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言子文学录卷二

文学中篇

《论语·子张篇》:【侯氏辑。】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耿氏注曰:丧主哀,哀不徒在心也,或见于声音,或见于容体,或见于饮食居处衣服。一有不尽,即不可谓致。止者,毁不灭性也。观下文二十七章,及子游丧夫子之事,则其所谓“致哀”者,可知也。】《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公仪仲子之丧,【耿氏注曰:公仪氏,仲子字。鲁之同姓也。】檀弓免焉。【檀弓,鲁之知礼者。免,音问,五世袒免。朋友死于他邦而无主,亦为之免。仲子丧非其主,故为此礼以讥之。】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适子死,立适孙为后,礼之经也。文王、微子或处其权耳。子游之问,疑其非礼也。】

《礼记·曾子问篇》:【侯氏辑。】子游问曰:“丧慈母如母,礼与?”【耿氏注曰:庶子生母死,又庶母养之,谓慈母。】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昔者,鲁昭公少丧其母,有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也,欲丧之。有司以闻,曰:‘古之礼,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遗后世。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练冠以燕居。’公弗忍也,遂练冠子游故疑丧慈以丧慈母。丧慈母,自鲁昭公始也。”【子游故疑丧慈母之非也。】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亡恶乎齐。”【耿氏注曰:子游意谓,有者何若?无者何若?欲齐之以差等也。】夫子曰:“有,亡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还,旋也,敛毕即葬也。】悬棺而封。”【悬绳而下之,不设碑、索也,人岂有非之者哉。】

《家语·曲礼·子贡问篇》:侯氏辑。卫司徒敬子卒,夫子吊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尽声而退。【耿氏注曰:以主人不袁,故变礼示讥。】蘧伯玉请曰:“卫鄙俗不习丧礼,烦吾夫子辱相焉?”孔子许之。掘中溜而浴,【掘坎室中,架床于上浴尸,令水入坎。】毁灶而缀足,【以毁灶的甓,连缀于尸足,令之直,便于衣履也。】袭于床,及葬,毁宗而躐行也。【宗庙也,生时出行则为坛,币告行神。告竟,车躐行坛上而出,其行神之位,正在庙门之西。今毁庙墙,而由坛以出,则亦如生时之出,故曰躐行。】出于大门及墓,男子西面,妇人东面,既封而归,殷道也。孔子行之,子游问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夫子变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谓也,丧事则从其质而已矣。”【卫俗朴野,夫子故以质从事。然子游不求变俗之意自好。】

《家语·曲礼·子贡问篇》:【侯氏辑。】季桓子丧,康子练而无衰。子游问于孔子曰:“既服练服,可以除衰乎?”【耿氏注曰:子游意亦可以除衰矣。】孔子曰:“无衰衣不以见宾,何以除焉?”【练,小祥也。练服,黄裹缘谓之中衣,非正服,但承衰而已,练后只除首之麻绖。】

《家语·曲礼·子贡问篇》:【侯氏辑。】鲁昭公夫人吴孟子卒,不讣于诸侯,孔子既致仕而往吊焉,适于季氏,季氏不绖,孔子投绖而不拜。子游问曰:“礼与?”【耿氏注曰:疑其非礼也。】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则吊者不绖焉,礼也。”【子游与曾子、子夏并吊而礼异,盖本于此。】

《家语·曲礼·子贡问篇》:侯氏辑。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子游问于孔子曰:“礼乎?”夫子不答。【耿氏注曰:俟其自悟。】他日,又问。【疑未释也。】子曰:“始死则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女何疑焉?”【羔裘玄冠,朝服也,不以吊,始死又不可用吊服,故须以别服易之。】

《礼记·曾子问篇》:【侯氏辑。】曾子问曰:“宗子去在他国庶子无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曰:“祭哉!”“请问:其祭如之何?"孔子曰:“望墓而为坛,以时祭。【耿氏注曰:宗子无罪去国,则庙主随行。若有罪而去国,则庙主虽存不得于庙行祭礼。】若宗子死,告于墓而后祭于家。宗子死,称名不言孝,【但称子某,不称孝子某。】身没而已。【庶子身死,其子即可称孝子也。】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若义也。”【若顺也。子游以礼教人,故其徒能不失礼。】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曾子吊于负夏,【耿氏注曰:卫地。】主人既祖,填【音奠,将葬,设祖奠于祖庙之中庭后行也。时,妇人降在两阶矣。】池,【音撤,撤奠也。】推枢而反之,【反,向内,以受吊也。】降妇人而后行礼。【枢反,妇人复升堂,至明日复还。枢向外,降妇人于阶而行遭莫之礼。枢之迁而复反,妇之降而复升,皆非礼也,而曾子不辞。】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将行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谓未是实行,故可复反越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始死,在西室牖下以米及贝实尸口中,弗忍虚也。】小敛于户内,【衣十九称。】大敛于阼,【未忍离主位也,君百称,大夫五十称,士三十称。】殡于客位,【死三日,主人奉尸入棺,掘坎于西阶上,置棺于中而涂之,将葬则启。】祖于庭,【即祖奠也。】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子游此数言丧礼大意,了然在目。】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多过也。予,与也。悔其与出且反宿之过也。君子不夺人之丧,枢既出而夺于曾子之吊,竟以复反过矣。然闻子游之言而即悔,此其所以为曾子也。】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曾子袭裘而吊,【耿氏注曰:朝服而加绖,又掩其上服。】子游褐裘而吊。【羔裘缁衣,祖去上服露裼衣。始死,主人未变服,尚从吉也。】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发,【袒去上衣也。妇人不袒,则发胸击心。括发,亲始死,子去吉冠,犹有笄纵,小敛去笄纵,服素冠。敛毕,去素冠而以麻束之,谓之括发。至是,则主人纯用凶服矣。】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绖而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子游闻夫子之言,便能推而行之,其才大过人矣。】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司寇惠子之丧,【耿氏注曰:卫将军文子弥牟之弟。】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绖,【惠子废嫡立庶,故以此服讥之,与檀弓不宜免而免同。】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不就客位,以无主也。】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子游曰:“固以请!”文子退,扶适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礼之正也。】子游趋而就客位。【臣位、客位,皆在门东,客位近北,臣位近南。主人未成服,吊者尚不绖,奈何为之成服?且子游,来吊之宾也。非文氏之族,奈何而就臣位?一时举动,真足以夺人之气。盖文子废嫡立庶,灭礼之大经,非子游其孰能为之?反正而不外一礼节间得之,可谓有大过人之才矣!橘尝谓:“子游此一段精神力量,不减夹谷之会。”】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子游曰:“知礼:”【耿氏注曰:袒括发,当在小敛后,尸未出户前,不当在尸出户后。子游曰“知礼”,嗤之也。】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公叔木【耿氏注曰:音庶】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卫公叔文子之子。】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行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齐衰非礼也,异父同居服期,故其子服天功,礼也。】《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耿氏注曰:大敛奠,宜西方,小敛奠,宜东方。万物生于东而死于西,于东方未忍死其亲也。小敛奠无席,大敛奠则有席。】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司士贲告于子游曰:“请袭于床?”【耿氏注曰:礼也。】子游曰:“诺。”县子【名琐,鲁人,有知礼称。】闻之曰:“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礼:“将死废床,置于地”,冀复生也。始死迁尸于床,覆用敛衾,去死衣,礼也。袭于城,亵矣!世俗之失,子游亟正之。】

《礼记·檀弓篇》:侯氏辑。卫司徒敬子死,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敛,绖而往。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敛,子游出绖反哭。子夏曰:“闻之也与?”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礼记·杂记篇》:侯氏朝。子游曰:“既祥,虽不当缟者必缟,然后除服。当袒,大夫至,虽当踊,绝踊而拜之,反改成踊,乃袭。于士,既事成踊,袭而后拜之,不改其踊。”【耿氏注曰:此亦不可悉考,然在子游,皆所以致其哀,而非徒文具也。】

猜你喜欢
  古乐经传跋·李光地
  卷六·程公说
  第一章 总论·佚名
  卷六十一·朱熹
  卷之十五·邵经邦
  卷十三·僧祐
  卷一百六·佚名
  卷六·佚名
  卷三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佚名
  卷七十一·道世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与德国乐始尔博士之谈话·太虚
  阅大学贯释·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诗话 八·李颀

      三一六、李觏嘲陈烈诗   蔡君谟守福唐,会李太伯与陈烈于望海亭,以歌者侑酒。方举板一拍,陈惊怖越席,攀木踰垣而去。李作诗曰:"七闽山水掌中窥,乘兴登陆到①落晖。谁在画桥②沽酒处,几多鸣橹趂③潮归。晴来海色依希见,醉

  • 三集卷四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九古今体一百二十四首【乙酉七】杭州唘跸逥銮之作武林门外候兰船旬日盘桓合命旋指数【上声】流隂迅稔冉情知胜处戒留连江工塘坝筹悉定民事农桑期恐愆勤尔农桑

  • 卷七十五·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五目録【一百二字】水龙吟【下】张榘【五首】洪瑹方千里陈以庄黄昇吴文英【二首】陈允平丁宥周密【三首】王沂孙张炎楼扶汪元量王易简吕同老练恕可赵汝钠唐珏赵闻礼施岳

  • 古乐府卷七·左克明

    元 左克明 撰淸商曲歌辞下西曲歌石城乐 古辞【唐书乐志曰石城乐者宋臧质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质尝爲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羣少年歌謡通畅因作此曲】生长石城下开窓对城楼城中诸少年出入见衣投阳春百花生摘挿环髻前捥指蹋

  • 第九十九回 入荆州驱除异党 夺长安翦灭后秦·蔡东藩

      却说秦主姚兴嗣位后,曾立昭仪张氏为后,长子泓为太子,余子懿弼洸宣谌愔璞质逵裕国儿等,皆封公爵。弼受封广平公,素性阴狡,潜谋夺嫡,外面却装作孝谨,深得父宠,出为雍州刺史,权镇安定。降臣姜纪,曾叛凉归秦,依弼麾下,劝弼结兴左

  • 第八○禀光绪十二年八月廿五日一一二一二-九·佚名

    已革三皂头役李益,禀请新竹知县方,准其名卯留造台下差役李益叩首跪叩禀,为恳准留夘,以便奉公事。缘役蒙徐前宪赏充三皂头役,小心奉公,敢不期尽厥责。兹蒙示革,役敢不凛遵。但役柒、捌两月,多填白契数千,兼

  • 卷二十六·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六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三 魏 曹丕【文帝】 谨案曹丕传文全阙止存议赞 议曰高帝除秦苛虐蠲楚暴戾恢张雄图铺绎远畧创业垂统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八十六·纪昀

    列传五代 【六】○五代六 义儿(臣)等谨按义儿盛于梁唐之际自梁太祖唐太祖庄宗明宗皆有之梁以友文召祸着之家人传中友恭在唐书逆臣友谦事梁不终 列于杂传庄宗之世以为乱贼嬖幸恩泽之资初无足述明宗则行钦戕其亲子从珂移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六·阿桂

    闰三月庚午阿桂明亮奏言【臣】等扺当噶尔拉时即有贼畨卡外呌唤恳求説话【臣】等严谕官兵置之不理近于三月二十一日复有贼畨喊称投禀【臣】等即派兵于二十二日攻得贼畨碉卡自二十四日以后贼畨呌唤更急并云禀内并无触怒

  • 结论·金毓黻

    本编十章,叙次巳竟,兹再总括所述,撰为结论,以殿编末。 首宜论者,是为史学之分期,愚谓吾国史学,可分五期论之,第一,自上古讫汉初,是为史学创造期;初则史官即为史家,而史籍亦史官之所掌也。继则孔子删《尚书》,作《春秋》,定礼、乐,而

  • 五、三位姑母·包天笑

      我现在要叙述我家的亲戚了。我祖母育三个女儿,我有三个姑母,上节已经说过了。  我先说我的二姑母,嫁尤氏早死,我不及见了,但这位二姑丈,我是亲炙过的。那个尤家是苏州大族,尤西堂之后,太平之战,他们逃难到上海等处,没有像

  • 问神卷第五·扬雄

    或问“道”。曰:“道也者,通也,无不通也。”或曰:“可以适它与?”曰:“适尧、舜、文王者为正道,非尧、舜、文王者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或问“道”。曰:“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或曰:“焉得直道而由诸?”曰:“涂虽曲

  • 儒志编原序·王开祖

    士有起于邹鲁不传之后濓洛未倡之先卓有知而能自立于世者其豪杰之士矣乎道之在天下未尝亡而托于人者不能不坠是故因人而觉者易先民而知者难昔韩退之着原道而谓轲死不得其传程子谓其非卓然见其所传者语不及此而以豪杰之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洪范明义四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着録是编乃崇祯十年官左谕徳掌司经局时纂集进呈之书其自序曰上卷言天人感召性命相符及好徳用人之方下卷言阴隲相协彞伦条贯旁及阴阳厯数之务初终两卷乃正定篇章分

  • 卷十四·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一(正传二十人附见五人)○唐京兆西明寺道宣传(大慈)释道宣,姓钱氏,丹徒人也,一云长城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洎太史令乐之撰《天文集占》一百卷。考讳申府君,陈吏部尚书,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盛德百代,君子万年

  • 不可著外境相·印光

    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知。然必须志诚恳切,摄心而念,不可著外境相。否则心地不通,观道不熟,魔境现前,亦不了知,则殆(d&agrave;i危)矣。切嘱切嘱。(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 卷第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六卷三十一  云门宗南岳下第六世 雪峰存禅师法嗣  云门文偃禅师南岳下第七世 云门偃禅师法嗣  白云子祥禅师 德山缘密禅师  新开颢鉴禅师 双泉师宽禅师  香林澄远禅师 洞山守初禅师 

  • 第二章 妙臂王时代·多罗那他

    此后阿阇世王的儿子妙臂治理国政,敬奉佛法大约有十七年,那时圣者商那和修也多少护持佛法,但主要是圣者末田底迦住在婆罗奈斯对四众传授经教,为婆罗门与家主们说法。有一个时间婆罗奈斯的众多婆罗门和家主因求乞比丘众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