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青年救国之新道德

──二十一年十一月在厦门新青年会讲──

厦门在中国已成了一个新兴的都市,在这新兴都市的厦门而成立贵会──新青年会,我今天有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在座的诸君聚首一室,觉得非常的欢喜!所谓新青年会,必定负有能抓住新时代的新生命的需要,站在新时代最前线而促进国家社会之进步;这样才能充分的表现新青年整个的精神。所以、今天和在座诸君来谈谈新青年救国之新道德,我觉得这种需要,在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中国为较重要的一种需要。

无论那一个国家,在历史上一个一个的时代,都有过它一种一种的需要,产生各样不同的文化、道德、经济等等。就在我们现在的中国看起来:在这六七十年中经过许多内乱和外患,尤其是近三五年来接二连三的“天人交迫,内外夹攻”,危急的情形,一天严重一天。在这严重时期的中国,感觉较为敏锐的青年,都喊著救国的呼声。所以、在这危急存亡之秋的新青年,应当要认清什么是我们最适合最需要的问题?摆在我们眼面前的事实,全国人民都处在重重困苦之中不能挣脱,我们最觉得需要的是什么?就是修明政治以安内,强固军备以御外,这就是现代国家需要建设的政治和军事;这在一般人都觉得有这种需要。

但是这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蕴蓄在里头,中国自清末“中英鸦片之战”、“中法之战”、“中日之战”以来,全国人民何尝没有觉到这强有力的政治和军备的需要;而且有很久实际的运动,足足经过了四十多年一直到现在。实际,不但政治没有进步和国防没有充分的准备,国际没有相当的地位和人民没得享应有的权利幸福;反而政治愈腐败,国防力量非常薄弱,人民处在水益深火益热,国际声誉日以堕落!这是什么原因?中国近年来外祸内患,当然有它的原因:就是在这六十年来受列强的文化的侵略,经济的侵略,政治的侵略等等的结果。帝国主义的列强立国的精神,唯一的政策:是把其他的弱国被视为殖民国的销货商场的国家,所有富源原料,用政治上的威力贱价的收买;用科学方法制造物品,重新以重价销到殖民地的国家中去。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政策──经济的侵略,再加之以文化、政治等利诱威迫,给中国原来自给自足、自保自安的精神以重大的打击,将数千年来民族所固有的文化、道德、政治、经济等根本的破坏;因此全国人民的思想行为都越却常轨,呈其崩溃离析的现象,成功今日社会混乱不安、灾患纷来的局面。这大部原因,就是中国处在列强帝国主义之下的结果。帝国主义的列强之所以能在弱国间这样的横行,因为它比较的有健全的政治和强大的军备;我们中国要想打条出路和帝国主义的列强相周旋,也须有健全的政治和强大的军备,方足以建立现代的新中华民国。虽然这两种──健全的政治和强大的军备──不是从空想上所能产生,是建筑在国民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力的基础上面的。倘是国民不能生产或生产落后,社会经济破产或非常薄弱,那么、想专从事政治上改革和军实上准备,必定造成朝三暮四的政府和军阀混战的局面;把国民原有的生产力和社会原有的经济力,更加摧残击毁了。好像一个有病的人,叫他负两三百斤重的东西,不但身体上加以重大的创伤,连所负的东西也被碰碎。中国近来的现状,正在这样病态中过日子!

在这建立现代国家的两大需要,就是:一、国民生产的能力增加,二、社会经济的合理组织;也早已为我们中国的政治社会运动者所知道,也已经过相当的时期。然而事实上不但没有什么成效给我们看到,且愈暴露一切一切的弱点,这又是一个什么原因?  我最近年来漫游南北,观察都市与农村的生活底畸形,真是替我们中国前途抱著无限的悲观!在离都市稍远,甚至城内与城外为界的农村,经济已穷窘到极点。明白地讲一句,现在中国内部农村经济已完全破产了。在交通稍便利的都市方面,将内地的经济吸收集中在富绅、商人的手中,受著西洋物质的诱惑,都趋著繁华奢侈的风尚,多不肯从事实际的生产,专想不劳而获现成攫取的享用。有权力者施用其淫威,无权力者运用其奸巧,上至政府人员,下至贩夫走卒,都在这个活计里头,相习成风,披靡天下。因此、成功为不能使两人彼此相信的团体产生,为公之心减到冰点,为私之心增到沸点,卒至父子不相容,夫妻相反目;这样堕落的国民,只有把已有的消灭,不能将未有的新生。欺诈的行为日发达,诚信的行为全无!所以、民国二十一年以来,国体政治以及社会各种运动,虽曾搬进西洋强国建立种种的主义制度,在西洋各国行之有利者,一到中国通统变成有害无益的东西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这就是中国一部分稍有知识的国民,受西洋文化的侵略,把原有数千年来传下的道德观念打破,西洋国民的道德又没有养成功,只学得一点皮毛的洋化,叫这样的无道德的人民来救国,那是办不到的事情。这样、救国之道,虽重在国民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力的培养,尚较这两种尤为基本的是:国民的道德。

道德的范围很宽泛,意义较深切而为现在中国国民最需要最为对症之药的,觉得有如下的几种:中国一般习染都市生活的国民,忘记了全国多数国民的贫困,把自己由淫威、奸巧、欺诈行为所得的财产尽量的挥霍,过著奢侈淫靡的生活。应当觉醒过来!把有用的精神和金钱来施之于实益生产的建设,不作过度的挥霍,不肯奸巧、投机不劳而获现成攫取人家的东西,而从事用自己的身手体力去获得应有的报酬。上面的两条:第一是“俭朴”,第二是“勤劳”。还有对于整个的国家,私人的友朋,应当去却虚伪欺骗的行为,养成光明磊落的胸襟,一切一切的行径,处处示人以“诚信”、不使人有所怀疑;这是第三重要的条件。复次、有了诚信的道德,把向来不能于二人以上团体欺诈相尚的风习完全扫除;在在昭人以为公亡私,且真能做到为公亡私的德行。由二人以上团体“为公”之心,扩而充之达到为整个民族国家的德行,这是第四重要的条件。

有了“俭朴”的德行,就是消极的抵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唯一的救兵;有了“勤劳”的德行,国民的生产力可以无限的增加,就是打破贫困唯一的大道;再加以彼此“诚信”相孚,“为公”忘私;社会的经济,国家的富源,有组织的条理,便会整个活动新生起来了。于是政治的建设,军备的建设,都从这新生活运动中健全强大的起来!好像一个人的年龄体力正在发育健全的新青年,而成立为所谓新青年的中华民国。现在中国的思想学说,可说复杂混乱之至。纵使有人出来提倡一种道德,作全民的运动,但仍不免有最大的困难。例如:甲提出一种依据他的学说的道德主张实行,同时必有个乙依据另外一种相反的学说来非难。乙可以针锋相对地来攻击,谓甲的学说之不澈底不圆满或完全的错误;此所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结果,形成愈搅愈乱,愈不能使一般人认出谁是谁非,这正是现在中国学说界的流行病,也就是我们全国人民思想混乱的来源。因此、想成立一种道德以作救国的运动,到了这里,也成为山穷水尽,没有办法。在我个人从各种学说的观察得来的自信力,假使有一种平实易行、条理严密且深合于人生要求底道德原理,有颠扑不破的理论和实践的可能性者,那么、只要有人从事研究专意提倡,必成功为有力量底道德的运动!生存和繁荣而发达向上的心理,是人类根本的要求。假使有一种道德,合于这人类欲望通性的原理,这种道德自然投合人们的胃囗,自然是为人们所要求;人们对于这道德,将如火向上、如水就下的不期行而行的一致趋进。

古代的依据多神教、一神教底教义的道德,在现在成为已祭之刍狗;玄虚的一元、二元、多元、做最后依据的哲学,也被人视为纸上空谈;这些这些,都失却时代性的。真能合于人类生存的道德原理,在佛教具体上发现有两条原理,可以合于现代人类道德的原理:一、众缘主伴之互成;二、唯识因果之相续。

申明“众缘主伴之互成”的意义,就是阐显全宇宙间事事物物,没有那样东西离却一切的主因助缘单独地存在。例如汽车的行动,有车身、车夫、车道等主因助缘的互助以成功汽车的行动。如新青年会的成立,也靠著基本的会员的运动,其他会员的加入、和会所、会则等等众缘互助而成立。推至于各社会团体事业,都是建设在这基础原理的上面。一个人是不能单独生存的道理,也至为明显;其有待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的成就,也自无待言。因此、无论何人的行动,不能损害他人或其他的团体国家等,损害其他,就是损害自己利益的来源。能明白这种道德的原理,知道公共团体社会国家事业的发达繁荣,就是个己生命的繁荣发达。那么、人们对于自己有益的道德的实行,自然如火始燃、如泉始流地乐于趋行。

复次、“唯识因果之相续”:宇宙间的天然界和人为界,所有事实的现象先后之迹,稍一观察,莫不含有心理现象因果的至理。最近的为我们日常经验所得到的心理现象来讲,如现在现起一种好的或坏的心理现象的作用,都由过去经验所给与,同时又可影响于将来。不但个人这样,就社会群众的心理,也是如此。各个社会的风尚好坏,一方面由过去的风尚好坏所给与,同时又影响到未来,这种前因后果关系非常明显。所以、现在有些人掩饰自己不道德行为,假藉一种好听的名词来欺群众,说什么“只为目的,不问手段”,实际上去扰乱社会人群,造成一种可恐怖的危状。倘能了解唯识因果相续的道理,就明白要达到未来好的目的,是由现在好的行为得来;反之、现在专事捣乱、穷凶极恶的行为,将来必食恶果。个人如此,整个社会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想中国建设成功为现代强大的国家,须从我扪全国人民改变恶的行为而成为道德的行为做始基,有好因必获好果,也是宇宙因果的之理。

综合上面的意义,中国想成立一个现代的新国家,须有健全的政治和充实的军备;但要完成这两件事业,须有多量的国民生产力和合理的社会经济;但造成国民的生产力与经济,全国的国民应有俭朴、勤劳、诚信、为公八字,做道德行为的标准。但这道德行为,须建立在“众缘主伴之互成”,和“唯识因果之相续”的原理上方能巩固。所以、一切的行为,合于这两条原理的,是道德的行为;否则、是不道德的行为。故这两条虽极其简略,实可包括佛教的精髓,整个佛教的教义渊海,都从这源泉中流出而建立佛教的教法。(芝峰记)(见海刊十四卷二号)

(附注) 自“道德的小论战”中录出。

 


猜你喜欢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二·明佺
  四分律卷第一(初分之一)·佚名
  第十 死前经之义释·佚名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十·佚名
  三弥底部论卷中·佚名
  序·野竹福慧
  卷十八·赞宁
  語錄卷上·铁壁慧机
  目次·佚名
  起世经卷第八·佚名
  大威怒乌刍涩么仪轨经·佚名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遵式
  法句譬喻经地狱品第三十·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正旦同大末、二末上,正旦云)老身陈婆婆的便是。今有大哥二哥都做了官也,则有三哥上朝求官应举去了,必然为官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为甚么儿孙每志气高?托赖着祖上阴功厚。一个曾前年登了虎榜,一个便去岁可兀的占了鳌

  • 卷十九·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九     元 方回 编酒类 诗与酒常并言未有诗人而不爱酒者也虽不能饮者其诗中亦未尝无酒焉身入醉乡无畔岸心与欢伯为友朋山谷奇语以非律不与兹选亦律之变格宜附书诸此 五言【十九首】

  • 卷五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杨炯杨炯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年十一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恃才简倨人不容之武后时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迁婺州盈川令卒於官中宗即位以旧僚赠

  • 御选明诗卷七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七十八七言律诗十一王守仁次壁间杜牧韵春山路僻问归樵为指前石迳遥僧与白云还暝壑月随沧海上寒潮世间老去浑无赖游兴年来独未消回首孤帆又陈迹疎钟隔渚夜迢迢夜宿浮峰次谦之韵日日春山不厌寻

  • 列传第一百二十·刘昫

    ○裴度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祖有邻,濮州濮阳令。父溆, 河南府渑池丞。度,贞元五年进士擢第,登宏辞科。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高等,授河阴县尉。迁监察御史,密疏论权幸,语切忤旨,出为河南府功曹。迁起居舍人。

  • 卷二百六十 列传四十七·赵尔巽

      姚启圣子仪 吴兴祚 施琅朱天贵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郊行,遇二卒掠女子,故与好语,夺其刀杀之,还

  • 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七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叙·文秉

    忆童时侍先君子,言及世务,未尝不致叹於门户也。 盖门户之局,胎兆於娄东,派岐於四明,衅开於淮抚,而究以国本为归宿。其为东林者,则羽翼国本者也。其为四明者,则操戈东林者也。外此,则秦、晋、齐、楚、西江称强,然声应气求,要不出

  • 孔范传·李延寿

    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陰人。曾祖父孔景伟,是齐朝的散骑常侍。祖父孔滔,是梁朝海盐县令。父亲孔岱,历任清雅显要之职。孔范从小好学,博览史籍。陈太建年间,任宣惠将军江夏王陈伯义长史。陈后主即位后,作都官尚书,和江总等人都是后

  • 十三年·佚名

    (壬戌)十三年清同治元年春正月1月1日○甲申,敎曰:「領府事今年洽滿八耋,而唱名之星紀,又一周矣,齒德俱邵,福祿竝臻,歷事四朝,旣康且寧,此卽邦家之瑞也。況其科名之爲純考舟梁慶科乎?年與位之如此大臣處地者,得蒙几杖之賜,厥有故事之

  • 卷十·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卷十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三颂清庙鲁诗刘向曰文王旣没周公思慕歌咏其德齐诗韦成曰清庙之诗言交神之事无不清静韩诗传曰颂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庙一章也【后汉祭祀志东平仓王引传】 班

  • 卷第四十四·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四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五世龙门远禅师法嗣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成都史氏子。初依大慈雅。心醉楞严。逾五秋。南游谒诸尊

  • 卷之二·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二嗣法门人幻敏重编上堂师受请住石砫三教寺入院。三门 谓是孔圣之门不见数仞垣墙谓是老氏之门又无虚无妙徼谓是释迦之门妙庄严路何有但进一步无拘彼此。接引

  • 中国之武士道·梁启超

    《中国之武士道》是梁启超为补足国民精神教育,实现中华复兴而撰写的尚武精神著作,在新时代发展中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尚武精神提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国之武士

  • 列异传·曹丕

    笔记小说。魏曹丕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此集旧题魏文帝(曹丕)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卷数同,而撰人则改题张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撰人同《旧唐书

  • 宗镜录·延寿

    凡一○○卷。又作宗鉴录、心镜录。永明延寿着,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广收大乘经论六十部,及印度、中国圣贤三百人之著作等汇编而成。其内容详述诸佛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全书立论重在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