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十

  南无利慧佛 南无海得佛 南无梵相佛 南无月盖佛 南无多炎佛 南无违蓝王佛 南无智称佛 南无觉相佛 南无功德光佛 南无声流布佛 南无满月佛 南无花光佛 南无花胜佛 南无善成王佛 南无灯王佛 南无电光佛 南无光王佛 南无光明佛 南无具足赞佛 南无华藏佛 南无弗沙佛 南无身端严佛 南无净义佛 南无灭猛军佛 南无福威德佛 南无力行佛 南无罗睺天佛 南无智聚佛 南无调御佛 南无如王佛 南无华相佛 南无罗睺佛 南无大药佛 南无宿王佛 南无药王佛 南无德手佛 南无得叉迦佛 南无流布佛 南无日光佛 南无德藏佛 南无妙意佛 南无德主佛 南无金刚众佛 南无慧顶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意行佛 南无梵音佛 南无师子佛 南无雷音佛 南无通相佛 南无慧音佛 南无安隐佛 南无梵王佛 南无牛王佛 南无梨陀目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宝相佛 南无庄严佛 南无不没音佛 南无花德佛 南无音德佛 南无师子佛 南无庄严辞佛 南无勇智佛 南无花积佛 南无华开佛 南无力行佛 南无德积佛 南无上形色佛 南无明曜佛 南无月灯佛 南无威德王佛 南无菩提王佛 南无无尽佛 南无菩提眼佛 南无身充满佛 南无慧国佛 南无最上佛 南无清凉照佛 南无慧德佛 南无妙音佛 南无导师佛 南无无碍藏佛 南无上施佛 南无大尊佛 南无智势力佛 南无制大炎佛 南无帝王佛 南无制力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善明佛 南无名闻佛 南无端严佛 南无无尘垢佛 南无威仪佛 南无师子军佛 南无天王佛 南无名声佛 南无殊胜佛 南无大藏佛 南无福德光佛 南无梵声佛 南无灯王佛 南无智顶佛 南无上天佛 南无地王佛 南无至解脱佛 南无金髻佛 南无罗睺日佛 南无莫能胜佛 南无牟尼净佛 南无善光佛 南无金齐佛 南无众德天王佛 南无法盖佛 南无德臂佛 南无鸯伽他佛 南无美妙慧佛 南无微意佛 南无诸威德佛 南无师子髻佛 南无解脱相佛 南无慧藏佛 南无智聚佛 南无威相佛 南无断流佛 南无无碍赞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善音佛 南无山王相佛 南无法顶佛 南无解脱德佛 南无善端严佛 南无吉身佛 南无爱语佛 南无师子利佛 南无和楼那佛 南无师子法佛 南无法力佛 南无爱乐佛 南无讲不动佛 南无众明王佛 南无觉悟佛 南无妙眼佛 南无意住仪佛 南无光照佛 南无香德佛 南无令喜佛 南无不虚行佛 南无灭恚佛 南无上色佛 南无善步佛 南无大音赞佛 南无净愿佛 南无日天佛 南无乐慧佛 南无摄身佛 南无威德势佛 南无利刹佛 南无德乘佛 南无上金佛 南无解脱髻佛 南无乐法佛 南无住行佛 南无舍憍慢佛 南无智藏佛 南无梵行佛 南无栴檀佛 南无无忧名佛 南无端严身佛 南无相国佛 南无莲华佛 南无无边德佛 南无天光佛 南无慧华佛 南无频头摩佛 南无智富佛 南无梵财佛 南无宝手佛 南无净根佛 南无具足论佛 南无上论佛 南无弗沙佛 南无提沙佛 南无有日佛 南无出泥佛 南无得智佛 南无谟罗佛 南无上吉佛 南无法乐佛 南无求胜佛 南无智慧佛 南无善圣佛 南无网光佛 南无琉璃藏佛 南无名闻佛 南无利寂佛 南无教化佛 南无目明佛 南无善明佛 南无众德上明佛 南无宝德佛 南无人月佛 南无罗睺佛 南无甘露明佛 南无妙音佛 南无大明佛 南无一切主佛 南无乐智佛 南无山王佛 南无寂灭佛 南无德聚力佛 南无天王佛 南无妙音声佛 南无妙花佛 南无住义佛 南无功德威聚佛 南无智无等佛 南无甘露音佛 南无善手佛 南无利慧佛 南无思解脱义佛 南无胜音佛 南无梨陀行佛 南无喜义佛 南无无过佛 南无行善佛 南无花藏佛 南无妙色佛 南无乐说佛 南无善济佛 南无众王佛 南无离畏佛 南无乐智佛 南无辩才日佛 南无名闻佛 南无宝日明佛 南无上意佛 南无无畏佛 南无大见佛 南无梵音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慧齐佛 南无无等碍佛 南无金刚军佛 南无菩提意佛 南无树王佛 南无般陀音佛 南无福德力佛 南无势德佛 南无圣爱佛 南无势行佛 南无琥珀佛 南无雷音云佛 南无善爱目佛 南无善智佛 南无具足佛 南无德积佛 南无大音佛 南无法相佛 南无智音佛 南无虚空佛 南无祠音佛 南无慧音差别佛 南无功德光佛 南无圣王佛 南无众音佛 南无辩才论佛 南无善寂佛 南无月面佛 南无日名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功德集佛 南无华德相佛 南无辩才国佛 南无宝施佛 南无爱月佛 南无不高佛 南无师子力佛 南无自在王佛 南无无量净佛 南无等定佛 南无不坏佛 南无灭垢佛 南无不失方便佛 南无无娆佛 南无妙面佛 南无智制住佛 南无法师王佛 南无大天佛 南无深意佛 南无无量佛 南无法力佛 南无世供养佛 南无华光佛 南无三世供养佛 南无应日藏佛 南无天供养佛 南无上智人佛 南无真髻佛 南无信甘露佛 南无金刚佛 南无坚固佛 南无宝肩明佛 南无梨陀步佛 南无随日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明力佛 南无功德聚佛 南无具足德佛 南无师子行佛 南无高出佛 南无华施佛 南无珠明佛 南无莲花佛 南无爱智佛 南无槃陀严佛 南无不虚行佛 南无生法佛 南无相好佛 南无思惟乐佛 南无乐解脱佛 南无知道理佛 南无名闻海佛 南无持华佛 南无不随世佛 南无喜众佛 南无孔雀音佛 南无不退没佛 南无断有爱垢佛 南无威仪济佛 南无诸天流布佛 南无宝步佛 南无华手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破怨贼佛 南无富多闻佛 南无妙国佛 南无华明佛 南无师子智佛 南无日出佛 南无灭闇佛 南无无动佛 南无次第行佛 南无福德灯佛 南无音声治佛 南无憍昙佛 南无势力佛 南无身心住佛 南无善月佛 南无觉意华佛 南无上吉佛 南无善威德佛 南无智力德佛 南无善灯佛 南无坚行佛 南无天音佛 南无乐安乐佛 南无日面佛 南无乐解脱佛 南无戒明佛 南无住戒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坚出佛 南无安阇那佛 南无增益佛 南无香明佛 南无违蓝明佛 南无念王佛 南无密体佛 南无无碍相佛 南无信戒佛 南无至妙道佛 南无乐宝佛 南无明法佛 南无具威仪佛 南无大慈佛 南无上慈佛 南无至寂灭佛 南无甘露王佛 南无弥楼明佛 南无圣赞佛 南无广照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见明佛 南无善行报佛 南无善喜佛 南无无忧佛 南无宝明佛 南无威仪佛 南无乐福德佛 南无功德海佛 南无尽相佛 南无断魔佛 南无尽魔佛 南无过衰道佛 南无不坏意佛 南无水王佛 南无净魔佛 南无众上王佛 南无爱明佛 南无福灯佛 南无菩提相佛 南无智明佛 南无善灭佛 南无梵命佛 南无智喜佛 南无神相佛 南无如众王佛 南无持地佛 南无爱日佛 南无罗睺月佛 南无华明佛 南无药师上佛 南无持势力佛 南无福德明佛 南无喜明佛 南无好音佛 南无法自在佛 南无梵音佛 南无善业佛 南无意无错佛 南无大施佛 南无名赞佛 南无众相佛 南无德流布佛 南无世自在佛 南无德树佛 南无辨意佛 南无灭痴佛 南无无量佛 南无善月佛 南无无边辩相佛 南无梨陀法佛 南无应供养佛 南无度忧佛 南无乐安佛 南无世音佛 南无爱身佛 南无妙足佛 南无优钵罗佛 南无华缨德佛 南无无边辩光佛 南无信圣佛 南无焰炽佛 南无德精进佛 南无真实佛 南无天王佛 南无乐高音佛 南无信净佛 南无婆耆罗陀佛 南无福德音佛 南无炎炽佛 南无无边德佛 南无聚威佛 南无师子游佛 南无不动佛 南无信清净佛 南无行明佛 南无龙音佛 南无持轮佛 南无财成佛 南无世爱佛 南无法名佛 南无无量宝名佛 南无云相佛 南无慧道佛 南无妙音佛 南无虚空音佛 南无虚空佛 南无大王佛 南无珠净佛 南无善财佛 南无灯炎佛 南无实音承佛 南无人主王佛 南无罗睺守佛 南无安隐佛 南无师子意佛 南无宝名闻佛 南无得利佛 南无遍见佛 南无世华佛 南无高顶佛 南无无偏辩才佛 南无差别知见佛 南无师子牙佛 南无梨陀步佛 南无福德佛 南无法灯盖佛 南无目揵连佛 南无无忧国佛 南无意思佛 南无乐菩提佛 南无法天敬佛 南无断势力佛 南无敬势佛 南无慧华佛 南无坚音佛 南无安乐佛 南无妙义佛 南无爱净佛 南无惭愧颜佛 南无妙髻佛 南无欲乐佛 南无楼至佛

  此贤劫中诸佛出世名号如是。若人闻此千佛名字。不畏谬错必得涅槃。诸有智者闻诸佛名字。应当一心勿怀放逸。勤行精进无失是缘还堕恶趣受诸苦恼。安住持戒随宜多闻。常不远离具足深忍。是人则能值遇千佛。若持诵此千佛名者。则灭无量阿僧祇劫所集众罪。必当得佛诸三昧神通无碍智慧。及诸法门诸陀罗尼。一切经书种种智慧随宜说法皆当从是三昧中求。修习此三昧。当行净命勿生欺诳。离于名利勿怀嫉妒行六和敬。如是行者疾得三昧法。次礼十二部尊经大藏法轮。

  敬礼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

  归命如是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大菩萨摩诃萨。

  南无如是诸菩萨等。皆当忆念恭敬礼拜求阿惟越致地。

  敬礼声闻缘觉一切贤圣。

  归命如是无量无边辟支佛。

  礼三宝已次复忏悔。

  弟子等。已忏悔诸报竟。今当重更总都忏悔诸罪。殷勤启请十方诸佛救护。弟子我等。从无始无量百千万亿劫已来。造作恶业不可具说。或犯十恶或犯五逆及谤方等。或造无量阿僧祇罪。今者归命十方佛。归命十方法。归命十方僧。次复归命稽首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妙胜佛。上方香积如来。下方亿像佛。稽首东方普贤大士。南方持世大士。西方观音大士。北方满月大士。上方虚空大士。下方坚德大士。本师释迦牟尼佛。归命未来佛性。又复稽首他方分身化佛大士维摩文殊师利。亦复稽首阿难迦叶出现四道圣人。亦复归命有教初心。稽首大藏十二部经。及于余经方等正典八分舍利形像。亦复归命现有佛事四方天王。忉利释梵三十三天。虚空天上地上地下。有诸山林树下一切神仙。有大神足有天眼者。有天耳者。愿赐闻知皆为证明。愿一切众生若未忏者。得此忏已皆得灭罪。弟子今日忏悔披肝露胆至诚归依佛。

  南无东方胜意佛 南无南方胜仙佛 南无西方声山佛 南无北方胜光明佛 南无东南方爱清净佛 南无西南方坏众怖畏佛 南无西北方无畏善化佛 南无东北方极受上影王佛 南无下方遇神通王佛 南无上方莲花尊丰王佛

  归命如是等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弟子等自从无始世界已来及今恶身狂惑心乱无量倒见烦恼恶业不可具陈。所作众罪不自觉知。恶心炽盛不见后世。但见现在乐习烦恼远离善根。恶业障碍近恶知识。或于比丘边作非法。比丘尼边作非法。父母边作非法。或复大众前作非法。或复自在用僧鬘物。或于五部僧边。或作是非或说世间无量恶果。或杀菩提善根众生。或谤法师。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谓如来无常正法无常僧宝无常。不乐惠施信受邪法。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归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今日发露忏悔。

  弟子等。自从无量劫来造作五逆。或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禁戒。作一阐提行。发粗言诽谤正法。造是重业未曾改悔心无惭愧。或犯十恶等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本心初无怖畏惭愧嘿受供养。未曾发露。于彼正法未有护惜建立之心。于其中间毁訾轻贱言多过恶。或复说言无佛法僧。或复不信有诸地狱受报。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归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发露忏悔。

  弟子等。自从无量劫来至于今日。或四倒见四重之法说偷兰遮。偷兰遮法说为四重。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净见不净不净见净。或复邪见赞说世典不敬佛经诸恶论议畜八不净。真是佛语以为魔语。真是魔语以为佛语。或复信受六师所说。或作是言。如来今日已归涅槃三宝无常。身心起惑无量倒见。是故今日无量怖畏无量惭愧。归依三宝。诸佛慈悲方等父母菩萨知识。听许我等发露忏悔。

  愿弟子等。承是忏悔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拔济十方一切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所有诸苦使得安止。不可思议阿僧祇众令住十地。若此国土及余世界。所有善法悉以回向。我所修行身口意善。愿于来世证无上道。愿诸女人皆成男子。具足智慧精勤不懈。一切皆行菩萨之道。勤心修集六波罗蜜。若此阎浮及余他方无量世界所有众生。所作种种善妙功德。我今深心随其欢喜。我今以此随喜功德及身口意所作善业。愿于来世成无上道。得净无垢吉祥果报。悉令具足如来正觉。

 

  大乘莲华宝达问答报应沙门经

 

  马头罗刹语宝达菩萨曰。而此地狱乃有无量。若有比丘。不净靴鞋蹑于方等大乘清净香室。当堕铁[金*疾][金*離]地狱。若有比丘。心怀嗔恚举手向师生一念恶。堕燃手脚地狱。若有比丘。发声骂师作一恶言堕铜狗地狱。若有比丘。心无慈悲煮汤众生肉者。入铁山地狱。马头罗刹语宝达菩萨曰。如是罪报皆不虚也。

  宝达悲泣而还摩竭道场。绕佛七匝悲泣而言。此东方铁围山间无量地狱。我当云何而拔此诸罪人等。佛言。宝达。汝作神通往入其中。唤诸罪人悉皆得出。地狱苦恼皆得休息。悉来见我我为说法令使得道。

  尔时宝达便作神通往诣地狱坐高台上唤诸罪人及阿须轮王。汝等罪人。今不知耶。三界人尊今出于世。大悲普照无不蒙益使出三界。阿须轮王得闻是语生欢喜心。唤诸罪人。我今快乐如囚得赦如死还活。将诸罪人来向宝达菩萨。则化地狱苦痛之处莫不快乐。来诣佛所佛为说法皆得悟道。说此品时二万比丘得阿罗汉道。五千比丘尼得须陀洹果。六千王子得法眼净。八百女人得三禅心。天龙鬼神莫不欢喜而去。

 

  佛说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眷属俱。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皆悉集会。尔时信相菩萨白佛言。今有地狱饿鬼畜生奴婢贫富贵贱种类若干。唯愿世尊。具演说之。凡有众生闻佛说法。如孩儿得母。如病得医。如裸得衣。如闇得灯。世尊说法利益众生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观时已至。知诸菩萨劝请殷勤。则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于世界。地狱休息苦痛安宁。尔时一切受罪众生寻佛光明来诣佛所。绕佛七匝至心作礼。劝请世尊。敷演导化令此众生得蒙解脱。

  尔时信相菩萨。为诸众生而作发起白佛言。世尊。尔时众生为诸狱卒剉碓斩身。从足斩之乃至其顶斩之以讫。巧风吹活而复斩之。何罪所致。佛言。此人前世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儿魁脍斩害众生故获斯罪。复有众生身体顽痹眉须堕落。举身洪烂鸟栖鹿宿。

  人迹断绝沾污亲族。人不嬉见名之癞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坏塔寺剥脱道人。斫射贤圣伤害师长。常不返报复背恩义。常行猪犬淫溢所尊。不避亲疏无有惭愧故获斯罪。复有众生身体长大。聋騃无足宛转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为诸小虫之所[口*(一/巾)]食。常受此苦不可堪处。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语。不孝父母。反戾时君。若为帝王大臣四镇方伯州郡令长宫禁守护。恃其威势。侵夺民物无有道理。使人穷苦故获斯罪。复有众生两目盲瞎睹无所见。或触树木或堕沟坑。于时死已更复受身亦复如是。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不信罪福障佛光明。缝鹰眼合笼系众生。皮囊盛头不得所见故获斯罪。复有众生。吃嘅喑哑口不能言。若有所说不能明了。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诽谤三尊轻毁圣道。论他好恶求人长短。强诬良善憎嫉贤人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腹大颈细不能下食。若有所食变为脓血。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偷盗僧食。或为大会施设肴馔。故取麻米屏处食之。吝惜己物但贪自有。常行恶心与人毒药。气息不通故获斯罪。复有众生。常为狱卒烧热铁钉贯之百节针之已讫。自然火生焚烧其身悉皆燋烂。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针师伤人身体不能差病。诳他取物徒令痛苦故获斯罪。复有众生常有镬中。牛头阿婆手捉铁叉。牵着镬中煮之令烂。还则吹活而复煮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屠杀众生。汤灌灭毛不可限量。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在大城中煻煨齐心。四门虽开到则闭之。东西驰走不能自免。为火烧尽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焚烧山泽决穴陂池。使诸众生没溺而死。故获斯罪。复有众生常在雪山中。寒风所吹皮肉剥裂。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横道作贼剥脱人衣。冬月隆寒令他冻死。[利-禾+皮]剥牛羊苦痛难堪。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常在刀山剑树之上。若有所捉则便伤割支节断坏。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屠杀为业烹害众生。刀割剥刺骨肉分离。头脚星散悬于高格秤量而卖。或复生悬痛不可堪。故获斯罪。复有众生五根不具。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飞鹰走狗弹射鸟兽。或破其头或断其足生灭头翼。故获斯罪。

  复有众生。癵癖背膢腰臗不遂。脚跛手折不能行步。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为人疽克行道安锵。或施射科陷坠众生前后非一。故获斯罪。复有众生。或嗔或痴或狂或騃。不别好丑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饮酒醉乱犯三十六失。后得痴身如似醉人。不别尊卑故获斯罪。好弓刀骑乘为夷人。好杀猎为豺狼。好著驭花入精舍中后为戴角虫。好著长裙后作长尾虫。喜恶口者后作狗。恶口谗刺人及多嗔恚者后为蛇虺。好恶声后为鸱枭。喜祸语后为野狐。

  目连见一大身众生举体无皮形如肉段乘空而行。佛言。过去自堕其胎已堕地狱故受斯苦。目连见一众生举身无皮纯一肉段。乘空而行乌鸱随而喙食。佛言。过去生中为屠儿者。已堕地狱犹受斯苦。

  目连见一众生。以铜铁罗网自缠其身。火常炽盛还烧其体乘空而行。佛言。过去生中为捕鱼师。地狱余罪今受此身。网鸟网兔亦复如是。

  目连见一大身无头众生。两边生目胸前生口。身常流血诸虫[口*(一/巾)]食痛彻骨髓。佛言。过去生中好断虫兽头。已地狱受苦今得此身。目连见一大身众生举身生毛毛利如刀。其毛火燃烧割其体。佛言。过去生中刀剑伤一切之命。地狱余报续受斯苦。

    佛名经卷第三十

猜你喜欢
  卷第六·契嵩
  电贺欧洲佛教大会·太虚
  卷四·佚名
  弘明集卷第八·僧祐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二·湛然
  降魔品第二十一·佚名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印光
  致王森甫居士等书·太虚
  卷七·佚名
  大劫宾宁缘品第二十四·佚名
  华严还源观疏钞补解(并序)·净源
  第二卷·僧祐
  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下·佚名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卷下·佚名
  卷四百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甲集前编第五·钱谦益

    九灵山人戴良一百四十三首【咏怀(三首)】(以下《山居藁)结庐在西市,艺藿仍种葵。谓将究安宅,何意逢乱离。三年去复还,邻室无一遗。所见但空巷,垣墙亦尽颓。久行得荒径,披拂认门基。我屋虽仅存,藿悴葵亦衰。

  • 卷五十七·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七段克已下冯弟自北山来岀其旧所为诗百余篇虽未暇尽读尝鼎一脔足知余味吾弟离羣索居无师友之益能自道其所志葢絶无而仅有者也虽然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耳适汉臣张君见过论

  • 卷十二·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十二宋 范成大 撰渡淮【八月十一日渡盱眙过泗州顺风如飞】船旗衮衮径长淮汴口人看拨不开昨夜南风浪如屋果然双节下天来汴河【汴自泗州以北皆涸草木生之土人云本朝恢复驾回即河须复开】指顾枯

  • ○礼部堂议和·许指严

    英法联军攻入白河,焚烧圆明园,咸丰帝出狩热河。斯时,清之宗社,盖岌岌矣。当时不识外情者咸谓即不如辽、金之割据燕云,亦必如宋、明之割地输币。斯时,恭亲王为京都留守,召六部九卿大会议。惟某侍御稍知外情,抗言:“夷多以权利之

  • 卷四·王晫

    雅量缪念斋初擢廷对第一,其意挹挹益下人,自奉益菲薄,欿然若有不足于怀者。计甫草见之叹曰:念斋之志行远矣[缪名彤,字歌起,江南吴县人,丁未状元及第,授官修撰]汪蛟门居百尺梧桐阁,隐囊麈尾颂酒弹棋,兴致萧远飘飘欲仙[汪名懋麟,字

  • 殿阁词林记卷二十一·廖道南

    (明)黄佐 廖道南 撰荐举圣祖之靖元乱也干戈未定即大召四方名儒随所在馆榖之使各以其所知荐戊戌十二月辟儒士范祖干叶仪为咨议己亥正月克婺州初置中书省召儒士许元胡翰十余人会食省中日令二人进讲经史敷陈治道及克处州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七十六·纪昀

    列传宋 【八十】宋八十○宋八十朱弁郑望之 张邵洪皓【适遵迈】朱弁郑望之张邵洪皓△朱弁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与归新郑妻以兄女新郑介汴洛闲多故家遗俗弁游 其中闻见曰

  • 卷十二上·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二上    宋 沈枢 撰形势门 汉娄敬劝高祖都关中 五年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因齐人虞将军求见高祖高祖召见问之娄敬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高祖曰然娄敬

  • 卷一百二十四·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丧礼山陵】宋哲宗元佑三年八月翰林学士苏轼上奏曰臣近准钤辖教坊所关到秋燕致语等文字臣谨按春秋左氐传曰昭公九年晋荀盈如齐卒於戏阳殡於绦未葬晋平公饮

  • 第三节 服 饰·吕思勉

    隋、唐之世,为胡化与中国旧俗渐相融合之时。隋文帝尽革胡服,已见第二章第一节。其时高昌慕化,请解辫,已见第二章第五节。服制之定也,开皇三年正月朔旦,大陈文物。时突厥染干朝见,慕之,请袭冠冕。帝不许。明日,复率其下拜表固请

  •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佚名

    【原文】&ldquo;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①为多不?&rdquo;须菩提言:&ldquo;甚多,世尊。&rdquo;&ldquo;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十·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念七佛品第十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观像心成。次当复观过去七佛像。观七佛者当勤精进。昼夜六时勤行六法。端坐正受当乐少语。除读诵经广演法教。终不宣说无义之语。常念诸佛心心相续。

  •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经曰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赞曰。第二说多因也。善男子者。梵云乌波索迦。此云近事男。索者男声也。坚持五戒堪可亲近

  • 第四十四章 六王章·佚名

    持剑之吏僧伽提沙由此为王,愿教与国之发展而喜道,(一)随所应授官职,彼摄取人民,其时,小[阿伽普提]王之军将莫伽罗那(二)住于鲁哈那闻僧伽提沙为王,为战争而往摩诃伽罗设阵营。(三)僧伽提沙闻此,为与彼战争而派遣军兵,有大军之莫伽罗那

  • 东窗集·张扩

    宋代诗文别集。张扩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0卷,《宋史·艺文志》亦载有张扩《东窗集》40卷,又诗10卷。但其书后来罕见传本,惟《永乐大典》尚多存其诗文。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其中所收采掇编辑,整理为

  • 有志者·茅盾

    短篇小说。作于1935年5月12日,最初发表于同年6月《中学生》56号,署名茅盾。先后收入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泡沫》,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的七作家集《有志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第8卷,该社19

  • 种玉记·汪廷讷

    明代传奇剧本。汪廷讷撰。《曲品》著录。本事见《汉书·霍光列传》所载霍仲孺一家事。写西汉平阳侯府小吏霍仲孺与侍女卫少儿私遘,被兄卫青发觉,逐出侯府。仲孺在归乡途中,又与俞氏成亲。因匈奴侵扰,宫中拟派卫少儿和亲。

  • 正仇满论·章太炎

    章太炎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于《国民报》第四期。为批驳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而作。抨击保皇派拥立光绪,实行君宪谬论;论证革命并非“仇满”,梁氏反对革命,只是“忠爱”于光绪一人而已。