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跋《中庸傳》寄諸友

每年人日大會一次,貢獻以言。入川三年,今其三次,貢此一冊。世亂由漢奸,原出于鄉愿中庸。書生不能從戎,然有道。天下溺,援之以道,道也者,寂滅也,涅 也,孔、佛之道一也。

寄呈若木先生,須識此冊繼孟子學旨,唐宋以來,諸儒皆背孟而行,此其所以產鄉愿而亂世也。請細讀此冊,競無非七十之年不能說此,毋輕視之。不薄今人愛古人,公豪傑,有此態度。(蒯若木)

入川定道友一年會一次,時在陰歷正月七日,名人日大會。會上必貢獻以言,今會談此冊。君雖不與,而奮興逾人,爰贈此冊以表敬意。天下亂于鄉愿中庸,真實中庸,請精研此。前君寄之文,敬佩,非力爭上流者,不能道其只字也。(傅冰芝)

人日大會,去年談《心經》,今年談《中庸》。漸自認識佛義在無余涅 ,轉讀孔書,始粲然矣。此作系七十之年乃能,毋輕視。衡如聰明,何所不能,顧知之易,而行之難也。(劉衡如)

士死矣,行誼不愧古人,斯亦足矣。無人傳意長者,乃逕情直達,未具正式箋候,不敬歟?孔、佛原來無異,而唐宋人異之。無病而藥,又藥以醫藥。饒舌哉,然不可已已。(趙堯生)

孔、佛通,通于此冊。漸非七十之年不能說是,幸毋忽之。一字一句,皆有根本。孔書本孔,不牽于佛,解經家法,法爾如是,唯我文通,始足與談。孔學聊發其端,大事無量,甚望我弟繼志述事。(蒙文通)

寄此冊,閱後與倪、毛、王諸君同看。能擴充宣傳,俾人人知狂狷中庸,然後佛法乃大昌明也。(虞修庵)

孔學,文通外唯君尊重。寂滅義,扼于唐宋元明清,猶不提出,可謂無心肝人。不敢苟從,亦我芸生所計及也。(彭芸生)

士去,我愴然,公愈甚也。衛武公髦而好學,寄此冊求匡正。鄉愿中庸為數千年,乃不能不提出狂狷中庸也。(李泉涌)

君不能與會,大減色矣。雖然,講學亦不在見面,寄呈此,必有見以見教矣。(賴以莊)

孔家義唯君講,孔與佛無異義亦唯君談。顧無溝通,著述不得,今寄此冊,視如何耶?此不過概論,略呈。多大事,希續現于世。(梁漱溟)

此書以寂滅寂靜為趣,力辟鄉愿中庸,救今時漢奸之蔽。(楊權吉)

(選自《孔學雜著》,載《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四冊)

猜你喜欢
  盛德第六十六·戴德
  公符·方以智
  卷第二十五·朱熹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孔子
  第十二章 19·辜鸿铭
  第九章 13·辜鸿铭
  卷四·杨甲
  物势篇第十四·王充
  卷二十一·王天与
  卷一·乾隆
  (一)性与天道·钱穆
  卷三十八·赜藏主
  第十五卷·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一·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七·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万之·唐圭璋

      踏莎行   柳外寒轻,水边亭小。昨朝燕子归来了。天涯无数旧愁根,东风种得成芳草。   亭畔秋千,当时欢笑。香肌不满和衣抱。那堪别后更思量,春来瘦得知多少。

  • 帝纪第三 武帝·房玄龄

    武皇帝讳炎,字安世,文帝长子也。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历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假节。迎常道乡公于东武阳,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及晋国建,立为世子,拜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

  • 卷三百八十一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六月甲寅盡其月   六月甲寅,下詔曰:「朕惟先帝臨御以來,講求法度,務在寬厚,愛物仁民。而搢紳之間,有不能推原朝廷本意,希旨掊克,或妄生邊事,或連起犴獄,積其源流,久乃知弊。此羣言所以未息,朝廷所以懲革也。

  • 第一百十回 罢参战改设机关 撤自治收回藩属·蔡东藩

      却说山东问题,未曾解决,国民当然不服,屡有排日举动。山东齐鲁大学生,常在通商要港,调查日货出入,不许华商贩售。一日,见有车夫运粮,输往海口,学生疑他私济日人,趋往过问。偏被日人瞧见,号召日警,竟将学生拘去。事为学商各界

  • ●海东逸史卷十七·佚名

    忠义四张槤字子隆,号四岑,鄞县布衣。性坦率,敦伦纪。国变后,日咄咄。会剃发令下,闭户坐室中,取酒独酌,摩其顶而叹曰:「彼曲局者恶可以兵之乎」?乃往灶下,得炭满瓮,和以木屑置床之爇之;投身其上,覆以重衾。时方盛暑,俄顷,酒力坟盈而绝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三十六·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三十六二月癸未督运于成龙等请以旗员蒙古兵分运并携理藩院官同行于成龙等奏曰此次运米俱用牲口防运止有【臣】等七人恐前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元颢入洛梁武帝天监八年秋九月辛巳魏封故北海王详子颢为北海王大通二年春正月癸亥魏以北海王颢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 夏四月魏北海王颢将之相州至汲郡闻葛荣南侵及尔朱荣纵暴隂为自安之计盘

  • 民国四年(1915)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九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一、满庭芳(六月十二日)枫翼敲帘,揄钱入户,柳棉飞上春衣。落花时节,随地乱莺啼。枝上红襟软语(红襟,鸟名--redbreast),商量定,掠地双飞(史梅溪有&ldquo;又软语商量不定&rdquo;句,甚喜之,今反其意而用之)。何须待,销魂杜

  • 范质传·脱脱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他的父亲范守遇,任郑州防御判官。范质出生那天傍晚,他的母亲梦见神仙授给她一支五色笔。范质九岁能写文章,十三岁研究《尚书》,并教授学生。后唐长兴四年(933),考中进士,被任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后迁

  • 德化 第三十三·王符

    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神于化。道者所以持之也,德者所以苞之也〔二〕,教者所以知之也,化者所以致之也。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情性者,心也,本也。化俗者,行也,末也。末生于本,行起于心。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

  • 目录·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四书辨疑目録     四书类卷一大学在亲民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顾諟天之明命汤之盘铭作新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

  • 庄子解故序·章太炎

    《庄子》三十三篇,旧有《经典释文》,故世人讨治者寡。王氏《襍志》附之卷末,洪颐煊财举二十九事,輓自俞、孙二家而外,殆无有从事者。余念《庄子》疑义甚衆,会与诸生讲习旧文,即以己意发正百数十事,亦或襍采诸家,音义大氐备矣。

  • 卷三百四十·佚名

    △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四佛言:善现,如汝所说,若菩萨摩诃萨为布施波罗蜜多尽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尽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布施波罗蜜多离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净戒安忍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越州天衣山义怀禅师法嗣东京法云寺圆通禅师讳法秀。秦州陇城人。本姓辛氏。母梦麦积山诵经老僧至舍。即诞生也。应干寺鲁大师者。夙受训曰。

  • 重订西方公据卷下·彭绍升

      知归学人 彭际清 集六莲宗开示专杂二修说  (唐)善导和尚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

  • 串雅内外编·赵学敏

    方书。清赵学敏撰。八卷。学敏有《本草纲目拾遗》已著录。是书内外编各四卷。赵氏认为民间走方医“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故同走方医赵伯云合作,广泛收集、整理民间医药知识与经验,于光绪二十四年(1759)撰成

  • 永庆升平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合集。分《永庆升平前传》、《永庆升平后传》两种。永庆升平前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永庆升平全传》、《永庆升平》。十二卷九十七回。不题撰人。据序知由姜振名、哈辅源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