卷 中庸义 乔执中书经集解 明&m

  • 严嵩传·张廷玉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身材修长,眉毛稀疏,嗓音宏大。孝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任庶吉士,又授为编修。因病辞职回乡,在钤山读书十年,赋诗做文,在当地颇有清誉。后重返朝廷,不久晋升侍讲,代理南京翰林院事务。召任国子监祭酒。嘉

  • 165.郭子仪单骑退回纥·林汉达

    郭子仪手下有一名大将叫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中立过战功。他不满意唐王朝对他的待遇,发动叛变,派人跟回纥和吐蕃联络,欺骗他们说,郭子仪已经被宦官鱼朝恩杀害,要他们联合反对唐朝。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带引回纥、吐蕃几十万大

  • 卷十六 十六之三·孔颖达

    《棫朴》,文王能官人也。棫,雨逼反。朴音卜,沈又符卜反。芃芃棫朴,薪之槱之。兴也。芃芃,木盛貌。棫,白桵也。朴,枹木也。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笺云:白桵相朴属而生者,枝条芃芃然,豫斫以为薪。

  • 抱朴子內篇卷之七   塞難·王明

    或曰:「皇穹至神〔一〕,賦命宜均,何為使喬松凡人受不死之壽〔二〕,而周孔大聖無久視之祚哉?」抱朴子曰:「命之脩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

  • 卷第二十七·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七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说等锡下 示弘传禅人 夫为学者。发大信心。成大力势。於大乘圆顿法门。成办大事。如觅诸味先饮醍醐。复得余食。知苦涩故。不然。於众味中而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四·函可

    门徒比丘 今庐 今又 重梓小参小参,云:“古人道:‘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诸佛诸祖出世,只教你行得便是,并不曾要尔会说会道。于今末法时代,只贵空谈,但有行得一分底,便胜那说得十丈

  • 闲情偶寄·李渔

    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

  • 重阳分梨十化集·王重阳

    道教著作。金代王喆撰,门人朱抱一编,二卷。卷首有宁海州东牟乡贡进士马大辨序,撰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癸卯(1183年),述马丹阳夫妇入道本末甚详。谓分梨十化者,乃王重阳初化马丹阳时,令其弃家学道,马丹阳夫妇未肯轻从,王乃锁庵

  • 道德真经注·李荣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

  •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佚名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仅二百余字。谓天之三光与人身相应,人若耳不乱听,眼不恶视,鼻不闻嗅,口不杂昧,则「虚中三光,周流遍体」,寿命可与天同。能服金液还丹,亦

  • 金渊集·仇远

    元诗别集。6卷。仇远撰。原书久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金渊集》6卷。四库馆臣认为,姚广孝对仇远诗“推挹甚至,盖深倾倒于远者。故其监修是书(指《永乐大典》),载之独伙。疑其全部收入,所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