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五一
徽号
朝谒太清宫原稿以「朝谒太清宫上玉皇圣帝徽号上皇地祇徽号」三子目与正文连排。今以第一子目单列为标题;第二、三子目后文自有,此处删去。
【宋会要】
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十九日,亳州团练使高汉美遣判官李好问与父老、僧道、举人赵永等三千三百六十人诣阙,请车驾朝谒太清宫。对于从政殿,赐酒食、缗钱遣之。二十七日,宰臣率文武百官上表陈请,诏答之。
八月一日,内出御札曰:「朕以眇躬,缵承大宝,荷降康于穹壤,膺锡类于祖宗。明发之心,常增于厉翼;大同之俗,获固于隆平。盖积累之善祥,岂凉薄之能致 而自钦承端委,祗奉元符,陟云岱而上(对)[封],款魏(睢)[脽]而大报,再临巩洛,躬祀寝园。天监孔章,民和旁洽。暨太宫之归格,乃宣室以疑神。属以上真,荐回嘉贶。洪惟宝绪,逖悟于有开;复念休期,肇隆于无斁。故将 吉春序,卜胜神 ,恭建坛壝,亲谢天地。窃思三才之始,是谓道尊;百化之先,允推教父。顾谯都之旧壤,峙曲里之珍祠。炎汉庇民,荐芬馨而祗肃;有唐继孝,奉宝绶而尊崇。俾浃宇之咸康,实上清之幽赞。当乘法驭,顺拜殊庭。方冀询谋,未遑诞告。而景亳耆耋,趍丹阙而献封;外朝官师,伏彤庭而抗疏。愿修盛节,允契素怀。是用祗考元辰,缅遵令典。彼涡之曲,既奉于萧芗;在国之阳,复荐于圭币。朕以来年春亲诣亳州太清宫,行朝谒之礼。咨示蒇事,及夫撰仪,勿旷攸司,各扬乃职。祀礼所用,必极于丰崇;乘兴所须,务敦于简俭。应干费用,并从官给。一路但增修馆驿,以备行宫。所用什物,亦官自营辨,不得辄以科率及差役丁夫。诸路长(表)[吏]不得擅离本任,来赴行在,及以修贡为名,辄有率敛。两京诸路起居章表,附驿以闻。」
六日,详定所言:「皇帝亲诣亳州太清宫行朝谒之礼回,恭谢天地前,所有玉清昭应宫合行朝谒。」诏恭依。
八日,以参知政事丁谓为奉祀经度制置使、判亳州,翰林学士陈彭年为副使,权三司使林特计度粮草,命工部侍郎赵安仁、翰林学士晁迥、陈彭年、王曾同详定仪注。前监察御史薛田免持服,通判亳州。太常博士刘楚、殿中丞集贤校理宋绶,并签书亳州判官公事,绶兼掌表奏。以殿中丞、通判单州刘庆知真源县。
十一日,内出御札曰:「二仪剖判,实本于鸿蒙;万化弛张,聿宗于清净。盖体包于 有,遂功冠于三才。洪惟教父之尊,克总帝先之妙。洞希夷之壸奥,挺参午之纯精。自神降于灵区,乃庆流于远裔。皇图是启,天秩斯隆。逮锺累洽之期,益盛钦崇之礼。顾循菲德,夙慕真风,承穹厚之眷怀,恢祖宗之绪业。元符锡祚,荐振黄紫之文;毖祀洁诚,屡展禋燔之制。丹舆来格,宝训克昭。此皆上帝之所降衷,至真之所敷佑。载怀道荫,敢怠夤威!旋(田)[申]饬于庶工,命考仪于往册,俾涓令序,躬达明馨。重念
戬福是膺,徽章可举。虽冲虚不宰,固绝于强明;而肸蠁无方,岂忘于昭事 式隆称谓,以极推崇。咨尔攸司,肃将大典。谨奉上真元皇帝圣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择日备礼奉册。」
十三日,诏禁奉祠一路粘竿、弹弓、罝网诸捕猎之具,太清宫园林五里内禁樵采,应修饬行宫桥道,不得侵占田畴,蹂践禾稼,犯者重寘其罪。
十五日,详定所言:「朝谒太清宫,牙盘、笾豆、簠簋、祭馔物,请用去年十一月三日朝元殿恭谢玉皇礼例,太清宫庭并天书幄用登歌四架,玉清昭应宫太初殿下设宫架二十(虞)[虡],太初殿上及明庆殿上各设登歌二架。」并从之。
十六日,诏亳州罪人至死者,送邻州裁断。
十七日,宴饯丁谓于长春殿,陈彭年预焉,各赐诗宠行。及行,又命相王元墦饯于都门外。
十九日,命赵安仁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册文及书宝。
二十四日,诏奉祀一路诸色人不得以伎巧雕绘宝装物来献。
二十五日,礼仪院言:「按唐太清宫令,奠献老君用碧币,同人灵,故不用玉。今详太上老君宜同天神用玉,若依昊天上帝例,合用四圭有邸。昨荐献圣祖文帝用四圭有邸。」诏用苍璧,太清宫用竹册一副。
二十八日,诏车驾所历州县,悉于城外经过,毋令毁拆门户,遇坟冢则避之。禁亳州妇人至真源县及太清宫。
同日,礼仪院言:「朝太清宫用一献饮福。」诏特备三献,以尽严恭。
三十日,诏奉祀后役卒、工人日给缗钱,两月一给麻屦。
九月六日,丁谓言:「围城顿室宇(溢)[隘]陋,其扈从 官至时请依东封翔銮顿、西祀硖石顿例,放迎驾起居,先一日发付太康县。」从之。
十六日,陈彭年言:「太清宫行礼日,邻州知州及宅州经省试举人、本宫道士,望并令陪位。又本宫殿室内无奉安宝册之所,请于殿庭天宝台下封藏,仍令礼仪院详定制度。又行礼日,诸宫观尊像请遣官荐献,真源观灵宝天尊、三清,先天观元始天尊,并用碧币;洞霄宫圣母太后用白币;广灵宫玉皇大帝用苍币。仍用大祀礼。本宫元中大法师、经籍度三师、真武将军、张天师,洞霄龙女,各用两笾两豆。又还京谒玉清昭应宫,请依谒太庙礼例,至外门勘契。」并从之。
十七日,命入内都知邓永迁赍诏抚问丁谓已下,并赐茶药。十月,再遣副都知张继能犒赐,及军校、役夫缗钱衣物,并赐辇运、马递卒缗钱。
二十四日,丁谓等言:「太清宫封藏太上老君宝册,请用玉匮各一副,长广一尺,高如之,检厚一寸二分,长广如匮。刻金绳道五,封处深二分,方取容受命宝。请下中书门下省修制。石匮三层,各长五尺三寸,阔四尺三寸。下层高二尺,刻牙道一周,阔四寸,深五分,中容玉匮处凿深一尺二寸,长二尺五寸,阔一尺三寸。中层高一尺,南北刻金绳
道三,相距各五寸,阔一寸,深五分。系金绳处各深四分,方取容天下同文宝,四角安牙道。上层为盝顶盖,盖下刻用印处。请下三司制造。」
同日,礼仪院言:「朝谒太清宫日,老君殿内列子而下四真人,唐明皇、文宗二帝,请依从祀例设位两廊,遣官分荐。」并从之。
二十五日,礼仪院言:「朝谒太清宫日,荐献饮福请用《太安》之乐,其降圣已下乐并同朝元殿恭谢玉皇例。」从之。
十月六日,礼仪使言:「将来行事官有先诣太清宫者,请令择严洁公宇,用官高一员摄太尉,立班读誓如仪。又车驾前告太庙、出京日、太清宫行礼日,并用銮驾仪仗四千人。周绕官垣别用黄麾仗三千人。至真源县中路,离真源县日止,中路顿并用銮驾仪仗二千二十人。太清宫前一日遣官奉上宝册,用黄麾仗二千人。内鼓吹四百人。宝册安玉辂中,太尉持节上册宝,用本路仪仗车辂。车驾告宫庙及朝谒、恭谢,(黄)[皇]帝饮福清清:疑当作「酒」。,令尚食奉御进上樽酒,庶 礼文。」并从之。
七日,诏曰:「朕 谒灵宫,虔修真祀。飨献之礼,备考于典章;警跸所经,务崇于严肃。屏兹声乐,庶极齐明。朕自离京,奉祀以前不举乐,经州县无令乐人迎候。」
八日,诏定銮驾内导驾官从人:亲王、中书、枢密院、使相、宣徽、三司使已上四人,学士、尚书丞郎、节度使已上三人,给谏、知制诰、待制、三司副使、卿监、金吾大将军、内职崇班已上二人,少卿监已下、供奉官以上一人。
九日,以宰臣王旦为奉祀大礼使,向敏中为仪仗使,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为礼仪(事)[使],陈尧叟为卤簿使,参知政事丁谓为桥道顿递使。以王旦为天书仪卫使,王钦若为同仪卫使,丁谓为副使,兵部侍郎赵安仁为扶侍使,入内副都知张继能为扶侍都监。诏朝谒太清宫,天下禁屠宰十日,以明年正月十四日为始。
十三日,礼仪院言:「告玉清昭应宫日,太初明庆殿亲行礼,二圣神御殿亲焚香,紫微已下诸殿遣官以素馔荐献,集灵殿、翊圣阁遣官焚香,着为永式。」诏令近臣分献。
十六日,朝谒玉清昭应宫。
十七日,命直(入)[集]贤院石中立、初暐初暐:按此时有直集贤院祁暐,《宋史》卷四五六有传,疑「初」即「祁」之讹。、钱易、集贤校理晏殊修车驾所过图经,以备顾问。
二十一日,诏扈从 官、诸色人不得隳坏百姓庐舍什物,伤践苗稼,仍各谨火禁,无致他虞。
二十八日,命给事中、知制诰钱惟演押当太上老君宝册,先车驾二日进发。
同日,礼仪院言:「车驾所经山川,前代帝王、名臣、(列)[烈]士十里内神祠,所历桥梁,并本处遣官祭之。内有功德赫奕者,请命使致祭。」从之。
二十九日,诏改亳州太清宫洞玄真人号曰洞元真人。
十一月六日,赐真源县行宫名曰奉元,殿曰迎禧,殿后亭曰观妙。
十九日,诏车驾巡幸,其近京州军兵甲寇盗事,令东京留守提举之。京东西、
江淮南诸路,即以藩镇知州领之。
十二月五日,令扈从诸军分为十番,有司预给春衣。
十日,以兵部尚书寇准权东京留守,礼部侍郎冯起权判留司御史台,左谏议大夫陈象舆权判留司三馆,三司度支副使赵湘、户部副使李士龙权同管勾留司三司事,内侍都知阎承翰、崇仪使蓝继宗、入内押班周怀政、内殿崇班周文质同管勾大内公事,权殿前都虞候高翰为京旧城内都巡检使,蔡州团练使荆嗣、东染院使韩景佑为同巡检使,权步军都虞候蔚昭敏为新城内都巡检使,捧日左厢都指挥使张赟、礼宾副使岑保正为同巡检使,(翰)[蔚]昭敏仍权勾当留司殿前马步军司事。
十二日,以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林特为行在三司使,殿前都指挥使曹璨、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兼行在马步军司事,盐铁判官直集贤院杨侃、权度支判官曹谷、户部判官袁成务并为行在三司判官,四方馆使杨怀(中)[忠]、枢密副都丞旨张质为车驾前后行宫四面都巡检,宫苑使郭崇仁、内藏库使刘赞明、衣库使杨崇勋、庄宅使王怀节、崇仪使梁昭信为同都巡检,庄宅副使王丞佑、礼宾副使郭守信、侯绍隆、内殿崇班合门祗候刘美为拦前收后巡检,入内都知秦翰、都知邓永迁、军器库使安守中为行宫使,翰仍同昭宣使赵承煦、枢密院诸房副承旨尹德润提举往来顿递事,绫绵使杨保用、洛苑使张景宗、内侍省右班副都知窦神宝整肃行在禁卫。
十五日,奉天书于崇德殿道场,帝斋于殿之后阁。翌日四鼓,奉天书于朝元殿,帝服衮冕行酌献之礼。质明,扶侍使奉天书(外)[升]玉辂,出干元门,至玉清昭应宫,奉安于太初殿。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金辂出干元门,诣玉清昭应宫,改服衮冕,升殿荐献。又诣明庆殿告飨圣祖大帝。改服靴袍,朝拜二圣殿,分遣近臣酌献诸殿,遂诣太庙荐告六室,以亳州所贡灵芝列于宫庙之庭。
二十一日,帝谓辅臣曰:「向东封、西祀,皆遣使驰书谕契丹,令朝谒太清宫,去京师非远,更不遣使,重于烦费。宜令国信使晁迥以此意谕之。」
二十五日,以翰林学士王曾摄御史大夫为考制度使,侍御史知杂段晔摄中丞副之,知制诰钱惟演、直(使)[史]馆姜屿编排迎驾父老及州县系囚,右谏议大夫慎从吉、直史馆刘锴详定词状。
七年正月六日,礼仪使言:「准礼例,自京至太清宫,所经县镇先车驾三日禁止坊市哭泣。」从之。
十五日,仪卫使等具鼓吹、仗卫、道门威仪、(坊教)[教坊]乐,奉天书升玉辂。少顷,帝乘辇出干元门,留司百官、京畿父老奉辞于南熏门外。改御逍遥辇进发,夕次咸平县,赐僧道、父老时服、茶绢。自是所过皆然。自咸平县历(围城)[圉城]、太康县、鹿邑县至真源县,凡五置顿。
十六日,命陈彭年
赴太清宫醮告。
十七日,王旦告至于太清宫。
袍,乘大辇至奉元宫。是夕,帝斋于迎禧殿。 十九日,至真源县西五里大次,帝服
二十一日,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于迎禧殿庭奉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加号册宝,再拜。摄太尉王旦(旦)奉以升玉辂,持节乘车,具本卤簿诣太清宫。摄中书令丁谓读册文,册文曰:「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伏以先天地,母万物,大道强名而混成;一希夷,总众妙,元圣无私而独运。肆结绳之上世,逮凝旒而应期,必敦清净之风,乃洽淳熙之化。伏惟太上玄元皇帝神凝气祖,粹蕴帝先。绝学以阐真宗,袭明而开道奥。圣母发祥于梦日,宣父兴孍于犹龙。(徽)[微]言阐幽,大象垂教。二仪长久,本清净而不居;兆庶乐康,资恬淡而无欲。首出万古,式是百王。天付烝民,运兴有宋。烈祖之开创,神宗之治平,率慈俭为永图率:原脱,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五补。,遵(幞)[朴]素为常道。庆锺长发,猥及眇躬。宝箓葳蕤,惟新于元命;玉音(照)[昭]晰,亲觏于神期。谕皇世之有开,示高真之幽赞。上帝克享,妙本是依。仰止灵区,虔申顺拜;周爰徽称,益表钦崇。夫恍惚无形,生三为大,兹之谓混元;渊默守中,吹万自化,兹之谓上德。虽善贷常存于不有,而可名恭荐于至诚。谨遣摄太尉、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旦奉玉册〔玉〕宝,上徽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因大成而曲全,循(遵)[尊]道而贵德。储祉善建,保鸿基之配天;降鉴勤行,佑冲人之治国。万方富寿,世祚千亿,(受)[爱]养蒸黎,永永无极。谨言。」夜漏上五刻,天书扶侍使奉天书赴太清宫。自行宫夹路设笼灯燎台,左右执炬以间之,参映仪卫,照灼如昼。二鼓,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玉辂,具法驾继进,驻大坎。二十(三)[二]日三鼓,奉天书升殿,服衮冕行朝谒之礼。相王元墦为亚献,荣王元俨为三献。帝还大次,太尉奉加号册宝于玉匮。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金(绶)[受]命之宝;纳于醮坛石匮,填以石泥,印以天下同文之宝。将作监领徒加石盖其上。 臣称贺于大次。分命辅臣荐献诸殿。少顷,帝复(谐)[诣]先天观元始天尊殿、广灵宫、玉皇大帝殿、洞霄宫、先天太后殿,焚香再拜。复至上清宫,周览灵井瑞桧。至真武殿,赤蛇见于龛间。诏曰:「恭惟秘馆,式展庆祠,精意允孚,蕃厘总萃。乃眷斋心之宇,斯为集福之庭。是宜肃按冲科,改营仙室。法清都之伟制,增大壮之新规。庶延飙 之游,用介苍黔之祉。奉元宫宜改曰明道宫,奉安玉皇大帝像。」又诏亳州、应天府各赐酺三日。公宇门楼,亳州以奉元均庆,应天府以重熙颁庆为名。赐丁谓以下袭衣、金带、器币有差。
二十三日,发卫真县,改真源县改真源县:按此四字应作小注,谓改「真源」为「卫真」。。次亳州州城之西,设朝真回跸楼,帝驻辇观乐,赐物有差,即诣新立圣祖殿朝拜。
二十五日,诏亳州士庶不得上太清宫老君殿、洞霄
宫先天太后殿、广灵宫玉皇殿。周设栏楯,务存严肃。官吏非致祭亦如之。改亳州城西门曰朝真,北门曰均禧。又诏沿路置顿侵占民田者,并据顷亩之数免二年租税,须永占者厚给其直。
二十八日,次应天府。天书升辇,五色云如花木,又黄云如人连袂状,翊辂而行。扶侍使赵安仁请播为乐章,以备酌献。从之。翌日,帝服靴袍朝拜圣祖殿。诏号〔曰〕鸿庆宫,仍奉安太祖、太宗圣像。
二月一日,改南京南门曰崇礼,双门曰祥辉,外西门曰回銮。
二日,皇子自上都来迎于襄邑县。
五日,帝至自亳州,权东京留守寇准率留司百官迎对于太一宫西之幄殿。有司以卫真灵芝二百舆洎白鹿前导天书而入,帝服靴袍,乘大辇,备仪卫还宫。赐扈从文武官休假三日,辅臣二日。
八日,帝作《奉祀礼成还京歌》赐近臣。
三月十三日,丁谓、陈彭年请以奉祀沿路圣制刻石,分立于太清、明道二宫洎亳州、南京。诏从之,仍命谓书。
十月十六日,诏奉祀陪位官勒名于《太清宫颂》碑阴,天书仪卫使、奉使五使、仪仗导驾官勒名于明道碑阴,扈从官勒名于《南京颂》碑阴。
八年四月十五日,命王旦撰《亳州明道宫记》,向敏中撰《太清宫颂》,王钦若撰《崇真桥记》,陈尧叟撰《灵津桥记》,丁谓撰《应天府安跸桥记》,王嗣宗撰《陈留县凝祥桥记》,知亳州李迪撰《明道宫觏妙亭记》。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一 徽号 上玉皇圣祖徽号
上玉皇圣祖徽号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对辅臣于滋福殿。帝曰:「朕此月十七日夜梦景德四年先降神人,复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此月二十四日再得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夜复梦神人言:『天尊报皇帝,至日吾座西,当斜设六位以候吾。』朕即依所告,于延恩殿恭设道场。是日五鼓一筹,先闻异香,少顷,黄光满殿,掩蔽灯烛。俄见灵仙仪卫,所执器物皆有光明。天尊至,朕再拜于殿下。顷之雾气渐浓,须臾雾散,由西陛以升,见侍从在东陛。天尊就座,有六人揖天尊而后座。朕欲拜此六人,天尊令揖,不拜。揖讫,天尊令朕前,谓朕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有功于世。再降,乃轩辕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丘。于后唐时,奉玉皇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朕有所请问,皆垂答谕。朕因垂涕上问太祖、太宗在天圣号,答云:『人世不可轻语。』又云:『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毋怠前志。』朕再拜,天尊众真皆离座,乘云而去。」王旦等曰:「陛下款奉上真,亲承宝训,兹□殊异,简册所无。」再拜称贺。即召旦等至延恩殿,历观临降之所。
二十五日,内降御札,以天尊临降布告天下,命参知政事丁谓、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与太常礼院检讨官详定崇奉仪制以闻。
二十六日, 臣诣崇德殿称贺,赐酒五行而罢,宴宗室诸亲于万岁殿。帝作《九天司命天尊降临》七言诗赐近臣,继和。
闰十月五日,制曰:「先天者大道,总众妙以为宗;无方者至神,感精衷而斯应。朕嗣守丕业,惕厉一心,祗贺殊休,绍膺秘检。奉符云岱,报本汾脽,秘祀交修,鸿仪克举。凌兢即积,顾諟非常。遽奉真游,仰闻谆诲。启洪源于古始,隆多祚于本支。永惟长发之详,敢罄归尊之志。虔遵宝训,聿荐徽名。咨示有司,肃扬令典。谨上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圣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择日备礼奉册。」
六日,命宰臣王旦撰圣祖册文。
九日,详定所言:「准制奉上圣祖徽号。按唐《郊祀录》,荐献玄元皇帝青词,云『嗣皇帝臣某』。今请应上圣祖青词,并依称谓。伏缘圣祖居上真之位,不用祀文,自令除道场外,非时奏告止用青词。」诏恭依。又诏天下州府军监并于天庆观置圣祖殿,其尊像侍从,令玉清昭应宫定式付之。
十一日,制曰:「大道之始,实本于混元;二仪之生,肇从于太极。伊先天之孕粹,由太电以发祥。灵感诞昭,仙缘斯启。进崇祖德,已焕于徽章;钦奉母仪,敢宣于慈教。恭荐隆号,式达至虔。谨奉上圣祖母懿号曰『元天大圣后』,择日备礼奉册。」
十二日,详定所言:「圣祖母未有宫殿,望遣官于兖州曲阜县寿丘奏告。」从之。
十三日,详定所言:「按唐天宝四年敕,太清宫告献,行礼官用朝服,改祀版为青词。自今玉清昭应宫荐献告圣祖,除已奉敕用青词外,其奏告大事望服朝服,常时奏告则公服。其青词,如设醮则令道士读之,荐献则命太祝。」并从之。
十八日,命宰臣向敏中撰圣祖母册文。
二十三日,诏圣祖、望祖母徽号册宝法物,并饰以金。旧制,皇帝册宝饰以金,宗庙饰以银。及是,有司请圣祖册宝如宗庙之制,帝崇奉圣祖,志存谦于「于」字疑误。,故有是诏。
十一月八日,诏圣祖、圣祖母册宝文,并令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丁谓书,宝文曰「天宝」。
十一日,中书门下言:「准制加上圣祖、圣祖母徽号。恭以清都锡佑,紫禁延真,述圣胄之有开,表蕃厘之纷委。鸿名仰渐,聿申尊祖之心;徽谥载增,用达奉先之志。方咨令典,俟举鸿仪。爰奉德音,别营秘宇。考室之制,倘未毕于僝功;奉册之辰,虑难成于备礼。臣等参详,圣祖宝册,欲望俟宫成备礼;圣祖母宝册,俟仙源县太极观成日,命使奉上。」诏:可。圣祖宝册,朕亲诣宫奉上。
六年二月四日,帝御滋福殿,召宗室、近臣观圣祖天尊大帝降延恩殿及众真列侍图。
七年九月一日,对辅臣于滋福殿。帝曰:「自元符之降,四海安宁,朕欲昭答 昊,与天下臣庶同上玉皇圣号。来日吉辰,止就此殿设圣像,朕亲授中书门下,择日降制。」王旦等曰:「陛下特出清衷,仰答天贶,
盛事冠古,非攸司谋虑所及。臣等不胜大庆。」因请奉圣号匣安于朝元殿后,天书刻玉幄次。从之。
一日一日:疑是「二日」。,帝诣滋福殿玉帝像焚香,奉圣号匣,再拜以授辅臣王旦等,奉置逍遥辇,安于朝元殿幄次。
八日,帝服靴袍,奉玉〔皇〕圣号御札于崇德殿庭,设香案再拜,授枢密使,奉赴文德殿宣付中书门下。御札曰:「穹昊盖高,允昭于下济;妙道为大,实着于强名。而况端拱璇枢,裁成宝历,总九阳之政令,布万民之福禧。俯致隆平,方膺于圣荫;仰崇称谓,洪阐于神功。所以伸有国之至虔,谢蒸黎之介祉。伏维玉皇大帝宅尊紫宙宙:原作「胄」,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五改。,制治清都,居二仪之先,为万物之主。至仁不载,覆冒于 伦;妙用无方,监观于浃宇。是谓莫窥其际,曷得而谕者。顾以眇冲,缵兹基绪。元符敷锡,祗受于眷怀;懿典昭扬,钦隆于保佑。勒封梁祉,报本鄈丘。百礼咸宜,八纮(押)[狎]至。僊宗荐降,谆诲密彰。大庇家邦,宠绥海域。故得俗登仁寿,岁洽顺成,七政以齐,百嘉并鬯。庆怀生之多幸,咸美应之有孚。天造降衷,虽巍巍之罔报;夙兴厉志,庶翼翼之获伸。由是度越前闻,肇新宝号。将以祗率亿兆,虔叩希夷,内倾斋栗之心,上达高明之听,与天下臣庶上玉皇大帝圣号。谨以来年正月一日,躬申荐告,其册宝朕亲撰文及书。天下亦以此日奏告此句「天」与上句「书」原互倒,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五乙。,仍定仪式颁下。其奉上册宝委中书门下命礼官参详仪注,别择吉年,恭行大典。咨尔有位,体于朕怀。」宣讫,左右正言捧案,礼部侍郎奉以出,安于朝元殿。
十五日, 臣以上玉皇圣号,诣合门拜表称贺。
十二月十八日,以宰臣王旦为奉告大礼使,向敏中为仪仗使,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为卤簿使,参知政事丁谓为礼仪使,枢密副使王嗣宗为桥道顿递使。故事,礼仪使为四使之首,赞导行事,敏中以衰疾,故易谓,以便于陟降便:原作「使」,据《长编》卷八三改。。
二十九日,帝服靴袍,奉玉皇圣号表案安于文德殿,斋于长春殿。
八年正月一日,帝诣玉清昭应宫,率天下臣庶奉表奏告,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又奉刻玉天书案于宝符阁,以皇帝御容侍立于侧。帝升阁酌献,复朝拜明庆、二圣殿。礼毕还宫,常服御崇德殿,文武 臣称贺。
九年五月一日,制曰:「朕获以菲德,夙绍庆基绍:原作「昭」,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八改。,法前王昭事之心,荷穹昊维新之命。秘图申锡,灵浸鸿均;封祀绍修,诚明合答。(构)[遘]仙宗之降格,示宝系之绵长系:原作「素」,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八改。。锡祚蕃滋,输祥纷沓。爰于前岁,特发精虔,(或)[式]瞻霄极之尊,虔上帝真之号。仍期奉册,别择吉年。属明律之再更明律:原作「呜津」,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八改。,果揆辰而有德。今以来岁元日,适 上辛,愿同亿兆之诚,共荐穹崇之称。信辞真迹,匪懈于躬亲;金简玉文,庶垂于永久。举冠绝未行之事「绝」原脱,「未」原作「朱」,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八补、改。,报高明洪覆之恩。谨以来年正月一日
诣玉清昭应宫,与天下臣庶恭上玉皇大帝圣号宝册。凡百有司,各供其职。」
八月四日,诏诸州应缘来年正月一日恭上圣号道场,拜表官吏有服制者,并预行礼,不得惨服。
十月一日,诏曰:「乃者苍昊顾怀,真游降格。侧聆谆诲,逖悟仙源,允昭积累之祥,洞协希微之应希:原作「帝」,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宗祊蒙佑,遐(尔)[迩]均欢。是用率吁 诚,归尊大帝。揆首春之谷旦,荐徽册于真宫。适戒先期,已申诞告。重念答太霄之洪覆,既竭寅恭;崇圣祖之丕名,合遵严奉。爰因吉序,并展威仪。谨以来年正月二日诣景灵宫,奉上圣祖天尊大帝徽号。咨尔中外,体兹意焉。」
十二月十二日,诏曰:「朕躬诣殊庭,奉荐丕称。顾兹版位之设,当于玉册之前,方内罄于夤威,固莫遑于宁处。宜伸抑畏,用表钦崇。其玉清昭应宫太初殿奉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宝册,册墀版位宜设于龙墀,亚献、三献宜设于沙墀。俟奉宝册毕荐献,即依旧制。」
二十七日,有司(奏)[奉]玉皇宝、册、衮服、圣祖宝、册、仙衣、二圣绛纱袍至长春殿,中书、枢密院、(奉)修奉宝册副使迎拜庭中,道门威仪、禁卫、援护安于崇德殿。翌日,奉天书置天安殿,玉皇宝、册、衮服、二圣绛纱袍于文德殿,内出紫微大帝绛纱袍、七元辅弼红绡衣、翊圣保德真君皁袍,安于滋福殿,帝斋于崇德殿。
二十九日,奉圣祖宝、册、仙衣安于文德殿。是夕,帝斋于天安殿后室。翌日四鼓,帝诣天安殿酌献天书。五鼓,仪卫使奉以赴玉清昭应宫之集禧殿,又奉宝、册、衮服、仙衣赴玉清昭应宫之宣仪殿、景灵宫之别殿。大驾赴玉清昭应宫。
天禧元年正月一日,仪卫使已下奉天书升太初殿,中书令已下奉圣号〔宝〕、册、衮服升丹墀之东(握)[幄],百官朝服班于殿庭,贡举人、僧道、耆老分(别)[列]于宫门外。帝服衮冕升殿,恭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宝、册、衮服。册文曰:「嗣天子臣恒谨再稽首上言:臣闻曰至曰妙,道之精也;为昊为苍,天之大也。上德不德,曷可以详言;而常名非名,于是乎丕显。所以居上者受之而弗拒,居下者奉之而归尊,盖三才之至公,亿龄之巨典也。伏维玉皇大帝刚健纯粹,高明博临,主造化之先,居正真之首。九阳有命,恭己而财成;万 无强,克仁而大庇。若乃广运之圣,不测之神,总治百灵,统齐七政。茫茫率土,祗若于监观;蠢蠢流形,钦承于覆冒。是以自翕辟之始,浃融结之区,照日月之辉,沐雷雨之泽。为物为变之类,丽天丽地之俦。道荫诞敷,故谐其茂遂;皇灵昭著,故积其夤威。宜乎有国者兢兢而不忘,干干而内罄也。臣顾惟眇质,获绍睿图,继祖考之庆基,守区宇之大器。向以干戈倒载,符瑞交臻,荐告休期,迭颁秘箓。云岱之岳,纪号而勤崇;河汾之丘,省方而报本。承仙宗之降格,述宝训之开先。由是盛则隆兴,纯禧纷委,嘉生并育,善气
弥(克)[充],俗还于醇和,路盈于雅颂。岂云寡昧,能致于升平;盖自顾怀,茂彰于保佑。夫杳冥之况,既表于殊尤;菲薄之怀,敢忘于励翼!于是举邦国未行之事,报太紫曲成之仁。祗率舆民,奉崇宝号。太上者首出庶物,开天者资始六合,执符御历者冠于司牧,含真体道者契于自然。瞻玉宸之崇高,思璇霄之尊极,合为丕称,奉于清都。臣不胜大愿,谨率天下臣庶,奉玉册玉宝,恭上圣号曰『太上开天(执)[报]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伏维允彰鸿佑,俯照至精,永流介福,下及怀生。翼翼小心,诞膺于乃睠;昭昭嘉应,永保于咸亨。臣恒皇恐再拜,谨言。」奠玉币、荐馔、三献、饮福、登歌、二舞、望燎,如祀昊天上帝之仪。礼毕,诣二圣殿奉上绛纱袍,奉币进酒,分遣摄殿中监上紫微大帝绛纱袍、七元辅弼真君红绡衣、翊圣保德真君皁袍,遣官分献诸殿阁。帝改服袍,诣紫微殿宝符阁焚香, 臣诣集禧殿门拜表贺。正旦,天书赴景灵宫,大驾次至,斋于明福殿。
二日,帝服衮冕,诣天兴殿,奉上圣祖天尊大帝册、宝、仙衣。册文曰:「嗣皇帝臣恒谨再拜稽首上言曰:粤以生三为大,实本乎道枢;得一以灵,聿资乎神教。洪惟圣祖,降自先天。位冠真阶,功宣民极。施及中古,再抚庶邦抚:原作「无」,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修德振兵,举贤播谷。顺风而访道,迎日以授时。大勋布昭,淳化宣洽。乘王气于五胜,司命纪于九清纪:原无,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补。。陟降霄宸,财成品汇。复膺帝命,垂庇皇宗。昭启孙谋,永绥天禄。曩以秘文申锡,灵眷是将,协谋告期,奉符拜贶。今复警于(宵)[霄]寐,彰厥休徽,纡乃云軿,戾于禁闼。众真翊导,尊仪粹和。躬闻至言,获知洪绪。俯循冲菲,祗荷顾怀,钦膺锡羡之祥,丕阐莫京之胄。璇源惟永,宝历无疆。纯嘏荐臻,感庆交集。是用敷求令典,申荐徽名,搢众妙之渊宗,述无方之况施。本支所系,仰祖德之有开;天极至崇,俪帝宸而增焕。表兹崇尚,以答高明。谨奉玉册玉宝,恭上徽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伏维鉴德霄垠,贻休宗稷,永隆孚佑,诞集祺祥。丕冒 伦,翕然蕃祉。谨言。」奉天书荐献,悉如玉清昭应宫之仪。帝又服靴袍诣保宁阁焚香。车驾还内, 臣入贺于崇德殿,赐酒五行。契丹使预焉。
二十六日,命宰臣王旦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宝册使,景灵宫副使、尚书右丞兼宗正卿赵安仁副之,龙图阁待制李虚己押册、宝,集贤校理(宗)[宋]绶押仙衣。
二月十七日,帝斋于长春殿。
十八日,有司于文德殿设圣祖母元天大圣后版位,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行酌献之礼。拜授册、宝于王旦,仙衣于赵安仁,旦等跪受,奉以升辂,其卤簿仪卫,夕次于瑞圣园。翌日,援护而行。册文曰:「嗣皇帝臣恒再拜稽首上言曰:恭以大道无形,为一气之祖;至神毓粹,居二仪之先。洪维灵懿无方,柔明有赫,总妙本
而资始,启真绪以肇基。顾以冲人,嗣守鸿构,夙持励翼,思致治平。乃者曾宇监观宇:原作「宙」,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秘符申锡,佑绵长之祚,示清静之方。瑞命珠尤,景贶纷属。由是勒封云岱,展事汾脽。既明察以交修,复休祺而荐至。仙驭告期于中禁,睟仪来自于太霄。法从俨其音容,谆诲受于清密。谕感祥于大电,聆育圣于高丘。厚德浮光,浚原长发。猥绍(绐)[诒]谋之庆,敢忘克荷之艰 飨是休嘉,永怀钦奉。惟祖德之盛,爰上丕称;而母仪之尊,未崇显号。斯所以顺稽礼,式耀徽章,允罄精衷,肃伸昭报。谨奉玉册玉宝,恭上懿号曰『圣祖母元天大圣后』。恭惟诞膺茂典,丕赫殊祥,垂佑后昆,永锡繁祉。谨言。」
三月九日,兖州奉册礼毕, 臣入贺,赐(钦)[饮]于崇德殿。
徽宗政和六年四月二十九日,诏曰:「朕德不类,(护)[获]承至尊。惟天之大,微妙元通,深不可识,夙夜祗栗,恐不足以体法而顺承之。永惟玉皇大天帝、昊天上帝主宰万化,名殊实同,而昔之论者析而言之,不能致一,故于徽称,阙而未备。今兴建明堂,以享以配,而名实弗称,震于朕心,大惧无以承天之休,钦帝之命。谨涓吉斋明,恭上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其令有司备礼奉上玉宝玉册,以称朕意。」
五月二十八日,诏:「已亲制玉皇册文书于玉册,以九月朔躬诣和阳宫奉上,于本宫奉安,不当更差册宝使。册自内出,
奉安在禁中,无升辂、恭谢、致斋之礼。可差官撰文,前期奏告,如常仪。百官朝服,尊献、登歌并如祀上帝仪。内奠镇圭于缫藉,改用元圭。素馔。其仪注、乐章,令有司撰定。礼毕,次日称贺。」
八月二十九日,书艺局奉册宝至延福宫权奉安,守卫如仪。
九月朔日黎明,有司陈细仗于延福殿门之外,军将等援卫,以次导引进行。内侍捧舁至和阳宫门外,以俟行礼。前期,尚舍设御幄于玉虚殿之东;设皇帝位于东陛上,西向;设权置玉册、玉宝位于殿上圣像前近南稍东,西向;册北宝南。设(黄)[皇]帝上册宝褥位于昊天玉皇上帝香案之南,北向。置册宝褥位在前。亚献、终献及行事官各以次设位。列陪祠文武官于执事官之南,东西相向。设玉币玉以苍璧,币以苍色。篚于昊天玉皇上帝香案前之左;设笾豆、簠簋、尊罍于圣像前;设道众供奉盥洗盘匜位于皇帝之前北面,匜居盘西。吏部侍郎并执巾者位其北,南向。(绪)[诸]行事及陪祠官各服其服入就位。皇帝服靴袍,乘舆赴御幄。礼仪使俛伏跪,奏请是后奏请皆俛伏跪,皇帝执圭、搢圭、奠圭、奠玉币、再拜、盥帨、执爵、奠爵、饮福、前导行礼还位,并礼仪使赞相(直)〔其〕仪。皇帝行恭上昊天玉皇上帝尊号之礼。皇帝服衮冕以出,殿中监跪进大圭,皇帝执圭,宫架乐作。至东阶下,乐止。升自东阶,登歌乐作。至位西向立,乐止。礼仪使奏请「有
司谨具,请行事」,宫架乐作,文舞六成止。皇帝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册宝入门,宫架乐作。中书侍郎前引册案,中书舍人捧册案,右弼后从;门下侍郎前引宝案,给事中捧宝案,右辅后从。至殿东阶下,乐止。登歌乐作,升自东 ,权(致)[置]褥位,乐止。左辅以下立于册宝之后,重行,西向,以北为上。皇帝搢大圭,盥手,帨手,执大圭,诣昊天玉皇上帝香案前,搢大圭,三上香。执大圭,再拜,在位皆拜。右弼诣昊天玉皇上帝香案前奏言:「嗣天子佶谨以九月朔恭上昊天玉皇上帝册宝。」御制册文曰:「嗣天子臣佶谨再拜稽首上言:臣闻太极之初,希微混冥,未始有象,不可致( )[诘],盖无得而名。是生两仪,高卑以陈,始制有名,强而字之曰道。道无乎不在,形而上者曰天,神而应物曰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作而不辞。故莫神于天,莫大于帝,两者同出而异名。名虽不能尽道,而道所由以显,则名其可不宾于实 臣获以眇末,嗣有令绪,夤威宝命,惧不足以辅相财成。若古在昔,惟典神天,虽天子必有尊,而尊无二上。循考典礼,有昊天、玉皇之异。斋明夙夜,感于明神,形于朕兆,谓名称不同,当协于一。谨与四海含生,万邦黎庶,对越灵承,面稽天若,循沿旧号,合为一帝。恭谓明威在上,监观在下,感而遂通,神而不测,非形容拟议可既,然自我民视,亦自我民听。躬以玉册玉宝,稽首再拜,上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奉道昊天玉皇上帝』。惟天难谌,惟德是辅,盖高听卑,昭格不违,永保于无疆之休。臣佶惶恐,再拜谨言。」退复位,中书舍人捧册案,右弼、中书侍郎从至褥位。皇帝搢大圭,奉册跪置褥位讫,〔执〕大圭,俛(代)[伏]兴,少退立。中书舍人号举册,右弼诣册案前俛伏侧跪,读册文讫,中书侍郎前引右弼押当,诣殿室奉安,登歌乐作。每奉安册宝并登歌乐作,至奉安讫乐止。册案将入殿室,给事中捧宝案,左辅、门下侍郎从至褥位。皇帝搢大圭,奉宝跪置褥位讫,俛伏兴,少退立。给事中举宝,左辅读宝,给事中捧宝案,诣殿(宝)[室]奉安,皆如上仪。皇帝诣香案前褥位,登歌乐作。搢大圭,诣昊天玉皇上帝香案前跪,奠元圭于缫藉。执大圭,俛伏兴。搢圭,奠玉币,执圭,再拜。内侍举元圭以授殿中监,礼部、户部尚书各奉俎豆,宫架乐作。奠讫,乐止。皇帝搢大圭,盥手、帨手、洗爵、拭爵讫,执大圭,登歌乐作。诣昊天玉皇上帝香案前,搢大圭,执爵祭酒三。执圭,俛伏兴,再拜讫,乐止。亚献盥帨讫,武舞,宫架乐作。行礼毕,乐止。终献行礼如上仪。皇帝诣饮福位,登歌乐作。皇帝再拜,搢大圭,跪受爵,祭酒三,啐酒奠爵,受抟黍豆,再受爵饮福讫,尊爵。有司彻俎豆,礼直官曰赐福酒,行事、陪祠官再拜送神,宫架乐作,一成止。皇帝诣望燎位,南向立,礼直官曰可燎。俟火燎
半柴,礼仪使(奉)[奏]礼毕,皇帝还御幄,宫架乐作。释大圭,入幄,乐止。服靴袍,乘舆还内如来仪。三清并别殿圣像,并差官分诣烧香。
九月一日,诣玉清和阳宫上昊天玉皇上帝尊号宝册。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一 徽号 上皇地祗徽号
上皇地祗徽号
徽宗政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诏曰:「王者父天而母地,乃者祗率万邦黎庶,强为之名,以玉册玉宝昭告于上帝。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直方以大,未有称谓,非所以显微阐幽显微阐幽:原作「微显阐微」,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改。,通神明之德。朕夙夜祗栗,罔敢怠忽。若稽在昔,夏日之至,于国之北,将求神于泽中之丘。虽名不足以尽道,而道隐于无名,则名不可已也。夫顺承于天,效法于下,厚德载物,含洪光大,地德也。谨以是德上徽号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皇地祇』效:原作「郊」,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改。,以尽兢兢业业母事之礼,令有司择日恭上。」其仪注、乐章,并依奉上昊天玉皇上帝(莫)[尊]号例。
二十五日,诏:「已降诏命,恭上地祇尊号。永惟地道,上顺承天,皇天后土,阴阳之理也。旧地祇未有后土之称,可以尊号内加『后土』二字。」
二十七日,诏「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一十三字,未审徽号文以如何为上下之序以上二句疑有误,此为有司之请示,不应曰「诏」。,诏依此序为文。
七年二月六日,奉上地祇册宝都大管勾所奏:「奉上皇地祇册宝开瘗坎,据礼直官高舜元状:勘会若殿之西北别无空闲地步,乞于殿西 之东开,合于瘗坎之南空留二丈已来设褥位。所有择日,欲三月内。其瘗坎合用方深四尺,可容章笼置币。」诏用殿前坎瘗。
五月二日,皇帝诣玉虚殿奉上「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徽号。其所用之礼,以瘗坎易燎柴,设望瘗位,玉以黄琮及两圭有邸,币以黄色,舞以八成,其余并同奉上昊天玉皇上帝尊号之仪尊:原作「虚」,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一 徽号 二 迎奉圣像
徽号二
迎奉圣像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七月五日,修玉清昭应宫使丁谓言:「本宫将来正殿设玉皇大天帝像,又于别殿设圣祖天尊大帝、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像,营缮将就,请命良工铸造尊像。」诏江淮发运使李溥于江浙访铸匠,相度地位镕范。俄而溥奏于杭、苏二州访得铸匠,乞就建安军西北小山铸写。诏可。
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李溥言玉皇大帝、圣祖天尊、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四殿圣像镕范已成。
二十四日,以修玉清昭应宫使、参知政事丁谓为迎奉圣像使,修玉清昭应宫副使、翰林学士李宗谔副之,北作坊使、淮南江浙荆湖都大发运使李溥为都监,集贤校理宋绶掌迎奉圣像使表奏。
二十六日,详定所言:「迎奉圣像,合用仪仗、鼓吹三千三百余人。」从之。
四月二十一日,宰臣王旦为迎奉〔圣〕像大礼使,向敏中为礼仪使,枢密使王钦若为仪仗使,陈尧叟为卤簿使,参知政事丁谓为桥道顿递使。
二十六日,诏圣像所经州府官吏赐宴
设。
五月七日,详定所言:「朝拜圣像,皇帝服衮冕。准《月令》,孟夏初衣暑服,孟冬始裘。尚衣库衮冕皆仲冬亲飨圜丘所服夹衣,今方盛暑,未称礼容,欲望依衮冕制度改制单衣,庶协时令。」从之。
十一日,诏曰:「钦承宝命,虔范睟容,方涉夷涂,即临珍馆。特广车舆之饰,用申近奉之仪。肇创嘉名,庶彰懿则。其玉皇大帝圣像车恭以迎真辂为名,圣祖天尊大帝车恭以迎圣辂为名,太祖皇帝车以奉圣辂为名,太宗皇帝车以奉宸辂为名。」
十二日,以圣像至京,遣官告天地、宗庙、社稷。
十四日,有司具大驾卤簿、仪仗、鼓吹、僧道威仪,夹汴奉迎圣像。宗室班迎于故驿, 臣班迎于通津门外七里曲,还诣升平桥朝拜。是日,圣像降舟,升辂,奉安于幄殿,帝斋于长春殿。
十五日,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大辇,备銮驾,出干元门而西,自右掖门直南街,东至幄殿,降辇。以圣像在升平桥之彩殿,故避御道焉。顷之,改乘小辇,至开封府前之大次,服衮冕,诣彩殿酌献玉皇、圣祖、太祖、太宗之圣像,升歌饮福,一如郊庙之礼,而俎用乳。礼毕,改服靴袍,乘大辇,由宫城西出天波门,至玉清昭应宫门外幄,以俟有司奉圣像由宫城东出景龙门,至玉清昭应宫东门。文武 臣班迎圣像入东门,帝迎拜。有司奉安于彩殿,帝 诣焚香再拜。礼毕,还宫。翌日, 臣诣长春殿称贺。
二十七日,以圣像至京,命左司谏、知制诰路振,刑部郎中、龙图阁(侍)[待]制查道奏告诸陵。
二十八日,赐大礼使已下休假二日。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一 徽号 二 玉清和阳宫奉安圣像
玉清和阳宫奉安圣像
徽宗政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以福宁殿东今上诞圣之地作玉清和阳宫,凡为正殿三,挟殿六。前曰玉虚,以奉三清、玉皇、圣祖、北极天皇、元天太圣后、后土等九位;东挟曰三光,以奉十一曜;西挟曰宰御,以奉南北斗。中曰泰畤,以奉太一;东挟曰灵一,以奉天蓬、天猷、翊圣、真武;西挟曰正一,以奉正一静应真君。后曰景命万年,以奉皇帝本命;东挟曰峻极,以奉五岳;西挟曰三洞琼文,以奉《道藏》。
四年,宫成,总屋一百四十二区。诏以四月一日奉安神像于逐殿,命太师蔡京充礼仪使,保静军节庆观察留后杨戬充都大主管官。其日,设大祠礼料、素馔及道门威仪,赴太清楼权奉安处。陈教坊、钧容乐、黄麾细仗于清阳门外,俟时告迁神像升彩殿腰舁。礼仪使后从至玉虚殿下,跪奉请降彩殿,升玉虚殿侧坐,以俟奉安。时至前一日,皇帝斋于内殿。尚舍预设御幄于玉虚殿东。又设皇帝位于东阶上,西向。设望燎位于殿之东,南向。太常设燎柴于殿之东南。大晟陈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设宫架于庭中,立舞表于酇缀之间。设奉币爵、受币爵、读祝官位于殿上,东西相向。设协律郎位,一于殿上前楹间稍西,
一于宫架西北,俱东向。大乐令位于登歌乐 北,大司乐位于宫架北,良酝令于酌尊所,俱北向。设陪位官位于殿庭,东西相向。设笾豆簠簋之位于逐神像前,左有十二笾,右有十二豆,俱为三行。俎二,在笾、豆之间。簠二,簋二,在笾、豆外。又设尊罍位于逐神像前,又设内侍供奉皇帝盥洗盘匜位于皇帝位前。捧盘内侍在执匜内侍之西 ,北向;奉爵官、执巾内侍在捧盘之北,皆南向。行礼前,行事官及陪位望参官各服其服,光禄卿入实笾豆簠簋俎,良酝令入实尊罍,乐工(师)[帅]工人、二舞以次入。陪位官入就位,礼直官并行事官入诣殿庭,北向再拜讫,各就行事位。礼仪使、太常博士立于御幄前。皇帝自内殿服靴袍,乘舆入幄次。俟时将至,礼仪使诣神像前俛伏跪,奏神像升正座讫,礼直官、太常博士引礼仪使诣幄前,奏请皇帝行奉安之礼。自是皇帝行礼拜跪、执圭、搢圭、奠圭、释圭、受币、奠酒、望燎、礼毕及进止前导,皆礼仪使赞相其仪。皇帝服衮冕以出,近侍从升。礼仪使前导,殿中监跪进大圭,少监副之。皇帝执大圭,宫架乐作。至东阶下,乐止。升东阶,登歌乐作。至位西向立,乐止。以俟时至迁正位讫,礼仪使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宫架乐作,六成止。皇帝再拜,在位皆再拜。内侍奉盘匜,皇帝搢大圭,盥帨,执大圭,登歌乐作。皇帝搢大圭,执元圭,诣神像前北向跪,奠元圭于缫籍。执大圭,俛伏兴。搢大圭,三上香。有司进币,皇帝受币奠讫,执大圭,再拜,乐止。诣次位上香、奠币,并如上仪。皇帝还位,登歌乐作。至位西向立,乐止。内侍奉盘匜,皇帝搢大圭,盥帨,登歌乐作。奉爵官进爵,皇帝洗爵、拭爵,乐止。执大圭,登歌乐作。奉爵官诣尊所,良酝令酌酒,皇帝诣神像前北向,搢大圭,跪。奉爵官跪,以爵酒进,执爵三奠酒,执大圭,乐止。内侍举祝版,读祝官东向跪读,皇帝再拜,内侍奉祝版置于神像前。诣次位行礼,并如上仪。奉币爵、受币爵、读祝版官并降西阶,东向立。皇帝还位,登歌乐作。至位西向立,乐止。送神,宫架乐(止)[作],一成止。皇帝将诣望燎位,登歌乐作,降自东阶,乐止。宫架乐作,至位南向立,乐止。皇帝迁位,礼直官曰可燎,东西各以炬火燎半。礼毕,皇帝还幄次,宫架乐作。释大圭,殿中监跪受以还有司,皇帝入幄次,乐止。皇帝服靴袍,乘舆还内,如来仪。
四年正月十九日,诏岁中及大礼开建道场日数并仍旧制,天宁节七昼夜,老君生日、年交、保夏、大礼前预告、大礼毕恭谢,各二昼夜。
五月二十四日,诏今后遇旦、望、冬至、年节、天宁节,车驾并诣宫烧香。
五年二月四日,诏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诞日,于玉清和阳宫设道士登歌乐,皇帝行酌献之(理)[礼]。其日早,皇帝入玉清和阳宫,归小次,俟设馔等毕,读祝道士诣殿庭北向
三礼,升诣香案之右,东向立。自是前导及执事摄官并奏请行礼等,并以道士充。前导皇帝服靴袍,登东阶,登歌《干安》乐作。诣殿上西向褥位立定,乐止。降真,《诚安》乐作,一成止。奏请皇帝再拜讫,乐作。皇帝盥帨,诣香案前褥位北向,三上香,执事者跪进币,皇帝跪受币,奠币,执事者受币。皇帝再拜讫,归褥位,乐止。少顷,《真安》乐作,
皇帝盥帨爵讫,执事者受爵,赴着尊所。摄太官令实爵,皇帝诣香案前褥位北向立,执事者以爵坫跪进。皇帝跪受,执爵三献酒,执事者受爵,皇帝俛伏兴,少立。摄太祝东向读祝文讫,置于案,皇帝再拜讫,还褥位,西向立。送真,《钦安》乐作,一成止。皇帝诣望燎位,《干安》乐作。至南向褥位,乐止。执事者取祝文币帛,俟火燎半,奏礼毕,皇帝还位。
十八日,诏今后降圣节,可依太上老君生日例排办行礼,仍令本宫一月前检举以闻。
七年五月十六日,诏改玉清和阳宫以玉清神霄宫为名。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一 徽号 二 宣读天书
宣读天书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三日,对辅臣于崇政殿之西序。帝曰:「朕寝殿中帟幕皆用青絁,旦暮非张烛莫能辨色。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将半,方就寝,忽光明满室,惊视之次,见神人星冠绛衣,告朕曰:『来月三日,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朕竦然起对,忽已不见,命笔识之。自十二月朔,即蔬食斋戒于正殿,依道门科仪结彩坛九级,建道场以伫神贶贶:原作「祝」,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虽越月未敢罢去。适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南角有黄帛曳于鸱尾之上,即遣中使视之。回奏云,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道,封处隐隐有〔字〕。朕思之,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王旦等曰:「此盖陛下至诚事天地,大孝奉祖宗,恭己爱人,夙夜求治,以致殊邻修睦,犷俗请吏,干戈偃戢,年粟屡丰,皆陛下赫赫业业、日慎一日之所致也。臣等尝谓天道不远,必有昭报。今者神告先期,灵文果降,实昭上穹佐德之应。」皆再拜称贺。又曰:「然未知天书所谕之事,启封之际,宜屏左右。」帝曰:「既有天命,固当祗受,适恐皇城司遽便收进,已便止之。朕当躬诣焚香拜受。朕自得神人所谕之言,寻雕木为舆殿,饰之以金宝,将以奉安天书。所云屏人以启封,虽神人云勿泄天机,朕以上天所贶,当与众共之。」旦复曰:「盖未测书意,不欲显示于众。」帝曰:「天若谪示阙政,当与卿等祗畏改悔;若告戒朕躬,朕亦当侧身自修。岂宜隐之而使众不知也 当即启读,但虑文莫能辨,须访明习篆籀者以从。」旦曰:「陛下肃奉天命,非臣等所能测也。」帝即步至承天门瞻望再拜,内臣周怀政、皇甫继明对捧而下,王旦跪奉而进。帝再拜受之,亲奉安于舆殿。初,辅臣请以道众前导,帝曰:「朕斋戒既久,止欲与卿等严导以表精虔。」遂奉引而行,帝却伞
盖,彻警跸,至朝元殿之丹墀。旦自舆殿捧天书,帝跪受讫,付陈尧叟启封。帛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缄书甚密,纸坚润,不与常类。厥以利刀,久而方启。启讫,跪进,帝亦跪捧,复(受)[授]尧叟,命读之。其书黄字二幅,词类《尚书 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帝能以(致)[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帝复跪捧,以所缄之帛蕴之,盛以金匮,置于舆殿。再拜讫,奉引升自东阶,安于道场中,复然香再拜。礼毕,帝御殿之北庑,召旦等谓曰:「朕德薄,何乃天降明命,昭晰若此!」旦等曰:「昔龙图授羲,龟书锡禹,非常之应,惟圣主得之。陛下应天立极,振(右)[古]称首,上帝所以申锡秘检,示治国大中之道,万世一时也。」咸再拜称贺。是夕,命王旦宿斋中书,晚诣道场上香。旦趍往,而帝已先至。
四日,文武百官、诸军将校、诸方番客入贺。是夕,帝斋于长春殿,辅臣宿于本司,道众声赞于朝元殿,教坊奏发曲于庭。翌日,所司设大次于朝元殿之西廊,列黄麾仗,自殿至阁门, 臣序立。帝服靴袍,太常卿赞导升殿,焚香酌献于三清、天书之前。登歌作乐既毕,执事者奉天书舆殿降自西阶,出朝元门,由右升龙门历文德殿,威仪乐部奉引,帝步导入东上阁门,避黄道而行。既入门,从官皆退,唯中官执事还(官)[宫],帝前导如初。
四月一日,天书再降内中功德阁。天禧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始下诏以四月一日天书再降内中功德阁日为天祺节。
六月八日,封禅制置使王钦若言禅:原作「记」,据《长编》卷六八、《宋史》卷七改。:「六日,泰山西南垂刀山上有红紫云气如桥梁之状,渐成花盖,至地而散。其日木工董祚于灵液亭北见黄素曳于林木之上,有字而不能识,遂言于皇城(吏)[使]王居正。居正见其上有御名,驰告李绅福、曹利用等,进于钦若。钦若遂率官属,以道门威仪迎置公舍。七日早,自公舍奉道至社首山社首山:原作「杜首山」,据《元丰九域志》卷一改。神人言:『来月上旬,当赐天书于泰山,宜斋戒祗受。』朕虽荷降告,亦未敢宣露,惟密谕王钦若等,凡有祥异即上闻。今得其奏,果与梦协。上天眷佑,丕应彰灼,祗畏惕厉,惟惧不称。」王旦等曰:「陛下至德动天,感应昭著,臣等不胜大庆。」再拜称贺。帝曰:「灵文非久到阙,奉迎之礼,宜加详定。」旦等曰:「正月奉迎天书已定仪注,今望约而行之。」帝曰:「向者降于内庭,故不别设仪仗,今自外而至,礼当严至。可且置于含芳园正殿,择日具仪卫奉迎。」旦等复曰:「至日欲具黄麾仗、道门威仪,百官并放朝参,出城班迎。入内日亦准是。」从之。即命旦为奉迎天书导卫使,丁谓为扶侍使,蓝继宗为都监。 ,钦若跪授中使,驰捧赴阙。」奏至,帝御崇政殿,促召辅臣,谓之曰:「朕五月十七日夜,忽梦前所
十日,天书至自泰山,扶侍使而下具仪卫奉迎,安于含芳园之
西门,命王旦诣园斋宿,晨夕焚香,道众作法事。
十一日, 臣诣含芳园门迎导天书升园之正殿,帝斋于长春殿。翌日,备銮驾赴含芳园,改服通天冠、绛纱袍,百官朝服序班。帝出大次,于殿下北面再拜讫,导卫、扶侍使自殿上奉天书而下,置帝前,再拜而受,付陈尧叟启封跪读。其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是言守:原作「定」,据《元丰九域志》卷一改。,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读讫,召百官示之,复奉以升殿,焚香酌奠。车驾先还,俟于朝元殿之幄次,导卫使等奉至,帝迎拜前导,避黄道而行,由东上合门入内。
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奉圣制《天书誓文》赴玉清昭应宫。先是,帝谓王旦等曰:「朕以上穹敷佑,灵文三锡,夙夜兢励,尽志钦奉。且虑岁月寖久,子孙轻怠,故作此文刻石,寘于天书阁下。」
七年五月十一日,诏模刻天书,奉安于玉清昭应宫,命宰臣王旦为天书刻玉使,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为刻(士)[玉]副使,兵部侍郎赵安仁、翰林学士陈彭年为同刻玉副使,入内押班周怀政为都监。
八月七日,有司备仗卫、道门威仪、教坊乐,刻玉都监自内中奉天书升辇,刻玉使已下班迎,赴朝元殿。帝服靴袍,行酌献之礼,百官陪位,奉安于刻玉殿,令刻玉使日赴焚香,副使已下日一员 事。
天禧元年正月六日,诏曰:「顾以眇躬,获绍隆构,仰庆灵之积累,荷穹昊之监观。秘箓垂文,珍图锡祚,告卜世卜年之业,谕时万时亿之祥。载惟凉薄之姿,寅奉殊尤之贶,每增夕惕,祗答天祺。登岱畎以垂鸿,巡魏(睢)[脽]而有谷。而又飙轮临暨,浚发于仙源;曲里朝修,崇严于道荫。旷典以之交举,厚福由是咸怀。遂同海域之心,恭上紫清之号。揆首春之谷旦,陈徽册之威仪。获造殊庭,荐称神祖称:原作「珍」,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导珍符而展采,膺瑞历以建元。乃至洁祀大宫,升禋(告)[吉]土,式罄奉先之孝,克伸大(执)[报]之忱。福贶来同,感悦交集。夙宵内省,夤畏靡遑。思与官师,共遵天诲。体清虚之妙本,存悠永之真风。是用顺考灵辰,宣扬秘牒「是用」二句:「用」原作「周」,「秘牒」原脱,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补。,共守建中之道,愈钦皇极之规钦:原作「清」,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六改。。谨以今年正月十五日,行宣读天书之礼。繄尔宰府,体兹意焉。」
十二日,帝斋于长春殿,亲王、近臣、御史中丞、知杂、尚书省四品、诸司三品、宗室团练使已上、藩侯观察使已上、管军防御使已上,并斋于朝堂及本司。以王钦若为宣读天书礼仪使。
十三日,有司于天安殿设次,奉玉皇圣像于中位,置写本天书于东,圣祖版位于西。命仪卫使王旦等建金箓道场三昼夜。
十四日,诏皇侄守节已上,驸马都尉王贻清、李遵,并升殿陪位预听。
十五日三鼓四筹,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诣天安殿道场焚香再拜,西向而立。 官朝服升殿,摄中书令任中正诣玉皇前跪奏:「嗣天子臣恒谨与宰臣等宣读天书,讲求圣
意,虔思睿训,抚育生民。」仪卫使王旦跪取左承天祥符门天书置案上,摄殿中监张景宗、张继能捧案,摄司徒王曾、摄司空张知白跪展天书空:原作「司」,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摄太尉向敏中宣读。每句毕,即详绎其指绎:原作「思」,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言上天训谕之意。摄中书令王钦若执笔抄录。宣读毕,摄侍中张旻跪奏:「嗣天子臣恒敢不虔遵天命!」仪卫使跪纳天书于匣中。又跪取功德阁天书、泰山天书宣读,如上仪。王钦若跪进所录天书意,帝跪受讫,登歌酌献。礼毕,奉天书还内「奉」下原有「写帝」二字,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删。。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一 徽号 二 朝谒上帝祖宗圣容
朝谒上帝祖宗圣容
国朝玉清昭应宫、景灵宫、太平兴国寺、启圣院奉安祖宗圣容,每岁正月、十月望,皇帝朝拜,行酌献之礼。亲祠前一日,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明庆殿、景灵宫天兴殿玉皇、圣祖〔前〕行荐献之礼。又奉先寺庆基殿宣祖圣容,集禧观崇禧殿祖宗圣容,慈孝寺崇真殿真宗圣容,彰德殿章献明肃皇后圣容,普安禅院隆福殿元德皇后圣容,重徽殿明德皇后圣容,万寿观广爱殿章睿皇后圣容,每大礼庆成恭谢或祈祷朝谒,皆诣行礼。
真宗咸平五年正月六日,诏启圣院、永隆院朝拜太宗圣容,诏自今遂为定制。其仪:前一日,有司设大次于殿之东序,从官序班殿前,北向。太常卿于大次前跪奏,请行朝谒之礼,前导皇帝升殿,诣东陛褥位再拜,从官皆再拜。皇帝三上香,侍臣进酒,皇帝跪,三奠讫,复再拜,从官亦再拜。礼官赞导归大次复跪奏礼毕。礼生引宰臣升殿酌献讫,降阶,与从官已下并再拜退。从官就幕次赐蔬食。故事,祖宗每岁上元历幸佛寺,然后御楼观灯。帝自毕谅阴,以启圣院太宗降诞之地,圣容在焉,不欲为游幸之地,故前期恭请朝诣。后定以正月十一日。
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十日,玉清昭应宫成,诏自今每岁正月望诣宫行朝拜之礼。
九年五月二十三日,景灵宫成,诏每岁十月望诣宫朝拜,如玉清昭应宫正月望朝拜之仪。皇帝亲祠前二日,行荐献之礼。其仪:礼仪使一员;赞导皇帝行事侍中二员,一诣罍洗捧匜沃盘,一捧盘承水;门下侍郎一员;请罍洗、进帨巾太常博士一员;引礼仪使尚食奉御一员;酌酒侍臣二员,一俟尚食奉御酌酒毕接盏跪进,一俟皇帝受盏讫接盏置圣像前。
十月三日,礼仪院言:「正月天书降,用上元日朝拜玉清昭应宫。十月圣祖降,择日朝拜景灵宫。」诏以下元日朝拜,着为定式。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十三日,命参知政事鲁宗道诣启圣院太宗神御前行荐献之礼。时帝在谅闇,故令近臣摄事,自后不亲朝谒皆如例。
二年三月九日,诏旧例每岁十月望诣景灵宫天兴殿朝拜,今后仍诣奉真殿朝谒真宗圣容。
八年十月十二日,太平兴国寺开元殿奉安太祖圣容。诏每岁上元日
朝谒,如启圣院之仪。
明道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景灵宫广孝殿奉安庄懿皇后圣容。
英宗治平二年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孝严殿奉安仁宗圣容。
熙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景灵宫英德殿奉安英宗圣容,每岁下元日朝谒,如奉真殿仪。
神宗熙宁元年正月十一日,分命参知政事赵概、赵抃朝拜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神御殿。故事,上元皆车驾躬诣,时在谅阴故也。
三年正月十日,以秦国大长公主丧,诏罢朝谒神御殿,命辅臣行礼。
四年正月十一日,幸太平兴国寺,诣开先殿,次幸启圣禅院,诣永隆殿,皆行朝谒之礼。赐从官食、坐、赐茶毕,还宫。
五年正月十一日,诣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朝谒太祖、太宗神御殿。六年正月十三日、七年正月十一日、八年正月十一日、九年正月十一日、十年正月十一日、元丰元年正月十一日、二年正月十一日,并如上仪。
十年十二月十七日,诏今后正月十一日,依礼例诣太平兴国寺等处朝谒,及依例差行事公卿,并只进拟施行。
元丰三年正月十一日,以大行太皇太后梓宫在殡,诏罢朝谒祖宗神御,遣参知政事蔡确诣太平兴国寺、知枢密院事冯京诣启圣禅院行朝拜礼。
十二月十四日,以太皇太后丧服未除,诏权罢来年正月十一日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神御殿、十四日集禧观朝谒,并遣官分诣行礼。
四年十月八日,以太皇太后丧服未除,诏罢望日朝拜景灵宫,依例差官分诣行礼。
五年十月,景灵宫成,应宫观寺院神御并迎奉入内,奉安于天元等十一殿。国朝玉清昭应宫奉玉皇、圣祖及太祖、太宗、真宗圣容,又景灵宫及诸寺观奉帝后神御者,皆以时亲行朝拜酌献之礼。玉清昭应宫、景灵宫、太平兴国寺、启圣禅院以正月或十月望,余无定日。亲祠前一日,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明庆殿、景灵宫天兴殿荐献,余悉以大礼毕恭谢,或祈祷亦亲至焉。自天圣七年玉清宫火,亲祠前朝献止诣天兴殿。及祖宗神御皆奉安于景灵宫,而他处朝谒悉罢。
高(宋)[宗]建炎三年二月二十三日,诏奉迎祖宗神御已到行在,候奉安毕,就孟夏酌献日,亲行朝谒之礼。
闰八月十六日,承议郎周元曜言,自京师太庙迎奉艺祖以下神位九室前往杭州,诏令宰执率百僚朝(诣)[谒]兼辞。
十一月十九日,诏京师迎奉到御容,迎赴天庆宫。
四年二月二十日,太常寺言:「祖宗大忌,系于温州天庆宫设位行香。今已迎奉到章武殿、会圣宫神御,于本宫圣祖殿权奉安讫,今后遇忌辰,并于神御殿行香。」从之。
五月一日,太常寺言:「依令,孟夏朝献景灵东、西宫,其平江府、温州天庆观见安奉神御,缘今车驾巡幸,未系驻跸,乞差逐州知、通于孟夏月择日逐处分诣行
礼。」从之。其后福州、湖州亦有奉安神御,每遇四孟,入内内侍省取降御封香,知、通分行朝献之礼。
九月六日,申王孙故鼎州兵马都监叔熊女赵氏进英宗皇帝御容一轴,诏令缴进。绍兴元年十一月十四日,又进太宗御容一轴,系判南衙日服色,伏乞宣取。诏令赴内东门司投进。
绍兴元年四月二十六日,都大监领丧事所言:「得旨传写大行隆佑皇太后御容三轴,内一轴天章阁,一轴内中钦先孝思殿,一轴下宫崇奉。」从之。
十月二十五日,诏开封府祥符县进士徐涛进三朝御像,令礼部支降两浙东路空名度牒五道。涛自南京前来投进,故有是命。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德郎、兼合门宣赞舍人、权江西兵马副都监李山进收得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御容四轴,诏令江西安抚大使李回差官保护赴行在。
二年二月十四日,江南东路节制军马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周方平言:迎奉信州民间收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御容。若到行在,诏于天章阁奉安。
五月十八日,诏道君太上皇帝道貌御容,令浙西安抚大使司差官迎奉赴行在。时楚州据僧报果于卫州得之,至是来上,见权安奉于镇江府故也。
七月二日,太常寺言:「枢密副承旨幕帏迎奉太祖、真宗御容,欲于天章阁安奉。」从之。
八月二十八日,使臣二人迎奉到太宗御容;九月九日,南京弩手戴立迎奉到真宗御容;十二年三月十四日,江南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御前统制军马刘诏迎奉到太祖御容。并送天章阁收奉。
三年十二月十一日,迪功郎凌浚进太上道君皇帝御容,诏送天庆观收奉。
四年十月十八日,诏令信安郡王孟忠厚迎奉昭慈圣献皇后御容前去稳便州军,差内侍官照管,遇岁时酌献,依攒宫体例。时以军兴权宜,已而事息,复回临安。
六年三月三十日,诏布衣孟端弼进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御容二轴,已迎奉赴天章阁,令户部支赐绢五十匹。
四月十四日,礼部言:「金州收得太祖皇帝御容,已于天庆观圣祖殿奉安,不敢擅自迎奉前去。」诏令本州岛专差武臣一员迎奉前来,不得沿路搔扰。
五月十五日,太常寺言:「辨验苏晔收到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绘像,乞依近例令天章阁收奉。」从之。
十一月二十五日,江南西路都转运使赵子淔言:「故翰林侍读学士王洙孙男楚老,进祖先在日有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真宗皇帝、仁宗皇帝四圣御容缴纳。」诏令江西转运使于见管银绢各支一百匹两。
七年五月十八日,行在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阁下,降下道君太上皇帝、宁德皇后御容,其崇奉礼仪,欲依见崇奉祖宗神御,每遇旦、望、诸节序、生忌辰,合行酌献之礼。」从之。
九年五月十一日,同签书枢密院事、
充东京留守、兼权开封尹王伦等言:「东京天章阁钦先孝思殿御容先在启圣院权行安奉,未审合与不合(近)[迎]奉赴行在。」诏令留守司将画像差官迎奉赴行在所,其雕塑、木石、圣像,依旧安奉,候汴水通日取旨。
四月二十三日,亲从承局邢道收得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真宗皇帝御容,亲从额外指挥使王琪收得太祖皇帝御容,前来投进。诏令入内内侍省差天章阁官辨验,如委是御容,即仰临安府奉迎进入。
九月五日,左朝奉郎郑亿年言,昨被驱虏到东都日,收得祖宗诸后御容五十六轴,诏令临安府奉迎入内。
十年三月十四日,礼部、太常寺言:「塑制徽宗皇帝、显恭皇后、显肃皇后神御毕,依例合诣神御前行朝献之礼。欲乞车驾自常御殿乘辇诣天章阁两神御殿,行朝献之礼。」从之。
十二年八月十九日,迎护徽宗皇帝显肃皇后懿节皇后梓宫礼仪使司言,内迎奉到祖宗御容三匣,系同梓宫船进行。缘见服缌麻,难以朝拜。太常寺看定,欲令礼仪使差属官先次迎奉赴天章阁收奉。从之。
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眉州报恩光孝禅寺僧道求献太祖皇帝御容,诏令户部支赐绢二十匹。
十九年正月二十九日,从义郎赵子嵚投进太祖皇帝御容一轴,赴天章阁收奉。诏令户部支赐绢二十匹。
徽宗崇宁三年二月,以隐士魏汉津言,备百物之象,铸鼎九。四年三月告成,诏于中太一宫之南为殿以奉安。各周以垣,上施睥睨,墁以方色之土,外筑垣环之,名曰九成宫。中央曰帝鼐,其色黄,祭以土王日,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北方曰宝鼎,其色黑,祭以冬至,币用皁。东北方曰牡鼎牡:原作「壮」,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其色青,祭以立春,币用皁。东方曰苍鼎,其色碧,祭以春分,币用青。东南曰冈鼎,其色绿,祭以立夏,币用绯。南方曰彤鼎,其色紫,祭以夏至,币用绯。西南曰阜鼎,其色赤,祭以立秋,币用白。西方曰阜鼎,其色赤,祭以秋分,币用白。西北曰魁鼎,其色白,祭以立冬,币用皁。八鼎皆为中祠,乐用登歌,飨用素馔。其乐舞,帝鼐奏《嘉安》之曲,迎神、送神奏《景安》,初献升降奏《正安》,亚献、终献奏《文安》,文舞〔曰〕《帝临嘉至之舞》,武舞曰《神娭锡羡之舞》。八鼎皆奏《明安》之曲,迎神奏《凝安》,初献升降奏《同安》,亚献、终献奏《成安》。
四年正月十七日,诏于帝鼐之宫立大角鼎星之祠,以导迎景贶。
八月二十日,奉安九鼎。翌日,车驾幸九成宫酌献。
大观元年十一月十四日,郑居中等言:「奉诏,亳州太清宫王与之进《黄帝崇天祀鼎仪诀》,令臣等参详,可与不可施行。臣等窃考其说,皆本于天元玉册、九宫太一,与魏汉津制度相合。其间论五运六气盛衰胜复,以五行相 制,亦合于汉津所授上帝锡夏禹隐文。乞修为祭
鼎仪范,时出而用之。今修成《鼎书》十七卷,《祭鼎仪范》六卷,乞颁降每岁祀鼎常典,付有司施行。」内出手诏曰:「鼎之为物久矣,其义莫传。比览居中等所上,(调)[网]罗遗失,稽参制度,合若符契,灿然可观。其论《易卦》,谓应鼎星之象。《易》莫非象也,有取象于天,有取象于地,有取象于人,皆象其一物而已。至鼎则备天地人之象,故《易》于鼎独曰象者此也。可令改正,余依所请。」先是,议者请用王与之所献《(皇)[黄]帝崇天祀鼎仪诀》并上帝锡夏禹隐文,同修为《祭鼎仪范》。内出手诏曰:「九鼎以奠九州岛,以御神奸,其用有法有:原作「其」,据《宋史》卷一○四《礼志》七改。,后失其传。阅王与之所上祀仪,推鼎之意,施于有用,盖非今人所能作。去古绵邈,文字杂揉,可依所请,择其当理合经,修为定制,颁付有司。」乃命居中等刊修,至是书成来上,故有是诏。
十二月二十四日,臣寮言:「陛下肇建九宫,增修祀典,迎气用律,以召至和,而逐鼎乐章尚未修定。乞诏有司考四时之气候,察五行之盛衰,撰谱制词,各从其方,以镇九州岛。」内出手诏曰:「九鼎以奠九州岛,祀事所用乐曲,亦当各随其方,不可概以一律。可依所请,命学士院撰进。」
政和六年九月十三日,以奉安(定)[九]鼎,诏差太师蔡京为礼仪使,提举官杨戬就充都大管干。
二十八日,诏帝(鼎)[鼐]神像依选定十月十三日卯时上车出城,宫门权行奉安。
十月十九日,赴天章阁西位奉安。
二十四日,诏诚感殿长生大君神像,可迁赴天章阁西位鼎阁奉安。
十一月三日,诏帝鼐改为隆鼐,正南彤鼎为明鼎,西南阜鼎为顺鼎,正西阜鼎为蕴鼎,西北魁鼎为健鼎,正北宝鼎依旧,东北(壮)[牡]鼎为龢鼎,正东苍鼎为育鼎,东南(罔)[冈]鼎为洁鼎,鼎阁为圜象徽调之阁。阁上神像,左周鼎星君,中帝席星君,右大角星君;阁下鼎鼐神像,各守逐鼎排列。
十二月二十六日,驾诣鼎阁,奉安隆鼐等神像。翌日,车驾诣阁烧香,百官陪位,仍以其日为休务假。
七年正月二十一日,手诏:「隆鼐、八鼎,旧九成宫逐时换水,用礼制大乐祭告。隆鼐、八鼎各有殿阁,内隆鼐系大祠,于阁下安设宫架;余八鼎系中祠,于殿上安设登歌。今鼎鼐共置一阁,令尚书省下有司参定。」太常寺、大晟府言:「每岁祠祭鼎鼐,随时更律,各用章曲节奏。今参酌宫架乐仍旧列于殿庭,其登歌乐虡欲并于殿上前楹之间北向安设,逐鼎各用乐章。」从之。
五月六日,太常寺言:「将来夏至,依《五礼新仪》祀明鼎,行事官吏前一日早赴圜象徽调阁省馔,至日行礼。缘在皇城内,车驾已赴夏祭斋宫,乞下皇城司经由门户,照会出入及将带灯烛等物。」从之。
重和元年十二月二日,手诏:「九鼎新名,乃狂人妄有改革,皆无稽据,宜复旧名,圜象徽调阁仍旧。」
祀宝成宫。大观三年四月,诏以铸鼎之地作(作)宝
成宫,总屋七十一区。中置殿曰神灵,以祠黄帝;东庑殿曰成功,祀夏后氏;西庑殿曰持盈,祀周成王及周公旦、召公奭;后置堂曰昭应,祀唐李良及隐士嘉成侯魏汉津。
政和三年八月三日,礼部、太常寺言:「宝成宫特置为祠,黄帝、夏后氏、周成王、周公旦、召公奭、唐李良及魏汉津,每岁欲于大乐告成崇政殿元进乐日,秋八月二十五日举祀事二十五:《宋史》卷一○四《礼志》七作「二十七日」。,祀黄帝依感生帝、神州地祇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祀文依祀圣祖称嗣皇帝臣名。其乐舞迎神奏《宝安》,初献升降、奠币奏《正安》,复位奏《肃安》,奉馔奏《嘉安》,酌献登歌奏《歆安》,亚终、献奏《文安》,彻馔登歌奏《丰安》,望燎奏《正安》,文舞曰《治安庆昌之舞》,武舞曰《丕显神功之舞》。其成功、持盈二殿,礼用中祀,币各用白。昭应堂礼用小祀,并以素馔。」从之。
奉安神霄飞云鼐。政和八年二月,诏左右街道录院差威仪道士二百人,于今月十日赴礼制制造所,迎导神霄飞云鼐鼎赴上清宝(录)[箓]宫神霄殿奉安。先是,七年七月,诏礼制制造所铸造太极飞云洞劫之鼐、苍壶祀天贮醇酒之鼎、山岳五神之鼎、精明洞渊之鼎、天地阴阳之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灵光晃耀炼神之鼎、苍龟火蛇虫鱼金轮之鼎。自十月十日始铸,至是奉安。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五二 巡幸 太祖
猜你喜欢 卷八十九·志第三十九·百官五·宋濂 第三十五回 集党羽显行弑逆 扈銮跸横肆奸淫·蔡东藩 皇清开国方略巻五·阿桂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二百二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钦定执中成宪卷六·佚名 ·和大中丞树人七十寿诗·丁曰健 六六、吴起去魏相楚考·钱穆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雍正 卷八十三·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大理寺·佚名 卷八·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