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

 

  今以农夫言之,中国许人买卖田产,故人各得小区之地,难于用机器以为耕,无论农学未开,不知改良。而田主率非自耕,多为佃户,出租既贵,水旱非时,终岁劳动,胼手胝足,举家兼勤,不足事畜,食薯煮粥,犹不充饥,甚者鬻子以偿租税,菜色褛衣,其困苦有不忍言者。即使农学遍设,物种大明,化料具备,机器大用,与欧美齐;而田区既小,终难均一,大田者或多荒芜,而小区者徒劳心力;或且无田以为耕,饥寒乞丐,流离沟壑。此不惟中国为然,自美洲新辟得有大田外,各国殆皆不能免焉;而亚洲各旧国,地少人多,殆尤甚者也。

  孔子昔已忧之,故创井田之法,而后人人不忧饥寒;而此方格之事,非新辟之国实不能行。若孔子所谓“盖均无贫”,则义之至也。

  后儒日发均田之说,又为限民名田之法,王莽不得其道而妄行之,则适以致乱。英人傅氏之论生计,欲以十里养千人为大井田,其意仁甚,然亦不可行也;盖许人民买卖私产,既各有私产,则贫富不齐,终无由均。若如荷兰之治爪哇,有地头主,领地于国而下税于民,则为重税如诸侯天子矣,盖非太平之道。然则虽有仁人,欲使全地养民,无冻馁之患,无不均之忧,实不可得也。

  故以今之治法,虽使机器日出精奇,人民更加才智,政法更有精密,而不行大同之法,终无致生民之食安乐,农人之得均养也。或亦能倡共产之法,而有家有国,自私方甚;有家则一身而妻子待养,有国则陈兵而租税日增,以此制度而欲行共产之说,犹往南而北其辙也,无论法国革命时不能行之,即美国至今亦万不能行也。 

猜你喜欢
  叔向问啬吝爱之于行何如晏子对以啬者君子之道第二十三·晏婴
  大学衍义卷三十六·真德秀
  第十一章·王夫之
  论语集编卷九·真德秀
  论语商原序·周宗建
  论语解目録·张栻
  卷七十六·程公说
  陆氏诗疏广要卷下之上·毛晋
  卷六十六·山井鼎
  卷一百六十四·秦蕙田
  卷三十五·盛世佐
  卷首·柯尚迁
  第十一 决篇 3·王诩
  卷二·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董武子·唐圭璋

      武子名耘,或名荣。疑作耘为是。卒于绍兴七年(1137)。   失调名   畴昔寻芳秘殿西。日压金铺,宫柳垂垂。

  • 卷一·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一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慎旃集上【尽己未一年】己未夏同邑杨以斋先生以副宪出抚黔阳招余入幕时西南余寇未殄警急烽烟传闻不一而余忽为万里之行其在陟岵之诗曰尚慎旃哉由来无弃夫当行役之时不忘

  • 列传第四十四·魏徵

    ○外戚 历观前代外戚之家,乘母后之权以取高位厚秩者多矣,然而鲜有克终之美,必罹颠覆之患,何哉?皆由乎无德而尊,不知纪极,忽于满盈之戒,罔念高危之咎,故鬼瞰其室,忧必及之。夫其诚着艰难,功宣社稷,不以谦冲自牧,未免颠蹶之祸,而况道

  • 卷一六二 梁紀十八·司马光

      屠維大荒落(己巳 ),一年。   高祖武皇帝太清三年(己巳,公元五四九年)   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禮自新亭徙營大桁。會大霧,韋粲軍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過半,立柵未合,侯景望見之,亟帥銳卒攻粲。粲使軍主鄭逸逆擊之,命劉叔胤以舟

  • 卷第八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起玄黓涒汉(壬申),尽昭阳作噩(癸酉),凡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杨士奇

    宣德三年八月庚辰朔○辛巳赐湖广唐崖长官司故土官长官黄晟子敏前归德宣抚司等衙门故土官宣抚彭驴送子万隆等容羙宣抚司通事向谨等钞彩币表里绢有差○ 上御武英殿问侍臣历代户口盛衰侍臣对曰禹平水土民奠厥居至桀而耗

  •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经籍考经【春秋】宋史艺文志春秋类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不着録者二十三部四百八十八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 庚子春正月己丑朔。 己亥,夏煜自庆元还,言方国珍奸诈状,非兵威无以服之。上曰:“吾方致力姑苏,未暇与校。”乃遣都事杨宪、傅仲彰往谕之曰:“吾始以汝为豪杰,识时务,不待征讨,幡然归命。嘉汝之意,命以

  • 问者不相亏·孔子

    【原文】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②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

  • 引用姓氏·汪克宽

    引用姓氏左氏傳 外傳公羊傳穀梁傳董子【仲舒    漢廣川】 春秋繁露 賢良策劉氏【向】      左傳註 五行傳賈氏【逵】      左傳註服氏【䖍】      左傳註鄭氏【玄 康成】     三傳異

  • 卷三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十一内则饭黍稷稻粱白黍黄粱稰穛此言诸饭之品也黍粱有黄白二种下云白黍则上黍是黄黍也下云黄粱则上粱是白粱也穛是敛缩之名以生获故其物敛缩也人子以饮食为奉养其制不可以不悉饭者食之本

  • 命禄篇第三·王充

    【题解】本篇从理论上探讨了一个人“逢遇”或“累害”的根本原因。王充提出:“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命分决定死生寿夭的寿命,与决定贫富贵贱的禄命。本篇着重谈禄命,所以篇命叫“命禄”。王充认

  • 西归直指卷一·周梦颜

      净土纲要  [发明]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以至简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七·窥基

    窥基撰三身义林三身义。略以五门分别。一辨名。二出体。三开合废立。四因起果相。五诸门分别。第一辨名者。佛地经说。自性法.受用.变化差别转。金光明经第二卷三身品说。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

  •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下·佚名

    大唐北天竺国三藏阿质达霰译心密言事法复次求心密言成验法。行者不拘净秽。食与不食持满十万当得悉地。若取线一加持一结一千八遍。戴之自护护他。若加持黄芥子或灰或水。散十方辟魔。若加持顶上发作髻。所至之处皆获

  • 卷第十一(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一(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二分初尼律波罗夷法佛在舍卫城。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世尊已为诸比丘结戒。若比丘共诸比丘同学戒法。戒羸不舍行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共住。是戒我

  • 少村漫稿·黄廷用

    《少村漫稿》分为上、下卷,上卷为诗,有七言诗165首,五言诗64首,绝句68首,古风15首,续刻诗有39首;下卷为文,计90篇。遗憾的是,此书木刻板失落和蠹蛀脱版较多,经初步考证,上卷脱版9版(每版为两半页),下卷脱版20版,特别在续刻中脱落二版

  • 佛说大乘戒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祇园说大略之略戒。不别说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