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念法品第三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人亦说是法。为恶知识。世尊,云何为人亦说是法为善知识。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他比丘。比丘汝今当知念佛事空念。所缘处是不应念。汝所念空念亦复空。是无性空能断色想能断取想。是人尔时不得无想何况於念。是人尔时都无所有寂灭无性。不集诸想灭一切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念佛名为破善不善一切觉观。无觉无观寂然无想。名为念佛。何以故?不应以觉观忆念诸佛。无觉无观名为清净念佛。於此念中乃无微细心心念业。况身口业。又念佛者离诸想。诸想不在心。无分别无名字无障碍。无欲无得不起觉观。何以故?舍利弗。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舍利弗。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为念佛。如是念中无贪无著。无逆无顺无名无想。舍利弗。无想无语乃名念佛。是中乃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口意业。无身口意业处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念佛。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亦能降伏百千亿魔。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是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闇无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测。但以世俗言说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何以故?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实念佛。所谓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何以故?如来不名为色。不名为想。不名为念。不名分别。不逆不顺不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无明。如来不可说不可思议无相。汝今莫乐取相。莫乐戏论。佛於诸法无执无量。不见有法可执可量。是人於佛犹尚不得。何况於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第一义中无有决定。是善知识是恶知识。复次舍利弗。若有比丘教馀比丘。比丘汝当分别观察诸法。亦复莫念法相。是比丘如是修习心无系著,则能通达诸法一相。所谓无相。是人犹尚不生法想。况我人想。舍利弗。於意云何。念法想者,是人能灭一切法不。不也世尊,舍利弗。如树无根能有枝叶华果实不。不也世尊,如是舍利弗。若人不得诸法根本。是人能生诸法想不。不也世尊,舍利弗。若人不得不念法想。是人能灭一切法不。不也世尊,是人不得於法不得法相。不得於灭。亦不分别无生无灭。是人尔时不生不灭。不名得涅槃者,亦复不名无得涅槃。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第一义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相者,世间希有。得不颠倒真实见故。是为正见。复次舍利弗。正见者,名为正作正行正道正解。无有颠倒如实而见。是故如来说名正见。舍利弗。若有众生无有颠倒如实观者,则有正见。若生我想人想众生想者,当知是人皆是邪行。舍利弗。佛及弟子。不说有我。不说有人。不说众生。不说寿命。不说断常。是故佛及弟子。名为正见。何以故?正观不颠倒故。舍利弗。一切凡夫於此事中无能入者,何以故?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不能如实。舍利弗。是名正见邪见差别。如实见故名为正见。见世乐因增长财利是世间正见。是皆欺诳不免生死。舍利弗。佛说世间正见。是说懈怠下劣者法。贤圣不作是念。此是正见此是邪见。所以者何。一切诸见皆从虚妄缘起。舍利弗。若作是念此是正见。是人即是邪见。舍利弗。於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空中手无触阂。诸沙门法皆应如是,

猜你喜欢
  答周颂尧问(五则)·太虚
  卷一百一十(阇那崛多译)·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卷·圆照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卷第三·佚名
  生经卷第二·佚名
  卷十二·佚名
  卷四百四十·佚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下·窥基
  卷第一(此卷印咒有二十九)·佚名
  佛说四自侵经·佚名
  赞观世音菩萨颂·佚名
  卷第五·佚名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上·不可思议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下·佚名
  第九 无为相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道居·唐圭璋

      待考。   蝶恋花   气禀五行天瑟秀。瑞见枢延,况是黄钟奏。日影量来添午昼。柳梅消息年时候。   红粉吹香帘幕秀。深院笙歌,劝饮金钟酒。乐事赏心千岁有。黑头做三公有。

  • 第六十四回 高梦鸾金殿辩冤 吕国材黑狱自尽·萧晶玉

    且说伴当、仆妇跟着小轿,不多时到了县衙。海棠、杏花下轿,狄夫人迎入内堂,梅香伺候,备下香汤,二人沐浴更衣,设筵款待,吃茶叙话。等至天晚,备轿送至察院。且说小姐中堂正坐,只见青梅笑嘻嘻的走来回话:“外面又送夫人来了。&

  • 第三折·关汉卿

    (衙内领张千、李稍上)(衙内云)小官杨衙内是也。颇奈白士中无理,量你到的那里!岂不知我要取谭记儿为妾?他就公然背了我,娶了谭记儿为妻,同临任所,此恨非浅!如今我亲身到潭州,标取白士中首级。你道别的人为甚么我不带他来?这一个是张

  • 卷一百五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五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舟诗集李石字知防资县人负文学有盛名于蜀绍兴间为校官乾道中为郎歴秉旄节赵雄不善石以是晩益困有方舟集七十卷礼殿蜀侯作頖锦水湄先圣先师同此室

  • 秋柳·胡适

    但见萧飕万木摧,尚余垂柳拂人来。 凭君漫说柔条弱,也向秋风舞一回。

  • 卷一百四十九·志第一百二·舆服一·脱脱

        ◎舆服一   ○五辂 大辂 大辇 芳亭辇 凤辇 逍遥辇 平辇 七宝辇 小舆 腰舆耕根车 进贤车 明远车 羊车 指南车 记里鼓车 白鹭车 鸾旗车 崇德车 皮轩车 黄钺车 豹尾车 属车 五车 凉车 相风乌舆 行漏舆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弘治九年十月甲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黄镛齐世美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丙子升南京刑部员外郎张赞为山西按察司佥事○赐岐王德安府观滩店田三百顷

  • 粤徼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粤徼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李定国李定国,不详其原籍。初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并为流贼张献忠义子。甲申,献忠陷蜀,迄丙戌,拒北师于西充县,大败凤皇山下,阵死。定国虽在贼中,不轻杀戮。绅士常被俘,每曲全之。以不合献贼意

  • 杨彦温传·薛居正

    杨彦温,汴州人,原来是梁朝的小校。唐庄宗时,接连升至裨将。天成年中,为河中副指挥使,唐末帝镇守河中时,尤其善待他,因而上奏任他为衙内都指挥使。明宗长兴元年(930)四月,杨彦温乘末帝在黄龙庄阅马,据河中府城谋叛。末帝派人责

  • 卷四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七选举考【一】【臣】等谨按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由选士三升至於司马辨论官材论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禄之昔之后王君公所

  • 卷三十五·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五乞休第六十一疏【万历四十二年】 叶向高臣谨奏窃臣八载备员孤踪独立荷蒙皇上宠眷恩私隆天重地近世所无言虽不尽用而不可谓不用事虽不尽行而

  • 庄公卷六(起元年,尽七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弑,子不言即位。君弑则子何以不言即位?(据继君不绝也。○君弑,申志反,下皆同。)[疏]“公何以不言即位”。○解云:隐元年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注云“据文公言即位”。然则彼已注解,是

  • 卷十七·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十七明 汪克寛 撰宣公中【已定王未五年】七年【晉成五齊惠七衛成三十三蔡文十鄭襄三曹文十六陳靈十二杞桓三十五宋文九秦桓三楚莊十二】春衛侯【成】

  • 卷五十六·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五十六学十四论诗问诗可学否程子曰既学时湏是用功方合诗人格既用功甚妨事古人诗云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又谓可惜一生心用在五字上此言甚当某素不作诗亦非禁止不作但

  • 自序·崔子方

    春秋经解自序始余读左氏爱其文辞知有左氏而不知有春秋也其后益读公羊谷梁爱其论説又知有二书而不知有春秋也左氏之事证于前二家之例明于后以为当世之事与圣人之意举在乎是矣然考其事则于情有不合稽其意则于理有不通意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六·宗喀巴

    中士道希求解脱敬礼胜尊具大悲者足如是随念当死及思死后堕恶趣之道理,能令其心厌舍现世,于后善趣发生希求。次由共同皈依及由定解黑白业果,励力断恶修善,则能获得善趣妙位。然非以此便生喜足,是令发起共下士之意乐及发共中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四·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第十二污他家马宿满宿。此二人二宿出时生。因宿作名。是豪族家。深著世乐不能舍心。是故犯戒放逸作恶行污他家者。作种种恶业。破乱他人信敬善心是名污他家。作恶行者。作此不清净业。秽污垢浊故又得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七·净挺

    弟子智湛智曙编疏引万寿修水陆道场募疏梁武修水陆于金山商受诸臣并得度秦庄襄王范睢穰侯白起王剪皆乘善力出离苦趣见于世典者可考也或者谓放光弹指他狱都空何必献花酌水始名忏摩翻经吹贝乃称荐拔呜呼噫嘻非通论矣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