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言子文学录卷三

文学下篇

《家语·曲礼·子贡问篇》:侯氏辑。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而东门襄仲卒,【耿氏注曰:卒于齐地。】壬午犹绎。【明日复祭谓之绎。】子游以问孔子曰:“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卿卒不绎。”【子游故疑,绎之非礼也。】

《家语·曲礼·子贡问篇》:【侯氏辑。】孟献子潭悬而不乐,可御而不处内。子游问于孔子曰:“若是则过礼也。”孔子曰:“献子可谓加于人一等矣。”【耿氏注曰:禪祭名服既阕也。子游过礼之讥,亦致哀而止之意。】

《家语·曲礼·公西赤问篇》:侯氏辑。原思言于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也?"【耿氏注曰:曾子疑殷道之非。】子游问于孔子,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以死道待之。】不仁,【忘期亲。】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乎,【以生道待之。】不知,【惑于鬼。】不可为也。凡为明器者,知丧道也,备物而不可用也。是故,竹不成用而瓦不成漆,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簴,其曰明器,神明之也。【非死之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不殆于用殉也。【殷、周皆非。】

《家语·曲礼·公西赤问篇》:【侯氏辑。】子游问于孔子曰:“葬者涂车,【耿氏注曰:以泥为车。】刍灵自古有之。【夏已有之。】然今或有偶,是无益于丧?”孔子曰:“为刍灵者善矣,【明器之道也。】为偶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子游但以为无益,夫子有深忧焉,已知后世必有以人殉矣。】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耿氏注曰:亲始死,子服布。深衣,半吉半凶之服也。深衣之制,衣以裳不殊,裳十二幅,短毋见肤,长无被土。吉凶可以通用。练冠,小祥练服之冠。】待于庙,【受吊故不迎。】垂涕洟,【哀未忘而时已过故不哭。】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凡丧服未毕,有吊者则为位而哭,拜踊。除丧而吊,除丧而受吊,皆礼所未有当是时,主人衰麻哭踊,非不至戚也,然与不除丧无辨矣。礼主辨,辨则礼,不辨则非礼。文氏子能以义起,故子游善之。】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耿氏注曰:问,音闻。失位曰丧。】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与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即恒魋。】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孟僖子之子,失位欲行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孟僖子之子,失位去鲁,后复反也。】必载宝而朝。【欲行贿,以复位也。】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今增。】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情者,【耿氏注曰:杀期过也。】有以故兴物者;【致其不及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悦尚未畅。】陶斯咏,咏斯犹,【咏歌不足,渐至动体。】犹斯舞,舞斯愠,【乐极无节,则转生悲。】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抚心。】辟斯踊矣,【人真情,有所必至也。】品节斯,斯之谓礼。【无品节斯但是情,有品节斯即是礼,丧之踊亦因人情而为之品节也。伯母、叔父踊不绝地,姑姊妹则绝地,妇人爵踊不离地,跛者不踊则稽颡。公七踊,大夫五踊,士三踊。无算者人情,有算者品节。】人死,斯恶之矣,【亦人情也】无能也,斯倍之矣。【亦人情矣。】是故,制绞衾,【以饰体。】设蒌翣,【以饰棺。】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蘸之奠;将行,【葬也。】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虞祭。】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此皆以故兴物也。如踊可去,则衾娑、祭奠皆可去矣。】故子之所刺于礼,亦非礼之訾也。【妄讥曰訾。此章见子游洞悉礼意,词更精绝,真是有德之言。】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耿氏注曰:由左,则公在右为尊。在朝,摈由右,尊君命也。子游达礼之意,则随地可以义起矣。】

《礼记·玉藻篇》;【侯氏辑。】子游曰:“参分带下,绅分二焉,绅珌结三齐。”【耿氏注曰:此章不可悉考。】

《家语·曲礼·子夏问篇》;【侯氏辑。】成人子蒲卒,哭之呼灭。【耿氏注曰:灭,子蒲之名,复则呼名。哭而呼名,非礼也。】子游曰:“若是哭也,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礼记》以此为子皋之言,未知孰是。】《礼记·仲尼燕居篇》:【侯氏辑。】仲尼燕居,子张、子贡、子游侍,纵言至于礼。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偏也。”【耿氏注曰:周流无不偏,是此章大意。】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敬、恭,礼皆美德,不中礼则过矣。】子曰:“给夺慈仁。”【给乃足恭,巧言令色之人,故谓夺仁。】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亦是不及。】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此中”二字,甚有味。子贡盖得闻性天者。】子曰:“礼乎礼!【礼乎,有体之礼也。】夫礼所以制中也。”【中者,未发之体。礼其用也,体为用,用制体,所谓礼乎礼也。】子贡退,子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此中无形,而不能不发为好恶之用,如喜怒哀乐是也。所以统此恶而全此好者,必于其加得之。言游盖闻性天,而能见之于行者。】子曰:“然。”“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丧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兼乡射、乡饮酒而言。】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精神流贯之谓仁。概举五者而幽明。死生,可好可恶之物,无未该矣。】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明乎者,明乎所以仁者也。若犹未仁,则是未明明则仁,仁则国治。举二,则五者俱该矣。】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父、母、妻】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奥阼堂室不乱】量鼎得其象,【如圆象天,方象地之类。】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鬼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官得其体,【职守各明。】政事得其施。【大政、大事各当。】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一言一动,无不各宜,此皆明乎郊社尝禘之礼而得。所以仁鬼神、昭穆、死丧、乡党、宾客之实也。】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一身乱则事皆乱,而国随之矣。】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辨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祖,亲也。祖洽,精宜。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祖,亲也。祖洽,精神流贯之意。】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吉凶、军宾、嘉合、大飨之四,为九天子飨同性、飨异性、飨功臣,两君相见,其为四大飨。】苟知此矣,虽在畎亩之中事之,【礼惟其治,不惟其文,畎亩、朝廷一也,事之与必有事焉之事同。】圣人已。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钟鼓交作。】揖让而升堂,【酌献酬酢,皆升堂之事。】升堂而乐阙。【升堂既币,而后乐阙。下二句乃升堂之乐。】下管象武,夏龠序兴。【下,堂下也。武,武王乐、夏禹乐,龠舞所执者,吹武舞夏,互言之也。六代之乐,古人尝兼用之。】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知所以仁宾客者,谓精神周到也。】行中规,还中矩,和鸾中《采齐》,【步武则方圆有度,御车则缓急有节。《采齐》乐章,鸾声与之协和也。三句言宾之有礼。】客出以《雍》,彻以《振羽》。【《雍》、《振羽》,皆乐章。】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章内多言乐,而曰“无物不在礼”者,乐所以成礼也。】入门而金作,【即上文县兴。】示情也。【喜见之情。】升歌《清庙》,【以乐章言。】示德也。【文之纯德。】下而管象,【以声荣言。】示事也。【禹、武王之敬事。】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宾主相见,酬酢送迎,皆以礼乐示意,得其意,则各不待言矣。故听其乐,见其礼,而可知其仁也。举两君相见以见仁宾客之一端。】子曰:“礼也者,理也。【事之条理。】乐也者,节也。【节此理者。】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节作正,是动礼。】不能诗,于礼节此缪;【诗乐章,古人之条理在焉。缪,背戾也。】不能乐,于礼素;【钟鼓之音,羽龠之美,礼之文也。素,质也。】薄于德,于礼虚。”【有此中之谓德,是礼之本也。至此而礼之所以为礼者,断可识矣。】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此唤醒三子,使今日便做这个人,无容委避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夔其穷与?”【夔,典乐有一足之名此,子贡方人之固态。】子曰:“古之人与?古之人也。【子贡为今之人,而不肯承当,故再言古之人,以儆之。】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夫夔,达于乐而不达于礼,是以传此名也,古之人也。”【一足之名,古之人也。又言古之人者,所以深儆子贡也。】子张问政,【子张又不自反而问政焉,盖及所闻政事得其施而有疑也。】子曰:“师乎!前,吾语女乎?君子明于礼乐,【明于礼乐之所以然,则其人在矣。】举而错之而已。”【即上文所谓行之也。】子张复问。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为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兴羽龠,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履之,【言出而人尊之。】礼也。行而乐之,【行出而人悦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诸侯朝,万物服体,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德言,故人履,德行,故人乐。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言行是也。行非但政事,即食息、起居皆行也。力此二者,所谓举而错之也。】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目巧之室,则有奥阼,【室有奥尊者所处,尚有阼主人之位。】席则有上下,【或上南,或上西。】车则有左右,【尚左。】行则有随,【父之齿,随行。】立则有序,【尊卑长幼,其位不同。】古之义也。室而无奥阼,则乱于堂室也。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上也。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也。行而无随,则乱于途也。立而无序,则乱于位也。昔圣帝明王诸侯,辨贵贱长幼远近男女外内,莫敢相逾越,皆由此途出也。”【礼之一涂,周流遍彻之道。】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蒙矣。【按:此章子贡此中之问,岂非窥见礼之大原者,乃夫子言之至。于行之,在其人,正反求其本之一会也。夔穷之间,可谓切问近思乎?子张徒求之政事,又复疑焉,犹未免于务外。惟言游一问,昂然具有行礼本领,而夫子之答,亦娓娓而不倦,以之治国,真有如指诸掌者。武城弦歌之治,岂突然哉?】

《孟子·滕文公篇》:【今增。】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家语·终记篇》【今增。】既卒,门人疑所以服夫子者。子贡曰:“昔夫子之丧颜回也,若丧其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今请丧夫子如丧父而无服。”于是弟子皆吊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则由绖。子夏曰:“入宜绖可居,出则不绖。”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尊,虽绖而出可也。”

《礼记·檀弓篇》【今增附。】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申详之哭言思也,亦然。【按:汉郑康成注曰:“言思,子游之子,申详妻之昆弟。”又《言氏旧思谱》及《虞山书院志》载:耿邑宰《题辞》曰:“吴公之子思,亦贤人也,卒于鲁。”贤祖庭训所系,因附入。刘氏曰:《檀弓篇》首言子游及篇内多言之,疑是其门人所记。】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郑玄
  卷一 学而第一·邢昺
  卷一百二十二 吕伯恭·黎靖德
  孟子纂笺卷十·詹道传
  孝经纪事·陈澧
  卷十五·余萧客
  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第十八·林语堂
  校邠庐抗议·冯桂芬
  卷七·佚名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馀·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太虚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逸·唐圭璋

      逸无竞,号抱独子,自称汝阳被褐公天台(今浙江省)人。少与朱熹为友。   清平乐   风韶雨秀。春已平分后。陡顿故人疏把酒。闲凭画阑搔首。   争须携手踏青。人生几度清明。待得燕慵莺懒,杨花点点浮萍。

  • ◆陈税课阳盈·顾嗣立

    阳盈,字子谦,天锡次子。以父荫累官侯官尉,调泉州税课副使,以忧归。至正中,草寇攻州,知州王伯颜檄阳盈率民兵拒敌,奋不顾身,遂陷于贼。伪帅王善胁之使降,阳盈执大义骂贼,遂遇害。事闻,敕赠敦武校尉、安溪县尹,旌其门。 北山尼寺 ○

  • 圭塘欵乃集跋·许有壬

    相为中原名郡自昔多达官贵人之居宋庐陵欧阳子为丞相韩魏公作昼锦堂记人到于今称之由魏公而下虽怀黄曳组世不乏人求官簿问望政事文章一切烜赫于时功成身退又能归享太平之乐者则亦寥寥如也御史中丞安阳许公以经术起身致

  • 卷一百六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六十七砧杵类五言古夜聼衣        【晋】曹 毘寒兴御纨素佳人治衣襟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隂纎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碪清风流繁节廻飚洒防吟嗟此嘉运速悼彼幽滞心二物感余懐

  • 卷六·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玉楮集卷六      宋 岳珂 撰病中午後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翠帟张栏处久而识之为张孝显成趣轩盖与缇屏油幙高会予病不得冲宴怅惘移时因以中孚泽所网鲜鯿侑以棠漪家醖并成四絶呈在席诸人九折登山倚

  • 本纪第十 顺帝·沈约

    顺皇帝讳准,字仲谋,小字智观,明帝第三子也。泰始五年七月癸丑生。七年,封安成王,食邑三千户。仍拜抚军将军,置佐史。废帝即位,为扬州刺史。元徽二年,进号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诸军事,给鼓吹一部,刺史如故。四年,又进号骠骑

  • 尚史卷四十八·李锴

    列传二十六晋嬖臣传 梁五 东闗五梁五东闗五者并献公之嬖大夫也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欲立其子赂梁五与东闗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场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纪昀

    金纪 【五】世宗 【三】○世宗三大定二十一年春正月壬子以夏国请诏复绥德军榷场仍许就馆市易帝闻山东大名等路民骄纵奢侈不事耕稼诏遣阅实计口授地 必令自耕地有余而力不赡者方许招人租佃仍禁农时饮酒丙辰追贬海陵炀

  • 二三九 军机大臣奏进呈高晋解(缺)·佚名

    二三九 军机大臣奏进呈高晋解(缺)

  • 裴遵庆传·欧阳修

    裴遵庆的字叫少良,绛州闻喜县人。他从小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胸有才干却含而不露,不参加科举。年龄已大,才因上辈的功劳被任命为兴宁陵丞,后调任大理丞。边境将领萧克济督促劳役苛刻暴虐,役夫说他的坏话,有关部门要按反叛论罪,裴

  • 卷之九十八  馬瑞肅公三記下 興復哈密國王記(明)馬文升 撰·邓士龙

    (馬端肅公三記,三卷,明馬文升撰。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今河南禹縣)人。景泰二年進士,累官至吏部尚書。明史卷一八二有傳。) 幅員之內,以中嶽為地之中,惟西域最遠,而夷人種類亦繁,自大禹時,始通貢中國。今之甘、涼,即漢匈奴右賢王之

  • 奏谳书二十一·佚名

    原文:六月癸卯,典贏告曰:不知何人刺女子婢最里中,奪錢,不知之所,即令獄史順、去疢、忠、大□固追求賊。婢曰:但錢千二百,操簦,道市歸,到巷中,或道後類塹拊,婢僨,有頃乃起,錢已亡,不知何人之所。其拊婢疾,類男子。呼盜,女子齔出,謂婢背有

  • 总论·蒋廷黻

    中华民族到了十九世纪就到了一个特殊时期。在此以前,华族虽已与外族久已有了关系,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较低的民族。纵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不过利用华族一时的内乱而把政权暂时夺过去。到了十九世纪,这个局势就大不同了,因

  • ●眷旧鉴第六(二十六案)·徐谦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古道云亡,悠悠陌路。感物情长,如泣如诉。辑眷旧   义鹿冢(《圣师录》)   银台侯广成先生家,放一鹿于尧峰,且数年。侯死,鹿跳踯断角,累日不食,亦死。山僧怜而葬之,碣曰“义鹿冢”。   徐仲光赞曰:遂

  • 提要·史伯璿

    【臣】等谨按管窥外篇二卷元史伯璿撰伯璿字文玑温州平阳人其书成于至正丁未元于是嵗遂亡计其人当已入明故杨士竒称所作四书管窥在倪士毅四书辑释后也四书管窥凡五卷朱彛尊经义考注曰未见黄俞邰千顷堂书目载之称其辑诸

  • 卷十三·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三安溪 李光坡 撰玉藻第十三疏曰鄭目録云以其記天子服冕之事也冕之旒以藻紃為之貫玉為飾因以名篇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龍卷以祭集說曰玉冕前後垂旒之玉也玉五采從上而下初以朱次白次蒼

  • 法句譬喻经好喜品第二十四·佚名

    昔佛在舍卫精舍。时有四新学比丘。相将至奈树下坐禅行道。奈华荣茂色好且香。因相谓曰:世间万物何者可爱以快人情。一人言:仲春之月日木荣华游戏原野此最为乐。一人言:宗亲吉会觞酌交错。音乐歌舞此最为乐。一人言:多积财

  • 佛说鹦鹉经·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世尊晨起著衣服。与衣钵俱诣舍卫城分卫。游舍卫分卫时。到鹦鹉摩牢兜罗子家。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出行不在少有所为。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