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师/朝士

士师的职责,掌管有关五禁之法,以辅助刑罚[禁止民众为非作歹]:一是有关王宫的禁令,二是有关官府的禁令,三是有关都城的禁令,四是有关[都城外]田野的禁令,五是有关军中的禁令。都摇响木铎宣示于外朝,并书写出来悬挂在各处的闾巷门前。用五戒辅助刑罚[而预先告诫民众],不要使民众[因不知而]犯罪:一是用誓的形式来告诫,用于军旅;二是用诰的形式来告诫,用于会同;三是用禁令的形式来告试;;四是用纠的形式来告诫,用于都城中;五是用宪的形式来告诫,用于采邑。掌管六乡的州、党、族、闾、比的联合,以及民众从军组成什伍的联合,使他们相互亲和、相互托付,以相互配合进行追击外寇和抓捕盗贼的事,以共受刑罚、共享庆赏。掌管[大司寇]官府中的政令,研究[疑难]案件的讼辞,以向司寇提供断案的参考意见,并提供所依据的王国的有关法令。掌管司法官断案的八个方面的成例:一是有关盗取国家机密案件的成例,二是有关叛国作乱案件的成例,三是有关为外国作间谍案件的成例,四是有关违犯王的教令案件的成例,五是有关诈称王命案件的成例,六是有关盗取国家宝藏案件的成例,七是有关结党营私案件的成例,八是有关诬蔑国君或大臣案件的成例。如果国家发生大灾荒,就用荒年减损之法来处理有关事宜:命令灾区移民,运输财物救灾,加强纠察守备[以防盗贼],减缓刑罚。凡因财物诉讼的,依据契约、合同来裁决。如果祭祀亡国的社稷,就充当尸[以代神受祭]。王闲暇时出入[宫门或国都],就为王做前导并清除行人。祭五帝时,就浇水供尸和王盥手,并负责给镬添水。凡举行衅礼,就奉进犬牲[以便取其血]。诸侯作为王的宾客[而接受王的款待时],就率领下属在王宫中禁止闲人通行。有大丧时也这样做。有大规模军事行动时,率领下属严禁违反军令者,以及干扰行伍军阵者,而对这种人加以诛杀。[夏历]年终,就命令下属统计整理所审理案件的簿书[以备考核]。[夏历]正月,率领下属在国都及郊野悬挂禁令。

乡土掌理[六乡以及]国都中(的诉讼],各掌所属乡的人民数并对乡民加以纠察和禁戒,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罪状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断。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乡土]挑选合适的日期施刑或诛杀,(杀后]陈尸三日。如果[王]有想要赦免的罪犯,王就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有大祭祀、大丧事、大的军事行动,以及迎送来朝诸侯等事,各自掌管所属乡的禁令,率领下属站在道路两边禁止闲人通行。三公如有国事[外出],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行人。三公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王国有大事时,就负责诛杀违犯禁令的人。

遂土掌理[六遂以及]四郊[的诉讼],各掌所属遂的人民数,并纠察他们遵守戒令的情况,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案情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二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断。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遂士]挑选合适的日期就国郊施刑或诛杀,[杀后]各在本遂陈尸三日。如果[王]有想要赦免的罪犯,王就命三公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王国有大事要聚集[六遂的]民众,就各掌有关本遂民众的禁令,率领下属禁止闲人通行。六卿如果有国事[而来到遂地],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路上的行人。六卿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郊地有大事,就诛杀那些违犯命令的人。

县士掌理野地[公邑的诉讼],各掌所属公邑的人民数,并纠察他们遵守戒令的情况,而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案情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三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断。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县士]挑选合适的日期施刑或诛杀,各就本公邑行刑,[杀后]陈尸三日。如果[王]想要赦免某罪犯,王就命六卿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王国有大规模劳役要聚集[公邑]民众,就各掌有关本公邑民众的禁令。如果大夫有国事[而来到公邑],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路上的行人。大夫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野地有大事,就诛杀违犯命令的人。

方土掌理采邑[的诉讼],听察他们的讼辞,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三个月而后把案件上报王朝。大司寇在外朝审理方士的评断意见,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而由方士]记暴所判的罪刑以及参与审判案件的官吏。凡都家因有大事聚集民众,就各掌有关本方民众的禁令。 按四季贯彻施行县法,到了[夏历]年终就检查县法的执行情况,而[对采邑的官吏]进行奖惩。凡都士、家士所上报的有疑难的案件,就负责初审[而后上报大司寇]。

讶士掌理四方诸侯的诉讼,向诸侯国解释刑法条文议及制定刑法的本意。凡四方诸侯国有疑难案件或问题需向士师请示的,都先见讶士[由讶士通报士师]。四方诸侯如果发生君臣淫乱、上下相虐之类的案件,就前往审断。王国有宾客,就与小行人一起迎送。宾客入王都,就为宾客做前导并清除行人。在野地也这样做。宾客居住馆舍,就率领下属[在周围]禁止行人通行。诛杀侵暴宾客的人。宾客出入(王朝]就做前导,有事询问或提出请求就帮助转达。凡王国有大事聚集民众,就宣读誓辞和禁令。

朝士负责建立王国的外朝之法。左边种有九棵棘树,是孤、卿、大夫的朝位,群士的朝位在他们后边。右边种有九棵棘树,是公、侯、伯、子、男的朝位,群吏的朝位在他们后边。前边种有三棵槐树,是三公的朝位,州长与民众[代表]的朝位在他们后边。[朝门]左边设置嘉石,用以使不良之民改过向善。[朝门]右边设置肺石,用以使穷苦无告之民的冤辞能够上达。率领下属在外朝巡行,拿着鞭子呼喊着清除行人。禁止[在朝]而不肃敬、擅离朝位,以及招聚交谈的人。

凡拾得财物、[捕获]逃亡的奴婢和牲畜,送交外朝,报告朝士,过十天[无人认领]而加以没收:大物归公,小物归拾得的民众私人所有。凡司法官受理诉讼有日期规定:都城中十天,城郊二十天,野地三十天,诸侯国一年。在期限之内就受理,在期限之外就不受理。凡有债务纠纷,有借赁契劲而诉讼就受理。凡民众有收购或抛售货物的,命他们按照国家规定的赢利法经营,违反命令的处以刑罚。凡接受[已故债主的]嘱托而收债的,[如果负债人拒不偿还而发生诉讼],通过与受委托人居处相近的人[证明他确实接受过债主的委托],而后受理他们的诉讼。凡盗贼攻略杀害乡遂、公邑以及平民人家,杀死这些盗贼无罪。凡报仇的人,[事先]书面报告司法官,杀死仇人无罪。如果国家有大灾荒、瘟疫或军事行动,就命令诸侯国、采邑、公邑考虑减缓刑罚[和经费开支]。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八·郑玄
  卷四十七(昭十四年,尽十六年)·孔颖达
  卷九十九 张子书二·黎靖德
  卷九·朱熹
  论语集注考证卷一·金履祥
  提要·蒋悌生
  卷二十七·鄂尔泰
  法行第三十·荀况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十七、国师三唤·慧开
  占察善恶业报经疏卷上·智旭
  佛说贫穷老公经·佚名
  卷一 前尘梦影·李叔同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罗尼·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一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826_1 【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贯休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卷826_2 【读离

  • 林横舟·唐圭璋

      知不足斋丛书本霁山集卷二有“送横舟真士游茅山”诗。章祖程注:任真,平阳人,姓林氏。   大江词   寿仙尉十一月初一   一蓂呈秀,近迎长佳节,拟书云物。隐隐虹桥天际下,光照梅仙丹壁。鹏路横飞,蟾宫直上,早脱麻衣雪

  • 难忘·徐志摩

    这日子——从天亮到昏黄,虽则有时花般的阳光,从郊外的麦田,半空中的飞燕,照亮到我劳倦的眼前,给我刹那间的舒爽,我还是不能忘——不忘旧时的积累,也不分是恼是愁是悔,在心头,在思潮的起伏间,像是迷雾,像是诅

  • 卷七·吕诚

    ●钦定四库全书来鹤亭集卷七(明)吕诚 撰访耦成苍筤轩时武孟制满求仕地有桃源径蒨草溪东十里余小桃源上见郊居落红石迳和云扫新緑瓜畦趂雨鉏池上此君宜对酒门前长者屡回车此中尚未商山老见说王褒有荐书江雨轩为耦武孟作

  • 卷三百九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二 张 泰 疾风卷高冈 疾风卷高冈吹折梧桐树惊起双凤皇分飞隔烟雾遗雏落平沙白日声载路生为失皇母嗷嗷向谁哺凤去朝蓬莱悲鸣几回顾念谁将此曲谱

  • 卷三十·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三十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张耒宛丘诗钞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人少善属文游学于苏辙辙爱之因得从轼游称其汪洋冲澹有一唱三叹之声第进士历官至直龙图阁知润州坐

  • 观周第十一·王肃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敬叔孟僖子子也老聃老子博古知今而好道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先臣僖子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圣人殷汤灭于宋,孔子之先去宋

  • 王敬则传·萧子显

    王敬则,是晋陵南沙人,其母是个女巫,生王敬则时胞衣呈紫色,对别人说:“这孩子有鼓角之相。”王敬则长大后,两腋下生乳,各有数寸长。梦见自己骑着五色狮子。长到二十多岁时,王敬则就善玩一种空中接刀的拍张杂枝。被选为刀戟左右

  • 杨公则传·姚思廉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父亲杨仲怀,宋泰始初年为豫州刺史殷琰的部将。殷琰反叛,辅国将军刘面力讨伐殷琰,仲怀力战,死于横塘。公则随父在军,年未弱冠,冒死闯入阵内抱尸号哭,气绝良久,刘面力于是命令归还仲怀的首级。公则把父

  • 史记索隐后序·司马迁

    夫太史公记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其闲残阙盖多。或旁搜异闻,以成其说。然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书,成于后汉,彪即后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且又兼采众贤,群理毕备。

  •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上·高晋

    御制南巡记【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举大事者有宜速而莫迟有宜迟而莫速于宜速而迟必昧机以无成于宜迟而速必草就以不达能合其宜者其惟敬与明乎敬者敬天明者明理敬天斯能爱民明理斯能体物千古不易之理也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 洪武三年夏四月己未朔,礼部造诸王册宝成,并上册封礼仪。其制,册宝皆用金。宝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篆文曰“某王之宝”,宝匣、宝座雕造蟠螭,余同皇太子册宝制。 亲王分封受册宝仪:前期

  • 卷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八曲礼下第二之三爲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号户刀反】正义郑氏康成曰不显谏为夺美也【孔疏夺君美也】显明也谓明言其君恶不几微也逃去也君臣有

  • (三十一)朱子学之流衍·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杂学,即游艺与格物之学。至是而朱子学术之大体,已约略分述。此下当再略述朱子学之流衍。朱子生时,四方学者响附云集。及其身后,其学流衍益广。所著书,如《四书集注章句》及诗易两种,元明清三代皆悬之功令,定为

  • 卷七·曾国藩

    卷七成败篇“成者王侯,败者贼”是否就是评论人生的盖棺定论?月中则昃,人满天概,盛衰成败岂无凭!曾国藩取法庄子“美成在久”,深得铢积寸累的功夫。刘邦败而犹胜,曹操成犹是败。曾国藩不求完美,跳出成败,信守“波平浪静处安身

  • 喻林·徐元太

    类书。一百二十卷,一本八十卷。摘抄本《喻林一叶》,二十四卷。明徐元太撰。成书于万历中。徐元太字汝贤,宣城(今属安徽)人。嘉靖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主事,顺天府尹等。官至刑部尚书。徐元太阅读经、史、子、集及释、道

  • 顾太清词选·顾太清

    顾太清著,词集

  • 虚空孕菩萨经·佚名

    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虚空藏菩萨经之异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