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索隐后序

夫太史公记事,上始轩辕,下讫天汉。虽博采古文及传记诸子,其闲残阙盖多。或旁搜异闻,以成其说。然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书,成于后汉,彪即后迁而述,所以条流更明,且又兼采众贤,群理毕备。

【考证】索隐单本,且又作是。

故其旨富,其词文。是以近代诸儒共所鑽仰,

【考证】单本,所作行。

其训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已有二十四家之说。所以于文无所滞,理无所遗。而太史公之书,即上序轩、黄,中述战国,或得之于名山坏宅,或取之以旧俗风谣,

【考证】单本,宅作璧。

故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然古今为注解者绝省,音义亦希。始后汉延笃,乃有《音义》一卷。又别有《音隐》五卷,不记作者何人。

【考证】单本,音隐作章隐。

近代鲜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广作《音义》十三卷。

【考证】张文虎曰:十三卷,原误一十卷。依前序及《集解》序、《正义》改,《唐志》亦云十三卷。

唯记诸家本异同,于义少有解释。又中兵部裴骃,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注本,合为八十卷,见行于代。仍云亦有音义,前代久已散亡。南齐轻车录事邹诞生,亦撰《音义》三卷,音则尚奇,义则罕说。

【考证】《隋经籍志》:日本现在书目,作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生。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引诞生史记音。

隋秘书监柳顾言,尤善此史。刘伯庄云:“其先人从彼公授业。或音解随而记录,凡三十卷。隋季丧乱,遂失此书。”伯庄以贞观之初,奉敕于弘文馆讲授。遂采邹、徐二说,兼记忆柳公音旨,遂作音义二十卷。音乃周备,义则更略。惜哉!

【考证】日本现在书目云:史记音义廿卷,唐大中大夫刘伯庄撰,二十卷,诸本作三十卷,今从金陵书局本。

古史微文,遂由数贤秘宝,故其学殆绝。前朝吏部侍郎许子儒,亦作注义,不睹其书。崇文馆学士张嘉会,独善此书,而无注义。贞少从张学,晚更研寻。初以残阙处多,兼鄙褚少孙诬谬,因愤发而补史记,遂兼注之。然其功殆半,乃自惟曰:千载古史,良难紬绎。于是更撰音义,重作述赞。盖欲以剖盘根之错节,遵北辕之司南也。凡为三十卷,号曰《史记索隐》云。

【考证】单本,惟作唯。紬绎作闇然,于是更作因退,述赞作赞述。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九·李心传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撤戍违约二国鏖兵·蔡东藩
  唐鉴卷二十·范祖禹
  资政要览·顺治
  清朝前纪·孟森
  卷之一百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官场百弊补遗·费行简
  卷八十六中·郝经
  台湾海防档(下)·佚名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周作人
  朱荣传·张廷玉
  卷十四下·沈枢
  序一·捧花生
  薛永黍·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董康

      ○黨人碑   未知何人所作。刻碑本實事。而打碑則無其事。中間關目。多屬緣飾。   按史。劉逵初附蔡京。後乃採衆論。請碎黨人碑。作者以逵有此事。遂奉爲正人之魁首。生出情節。云其婿謝瓊仙。逵爲尙書時。

  • 赌棋山庄词话卷三·谢章铤

    雨村词话之误 罗江李雨村调元著词话四卷,其于词用功颇浅,所论率非探源,沾沾以校雠自喜,且时有剿说,更多错缪。如谓宋人未有著词话者,惟后山集中所载吴越王来朝等七条。不知玉田词源,辅之词旨,业有专书。而吴曾能改斋漫录十

  • 卷五十九·毕沅

      ◎宋纪五十九 ∷起上章困敦六月,尽重光赤奋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语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六月,戊午朔,辽以东北路女真详衮果嘉努为特里衮。   壬戌,辽遣使录

  • 第七十三回 讨成德中使无功 策魏博名相定议·蔡东藩

      却说王承宗自为留后,无非是积习相沿,看人榜样。最近的就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师道即李纳庶子,李纳死,长子师古袭职,师古死,判官高沐等,奉师古异母弟师道为节度副使,杜黄裳时尚为相,请设官分治,免致后虑。宪宗因夏蜀迭乱,不宜

  • 读礼通考卷八十八·徐乾学

    葬考七山陵一三秦记秦谓天子坟曰山汉云陵亦通言山陵言髙大如山如陵太昊伏羲氏帝王世纪葬南郡九域志单州有伏羲冢路史葬山阳【注帝冢在山阳髙平襄阳之境】文献通考葬宛丘【注在陈州】女娲氏戴延之西征记潼闗直北隔河望

  •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冯翊王高润传·李延寿

    冯翊王高润,字子泽,神武帝的第十四个儿子。幼小时,神武帝称赞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呀!”天保初年受封,历任东北道行台右仆射、都督、定州刺史。他容貌俊秀,仪表出众。年龄已十四五岁,他的母亲郑妃还与他睡在一起,外面颇有污

  • 程颢传·脱脱

    程颢,字伯淳,世代定居中山,后来从开封府迁到河南府。高祖父程羽,宋太宗时期的三司使。父亲程王向,仁宗时录用旧时大臣的后裔,被委任为黄陂县尉。任职很久后,升为龚州知州。当时宜獠区希范已经被杀了,他故乡的人忽然传说他的神

  • 五国伐秦无功·佚名

    【提要】 苏秦的合纵国际战略获得了一次成功,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只可惜没有胜利。人心思变,主帅想与秦国讲和,从而捞到封地陶邑。苏秦一定要将他的合纵战略贯彻下去,所以极力制止赵国主帅的连横举动。 【原文】 五国伐秦无

  • 卷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雍正元年八月上谕二十道初二日谕各盐政官员国家欲安黎庶莫先於厚风俗厚风俗莫要於崇节俭周礼一书上下有等财用有度所以防僭越禁骄奢也孟子亦曰食时用礼菽粟足而民无不仁朕临御以来

  • 二十一年·佚名

    (己未)二十一年大明正統四年春正月1月1日○庚辰朔,上率王世子及文武群臣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王世子及群臣朝賀。諸道進箋進方物,忽剌溫指揮都里也老奴好、骨看亏知哈指揮時仇時方哈、吾都里千戶甫古老、吾郞哈指揮都時於古

  • 覈辯第八·徐干

      俗士之所謂辯者,非辯也。非辯而謂之辯者,蓋聞辯之名,而不知辯之實,故目之妄也。俗之所謂辯者,利口者也。彼利口者,苟美其聲氣,繁其辭令,如激風之至,如暴雨之集,不論是非之性,不識曲直之理,期於不窮,務於必勝。以故淺識而好奇者

  •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孔子

    【原文】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②仁。”得知③?” 【注释】 ①约:贫困。②利:顺从。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处在贫困的境地,也不能

  • 成公·成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三月乙巳,仲婴齐卒。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至自会。夏六月,宁公固卒。楚子伐郑。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宋华元出奔晋

  • 卷第二(地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地字号) 甲子(周昭王三十六年起)庚辰(周穆王元年)癸亥(周穆王四十四年止) (壬申)释迦牟尼佛示现出家 佛年十七。王娶婆罗门女耶输陀罗。为太子妃复增二妃。一名瞿夷。二名鹿野。太子虽有三妃於静夜中

  • 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佚名

    《白羽黑翮灵飞玉符》,原名《白羽黑翮飞行羽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五称:「仙道有白羽黑翮以翔八方」;《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白羽黑翮飞行羽经一卷」,皆指此书。《正统道藏》本一卷,收

  • 仪礼白话文·佚名

    亦称《礼》或《士礼》,作为儒家经典,也称为 《礼经》,成书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人主张为孔子所撰。全书17篇,现今通行本、即郑玄所注本的篇次是: 《士冠礼》第一,叙贵族子弟在20岁所举行的加冠典礼; 《士昏礼》第二,

  • 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佚名

    密教著述。唐不空撰。一卷。专以注释佛顶尊胜陀罗尼。全书梵汉对照并予简释。法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下卷曾引用。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