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下
十二章。
问:旧说谓程子引必有事焉与活泼泼地两语,皆是指其实体而形容其流行发见无所滞碍倚着之意。今说则谓必有事焉,乃指此心之存主处。道之体用,流行发见,虽无间息,然在人而见诸日用者,初不外乎此心。故必此心之存,然后方见得其全体呈露,妙用显行,活泼泼地。朱子曰:“旧说固好。今说若见得破,则即此须臾之顷,此体便已洞然,可更猛着精彩。稍似迟慢,便磋过。”今按:朱子旧说引程氏以必有事焉谓形容道体流行之妙,而朱子以后则挽到日用心地工夫上来,与上引解己发未发甚有近似处。此见宋儒理学与先秦儒着重点微有歧异,而朱子说四书义为功之大,亦由此而见。朱子本由二程而专精论孟与学庸,但其集注与章句则不采程说者极多,苟能一一汇集,比较以观,亦于理学演进先后不同处有所窥见。然而此非要事,并恐有要不得处。求其大,勿务其小可矣。朱子又曰:“注中文义已分晓,恐人容易领略便过,故又引此语使读者更加涵泳。又恐枝叶太盛,则人不复知学有本根,妄意穿穴,别生病痛。故引而不尽,使读者但知此意,而别无走作。则只得将训话就本文上致思,自然不起狂妄意思。”今按:朱子此段话,更值留心。便知读朱子《四书集注章句》大不易,而为学之精要处亦在是矣。清儒又以训诂明而后义理明来批评朱子,不知朱子正在训诂上用功,其精到处,则又远非清儒所能窥也。
二十二章。
朱子曰:“赞天地之化育,人在天地中间,虽只是一理,然天人所为各有分。人做得底,却有天做不得底。如天能生物,耕种必在人。水能润物,而灌溉必用人。火能熯物,而薪爨必用人。财成辅相,须是人做,非赞助而何。”今按:近代西方科学发明,何尝不是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然而过了分,要反抗自然,战胜自然,不是要赞助自然。而且用意在杀伐斗争上,不用意在化育上,则与中国人传统意见相距实远。若要把科学发明转用到赞天地之化育上来,这还需其他方面用力,不得专责备科学家。
二十三章。
朱子曰:“曲能有诚,犹言曲处能尽其诚。”今按:《中庸》诚字以表天,以表大自然之全实体。曲则只是一片段,一枝节。朱子此解极简,但已进入极深处。此非训诂,乃文义。可知读书难,注书亦不易。轻心掉之,则无自而入矣。
二十五章。
朱子曰:“诚者,物之终始。凡一物,其成必有所始,其坏必有所终。所以始者,实理之至。所以终者,实理之尽。若无是理,则亦无是物矣。人心不诚,则虽有所为皆如无有。自始至终,皆无诚心,则彻头彻尾,皆为虚伪。又岂有物之可言哉。” 今按:《中庸》用一诚字来说天,说自然万物,把庄老道家义毫不用力地轻轻挽回到儒家路线上来。此非具大聪明人不可。但《中庸》作者姓名己不可考。即如《老子》五千言,亦难考其作者之详。此等处。皆足为中国人具无上聪明作证。而朱子说《中庸》,每每只照《中庸》原义加些敷衍,不再多加申说,亦非大聪明不可。此即孔子之所谓述而不作也。
二十七章。
朱子曰:“广大似所谓理一,精微似所谓分殊。立心超乎万物之表,而不为物所累,是高明。及行事则恁地细密,无过不及,是中庸。所谓明哲者,只是晓天下事理,顺理而行,自然灾害不及其身。今人以邪心读诗,谓明哲是见几知微,先去占便宜。”今按:此等解说何其简单明白。只其解说语,即是绝大义理所在。但中国人多喜欢说前人如此说,不喜欢说我如是说,此见中国人之性情,亦即中国文化大传统所在也。朱子解明哲保身义,尤佳。谓他人以邪心读诗,先去占便宜。今人则谓能占便宜便是明哲,至少要不吃亏。若云顺理,则嫌迂腐。风气变,人心随之,可叹亦可忧。
猜你喜欢 为政第二·朱熹 自序·苏舆 卷五十三【起昭公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杜预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孔子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孔子 卷十二·孙瑴 六经正误卷四 ·毛居正 卷八十三·秦蕙田 卷三·刘瑾 卷十四·乾隆 跋·王夫之 第十四章 太初之道·林语堂 第8章附录·胡适 卷二百三十·佚名 弘明集卷第五·僧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