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中庸傳》寄諸友
每年人日大會一次,貢獻以言。入川三年,今其三次,貢此一冊。世亂由漢奸,原出于鄉愿中庸。書生不能從戎,然有道。天下溺,援之以道,道也者,寂滅也,涅 也,孔、佛之道一也。
寄呈若木先生,須識此冊繼孟子學旨,唐宋以來,諸儒皆背孟而行,此其所以產鄉愿而亂世也。請細讀此冊,競無非七十之年不能說此,毋輕視之。不薄今人愛古人,公豪傑,有此態度。(蒯若木)
入川定道友一年會一次,時在陰歷正月七日,名人日大會。會上必貢獻以言,今會談此冊。君雖不與,而奮興逾人,爰贈此冊以表敬意。天下亂于鄉愿中庸,真實中庸,請精研此。前君寄之文,敬佩,非力爭上流者,不能道其只字也。(傅冰芝)
人日大會,去年談《心經》,今年談《中庸》。漸自認識佛義在無余涅 ,轉讀孔書,始粲然矣。此作系七十之年乃能,毋輕視。衡如聰明,何所不能,顧知之易,而行之難也。(劉衡如)
士死矣,行誼不愧古人,斯亦足矣。無人傳意長者,乃逕情直達,未具正式箋候,不敬歟?孔、佛原來無異,而唐宋人異之。無病而藥,又藥以醫藥。饒舌哉,然不可已已。(趙堯生)
孔、佛通,通于此冊。漸非七十之年不能說是,幸毋忽之。一字一句,皆有根本。孔書本孔,不牽于佛,解經家法,法爾如是,唯我文通,始足與談。孔學聊發其端,大事無量,甚望我弟繼志述事。(蒙文通)
寄此冊,閱後與倪、毛、王諸君同看。能擴充宣傳,俾人人知狂狷中庸,然後佛法乃大昌明也。(虞修庵)
孔學,文通外唯君尊重。寂滅義,扼于唐宋元明清,猶不提出,可謂無心肝人。不敢苟從,亦我芸生所計及也。(彭芸生)
士去,我愴然,公愈甚也。衛武公髦而好學,寄此冊求匡正。鄉愿中庸為數千年,乃不能不提出狂狷中庸也。(李泉涌)
君不能與會,大減色矣。雖然,講學亦不在見面,寄呈此,必有見以見教矣。(賴以莊)
孔家義唯君講,孔與佛無異義亦唯君談。顧無溝通,著述不得,今寄此冊,視如何耶?此不過概論,略呈。多大事,希續現于世。(梁漱溟)
此書以寂滅寂靜為趣,力辟鄉愿中庸,救今時漢奸之蔽。(楊權吉)
(選自《孔學雜著》,載《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四冊)
猜你喜欢 盛德第六十六·戴德 公符·方以智 卷第二十五·朱熹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孔子 第十二章 19·辜鸿铭 第九章 13·辜鸿铭 卷四·杨甲 物势篇第十四·王充 卷二十一·王天与 卷一·乾隆 (一)性与天道·钱穆 卷三十八·赜藏主 第十五卷·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一·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七·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