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礼补逸原序

六籍之阙也久矣而礼为甚汉兴区区掇拾于秦火之余而淹中古经旋复散失所存者十有七篇而已周官虽后出而司空之篇竟莫得补二戴所又徃徃杂以秦汉之纪然则学者之欲覩夫成周三千三百之目之全固亦难矣冝乎其学之寥寥而莫讲也虽以韩子之贤尚苦难读而谓于今诚无所用矧他人哉至宋庆厯元祐诸儒先后慨然有志于复古及朱子乃始断然谓周礼为礼之纲仪礼其本经而礼记其义疏于是创为条目科分胪列出入经补其遗阙以为王朝邦国家乡学礼而丧祭二礼则以属门人黄氏其有功于学者甚大然其书浩博穷乡晚进有未易以遽究者祁门汪先生德辅父间尝因其成法别为义例以吉凶军宾嘉五礼之目防稡成书名曰经礼补逸辞约而事备读者便焉学礼之士诚能因汪氏之所缉以达于朱子之书则三千三百之目虽不可复覩其全然郁郁乎文之盛岂不若身履而目击之矣乎昔者窃闻之礼乐之在天下有君无臣则不能以眀制作之本臣能而君不之好则议论无益于当时必有大有为之君而复有善制作之臣因治定功成之余以明中和之化而后礼乐之兴可必然则此其时也惜乎先生老且病矣明良在上宁不有徴于斯文矣乎先生生朱子之乡尝防畨昜吴公可翁之门笃志古学老而弥厉著书满家真古所谓乡先生者也间出是书以相视且谓先人与吴公为同志友故俾序焉鲁于先生无能为役然承命不敢辞也洪武二年嵗在己酉秋八月下澣临江曾鲁序

自乐亡而经行于世惟五易诗书春秋虽中不无残阙而未若礼经甚焉然三百三千不葢十之八九矣朱子尝考定四经谓三礼体大未易绪正晚年惓惓是书未就而没遂为万世缺典克寛伏读而加惋惜焉世之三礼所曰周礼曰仪礼曰礼记其实礼记乃仪礼之仪礼乃周礼之节文而三礼之要则在乎吉凶军賔嘉五礼之别也何则吉礼之别十有二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飨先王以祠春飨先王以禴夏飨先王以尝秋飨先王以烝冬飨先王凶礼之别有五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烖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冦乱賔礼之别有八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防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頫曰视军礼之别有五以大师之礼用众以大均之礼恤众以大田之礼简众以大役之礼任众以大封之礼合众嘉礼之别有六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胀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此其大较也然仪礼十有七篇吉礼之存惟特牲馈食篇乃诸侯国之士祭祖庙之礼少牢馈食及有司彻篇乃诸侯卿大夫祭祖祢庙之礼凶礼之存唯丧服篇乃制尊卑亲疎冠绖衣服之礼士丧礼篇乃士丧其亲自始死至既殡之礼士虞礼篇乃士既葬其亲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于殡宫之礼宾礼之存唯士相见礼篇乃士以职位相亲始承贽相见之礼聘礼篇乃诸侯相交久无事使相问之礼觐礼篇乃诸侯秋朝天子之礼嘉礼之存唯冠礼篇乃士之子始加冠之礼士昏礼篇乃士娶妻之礼乡饮酒礼乃乡大夫賔兴贤能饮酒之礼乡射礼篇乃士为州长防民射于州序之礼燕礼篇乃诸侯燕飨其臣之礼大射仪篇乃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羣臣燕饮之礼公食大夫礼篇乃诸侯以礼食隣国小聘大夫之礼自此之外如朝觐防同郊祀大飨帝大丧之礼盖皆亡逸况军礼无存非关细故此岂散佚已在于夫子正礼之前哉是以当时吉礼之失如鲁君之郊天子之礼孟献子之禘七月而为之夏父弗綦跻僖公而逆祀三桓大夫立公庙于私家管仲镂簋朱纮晏平仲豚肩不掩豆至于太庙说笏与燔柴于奥诸侯宫县而祭以白牡之类是也凶礼之失如伯鱼丧出母期而犹哭子路姊丧过而弗除子上之母死而不丧成人兄死不为衰有为慈母练冠为妾齐衰者有居丧沐浴佩玉与浴于爨室者有朝祥暮歌与既祥而丝屦组缨者以至小敛而奠于西方既祖而反柩受吊有以大夫而遣车一乘有葬其夫人而醯醢百瓮之类是也宾礼之失如天子下堂而见诸侯诸侯朝觐而私觌主国王臣以私好而朝诸侯者有焉诸侯以强大而盟天子之三公者有焉庭燎之百侯国用之绣黼丹朱中衣大夫用之者又有焉嘉礼之失如鲁昭公娶于吴则不告天子鲁哀公为重肆夏以飨宾天子以丧宾燕者有之夫人出境而飨诸侯者有之大夫反坫与不识殽烝者又有之军礼之失如齐桓公亟举兵作伪主以行鲁庄公及宋战以失御而败战而复矢始于升陉败而髽吊始于台鲐以至搜田不时丘甲始作之类可考也又况出师专征习视故常争地黩武嵗无虚日使礼经旧典具存于当时则五礼之失岂至如是之甚哉由是知周之叔世礼典已多散逸葢不特火于秦而亡于汉也今考于仪礼周官大小戴记易诗书春秋传孝经家语及汉儒纪録凡有合于礼者各着其目列为五礼之篇名曰经礼补逸是编也于周公经世之典虽未能极意象之微然五礼之大体盖略包举无遗庶防学者于此俾由得失以观其防通而天之所秩与造化之运不容息者卒归于性命之正则三代可复也明时制作之盛或有择焉亦区区爱礼之一得云新安汪克寛序

猜你喜欢
  臣道篇第十三·荀况
  致知第三卷·朱熹
  第七章 公辟·梁启超
  松阳讲义卷七·陆陇其
  卷一·库勒纳
  卷九·鄂尔泰
  卷六·黄镇成
  卷二十一·顺治
  卷七·李光坡
  卷十五·王志长
  却乱第十四·王诩
  卷四·佚名
  评社会学与三种知识·太虚
  敬告亚洲佛教徒·太虚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皇明诗选卷之六·陈子龙

    李雯舒章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古诗二薛蕙杨慎左国玑屠应峻王省曾唐顺之许应元皇甫涍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卢柟于慎行冯琦袁宏道◆薛蕙 【再见】龙虎山歌送范同年汝和○龙虎

  • 卷八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九皎然兵後余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孟明常引支子元道人修习禅心兼饵芝术遂与予有栖山之契其宦情未遣故劝勉之携手曾此分怳如隔秦越伦侯古封邑荣盛风雨歇饥鼯号空亭野草生故辙如何此路岐

  • 岳州看黄叶·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 志第十八 历四·欧阳修

    《开元大衍历》演纪上元阏逢困敦之岁,距开元十二年甲子,积九千六百九十六万一千七百四十算。○一曰步中朔术通法三千四十。策实百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揲法八万九千七百七十三。减法九万一千二百。策余万五千九百四十三

  • 卷八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正义屈景

  • 潘埙传·张廷玉

    潘埙,字伯和,山阳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性格刚决,弹劾无所回避。论判诸大僚王鼎、刘机、宁杲、陈天祥等人,多被皇上采纳。乾清宫遭火灾,潘埙向皇帝上疏说:“陛下登位九年,治理效果未实现,灾祥迭相出现。我

  • 卷三十八·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三十八明 黄训 编兵部【职方上之中】为边务事【于谦】内府抄出镇守大同太监陈公题审得生擒敌人指挥巴蘓台供系克呼和斯人先因徃威拉进贡就留在彼住坐曽跟随乌鲁斯并彻珍三次来朝比先下畨使

  • 四书留书卷六·章世纯

    明 章世纯 撰孟子下离娄之明 章物之成者在此所以为之在彼矩不方可以为方规不员可以为员法不専仁可以为仁故度量不生于上则泽不及于下礼教不修之其精则安养不足于其粗先王之道以仁天下也而事多于礼义节度此规矩以生

  • 提要·沈炳震

    【臣】等谨案九经辨字渎蒙十二卷国朝沈炳震撰炳震归安人是书校正九经文字第一巻为经典重文如翩翩坎坎之类第二卷为经无重文如裭字豮字之类第三卷为经典传譌如文言传重刚而不中重字本义疑衍象传履霜坚冰魏志作初六履霜

  • 卷十五·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十五     元 赵汸 撰辞从主人第八辞从主人者谓从主人之辞也语出永嘉陈氏主人与公羊传主人习其读问其传之主人同谓鲁君也春秋本鲁史成书虽孔子作经亦必禀君命而后得施笔削自非有所是正皆

  •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佚名

    宋沙门释慧简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僧伽罗摩长者子。乃至六出家为道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僧伽罗摩长者子白世尊言。愿世尊听出家学道。时僧伽罗摩得出家学道。时世尊告僧伽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一·圆晖

        中大云寺沙门圆晖述  粤烛天下之幽者。其惟赫日乎。鼓万物而成者。其惟颽风乎。匡大教而济时者。其惟菩萨乎。爰有大士。厥号世亲。弘道于五天。制论于千部。光我师之正躅。解外道之邪纷。功无得而详也 千

  • 卷第七·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七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拈古二十九则 举。达摩既迁化。葬于熊耳山。后魏使宋云。自西域回。遇於葱岭。见其持只履翩翩独逝。云问。师何往。祖曰。西天去。云归奏魏主。启圹视之。惟空棺。止存只履

  • 颐庵文选·胡俨

    二卷。明胡俨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 (1387)以举人授华亭 (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掌院事。洪熙元年(1425)加太子宾客,

  • 盖庐·伍子胥

    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墓葬所出竹简中,有一篇题为《盖庐》的古代佚文,原文用隶书抄写,现经整理,可恢复原貌。全文采用问答形式,由“盖庐”提问,“申青”回答,内容属兵阴阳家的学说。“盖庐”即吴王阖间,“申青”即伍

  • 九曜斋笔记·惠栋

    三卷。清代惠栋撰。惠栋见《新本郑氏周易》条。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涉及面较广,内容取自经史多种著作,考据十分精详、广博。由于作者精于汉易学,所以书中有许多“识粹道藏之论”,如卷一“卦气”、卷二“龟卜”等内容。书中涉

  • 珊瑚网·汪砢玉

    四十八卷。明汪砢玉(生平详见《古今鹾略》) 撰。此书成于崇祯十六年 (1643)。此书分“法书题跋”与“名画题跋”各二十四卷。录汪砢玉自藏、目见和抄集的书画题识、题跋,以及收藏家的收藏目录。其间也有一些汪砢玉自

  • 金丹就正篇·陆西星

    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