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索隐后序
夫太史公记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其闲残阙盖多。或旁搜异闻,以成其说。然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书,成于后汉,彪即后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且又兼采众贤,群理毕备。
【考证】索隐单本,且又作是。
故其旨富,其词文。是以近代诸儒共所鑽仰,
【考证】单本,所作行。
其训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已有二十四家之说。所以于文无所滞,理无所遗。而太史公之书,即上序轩、黄,中述战国,或得之于名山坏宅,或取之以旧俗风谣,
【考证】单本,宅作璧。
故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然古今为注解者绝省,音义亦希。始后汉延笃,乃有《音义》一卷。又别有《音隐》五卷,不记作者何人。
【考证】单本,音隐作章隐。
近代鲜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广作《音义》十三卷。
【考证】张文虎曰:十三卷,原误一十卷。依前序及《集解》序、《正义》改,《唐志》亦云十三卷。
唯记诸家本异同,于义少有解释。又中兵部裴骃,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注本,合为八十卷,见行于代。仍云亦有音义,前代久已散亡。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撰《音义》三卷,音则尚奇,义则罕说。
【考证】《隋经籍志》:日本现在书目,作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生。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引诞生史记音。
隋秘书监柳顾言,尤善此史。刘伯庄云:“其先人从彼公授业。或音解随而记录,凡三十卷。隋季丧乱,遂失此书。”伯庄以贞观之初,奉敕于弘文馆讲授。遂采邹、徐二说,兼记忆柳公音旨,遂作音义二十卷。音乃周备,义则更略。惜哉!
【考证】日本现在书目云:史记音义廿卷,唐大中大夫刘伯庄撰,二十卷,诸本作三十卷,今从金陵书局本。
古史微文,遂由数贤秘宝,故其学殆绝。前朝吏部侍郎许子儒,亦作注义,不睹其书。崇文馆学士张嘉会,独善此书,而无注义。贞少从张学,晚更研寻。初以残阙处多,兼鄙褚少孙诬谬,因愤发而补史记,遂兼注之。然其功殆半,乃自惟曰:千载古史,良难紬绎。于是更撰音义,重作述赞。盖欲以剖盘根之错节,遵北辕之司南也。凡为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云。
【考证】单本,惟作唯。紬绎作闇然,于是更作因退,述赞作赞述。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九·李心传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撤戍违约二国鏖兵·蔡东藩 唐鉴卷二十·范祖禹 资政要览·顺治 清朝前纪·孟森 卷之一百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官场百弊补遗·费行简 卷八十六中·郝经 台湾海防档(下)·佚名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周作人 朱荣传·张廷玉 卷十四下·沈枢 序一·捧花生 薛永黍·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