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之佛乘
佛说、佛学、佛理、佛法、佛乘之五个名词,学、说与理,都是差不多;法字虽较为涵盖,但也不如“乘”字之妙。因为“乘”字有圆转、恒运、普容、宏载之意义,不惟是静定之理性,亦复是活动之事实。故“乘”有教乘、理乘、行乘、果乘之四分,而最足表明“佛之因果”之特征。因为“人乘”、“天乘”以享受福乐为果;声闻乘、独觉乘以涅槃为果;菩萨则不以静定的理性──涅槃──为果,尤不以爱著的享受的福乐为果,但以“动静一如”的,“理事不二”的,“无上菩提”的,“大悲方便”的“佛”为果。所以佛乘的果,祗是尽未来际利乐众生无有穷尽,是永不住著理性的,是容载转运皆是理性的,是之谓“万行究竟坚固”。然欲成此万行究竟坚固之佛果,须照样修习万行坚固之佛因;最能修习此种佛因者,便要算我们人道的众生。从来,吾人为佛教徒者,大都只知以享受福乐或静定理性为果,所以无论其所修者为律、为教、为密、为禅、为净,皆只要解脱生死,证得涅槃,故皆没有活泼变动之圆转恒运之行为;有之,皆是抛弃群生,废事失时之法,堕在人、天、声、缘乘内,绝少能修习佛乘的“因行”者──吾人能实际修谓之菩萨行。故无论或重“理解”,或重“证悟”到如何圆妙,都只空理不成事实,至近今乃更加厉通行。一般知识阶级中,或认佛法为达到“本体”的哲学;或则但认一句“禅谜”;或则但守一句“佛名”;或则但以佛的经书、形像、数珠、木鱼、蒲团等项为佛事,而不悟盈人间世无一非佛法、无一非佛事,所以人人能修习之菩萨行,益加废而不举矣!此等皆是悔过的、厌恶的、怠惰的心理发心,不是从精进的、勇猛的、慈悲的心理而发心。故若只以百事不为为学佛,则学佛之极不过等于土石;若以经卷、木鱼、禅谜、佛名等物排遣光阴为学佛,则学佛不过等于琴棋诗酒;若祗以速还本体,速了生死为学佛,则佛与外道或小乘便也无别。吾确见现时学佛的人渐多,大都迷背佛乘,不修习佛之因行,不知一切有益人群之行为皆佛之因行,反厌恶怠惰,其流弊将不可胜言。故大声疾呼,敢为之告曰:吾人学佛,须从吾人能实行之佛的因行上去普遍修习,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要之,凡吾人群中一切正当之事,皆佛之因行,皆当勇猛精进积极去修去为。废弃不干,便是断绝佛种。故佛乘的经书,皆注重人群实际上利他行为者,试举几个例于下: 一、法华行 法华所注重之因行,即是随喜、读诵、解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之五种法师功德,与安乐行品所言之安乐行。兼行六度,是尚以解说法华经为主;正行六度,则专在行六度矣。六度中,第一便是布施,财物、身命一切能施,及法施、无畏施、一切实行。随喜、读诵、解说,虽专指法华经言,然法华为融摄世出世间一切法,皆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之妙法,资生事业皆不违实相。故随喜者,即与人类与一切众生凡有利益之事,无不欢喜赞助成就之谓也。读诵者,对于一切有益于人有益于众生之学说之教义,靡不受持宣传之谓也。解说者,对于一切有益于人有益于众生之法,力为增进发明之谓也。故皆是为实际上有益于人间世之善业而已。 二、信心行 如大乘起信论之信成就发心,其解说修何等行得信成就:则一、信业果报,二、能起十善,三、厌生死苦,四、欲求无上菩提,五、供养诸佛。其广说修行以成信心,则分五门。其修施门:若见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惟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其修精进行,尤须勇猛无间以修一切与人有益之事,耐劳忍苦常不休息。 三、维摩行 示居尘劳之内,现有五欲疾病等事,因事说法而为呵斥,种种称赞破人执著,起人信乐,于种种众生类中以为上首,广行六度、四摄而创造净佛国土。四、上品行 无量寿佛经上品往生之行,皆须孝须父母──本生父母而推至一切世来六道众生,展转皆为父母;敬重三宝;读诵大乘经典;济度一切众生。要之,皆须实行大悲救世之菩萨行而已。 凡此皆非甚高不可及之事,莫不是就吾人之已能了知佛理者,使实际上依之历事造修之行也。此吾人当实践修习之大乘行,大要不外六度、四摄,其根本则在慈、悲、喜、舍。今佛法渐已普及人间,一般人类亟须了解在人间世普通当修之佛的因行,以免不学佛则溺于尘世之欲,一学佛则沉于枯寂之厌世。佛的因行,以敬信三宝,报酬四恩,──父母恩、师长恩、圣贤恩、众生恩为本,随时代方国之不同而有种种差别,略分如下:
甲、戒除者:第一类当除之十恶: 烧抢────┐ 偷骗────┼─盗─────┐ 赌博────┘ ├立当断除者 邪淫──────淫 │ 烟酒──────酒─────┘ 渔─────┐ 猎─────┤ 屠─────┼─杀──────速当改除者 牧─────┤ 蚕─────┘
第二类当除之十恶:
占卜────┐ 星命────┤ 相面────┤ 风水────┤ 巫觋────┼─妄──────渐当破除者 鬼教────┤ 乩教────┤ 斋教────┤ 仙教────┤ 天教────┘
乙、可行者:
君主────┐ 神教 │ 贵族 ├子组──────在富强的霸国主义下者 政党 │ 军队────┘ 警察────┐ 律师 │ 官吏 ├丑组──────在和平的全民主义下者 议员 │ 商贾────┘ 农矿────┐ 劳工 │ 医药 ├寅组──────在自由的共产主义下者 教化 │ 艺术────┘
当戒除者应戒除之外,其余可行者,在相当时代方国之下,皆心随所应为者而为之,不应放废而不为也。慈善之事之当勤行,更不待言。若能敬佛法僧,信业果报,努力精进以行乎有益于人群之善事,随喜真如性,不迷菩提心,则即是修菩萨行,亦即是成佛之因行也。(见海刊二卷二期)
猜你喜欢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二·智旭 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佚名 劝信愿真切·印光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佚名 以佛法批评社会主义·太虚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一·佚名 无异禅师语录序·元来 卷第七十三·佚名 卷第六十一·李通玄 放光品第一·佚名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六·佚名 卷上·佚名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佚名 卷第一·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