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覆魏斯逸書

三十余年,得公賜書,無任愉快。顧賜在二月朔,而覆乃在五月下弦者,講學之說,不容不慎也。且有須俟數文脫稿後意乃得達者,最要是《大密嚴經敘》文,乃漸晚年論定之學說。文成而清明節近,歸宜黃修先人墓。十有八年,一親鄉裡,傷心慘目,亂後孑遺。知政少年不識疾苦為何物,兆鄉民打死科長之變,于是有致熊天翼書。回支那內學院,作《夏聲說》,應粵友《夏聲》發刊詞,寄去而胡展堂死矣。然講學不可以已,作《孔佛》,昨成,而今覆書。是以若是遲遲也。

來書不識太玄能得昌黎、涑水尊許與否。世叔直探孔子者也,玄何足雲?有堪千古者在,尊許與否又何足恤?誠學之士,與之談佛易契,與之談儒亦入也。耳入之儔,儒難與之徵信,佛亦資之稗販耳。經藏充汗,佛之幸亦儒之幸,是說也,識超宋明,千載希聲,小儒封錮,烏足語是,而世叔尚矣﹗

至謂漸以 之無不利,置正直而談因果,毋乃逕庭。漸之學佛,與他人異。我母艱苦,世叔所知。病魔生死,儒既無術應我推求,歸根結蒂之終,下手入門之始,亦五裡墮霧仿佛依稀。乃于我母謝去之一時,功名富貴,飲食男女,一刀割斷,廁足桑門,四方求師友聞道,轉展難償,甚矣其苦也。三十年讀書,求諸西方古人,乃沛然有以啟我。家不幸,女蘭,十七,從予學于金陵,予以刻經事入隴,歸則夭歿。中夜號慟,既已無可奈何,乃發憤讀書,數數達旦。于是《瑜伽》明,唯識學豁然。乃有滇游,四方之士日至。子震元,英邁有志,又游泳斃,發憤讀《般若》,讀《華嚴》,讀《涅 》,次第洞然。馴而至于近年,融會貫通,初無疑義,乃有論定學說。一知半解,誠有以窺見而不謬者在也。返而讀孔子書,誠有與宋明諸君子墮封錮之說者異也。此則是漸學佛之明效大驗者,彰彰在也。

元年客北平,與蒯若木、章太炎、李正剛、孫少侯及其他多人談,有舉佛義陋程朱義者。太炎曰︰誠是,然程朱是自義,今乃借義。須知古人智予而不可慢也。予應之曰︰誠是,吾智不及程朱,吾福勝程朱,乃有佛義而可借也。抑今思之,程朱何嘗無福?若使啟其封錮,豐其 注,以聖人之書疏聖人之書,其不勝于諸賢之凡情世智說經萬萬歟?以宋明諸賢聰明研得,其不勝于下走劣陋研得萬萬歟?而不能然,徒失于封錮,可慨也夫﹗此吾所以佩世叔之識高千古也。研得幾何,何以教我也。

今世唯物學行,階級資產萬力摧破,乃並批判及孔。孔子真髓至理,不昭白于天下,腐爛陳言,苟且談之,其何以應海潮罡颶之趨勢?念先疇之畎畝,又何以播厥百谷于天下歟﹗

(1936年5月21日)

(選自《內學雜著》卷下,《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二冊)

猜你喜欢
  卷五·邱濬
  卷二十一·陆陇其
  卷八十四·程公说
  卷四十四·黄伦
  春秋纂言卷五·吴澄
  卷七·张虙
  卷二十六·王昭禹
  卷三·朱倬
  《尸子·绰子》白话译文·尸佼
  慈品第七·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唯佛法能对治二障·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上·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琚·唐圭璋

      琚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省开封)人。宋高宗吴皇后之侄。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临安府通判,历尚书郎,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寻知邓州,再知庆元。庆元二年(1196),以镇安节度使留守建康,嘉泰二年(1202)迁少保。卒谥忠惠。有云壑

  • 第三十五出 秋夜女工·王世贞

    【薄幸】〔旦占同上旦〕玉露生寒。金风欺柳。看小池荷败。香消颜瘦也。知又是仲秋时候。〔占〕双蛾皱。叹凤管吹残楚调。何日见阶前辐辏。〔醉春风〕〔旦〕北望天涯近。云深何处问。倚楼终日盻旌旗。闷闷闷。回雁峯

  • 卷一百八十·徐世昌

    徐坊徐坊,字梧生,临清人。历官国子丞。赠太子少保,谥忠勤。有《徐忠勤公遗诗》。樊川春望旅食京华两鬓丝,江湖落魄亦堪悲。谈兵忧国人何在,小杜坟连老杜祠。会兴镇河干悬崖数百尺平挹中条俯临茅津乔生建飞

  •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九卢纶过司空曙村居南北与山邻蓬庵庇一身繁霜疑有雪枯草似无人遂性在【一作有】耕稼所交唯贱贫何言张掾傲每重德璋亲题念济寺晕上人院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放鹤

  • 第五十五回 唐孙晟奉使效忠 李景达丧师奔命·蔡东藩

      却说唐使锺谟、李德明,入谒周主,拜倒座前,战兢兢的自述姓名,说明来意,并呈上唐主表文,由周主亲自展阅。  表中略云:  臣唐主李璟上言:窃闻舍短从长,乃推通理;以小事大,著在格言。伏惟皇帝陛下,体上帝之姿,膺下武之运,协一

  • ◎宋教仁一死所关·刘以芬

    宋教仁先生为近代政治家。辛亥革命成功,先生即力主将同盟会改组为正式政党,与各小党合而成立国民党。迨国会选举,国民党颇占优势,先生遨游各省,力倡政党内阁之说。袁世凯闻之大恐,乃购人刺杀先生于京沪车站。 先生虽为国民

  • 一四九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令郭长发在四库全书分校上行走折·佚名

    一四九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令郭长发在四库全书分校上行走折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臣永瑢等谨奏:臣等办理四库全书,内有天文算法等书,必须专门之人分校。查有算学馆助教郭长发,留心算法,堪司校阅。理合奏明,令其在四库

  • 第六节 隋末之乱(上)·吕思勉

    隋末丧乱,盖起于征辽之役。《纪》于大业七年(611年)书云:“辽东战士及馈运者,填咽于道,昼夜不绝,苦役者始为群盗。”盖时虽暴政亟行,究以此役,骚动为尤大也。帝殊不悛,徒恃严刑。《刑法志》云:“穷人无告,聚为盗贼,帝乃更立严刑,敕

  • 卷八·杨士勋

    ◎僖公起六年,尽十八年。六年,春,王正月。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据元年“楚人伐郑”,不言围。病郑也,着郑伯之罪也。泰曰:诸伐国而言围邑,传皆以为伐者之罪,而以此着郑伯之

  • 第一章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梁启超

      今以农夫言之,中国许人买卖田产,故人各得小区之地,难于用机器以为耕,无论农学未开,不知改良。而田主率非自耕,多为佃户,出租既贵,水旱非时,终岁劳动,胼手胝足,举家兼勤,不足事畜,食薯煮粥,犹不充饥,甚者鬻子以偿租税,菜色褛衣,其

  • 居业録卷五·胡居仁

    (明)胡居仁撰○古今第五天髙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葢尊卑上下贵贱等级以至仪章度数皆有一定不易之理不过假圣人之手而制作之便成个礼天下后世遵而行之其实未制作之时此礼之体已具也天髙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

  • 第九章 4·辜鸿铭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辜讲有四件事情孔子是根本不做的;绝不自私自利、绝不先入为主、绝不固执己见、绝不损人利己。

  • 卷四百五十四·佚名

    △第二分增上慢品第六十之三复次善现於意云何。假使於此南赡部洲诸有情类皆得人身。得人身已发心修学诸菩萨行。皆证无上正等菩提。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尽其寿量以诸世间上妙乐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此诸如来应正等觉。

  • 卷十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七嗣法门人传我等编偈一再参本师和尚雪拥寒空冻色浓。孤怀偏忆最高峰。遥遥越岭几番度。荡荡堇江一棹通。眼底风光唯独得。脚头消息许谁同。扶筇直入清关里。惊起堂前白

  • 农说·马一龙

    明马一龙撰。一卷。作者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使农者知“道”,即耕田种地的理论。以阴阳理论为纲,以水稻生产为主要对象,阐述农业生产原理,其论点不乏精到之处,在中国农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居家必备》、《宝颜堂

  • 周易孔义集说·沈起元

    清沈起元撰。二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学《易》者当以此为主,因取明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所录古今《易》说无所偏主,惟合于孔《传》者即取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

  • 治世余闻·陈洪谟

    明陈洪谟撰。分上下篇,各四卷。成书于正德末。陈洪谟,弘治丙辰进士,累官至兵部左侍郎。本书专述弘治一朝见闻,皆即一时所闻,或因一言一行之微,均予记录。对于经筵讲读、科举考试、学校教育,亦多有记述。如上篇卷一记华亭钱福

  • 治意经·佚名

    一卷,失译。说数息观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