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牟子
公孙龙问魏牟曰:「龙少学先生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几太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虫解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焉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庄子.秋水篇》)
建信君贵于赵。公子魏牟过赵,赵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人以为冠。工见客来也,因避。赵王曰:「公子乃驱后车,幸以临寡人,愿闻所以为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赵王不说,形于颜色,曰:「先生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稷,岂敢轻国若此?」魏牟曰:「王无怒,请为王说之。」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魏牟曰:「为冠而败之,奚亏于王之国?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今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且王之先帝,驾犀首而骖马服,以与秦角逐。秦当时避其锋。今王憧憧,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车奇也。」(《战国策.赵策》。《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四引桓子《新论》曰:「传记言魏牟北见赵王,王方使冠工制冠于前,问治国于牟,对曰:『大王诚能重国若此二尺纵,则国治且安。』王曰:『国所受于先人宗庙社稷至重,比之二尺纵,何也?』牟曰:『大王制冠,不使亲近,而必求良工者,非为其败纵而冠不成与。今治国不善,则社稷不安,宗庙不血食,大王不求良士而任使其私爱,此非轻国于二尺纵之制卯?』王无以应。又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七引魏牟见赵王,至败纵而冠不成与,纵作纵约,用此篇之义。)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则轻利(《庄子》作利轻)。」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犹不能自胜也(《庄子》无犹字,不作未)。」瞻子曰:「不能自胜则从(《吕氏春秋》作纵之),神无恶乎?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庄子.让王篇》;《吕氏春秋.审为篇》;《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詹子。)
魏公子牟东行,穰侯送之曰:「先生将去冉之山东矣,独无一言以教冉乎?」魏公子牟曰:「微君之言,牟几忘语吾君,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穰侯曰:「善,敬受明教。」(刘向《说苑.敬慎篇》)
猜你喜欢 卷第十四·董仲舒 卷三十三·陆九渊 为谁而学?·孔子 提要·毛奇龄 三礼图卷二·刘绩 卷十一·吴廷华 除狭第三十二·桓宽 泐潭真净文禅师·惠洪 卷三十二·佚名 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太虚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十·佚名 佛说信解智力经·佚名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