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

洪武三年夏四月己未朔,礼部造诸王册宝成,并上册封礼仪。其制,册宝皆用金。宝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篆文曰“某王之宝”,宝匣、宝座雕造蟠螭,余同皇太子册宝制。

亲王分封受册宝仪:前期,择日奏告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亭十座于丹陛上之东,皇太子侍立位于御座之东,诸王拜位于丹陛上及御座前,俱北向。其余陈设、侍卫、执事,俱与册东宫仪同。是日早,百执事各就位,鼓三严。侍仪奏“中严”,皇帝于谨身殿具衮冕,皇太子于奉天门具冕服,亲王各具九章冕服,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侍立位。侍仪奏“外办”,皇帝出御奉天殿,尚宝卿奉宝及导从,奏乐,如常仪。鸣鞭、司辰报时讫,引进四人引皇太子、引礼四人引亲王俱由奉天东门入,乐作,升自东陛,皇太子由殿东门入,引进立候于门外,内赞接引至侍立位,亲王入至丹陛拜位,引礼立于左右,乐止。捧授册宝内使由西陛升,俱入就丹陛立位。知班于丹陛中唱“班齐”,赞礼于丹陛上赞“鞠躬”,乐作,再拜,乐止。内赞赞“承制官跪承制”讫,由殿中门出,立于中门外称“有制”,赞礼赞“亲王皆跪”,宣制云“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皇从孙某为某王”毕,赞“诸王皆俯伏”。兴,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西云“传制”毕,复位。赞礼赞“诸王鞠躬”,乐作,再拜,乐止。赞礼赞“行礼”,引礼引秦王由殿东门入,乐作,引礼立于门外,内赞接引秦王入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赞“跪”,赞“授册宝”,捧册宝官于案前跪,捧册授读册官。内赞赞“读册”,读册官跪读册讫,以册授丞相,丞相搢笏受册。内赞赞“搢圭”,赞“受册”,丞相以册跪授秦王,捧授册宝内使跪于王西捧册,兴,立于王西。捧授册宝官又于案前跪,捧宝授读宝官。内赞赞“读宝”,读宝官跪读宝讫,以宝授丞相。丞相捧宝跪授秦王,捧授册宝内使跪于秦王西捧宝,兴,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赞“出圭”、“俯伏”、“兴”,赞“复位”,引礼引秦王出,乐作,内使捧册宝前导,出至殿东门,引礼引秦王复位,乐止。内使以册宝置于册宝亭盝匣中,退立于丹陛之东。引礼引亲王晋、燕、吴、楚四位以次俱入殿,受册宝并内使捧受,皆如上仪。毕,赞礼赞“秦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内使举亲王五位册宝亭前行,引礼导王俱由东阶降,乐作,奉迎册宝官奉迎出奉天门东,乐止。时齐、潭、赵、鲁四王年幼,遣官赍册宝授之。其仪:内赞赞“承制官稍前”、“丞相前”,立于殿西。内赞赞“承相跪承制”讫,读册宝官举四王册宝俱由中门出,内使举册宝亭至丹陛中,读册、读宝官以册宝置于盝匣中,执事举册宝亭前行,授册宝官、丞相一同由中陛降,读册宝官由西门入殿复位。捧授册宝内使四人由西陛降,从丞相由丹陛转谨身殿之东,进至王宫门外,册宝亭暂驻于门外正中。内使监官出迎,于册宝亭西南跪,东北向授册宝。丞相东北立,西南向称“有制”,宣制曰“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授册宝官、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入宫中。授册宝官、丞相由王宫门出,至奉天殿前丹墀西转,由西陛升,自西门入殿,跪云“宣制讫”,俯伏、兴。引礼官引靖江王至御座前,跪受册宝出,复位四拜,由东陛降,奉迎册宝出奉天东门,并如秦、晋等仪。礼部尚书跪奏“诏书用宝”,诣案捧诏书,尚宝卿用宝,以诏书置于案。礼部尚书跪奏“捧诏赴午门开读”,兴,捧诏由中门出,乐作,降自中陛。授册宝、丞相等官由西门出,降自西阶。文武百官迎诏书,开读于午门外颁行,俱如常仪。侍仪奏“礼毕”,呜鞭,皇帝兴,乐作,还宫,引进入东门至殿上导皇太子出,乐止。迎册宝奉安亲王殿仪:是日,所司备鼓乐,仪卫备仪仗于奉天门西、右顺门东俟候。亲王受册宝毕,出至奉天东门,引礼引亲王诣东耳房俟候,于中宫行礼。内使举册宝亭东门出,由西道仪仗鼓吹前行,送至亲王殿,各以序奉安于殿内。年幼亲王内宫受册宝仪:受册之日,内使监官陈设香案于内殿正中,设保抱抱王受册位于香案之南,设授册宝内使监官位于香案之东,捧受册内使位于保抱抱王受册位之西,捧受宝内使位于捧受册内使之南,司赞二人位于保抱抱王受册位之东西。丞相奉迎册宝至王宫门外,内使监官跪听制讫,丞相出,内使监官迎册宝亭入宫中,置于香案之北。保抱抱王由东门入,乐作,至香案前受册位北面立,乐止。司赞赞“行册礼”,内使监官前,立称“有制”,内赞赞“保抱抱王皆跪”,内使监官宣制曰“今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毕,内赞赞“保抱抱王兴”,继赞“授册宝”。司宾引保抱一人抱王前立,授册宝监官诣案取册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册,以授于捧受册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册兴,退立于西。授册宝监官又诣案取宝,捧授于保抱。保抱受宝,以授于捧受宝内使。内使跪于保抱之左受宝兴,退立于西。以次受册宝,皆如上仪。内赞赞“礼毕”,乐作,司宾引保抱抱王退,乐止。执事各以册宝奉置亭中。亲王朝谢中宫仪与东宫受册朝谢仪同。诸王谢东宫仪与亲王贺东宫仪同。亲王自行贺礼及百官贺诸王仪:王受册之日,仪卫司于西宫亲王殿依王年之长幼陈设座位。侍仪司设文武官陪立位于殿庭之东西,拜位于庭中,文东武西。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东西相向。拱卫司陈设亲王仪仗于殿前之东西,乐工陈乐于殿庭之南。赞礼各就位。亲王于东宫行礼毕,引礼引诸王便服入殿,乐作,升座,乐止。文武官入立于殿庭之东西,引礼引晋王以下诣秦王前行礼,赞礼赞“鞠躬”,晋王以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及以次亲王行礼,皆如贺秦王仪。赞礼赞“礼毕”,亲王各就座,引礼引文武官入就位,赞礼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礼引丞相至殿上拜位,内赞与赞礼同赞“跪”,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跪,丞相称贺曰“银青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等,兹遇亲王殿下荣应册宝、封建礼成,无任欣抃之至”。贺毕,内赞与赞礼同赞“俯伏”,丞相及庭中文武官皆俯伏。兴,丞相出,引礼引复位。赞礼赞“鞠躬”,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礼毕”,亲王兴,乐作,出殿门,乐止。引礼引文武官以次出。亲王受册次日皇太子贺皇帝仪:是日早,奉天殿内外陈设、侍卫、奏乐、鸣鞭,如常仪。皇帝服衮冕升座,皇太子、亲王各具冕服。引进四人导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入,乐作,升自东陛至拜位,乐止,引进分立于其前。赞“皇太子、亲王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引进立候于门外,内赞接引皇太子至御座前拜位,乐止。内赞、引进同赞“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子称贺云“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父皇陛下称贺”。毕,内赞、引进同赞“俯伏”,皇太子、亲王俯伏。兴,内赞引皇太子出殿东门,乐作,引进引皇太子复位,乐止。引进赞“鞠躬”,皇太子、亲王皆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引进引皇太子、亲王由东陛降,乐作,至文楼,乐止。东宫贺中宫,及百官进表笺贺皇帝、中宫、东宫,及内外命妇贺中宫,并与东宫受册仪同。贺毕,百官及诸命妇各赐宴。仍择日遣诸王谒太庙。

上从之。

辛酉,以封建诸王告太庙。礼成,宴群臣于奉天门及文华殿。上谕廷臣曰:“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徒,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群臣稽首对曰:“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上曰: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尔?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

癸亥夜,流星大如杯,青赤色,有光,起自下台西北,行至文昌没。

甲子,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诏曰:“天生斯民,族属姓氏,各有本源,古之圣王尤重之,所以别婚姻,重本始,以厚民俗也。朕起布衣,定群雄,为天下主,已尝诏告天下蒙古、诸色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体擢用。比闻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虑岁久其子孙相传,昧其本源,诚非先王致谨氏族之道。中书省其告谕之,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

改六安卫为守御千户所。

乙丑,册封诸皇子为王。诏天下曰:“朕荷天地百神之佑,祖宗之灵,当群雄鼎沸之秋,奋起淮右,赖将帅宣力,创业江左。曩者,命大将军徐达统率诸将,以定中原,不二年间,海宇清肃,虏遁沙漠。大统既正,黎庶靖安,欲先论武功,以行爵赏,缘吐蕃之境未入版图。今年春,复命达等帅师再征,是以报功之典,未及举行。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朕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标为皇太子,诸子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子 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槫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传,官属及诸礼仪,已有定制。於戏!奉天平乱,实为生民,法古建邦,用臻至治。故兹诏示,咸使闻知。”册秦王文曰:“昔君天下者,禄及有德,贵子必王,此人事耳。然居位受福,国于一方,尤简在帝心。第二子樉,今命尔为秦王,分茅胙土,岂易事哉?朕起自农民,与群雄并驱,艰苦百端,志在奉天地,享神祇,张皇师旅,伐罪救民,时刻弗怠,以成大业。今尔固其国者,当敬天地在心,不可踰礼以祀,其宗社、山川,依时享之。谨兵卫,恤下民,必尽其道。於戏!勤民奉天,藩辅帝室,允执厥中,则永膺多福。体朕训言,尚其慎之。”诸亲王文同。册靖江王文曰:“稽古帝王,抚有方夏,必茂建亲支,所以惇族固本,其来尚矣。朕以布衣,遭时弗靖,躬历行伍,乘运开基,艰难有年,遂成丕业,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积德之由。今朕既为天子,追念吾兄,以尔守谦,兄之孙也,俾王靖江,以镇广海之域。於戏!尔其思予创业之难,谨尔受封之制,毋忘训言,益修厥身,永为国家藩辅,尚慎戒哉。”

丙寅,置大宗正院,秩正一品。

以郑九成为秦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参政,王克让为左傅,文原吉为右傅,温祥卿为录事,高逊志为纪善;汪河为晋府左相兼山西行省参政,熊鼎为左傅,各王相、傅官属,皆选人任之。上召东宫官属及王府官属,谕之曰:“辅导之臣,犹法度之器,必先正己,而后正人。盖德义者正人之法度,善恶者脩身之衡鉴。汝等辅导诸子,必匡其德义,明其善恶,使知趋正而不流于邪,如此则能尽辅导之职。观之梓匠,虽有材木,必加绳削,乃能成器。太子、诸王,必得贤辅,开导赞助,乃能成德。朕择汝等为宫僚,各宜尽心,又如经史中古人已行之事可为监戒者,采摭其事,编次成集,朝夕览观,以广智识,亦有助于辅导。”群臣顿首受命而退。又谕秦王左相郑九成等曰:“朕封建诸子,选用傅、相,委托匪轻,凡与王言,当广学问以充其行义,陈忠孝以启其良心。事有弗善,必求其善;政有未美,必求其美,使其聪明无蔽,上下相亲,庶几道德有成,以弘长世之业,而辅相者亦克尽其职矣。”复顾谓刘基等曰:“朕观古贤圣之君,虽治平之世,不忘脩省,诚以富贵易至于骄奢,骄奢必至于荒纵,未有荒纵而不颠覆者。故尝戒太子、诸王,以为士不能正身脩德,则殃及身家,为士且然,况于为君、为王者乎?”基顿首对曰:“陛下此言,万世之福也。”

遣使颁《封建诸王诏》于安南、高丽诸国。

大将军徐达等率师出安定,驻沈儿峪口,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王保保发兵十余人,由间道从东山下,潜劫东南垒,东南一垒皆惊扰,左丞胡德济仓卒不知所措,达亲率兵急击之,敌乃退,遂斩东南垒指挥赵某及将校数人以徇,军中股栗。明日,整众出战,诸将争奋,莫敢不力,遂大败保保兵于川北乱冢间,擒元郯王、文济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韩扎儿、虎林赤、严奉先、李景昌、察罕不花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获马万五千二百八十余匹、槖驼骡驴杂畜称是。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从古城北遁去,至黄河,得流木以渡,遂由宁夏奔和林。达遣都督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以德济失律,械送京师。保保至和林,爱猷识理达腊复任以事。

初昏,月在太微垣中。

戊辰,秦王樉等谒谢太庙,如时享之仪。

是夕,有流星大如杯,青白色,起天市垣东北,行散为三,至虚宿没。

己巳,遣使赍书与元主曰:“前者,二次遣使致书,久而未还,岂被留而然欤?以予计之,殆君之非谋也。君之意必曰:‘吾尝为天下主,以四海为家,彼昔吾之民耳,岂可与通问乎?’自常情言之,固宜;以理势论之,则大不然。君者,天下之义主,顾天命、人心何如耳?盖天命之去留,由民心之向背。古语云:‘民犹水也,君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岂不知此,而乃固执不回乎?今日之事,非予所欲,实以四方兵争,所在纷扰,予当其时,不能自宁于乡里,岂有意于天下乎?及群雄无所成,而予之兵力日以强盛,势不容已,故有今日,此诚天命,非人力也。君又何致怨于其间耶?君其奉天道,顺人事,遣使通好,庶几得牧养于近塞,藉我之威,号令其部落,尚可为一邦之主,以奉其宗祀。若计不出此,犹欲以残兵出没,为边民患,则予大举六师,深入沙漠,君将悔之无及矣。近北平守将,以云州所获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等八人至京,询之,皆君倚任之人,是用待以不死。今再令赍书诣前,惟君其审图之。”

壬申,安南使臣杜舜钦以其王陈日煃卒来告哀请命。癸酉,上素服,御西华门,见舜钦等,遣翰林编脩王廉往祭之,赙以白金五十两、绢五十匹。其文曰:“朕起自布衣,以中国多故,奋兴师旅,削平祸乱,偃兵息民,统一华夏。当即位之初,年遣使报四夷酋长,使知我中国之方安。惟尔日煃,闻诏至日,躬率陪臣,礼遇使者,诚意欢洽,如我旧臣。诸邦未至,惟尔先庭。朕仰天抚手,以谓安南人民之福,即命中书礼部仿古铸印,遣翰林侍读学士张以宁赍赴尔国,以彰贤德,益懋来诚。今年四月十四日,中书奏尔使臣杜舜钦等至,言尔已逝,使朕不觉顿足惊叹,西南藩邦贤王,何去之速也?是用遣使往奠,惟尔日煃生而有识,死必有知,阴相尔邦,永膺世袭。”又遣吏部主事林唐臣赍诏,封日熞为安南国王,诏曰:“朕躬膺正统,抚有天下,眷尔安南,素知尊慕中国。去岁,国王陈日煃奉表称臣,朕遣使赍诏、印,仍封为安南国王,使至近境,而日煃已逝。今世子日熞能继前志,专使请命,考于典礼,宜嗣其位。是用命尔日熞袭封安南国王,授以金印,仍赐织金、文绮、纱縠四十匹。”舜钦以下十四人,赐绮帛各有差。廉既行,又诏以汉伏波将军马援昔讨交趾立铜柱为表,以镇服蛮夷,其功甚大,命廉就祀之。廉至横州之乌蛮滩,见其庙颓毁,乃令州民先脩葺其祠。既毕,而后致祭。

遣亲王祭功臣于鸡笼山庙。

癸酉,复以危素为翰林侍讲学士。

诏诸王相府武相居文相之上,相府官属与京官更互除授,时武职多勋臣故也。

甲戌夜,月食。

丁丑,改徽州卫为守御千户所。

置兰州卫。

戊寅,上遣使敕谕大将军徐达曰:“尔将兵在外,军中事宜,与诸将佐熟计行之。凡调发守备,计定谋合,当即区处,毋事狐疑,盖谋事宜审,行事宜决。近闻甘肃一路守兵甚少,当量势调拨以守之。其吐蕃、兴元,就调兵收取,二处平后,大军出汉江,顺流东下,亦甚利也。凡获牝马,悉发临濠牧养,所俘王保保部从及败而来降者,令从伐蜀,蜀平,就留以守御可也。”

庚辰,置弘文馆,以胡铉为学士,命刘基、危素、王本中、睢稼皆兼学士。

癸未,升唐胜宗为大都督府都督同知。

乙酉,大将军徐达械送左丞胡德济至京,上念其旧劳,特命宥之。仍遣使敕谕达曰:“朕起布衣,克成大业,命将出师,悉由节制,将军备尝知之。迩者,浙江左丞胡德济临事畏缩,将军不以军法从事,乃械送京师,必欲朝廷治之。将军欲效卫青不斩苏建,独不见穰苴之待庄贾乎?且慢军功者悉归之朝廷,则将军之威玩,而号令不行矣。胡左丞之失律,正当就军中戮之,足以警众,所谓阃外之事,将军制之。若送至朝廷,朝廷必议其功过,又非阃外之比矣。彼尝有救信州之功,守诸暨之劳,故不忍加诛,惧将军缘此,缓其军法。是用遣使即军中谕意,自今务威克厥爱,毋事姑息。”

丁亥,以李思孟为大都督府参议。

是月,湖广慈利县土酋覃垕,连构诸洞蛮为乱。命湖广行省平章杨璟以兵讨之,敕谕璟曰:“蛮贼恃山溪险阻,乘时窃发,出没无常,若根诛其党,必深入山谷,伤损士马,所得不足以偿所费。今师入其境击之,但使远去,不令出扰州县可也。不必穷其巢穴,更宜约束麾下,慎无逐利轻动。”

置磨勘司。上尝以中外百司簿书填委,思所以综核之,因览《宋史》,见磨勘司而喜。至是,遂设其官,以太子伴读高晖为司令。

置龙江左卫亲军指挥使司。

罢常州卫。

猜你喜欢
  第十八回 智郦生献谋取要邑 愚胡亥遇弑毙斋宫·蔡东藩
  卷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东家杂记卷下·孔传
  一百三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江浙盗案摺·佚名
  第二一二护照同治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一一五○一—三·佚名
  一五○三 军机大臣奏将《御批通鉴辑览》承办各员查明核办片·佚名
  卷九·汪越
  三国史记卷第二。·金富轼
  裴蕴传·魏徵
  颜师伯传·李延寿
  裴满亨传·脱脱
  王磐传·宋濂
  礼一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五王周王周登进士第曾官巴蜀诗一卷【胡震亨云唐宋艺文志并无其人惟文献通考载入唐人集目中今考峡船诗序引陆鲁望茶具诗其人盖在鲁望之後而诗题纪年有戊寅已卯两岁近则梁之贞明远则宋

  • ●卷十四·周密

      ○馆阁观画   乙亥岁秋,秘书监丞黄忄全汝济,以蓬省旬点,邀余偕行,于是具衣冠望拜右文殿,然后游道山堂。堂故米老书扁,后以理宗御书易之。著作之庭,胡邦衡所书,曰蓬峦,曰群玉堂。堂屏,有坡翁所作竹石,相传淳熙间,南安守某人,

  • 班马异同卷十四·倪思

    傅靳剻成列传第三十八史记九十八汉书同樊郦滕灌阳陵侯傅寛以魏五大夫骑将从为舍人起横阳从攻安阳杠里击赵贲军于开封及击杨熊曲遇阳武斩首十二级赐爵卿从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汉王赐寛封号共徳君从入汉中迁为右骑将从定

  • 卷之二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滕宗谅传·脱脱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后来范仲淹称赏他的才华,于是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改任大理寺丞,主管当涂、邵武二县,升为殿中丞,代任后回到京中。逢宫中失火,朝廷下诏追查失火的原因,宗谅与秘书丞刘越都上

  • ● 卷二·陈徽言

    贼首洪秀全,广东花县狮岭客民,或云秀全乃湖广军犯,未详其本姓,其言洪姓及花县人者,伪也。道光三十年九月初三日,与其党冯云山在桂平金田村韦正家,聚众倡乱。其先拜会时,粤西绅耆,迭次联禀乞究治,当事置弗问,遂酿祸乱。冯云山亦花

  • 齐王夫人死·佚名

    【提要】 在官场、商场上发展,要学会如何让他人悦纳、赏识自己。而且其中的奥妙,实际上很简单,也很小很细。 【原文】 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译文】

  • 卷一百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十七 殊批孙继宗奏摺 雍正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加衔总兵官【臣】孙继宗谨 奏为恭请 圣安以申犬马恋 主微忱事窃【臣】备兵军前并无寸效上岁逆贼跳梁【臣】 仰仗 圣主天威遵承大将军指示率领

  • 第一章 治教以去苦求乐·梁启超

    当生民之初,以饥为苦,则求草木之实、鸟兽之肉以果腹焉,不得肉实则优,得而食之饱之饫之则乐;以风、雨、雾、露之犯肌体为苦,则披草树,织麻葛以蔽体焉,不得则忧,得而服之则乐;以虫、蛇、猛兽为苦,则橧巢、土窟以避之,不得则忧,得而居

  • 原叙·王应电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传__周礼图说  周礼图说原叙古称左图右书凡书所不能言者非图无以彰其形图所不能画者亦非书无以尽其意此古人所以不偏废也旧尝有周礼图矣如冕服则类爲男女之形而章服仍不明井邑则类爲大方隔

  • 周书·蔡仲之命·佚名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

  • 卷七·季本

    <经部,诗类,诗说解颐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解頥字义卷七   明 季本 撰大雅文王【三章】桢筑墙所立两木也一谓之翰亦谓之榦榦华谷严氏曰桢也翰也榦也一物也榦字当作榦传冩误作干大明【二章】挚国名奚仲之后任姓仲大任

  • 庄老太极无极义·钱穆

    《庄子》内篇《大宗师》始言太极。其言曰:道&hellip;&hellip;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六极又见于内篇《应帝王》,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

  • 卷五百二十一·佚名

    △第三分见不动品第二十五之一时天帝释窃作是念。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广说乃至一切相智。尚超一切有情之上。况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诸有情闻说一切智智名字深生信解。尚为获得人中善利。及得世间最胜寿命。况

  • 戒慎品法句经第五(十有六章)·佚名

    诫慎品者,授与善道禁制邪非。後无所悔也。人而常清,奉律至终,净修善行。如是戒成,慧人护戒,福致三宝。名闻得利,後上天乐,常见法处。护戒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適

  •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卷上·本嵩

        夷门山广智大师本嵩述  师本京人也。始听华严大经深通玄奥。终历诸祖禅林洞明宗旨。于神宗元丰六年甲子罢参隐嵩。少间无尽居士响师德。于元祐戊辰岁。谨率群贤邀师入京。请讲此观。被禅教二种学徒。造通玄

  • 卷一·野竹福慧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一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住云南府慈云禅院语录据室云祇者个十笏所在自我灵山以还下逮开圣老师六十九番莫不都向者个所在亲行此令山僧虽是他儿孙决不

  • 拘虚晤言·陈沂

    一卷。明陈沂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如:“刀剑,凶器也,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