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8章附录

1891年12月17日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取名嗣摩。读书时取名洪驿,又改名适,字适之。父亲胡传,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生母冯顺弟,是普通农家女子。

1895年4岁,入私塾读书。

1904年13岁,结束了私塾学业。私塾九年,他读了《论语》《孟子》、《易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这年,其母为他定亲,女名江冬秀。后随三哥离家去上海,就读于梅溪小学。

1905年14岁,改入澄衷学堂。这年,其二哥给他取名胡适,宇适之。

1906年15岁,考入中国公学,加入竞业学会。在《竞业旬报》上连载他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

1908年17岁,担任《竞业旬报》主编。

1909年19岁,到北京参加留学美国的考试,正式使用胡适的名字;旋即入美国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2年21岁,弃农科改入文学院,主修哲学。

1914年23岁,获康乃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与赵元任等发起组织科学社,出版《科学》月报,译出都德的小说《柏林之围》。

1915年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从杜威修哲学。

1916年26岁,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九月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办哲学研究所并任该所主任,兼任英文科教授会主任。写成《先秦诸子进化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等论文。

年底回家与江冬秀完婚。

1918年27岁,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帧操问题》、《美国的妇人》等文。

1919年28岁,商务印书馆出版其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聘请杜威来华讲学。发表《实验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不朽》《谈新诗》《新思潮的意义》等文。与蒋梦麟等会见孙中山。

1920年29岁,《尝试集》出版。与顾颌刚讨论古书辨伪问题。著有《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女子为强暴所污》《水浒传考证》等文。

1921年30岁,写成《(红楼梦)考证》一文。《胡适文存》第一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1922年31岁,被推举为北京大学教务长。负责筹备《国学季刊》。入清宫见博仪。设法营救陈独秀。《章实斋年谱》和其博士论文出版。

1924年33岁,与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多次交谈。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胡适文存》二集出版。

1925年34岁,完成《戴东原的哲学》一书。

1926年35岁,任英国庚款咨询委员会中国委员,辞去北大教授职务。赴英参加庚款咨询委员会会议。

1927年36岁,《戴东原的哲学》《词选》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8年37岁,接任中国公学校长并兼文理学院院长。出版《白话文学史》一书。

1929年38岁,因在《新月》上发表《人权与约法》《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有宪法》等文,上海市特别党部呈请将胡适撤职查办。国民党教育部发布对胡适的警告令。

1930年39岁,辞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回北京居住。《胡适文存》三集及《胡适文选》出版。

1931年40岁,受校长蒋梦麟之聘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出版《淮南王书》《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等书。

1932年41岁,受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聘任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德国普鲁士国家学院聘胡适为该院哲学史学部通讯会员。设法营救陈独秀。将著作《淮南王书》一册送给蒋介石。

1933年42岁,回绝汪精卫要他出任教育部长和驻德公使之请。到加拿大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四十自述》《短篇小说》第二集出版。

1935年44岁,到香港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出席中国哲学会第一届年会并致开幕词,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

1936年45岁,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六届年会,并当选为副会长。反对张学良的逼蒋抗日行动,写出《张学良的叛国》一文。

1937年46岁,与蒋介石,汪精卫多次会见,为国防参议会参议员。以非官方身份出游欧美,拜会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各地及加拿大发表关于中国抗战的演讲。

其妻江冬秀由北京经天津到上海定居。

1938年47岁,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出任国民党驻美大使。

1939年48岁,在美国活动阻止美国会修正中立法案获成功。获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42年51岁,离任驻美大使,但继续留住美国。

1945年,54岁担任国民党政府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大会代表。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出席在伦敦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并提议于1949年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周年。

1946年55岁,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当选为协和医院董事长。出席伪国大,任主席团成员。

1947年56岁,极为称赞伪宪法。为审理美兵皮尔逊強姦北大女学生沈崇案出庭作证。反对中国共产党,攻击苏联。

1948年57岁,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充任伪国大会议临时主席。回绝李宗仁、蒋介石劝其参加竞选总统之意,辞任行政院长。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价联名致电教育部长朱家骅,反对军警入校逮捕学生。

1949年58岁,去台湾安置家属后即去美国谋求美援。辞李宗仁“外交部长”之聘。创刊《自由中国》杂志。次子胡思社发表声明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其妻江冬秀到纽约。

1952年61岁,回台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在台湾大学讲演《治学方法》。

1954年63岁,出席伪国大二次会议任临时主席,并代表大会向蒋介石送总统连任证书。离台去美讲学。

1958年67岁,回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主持第三次院士会议。

1961年70岁,其妻江冬秀由美返台。

1962年2月24日,71岁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下午六点半,在欢迎新院士酒会席散时,因心脏病发致死。

此年谱参考了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年谱》,《四十自述》一书附录的“胡适年表简编”,唐德刚《胡适的自传》等书。

猜你喜欢
  榕村语録卷一·李光地
  卷首下·鄂尔泰
  三十二  大取·墨子
  卷十六·张廷玉
  卷二·王与之
  卷十一·乾隆
  卷二十五目录·乾隆
  第八章自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梁漱溟
  《孝 经》·佚名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散种章第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八·唐慧琳
  卷第七十九·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卷·宝亮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八十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三·周三臣·脱脱

        ◎周三臣   ○韩通 李筠 李重进   《五代史记》有《唐六臣传》,示讥也。《宋史》传周三臣,其名似之,其义异焉,求所以同,则归于正名义、扶纲常而已。韩通与宋太祖比肩事周,而死于宋未受禅之顷,然不传于宋,

  • 卷四百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三·脱脱

        汪若海 张运 柳约 李舜臣 孙逢吉 章颖 商飞卿 刘颖 徐邦宪   汪若海,字东叟,歙人。未弱冠,游京师,入太学。靖康元年,金人侵扰,朝廷下诏求知兵者,若海应诏,未三刻而文成,擢高等。时已割河北地。其年冬,再犯京师

  • 卷二百八·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春正月丙午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戊申立春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贺礼赐宴○壬子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癸丑○安定王尚炌至景先是西安中获卫百户张诚小旗孙成告王谤毁朝廷咒咀魇镇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七十二 【起乙酉唐昭宗龙纪元年 止丁卯唐昭宣帝天佑四年三月】凡十八年有奇表例说 见第六十七及六十八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七十二>

  • 杨戬传·脱脱

    杨戬,年轻时在后宫做事,主管后花园,善于揣测皇上的意思。自崇宁以后,日益受宠,担任知入内内侍省。朝廷立明堂,铸九鼎,修大晟府、龙德宫,他都担任提举官。政和四年(1114),被任命为彰化军节度使,首倡设皇帝出行的护卫军,以此来巩固

  • 正得是·石成金

    贵人十反 自以为贵,恒人贱格。心当逸而反劳,身当劳而反逸。百姓犯些小事,也不宽恕;自己贪枉,全不知愧。好工夫用在酒色应酬上,理民事反嫌繁冗。要下司清廉,却收其馈赠。名正言顺钱,偏矫廉不取;伤天害理之钱,却胡思乱想。夜宜卧

  • 卷七·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七宋 陈经 撰甘誓【夏书】此篇其一当防世变愈下其二当防啓贤能继禹之道深知用兵曲折其三当防古人军政素备临事简而不烦自尧舜禹三圣皆以揖逊而治至啓而行征伐舜征有

  • 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林语堂

      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关于人类的观念,世上有好几种:即传统的基督教观念,希腊的异教徒观念和中国人的道教和孔教的观念(因为佛教的观念太悲观了,所以我不把它包括进去)。这些观念,由它们深湛的讽喻意义上说来,并没有什么

  • 卷四十八·道世

    △诫勖灾第四十八(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夫以立像表真,化俗彝训;寄指筌月,出道常规。但以妄想倒情,沿流固习;无思悛革,随业飘沦。是以《涅槃经》云:“为善清升,譬同爪土;为恶沈滞,喻等地尘。”良由六贼俱至,十使交缚。或比行厕画瓶

  • 卷三十五·赜藏主

      ○大随开山(法真)神照禅师语录(西蜀沙门元德重编)  上堂云:“你不见道。一尘含法界。所以道。有一智人。破尘出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你欲破不破。我今举起。大家求此事。三千世界收在一微尘。四大海水归一滴。须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二·澄观

    十地品第二十六(尽加所为毕)疏。初来意等者。文分为五。一总明答问可知。二夫功不下。立理明次。前因后果义次第故。解即十住。行即十行。愿即十向。故为贤终。亲证十如故名圣位。先贤后圣亦次第故。三前是教道者。辩

  • 卷十四·聂先

    续指月录卷十四六祖下三十世临济宗竟陵荆门天琦本瑞禅师南昌锺陵人。父江堂。母徐氏。年二十。忽念色身无常。弃家远游。投荆门无说能剃发。能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后遇高邮全首座。同往襄阳。途中偶闻妇人呼猪声

  • 目录·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目录 序文(严康朝撰)  目录卷第一 住处州妙严禅院语录  衢州桐山明果禅院语录  蕲州德章安国禅院语录 卷第二 饶州报恩光孝禅寺语录  饶州东湖荐福禅院语录 卷第三 饶州莞山宝应禅院语录  庐

  • 卷第四(本末合)(尽贤首品)·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四(本末合)(尽贤首品) 静法寺沙门慧苑述 光明觉品第九 将释此品。四门同前。 初释名中二。先显得名。后辨释名。先得名者。梵本中名如来光明网能觉悟品。谓佛足下轮网相中放光。还名光网。照十

  • 火花·伊迪丝·华顿

    《火花》通过一个年轻人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心地单纯、性情豪爽的银行家德莱恩跟社会习俗格格不入的一些表现,使故事悬念丛生,直到最后才揭示了这种表现的根源。伊迪丝•华顿对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敬重在这篇小说

  • 大德昌国州图志·佚名

    元昌国州(今浙江舟山)地区方志。七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元冯福京修、郭荐撰。刊行于大德二年(1298年)。冯福京,自号学泉居士,潼川(今四川治县)人,元贞元年(1295年)以登仕郎为昌国州(今舟山市)判官。郭荐,昌国州(今

  • 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佚名

    本书今存十一卷、卷首一卷,不全。清代福建省外海战船,台湾几及三分之一。关于战船只数及其修造演变,在历修「台湾府志」「武备」或「兵制」门均有记载。至各种战船「做法」,则详载此「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中。书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