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

古人往矣,吾不及见;吾所及见,番禺伍庸伯先生(观淇)、麻城严立三先生(重),真近世之醇儒也。两先生志虑真切,践履笃实,不后古人;而从其精思力践之所诣,乃大有贡献于斯学,足以补宋儒、明儒之所未及。此即指其能解决上述问题,以最切近平妥之功夫道路昭示学者,救正朱子、阳明过去解释《大学》之失,实为近八百年来未有之创获。

《礼记·大学》一篇,昔人称为孔氏之遗书,在儒家典籍中独详著其为学门径次第,为后世言儒学者所必资取。顾自宋儒尊信表章以来,解说之者乃纷纭莫衷一是。盖在前之汉唐人但注疏书文,殊未用功体验于身心间,争论不起。宋明之世,斯学复兴,则学者究当如何用功,在彼此大体相近之中,不免人各有其所取径。朱、陆异同,其明例也。而事实上功夫取径虽在自己,却必求证古典乃有以自信而信人。此即《大学》一篇所以解说百出,独远过其他书典之由来。凡于书文讲解之歧异者总由于功夫取径之不同,且问题莫不出在所谓“格物、致知”之两句书文上,此固明白可见者。前贤如朱子、如阳明,其失在此。即今我所推重伍、严两先生,其所以立说不同,又何尝不在此邪?

须知此在事实上是无法避免的。承认此事实,有助于学术研究;不承认之,反自蔽其明。然则何独取于伍、严两先生之说?两先生于书文,不擅改古本(伍先生)或基本上未改(严先生),是即其主观造作最少;而其解释书文通顺近理之程度却最高。此一面也。更重要一面,则在其内容所示功夫道路切近平妥,有胜朱子、阳明。关于解书通顺一层请审两先生之所为说者,此可不谈。对于功夫道路问题仍须稍申浅见,以吾之推重在此。

此学功夫,我上文已自说得明白,原只在自识本心葆任勿失而已。其奈本心大不易识,从而葆任勿失的话即无从谈起。于是功夫切要便不得不转而在其如何有助于识心(或识仁)上面。凡“切近”云、“平妥”云者,举谓其于识心为切近,且妥善无病也。当前功夫道路问题在此,前贤似未有能解决此问题者。寻绎《大学》“格物致和”之文,恰似在谈功夫道路,顾其内容何指颇引起后人猜度。朱子以“即物穷理”为说,支离无当,阳明非之,伍、严两先生并皆非之,可无再赘。但阳明必以“致良知”为说,伍、严两先生并皆断其亦未为得之。我同意两先生所见。

何以阳明亦未为得邪?阳明必以“致知”为“致良知”,强古人以就我,尚非此所欲论。其所以未为得者:阳明之“致良知”实即是“自识本心,葆任勿失,以应物理事”(见前)之谓;功夫原是对的,却非有助于识心的功夫,不解决当前问题也。此试看其说“功夫不离本体”,“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功夫”,便自可见。初学之士,其何从入手邪?于是不得不时时从粗浅处指点,以资接引初学,则又易启学者冒认良知、轻于自信之弊。功夫终不得力,或教以静坐,或教以防检,又用种种方法为帮补。此严著所以有“阳明教人实无定法”之评语。而阳明之后,出其门者往往各标宗旨,别自成家,殆非无故也。

猜你喜欢
  卷十五 洛诰第十五·孔颖达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晏婴
  卷四 集灵·陈继儒
  卷十四·余萧客
  卷七·夏僎
  第四章 14·辜鸿铭
  卷二百三十九·秦蕙田
  《孟 子》·佚名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魏了翁
  决疑品第三·释法海
  卷四十七·赜藏主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一·智旭
  第九年海潮音之回顾·太虚
  呼吁美苏英倡导和平·太虚
  大慧度经宗要·元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王实甫

    (夫人上,白)前日长老将钱去与老相公做好事,不见来回话。道与红娘,传着我的言语去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就着他办下东西的当了,来回我话者。(下)(净扮洁上)老僧法本,在这普救寺内做长老。此寺是则天皇后盖造的,后呆崩损

  • 茶山集卷五·曾几

    宋 曾几 撰七言律诗辞召命呈子忱侍郎嬾慢无端世所遗独怜衰病少光辉恵然投我有华衮何以报公无纻衣末学虚声惭取誉旧章多识恐成非侍郎清鉴悬明镜莫道尘埃一防飞王周士显谟自闽中归沩山旧隠道经临川恵然先辱且出示吕居

  • 卷一百二十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八  明 冯惟讷 撰 北周第七 庾信【五】 诗 集周公处连句 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 寄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寄王琳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

  • 卷三百七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十二 韩宜可 冯虚子歌 冯虚子清且修藐观万物如浮沤金茎一柱出天表青田孤鹤横高秋大鹏抟风九万里下视尘寰渺烟水蜃楼缥缈危接天夜半月明常独倚四方上

  • 卷八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八十五海类四言古观沧海         【魏】武 帝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藂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五言

  • 卷五百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吕羣吕羣元和进士诗二首题寺壁二首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社後辞巢燕霜前别蔕蓬愿为蝴蝶梦飞去覔关中崔涯崔涯吴楚间人与张祜齐名诗八首黄蜀葵野栏秋景晚疎散两三枝

  • 祖冲之传·萧子显

    祖冲之字文远,是范陽蓟县人。祖父祖昌,在宋朝做过大匠卿。其父祖朔之,官奉朝请。祖冲之从小就喜欢考究古史文物,而且思致精巧。宋孝武帝把他安排在华林学省里做事,赐给他宅第车服。初次任官为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宋元嘉年

  • 卷二十二下·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二下 嘉礼 册内命妇序 王者之有内命妇所以辅皇后典六宫而成内教者也故周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汉初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名武帝制婕妤娙娥傛?充依各有爵位元帝时

  • 礼五一·徐松

    徽号朝谒太清宫原稿以「朝谒太清宫上玉皇圣帝徽号上皇地祇徽号」三子目与正文连排。今以第一子目单列为标题;第二、三子目后文自有,此处删去。【宋会要】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十九日,亳州团练使高汉美遣判官李好问与父老

  • 卷十四 十四之二·孔颖达

    《瞻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疏]“《瞻彼洛矣》三章,章六句”至“罚恶焉”。○正义曰:作《瞻彼洛矣》诗者,刺幽王也。以幽王不能爵命赏罚,故思古之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以刺今之不能也。爵

  • 第十四章 40·辜鸿铭

    子曰:“作者七人矣。”辜讲孔子继续说:“我知道七个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已经在著书立说了。”

  • 卷五百九十三·佚名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园中白鹭池侧。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从种种佛土俱来集会。皆是一生所系菩萨。尔时世尊,多百千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时大众中有菩

  • 卷六十·道世

    △晋术灾第六十八(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夫神咒之为用也,拔濛昧之信心,启正则之明慧,裂重空之巨障,灭积劫之深痾。业既谢遣,黑法潜形。所以累圣式陈,众灵攸仰。故波旬奉咒於白树,梵王显仪於赤畿;七佛扬道於时缘,菩萨陈诚於法会。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七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七卷广明中道因果相生举乳酪为譬 广辨七种语因语果语等 举恒河中七种众生譬 释第一常没所谓一阐提 释第二暂出还没谓信不具足等 释第三出已则住谓闻法思惟如法而住等 释第四出以遍

  • 卷第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一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界品第一一切种智灭诸冥  拔出众生生死泥顶礼大师如理教  对法俱舍我当说释曰。若人欲正造论。当令他知大师不共功德。故说众德为先。后顶礼大师。此

  • 卷第二十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即入院日请开堂提纲 五祖演禅师海会入院开堂。问答毕乃云。问话且止。夫第一义适来若於四面槌下荐得。千圣不能近。祖师言不到。天下作者拱手归降。何也。况

  • 卷第二十一·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一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波颇三藏者按传云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唐言作明知识或云波颇此云智光中天竺人也本剎利王种姓十岁出家随师习学诵一洛叉大乘经可十万偈受具已后便学律藏博通戒网心乐禅

  • 正德明会典·佚名

    记明代典章制度。官修。前后修撰共三次, 弘治时成书, 180卷。 正德时重校、刊行。大抵以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 诸司职掌为主,参考有关典制史籍12种, 记述明初至弘治之典章沿革科条改易。 首卷为宗人府, 2~163卷皆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